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民生看点     
高校毕业生将达559万人就业形势严峻又是一年毕业季,又一批创纪录的高校毕业生涌入劳动力市场,加之受到灾害和国际经济环境影响,我国的就业形势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统计数字显示,2008年上半年,全国累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640万人,为全年目标任务的64%;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282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人数77万人。  相似文献   

2.
组织实施好劳动力再就业工程是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全局性大事 ,因此 ,必须更新就业观念 ,实现市场就业及多渠道就业 ;必须增加劳务输出 ,实行灵活的就业制度 ;必须启动经济增长 ,以从根本上解决下岗职工的再就业问题。同时 ,要健全制度 ,完善政策 ,推进再就业工程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3.
孟庆琳  王忠海 《学术交流》2003,(11):105-108
黑龙江省的就业面临十分巨大的压力:城镇就业岗位与城镇劳动力相比严重短缺,就业水平动态下降和失业人群平均劳动能力低,有形成长期失业的趋势。另一方面,我省创造就业的空间仍然很大,小企业和第三产业中仍有很大的就业潜力。只要政府认真改善就业环境,能基本上解除就业压力。  相似文献   

4.
2005年实现就业再就业115万人,在继续巩固已经上岗的20.3万大龄就业困难对象的基础上,再安排6万就业困难对象再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6%以内;培训下岗失业人员30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30万人,培养新技师1万人;城镇企业职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达到720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达到820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达到600万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力争达到500万人,纳入社会化管理的企业退休人员达到290万人。这些数字表明,辽宁省政府为巩固劳动保障成果又立下新的标高。辽宁在中国的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中有三个第一:国有企业职工数量第一,…  相似文献   

5.
提高农民素质是解决我国劳动力就业压力的根本途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炜 《学术交流》2002,(6):69-71
加入WTO ,会对我国农业生产造成巨大的冲击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问题会更加严峻。只有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 ,才能有更多的农民进得了城。也只有这样 ,才能提升我国的企业素质 ,提升我国的城镇素质。因此 ,提高农民素质 ,解决农民再就业是解决我国就业问题的关键。而提高农民素质的关键又在于加大农村教育的力度 ,搞好农民教育。  相似文献   

6.
根据1985-2008年的统计数据,利用协整理论,对我国对外贸易与劳动就业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从长期来看,我国出口、进口和城镇登记就业人口之间存在唯一的协整关系,表明我国对外贸易与城镇就业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出口对城镇就业的拉动作用显著,而进口对城镇就业有抑制作用,并且出口对城镇就业的促进作用远大于进口对城镇就业的抑制作用.从短期来看,进口对城镇就业具有促进作用,而出口对城镇就业则产生负向冲击.研究结果还表明,进口与城镇就业增长之间仅存在单向的Granger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7.
再就业体制的错位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我国的就业状况日趋严峻,到1998年底,国有企业下岗职工中累计未就业人员约614万人,比1997年底的450万人增加了164万人,1999年国企职工新下岗规模350万人左右,与1998年基本持平。随着企业改革力度的加大,产业结构调整的深化与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尤其是内陆地区下岗职工的队伍还在不断扩大,再就业矛盾越来越突出,难题也越来越多,下岗职工的行为选择与制度政策之间存在一些错位现象与基本的矛盾冲突,再就业政策效应降低,同时引发了一些新的矛盾与问题。再就业行为选择与制度政策间的错位为了促进城市再就业工程的深化,…  相似文献   

8.
秋阳 《今日辽宁》2005,(6):24-27
2005年4月19日,辽宁省政府就解决“零就业家庭”就业问题进行全面部署2005年全省帮助14.3万户零就业家庭17.5万家庭成员实现了再就业2005年1-11月份全省实现就业和再就业117.5万人到“十五”期末,全省累计发放推进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7.2亿元到“十五”期末,全省职业介绍服务机构已经发展到1715个辽宁,作为共和国工业的长子,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出现了大量下岗失业人员。2001年7月8日,国务院批复同意《辽宁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改革试点方案》,辽宁省被定为全国惟一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试点省份。试点期间,辽宁省共有17…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建立和完善,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已引起了政府和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促进下岗职工再就业工程是关系到改革、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笔者认为,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劳动力就业观念的转变。一、计划经济体制下劳动力的就业观念在计划经...  相似文献   

10.
随着体制转轨和失业人员的增加 ,全国的就业形势非常严峻。建立一套完善的适应中国国情的社会保障体系 ,特别是失业保险制度 ,已势在必行。本文针对我国目前的情况 ,探讨如何进一步完善中国失业保险制度 ,完善再就业工程的法律基础和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1.
四大民生     
有钱花了 居民收入有所增加,生活水平明显提高.2002年至2012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6525元增加到23223元,年均增速13.54%;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由2751元增加到9384元,年均增速13.1%,社会和谐稳定局面进一步巩固. 有工作了 就业再就业工作成效显著.认真落实积极的就业政策以及常态化、机制化的就业援助措施,通过政府购买岗位等多种途径,解决了体制转轨遗留的就业困难群体再就业问题,建立并逐步完善零就业家庭援助长效机制,实现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城镇登记失业率由2002年的6.8%降至2012年的3.6%,持续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高校毕业生年度就业率稳定在90%以上.  相似文献   

