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哈姆莱特是人文主义思想家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国的莎评中,哈姆莱特是人文主义思想家一说似乎已成为定论。《中国大百科全书·外国文学》说:“《哈姆莱特》是一出人文主义思想家的悲剧。”《欧洲文学史》说:哈姆莱特“是一个典型的人文主义思想家”。国内评论大都从“哈姆莱特是人文主义思想家”这一既定观念出发,从作品中寻章摘句,印证上述权威性的观点。事实果真如此吗?笔者试从以下几个关键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哈姆莱特》是莎士比亚剧作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悲剧主人公哈姆莱特,长期以来在世界戏剧舞台上,占据着重要地位,是欧洲文学所提供的最成功的艺术形象之一,他不仅在文学史上,就是对欧洲资产阶级社会的思想,也都产生过一定的影响。300多年来,人们对悲剧主人公哈姆莱特性格的认识,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柯勒里奇在谈到哈姆莱特的性格时说:“论到语言与一时的决心,他全是行动与果敢,然而当需要把语言和决心诉诸实效,他又全是犹豫不决。结果,他决心做出一切,但什么都没有做,他充满目的,但缺乏达到目的的思想品质.”弗朗西斯·兼特尔曼在《戏剧批评》中说:“至于人物,非常遗憾,作者本意把他写得可爱,而实际上却是一大堆显著的矛盾:他好冲动,又  相似文献   

3.
《哈姆莱特》的诞生有着深刻的社会根源,作品中表现了复杂矛盾的人物内心世界,表现出最真实的人性特征,成为不朽的悲剧名著.生存与毁灭,思想与行动,都是值得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人们对莎士比亚著名悲剧《哈姆莱特》中的主人公哈姆莱特“疯”的问题争论不休。有的认为哈姆莱特完全是装疯;有的认为是一半真疯,一半装疯。究竟哪种看法更合理,更符合作品的原意?我想在此谈点自己肤浅的认识。 我认为莎士比亚笔下的哈姆莱特,不是一个纯粹的疯子,也不是完全装疯的王子,而是个“一半真疯,一半装疯”的复仇者,这种意见,早在十九世纪初就有人提出,当时英国散文家查尔斯·兰姆和浪漫派诗人柯勒律治都曾经认为哈姆莱特的“疯”只有一半  相似文献   

5.
莎士比亚的著名悲剧《哈姆莱特》深刻而多方面地描绘了丹麦王子的性格和行动,揭示了人道主义理想和不人道的社会现实之间的矛盾,反映了时代本质,表现了作者对人类命运的关怀.这部作品在不同时代不同阶级的读者心中,激发起不同的感受和反响,有人慷慨悲歌,有人唏嘘叹息;对王子哈姆莱特的形象有人从某一个角度作出解释,有人又从另一个角度进行评论.言人人殊,聚讼纷纭.本文试图在前人研究评述的基础上,对哈姆莱特的性格和行动的分析作一点批注式的补充.  相似文献   

6.
莎士比亚的代表作《哈姆莱特》中涉及诸多法律问题,渗透着作家对法律问题的思考,呈现了他深厚的法律修养和深邃的法律意识。从文学法律批评的视角出发,对《哈姆莱特》中的法律问题进行审视。首先,莎士比亚作为酷爱法律书写的作家,以剧院为法院,对社会事件进行审视和评判,《哈姆莱特》中五个方面的法律问题书写,充分说明他在所从事的文学创作中对法律事件和国家利益的关注;其次,《哈姆莱特》的法律书写,是我们理解和审视这部悲剧作品相关问题的重要方面,尤其是理解"哈姆莱特延宕"的重要视角;再次,法律意识是衡量封建范畴的个人复仇与人文主义"重整乾坤"理想的试金石,正是因为哈姆莱特所具有的法律意识,阻碍了他复仇计划的实施。个人复仇与法律正义之间的矛盾是形成哈姆莱特复杂性格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我们现在很难弄清楚莎士比亚赋予哈姆莱特以悲剧的用意,永恒的哈姆莱特宛如一个迷宫,我们随处可见思想家们在其中大做智力游戏而撕扯开来的零乱的线头。哈姆莱特的悲剧已成为永恒的悲剧,包含了人类永恒的命运,即人类自身的理想追求与社会现实不可超越的悲剧性结局。  相似文献   

8.
《哈姆莱特》剧中线索繁多,但自始自终运行着的则有两条互为因果又互不相及的发展轨道,一条是属于历史现实的线索,涉及有关篡位、谋杀、复仇的套戏;一条是属于哲学领域探讨的线索,涉及人生存在、死亡灵魂的形而上领域。实际上,这两条线索也是构成《哈姆莱特》戏剧最本质的两重戏剧冲突:一重是外在的,即作为人文主义者的哈姆莱特和以克劳狄斯为首的封建罪恶势力的冲突;另一重是内在的,存在于主人公的内心深处。前者是剧情发展的线索,是外衣;后者是核心,是揭示人物深层灵魂的重要环节。 而独白,作为戏剧艺术常用的手法,它不仅只是作为作者指点观众的单纯手段,也是作者赋予人物内在倾向,使观众能够更好地把握人物内在特征的独特的艺术手段。莎翁便是成功运用了这一艺术手法(《哈》剧中一共用了六大段的内心独白),来完成对哈姆莱特这个孤独悲剧灵魂的塑造。本文试图切入主人公的内心独白世界,从历史和哲学两个角度来把握这个悲剧主人公,揭示其悲剧性格及其悲剧实质。  相似文献   

9.
莎士比亚的著名悲剧《哈姆莱特》一直是国内外批评家关注的焦点。结合艺术的哲学理念,通过分析对哈姆莱特的性格进行探讨,阐明自然本能和理性的冲突是哈姆莱特延宕的根源。并由此推出《哈姆莱特》是对理性的呼唤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诗经》的悲剧性作品所占比重较大.本文试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这些悲剧性作品的审美价值.一、善的悲剧——道德感是构成悲剧的前提条件鲁迅关于悲剧有一个著名的论点:“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这个论点虽然有欠完善,但基本上是正确的.悲剧与人生的价值密切相关,离开了人生的价值.任何恐惧、怜悯,任何矛盾冲突都不能构成悲剧.这一点在古今中外的悲剧作品中是能得到充分证明的.  相似文献   

11.
本文试从《圣经》中耶稣基督牺牲于十字架上的象征 ,探讨莎士比亚创作《哈姆莱特》时所受的思想影响及《哈姆莱特》悲剧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分析哈姆莱特与奥菲利娅的爱情悲剧是窥探哈姆莱特的爱情观念、人性观念,尤其是展示哈姆莱特进入"复仇"进程中的心路历程的很重要的一个角度和途径,是解释"延宕"现象的一把钥匙。运用新批评主义的考证方法,通过《哈姆莱特》的文本研究,分析哈姆莱特理想主义的爱情观念毁灭的原因和过程。可以看出,哈姆莱特原来的爱情观念基于文艺复兴的人...  相似文献   

13.
俄国十九世纪杰出的文艺批评家别林斯基在其著名的论文《莎士比亚的剧本〈哈姆莱特〉——莫恰洛夫扮演哈姆莱特的角色》(1838年)中通过哈姆莱特性格的分析,指出了这个丹麦王子在两层“精神危机”的“绝望”之中,经过内心斗争——“分裂”,从而”在自己身上找到了力量和决断”的原囚。他认为这个原因是一种“信念”,正是这个“信念”促使哈姆莱特做出了行动。但是,哈姆莱特精神上这个“信念”是怎样获得的以及哈姆莱特性格变化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别林斯基在论述时却犯了一个唯心主义的错误。 别林斯基论文中谈到哈姆莱特的精神生活时指出:“哈姆莱特表现了精神的软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典戏曲中究竟有没有悲剧?这是一个争论了将近一个世纪的问题。一百年来,关于这个问题的观点差异较大,难有定论,其主要原因是判断悲剧的标准难于确定。"悲剧"作为一个美学范畴,有它的本质特征和标准。我们在对有关悲剧理论进行史的考察,对一些公认的悲剧作品进行分析后,才能抽绎出悲剧的本质特征。悲剧精神从美学本质上对悲剧进行定位,可作为判断悲剧的一个根本标准。  相似文献   

15.
在对《哈姆莱特》所作的各种解释中,弗洛伊德式的精神分析解释无疑是极为重要的一种。这种解释的支点是将哈姆莱特之谜纳入俄狄浦斯情结的结构之中。但是,拉康作为精神分析的革命者,却从自己的理论逻辑出发,得出了与弗洛伊德完全不同的结论。他们之间的根本差异在于:在弗洛伊德那里,这出悲剧的关键是哈姆莱特对母亲的欲望;而在拉康这里,关键是哈姆莱特母亲的欲望,菲勒斯被拉康用来表示母亲欲望的能指。  相似文献   

16.
论《麦克白》中的数字象征与自然象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象征是二十世纪现代派作家们十分热衷并在其作品中广泛使用的一种写作技巧与手法。然而追根溯源 ,早在 1 6世纪 ,英国最伟大的戏剧家莎士比亚已经在其作品《麦克白》中大量运用了数字象征与自然象征的方法。并通过这些象征手段的运用 ,作者描绘了麦克白这个典型的悲剧人物如何在野心的驱使下 ,一步步地从一个受人爱戴的人物蜕变成一个祸国殃民的暴君 ,其爱心与同情心也逐渐演变成仇恨与杀戮的过程 ,同时 ,作者也揭示了分裂与纷争的悲剧主题  相似文献   

17.
本论文分别以《俄狄浦斯王》和《哈姆莱特》为例 ,阐述了悲剧中的笑两种样态 :可笑性情节和喜剧性缓解 ,认为《俄狄浦斯王》中的可笑性情节是其悲剧色彩的重要根源 ,而对《哈姆莱特》中的喜剧性缓解 ,应该从人性的局限来理解  相似文献   

18.
哈姆莱特的性格和行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莎士比亚的著名悲剧《哈姆莱特》深刻而多方面地描绘了丹麦王子的性格和行动,揭示了人道主义理想和不人道的社会现实之间的矛盾,反映了时代本质,表现了作者对人类命运的关怀。这部作品在不同时代不同阶级的读者心中,激发起不同的感受和反响,有人慷慨悲歌,有人唏嘘叹息;对王子哈姆莱特的形象有人从某一个角度作出解释,有人又从另一个角度进行评论。言人人殊,聚讼纷纭。本文试图在前人研究评述的基础上,对哈姆莱特的性格和行动的分析作一点批注式的补充。  相似文献   

19.
“延宕”问题,是莎士比亚的悲剧《哈姆莱特》评论中的一个带有关键性的问题.十八世纪以来,作家、学者们对这一问题作出过种种解释.  相似文献   

20.
莎士比亚的著名悲剧《哈姆莱特》的剧情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样一个事实:即主角丹麦王子哈姆莱特一再推迟了他的复仇。是什么原因使得他迟迟不动手复仇呢?几百年来,人们对这一问题作出了种种不同的回答。有人认为,哈姆莱特患有忧郁症(布拉德利:122);有人认为这是人文主义者在强大的封建势力面前表现出来的犹豫、徬徨(莫洛佐夫:140——141);也有人认为是万事皆空的可怕而苦恼的想法(阿尼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