12.
傅磊 《社会工作》2012,(10):32-34
低保救助与积极再就业相脱节是我国低保救助制度存在的突出问题。政府对有劳动能力低保对象再就业服务的缺位以及有劳动能力低保对象选择不就业是低保救助与积极再就业相脱节的主要原因。只有合理借鉴境外有益做法,落实相关部门的职责,提升再就业服务品质,提高低保对象的再就业收益,降低低保对象的再就业成本,激励低保对象积极再就业而不是消极等待救助,才能实现低保救助与积极再就业的有效衔接,根本上解决有劳动能力低保救助对象的贫困问题。  相似文献   

13.
民生看点     
我国城镇五年新增就业岗位超过5100万个日前,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就业和收入分配司司长张东生介绍,五年(2003~2007)来,我国城镇新增就业人口累计超过5100万。城镇登记失业率稳中有降,由2003年的4.3%下降到2007年的4.0%。  相似文献   

14.
从长期来看,我国对外贸易与城镇失业之间存在均衡关系,进口贸易对城镇就业的拉动作用显著,而出口贸易对城镇就业则具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注重协调三者间的关系、积极寻找出口贸易模式与劳动就业的平衡点、鼓励和引导进口贸易的发展,对实现对外贸易与城镇就业之间的良性循环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5.
上海实施再就业工程,直接目的是探索具有时代特征、中国特色与上海特点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的企业发展机制与职工就业机制,因此必须从直接目的出发,把再就业工程的立足点放在下岗工人的再就业、拓宽就业门路,把着眼点放在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既要看到大批下岗工人的显性失业,也要看到更大量的在岗工人隐性失业,既要搞好搞活国有经济,也要扶持发展非国有经济,做到全面把握,整体推动,轻重有分,先后有别。本文不讨论具体的分流安置工作,而只就全局的、根本的方面阐述发展民营经济与建设再就业工程的重大关系。民营经济是一…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济南市历下区以深化“为民解难服务活动”为契机,紧紧围绕下岗职工再就业这一社会普遍关泛的焦点,充分发挥民政部门的职能作用,以高度地社会责任感,大力发展社区服务业,深入开展“争创下岗职工全就业居委会活动”,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截止目前,全区各类服务网点已安置下岗职工1323人,占全区安置下岗职工总数的65%,缓解了就业压力,促进了社会安定。认清形势,统一思想,把安置下岗职工再就业摆上城市民政工作的重要位置解决好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问题,事关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民政部门作为政府的职能…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失业治理一直是中国各界最为关注的问题.不可否认,在最近几年中,党和政府已在这方面做出了巨大的努力,扩大内需、实施"再就业工程"以及多种多样的"送温暖"举措,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下岗失业人员生活上的困难,但效果还不太显著.如何扭转失业率继续上升的势头,依然是当今中国政府所面临的首要难题.温故方能知新.以往我国失业治理工作的经验,弥足珍贵.这篇文章回顾了我们共和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1961-1963年.这段时间尽管很短,但中国就业格局的反复无常,第二次城镇失业高峰形成的戏剧牲,政府失业治理举措的独特性,堪称人间奇迹.  相似文献   

18.
吴愈晓 《社会》2010,30(6):136-155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城镇劳动力市场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女性的劳动参与率大幅下降。本研究利用1995和2002年“中国城镇居民收入调查”数据,检验了教育获得、家庭责任(婚姻和子女)和家庭经济状况三项个人或家庭因素对女性就业决策的影响以及它们效应的变化情况。研究发现,在1995年至2002年间,教育的正面效应变小,即教育对女性就业的影响力下降,但婚姻和家庭经济状况对女性就业的影响力上升。对照1995年, 2002年时家庭收入高的已婚妇女更有可能不工作,表明这是城镇女性就业决策走向理性化的一个过程。另外,作者并不认同“沮丧的工人”观点,认为失去正式工作的低收入家庭女性因生活所迫更可能进入非正式劳动力市场继续就业,而不是对再就业失去信心而永久退出劳动。  相似文献   

19.
提高下岗职工素质 加快再就业步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高下岗职工素质加快再就业步伐张洪兴随着国有企业改革力度的不断加大,许多不能适应市场经济需求的企业纷纷破产或被兼并,城镇下岗职工人数逐年剧增,因而引起了国家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如何解决城镇下岗职工再就业,已成为当前深化国有企业改革面临的重大课题。在...  相似文献   

20.
通过技能培训实现重新就业,这是国内外解决失业问题的一条成功经验。从目前我国劳动力市场所反馈的信息看,缺乏新的职业技能往往成为下岗职工再就业的一个重要障碍,加紧适应性劳动技能培训已是刻不容缓。为此,劳动与社会保障部于今年年初即出台了“三年千万”再就业培训计划,教育部也专门下发通知,动员各类学校主动承担再就业培训任务。但因培训量大面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