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陈淑媛到欧老师,她笑称:“小女子不愿出名。”对于家庭,她说:“我不知道我有多幸福,但我很感恩知足,我很珍惜。”作为一个女人,她说:“能轻松的为老公、孩子做顿饭是我最大的幸福,我是为爱走天涯!”  相似文献   

2.
痴迷写作,“丢”了婚姻又“被下岗” 王宛平在部队大院长大,父母兄弟都是军人,作为家里唯一的女孩,她从小就喜欢文学,做梦都想当作家.15岁那年,她参了军.在部队,她整天看外国小说,和其他女兵谈论的话题也都是小说,那时候她开始试着写些散文之类的文章.  相似文献   

3.
胭脂阵     
龙应台 《女性天地》2008,(12):45-46
每次到屏东去看妈妈,没到时先给她电话,“你知道我是谁吗?”妈妈患上老年痴呆症,但她的声音很愉快:“我不知道你是什么人,可是我知道你是我喜欢的人。”  相似文献   

4.
我20岁那年,76岁的奶奶出了一趟远门,去省城找她的娘家侄女. 两天后,奶奶满面红光地回来了,很是兴奋,手中拎着一包什么东西.我笑,问她:“奶奶,您捡到宝贝了?那么高兴!”奶奶笑:“是呀,等一下告诉你是什么.” 晚上,奶奶把我喊到她房间,在灯下打开她那包宝贝——不过一堆毛巾,并非什么稀罕物. 奶奶看着我,两眼放光,说:“你摸摸.”我摸了摸,特别软.她又打开来给我看,不长不短、不大不小的一块,长方形.我说:“是很软,可您这毛巾不好用,洗脸有点窄,洗澡有点短.”  相似文献   

5.
我匆匆忙忙地到一家商场买东西。当我踏上自动滚梯下楼时,我看到有位老妇站在电梯旁。她看起来有六、七十岁,她的表情告诉我她很害怕。我回头问她:“需要帮忙吗?”滚梯继续往楼下转动,我听到老妇人轻声地说,“不必了”。她的嗓音透露出迟疑。“要我回来扶您走吗?”我朝她喊道。她点了点头。当我逆行而上跑到她面前时,这位妇女却又改变了主意。  相似文献   

6.
朋友中有三个女孩子,不知怎的,都成了已婚男人的情人。朋友A的情人是她的上司,有一天公司聚会之后,借着一点酒劲,上司就对她说:“我很孤独,我老婆不理解我!”没几日,朋友B也恋上已婚男士,我问她,他可是认真的?她非常哀怨地说:“他其实不像表面上看起来那么风光的!他也很可怜!”有了一次经验,我立刻就问她:“他是不是对你说‘我很孤独,我老婆不理解我?’”B很吃惊,连连问“你怎么知道的?!”轮到朋友C的时候,我还不等她开口,我就说:“他是不是对你说‘我很孤独,我老婆不理解我?’”C也吃惊不小,也问:“你怎么知道的?”我比她还吃惊:“亏你还…  相似文献   

7.
我的朋友、女作家伊琳娜·拉克莎已经79岁了,她的丈夫30多年前就去世了,唯一的女儿也不住在一起.当年我在留学时,恰逢苏联解体、经济动荡,她一直照顾我,请我到家里做客、吃饭,为我改论文,还开车带我到她郊外别墅度假.这些年来,我一直很担心,伊琳娜的生活谁来照料?这次又在莫斯科见到伊琳娜,她确实老了,髋关节换过了,一只眼睛因青光眼而失明,心脏装了支架,车是开不动了,出门也很困难,但她的精神状态很好,依然每天写作。  相似文献   

8.
勿忘母语     
小战从她堂妹那儿回来,脸上写满了如愿的喜悦。小战是我们之中唯一的女同胞。到达美国的第二大城市芝加哥不超过两个小时,小战就被她的堂妹接走了。姐妹俩长得挺像的。小战得知妹妹与妹夫事业上很有作为甚是欣慰。说到孩子,小战的脸上掠过一丝忧虑。她说,“我妹妹的孩...  相似文献   

9.
被花心的男人催眠10年前,32岁的林雅蓝是一家大型建筑公司的财务总监,她为人本分,长得又很秀丽,但不知道为什么没有男人来追求她。单位里唯一“优秀”的  相似文献   

10.
阿华减肥记     
“小猫,你说周二中午是吃猪肝菠菜还是素炒大白菜?”一迈进宿舍,便面对着如此重要而严肃的问题。于是我很认真地比较了一下,以不容置疑的口气回答:“大白菜。猪肝那么高的脂肪和胆固醇,怎么能减肥?而且万一吃得脸色像猪肝,多难看。” “脸色像大白菜叶也好不到哪里去。”阿华嘟嘟嚷嚷地,明显的留恋那美味猪肝。 “啊?不想要细腰尖脸了吗?”我凶巴巴地,希望假以严词能让她不再对猪肝存什么幻想。我可是为她着想,猪肝好吃,可不能让她变环肥为燕瘦。 阿华是宿舍里唯一有着粗线条的姐妹,胖乎乎的脸,憨憨的笑。我有时把她比作隋…  相似文献   

11.
申涛 《老年世界》2006,(19):16-16
老伴很幽默。在有的场合,她故意错读成语,说俏皮话活跃气氛。比如,有人称赞她几句,她就说:“我太飘飘若仙了。”别人说话逗她笑,她说.“我可不敢笑。一笑眼角里的小鱼就摇着尾巴游出来了。”反倒把别人逗乐了。闲谈的时候。同事们向她询句某某人是圆脸还是长脸,她不是嬉笑着唱两句“他的小脸红又圆呀,好像那苹果到秋天”,就是吟两句“去年一点相思泪,至今尚未到腮边”。  相似文献   

12.
三陪女同学     
2001年11月,公司派我和一个同事到广州处理一起事故。我们用两天时间办完正事,心情特轻松。吃完晚饭后,广州方面接待我们的人提议到夜总会去放松一下,我和同事都是年轻人,一听当然乐意了。我们三人来到一家名叫“消金楼”的夜总会,开了一间包厢。刚坐下不久,就进来三个漂亮的小姐,分别坐到我们三个人身旁。大家一起喝着酒,唱着歌,渐渐癫狂起来。另两个小姐都很活跃,就是我身边的这个不太爱动,总是半低看头。我不怀好意地打量着她,在暗暗的灯光下,我只能看到她的脖子很白很光。我邀请她唱歌,她轻轻地摇摇头,同事借着酒劲嚷道:“来啊,来啊,别客气!”一把把她拉到电视屏幕前。就在这一刹那,我  相似文献   

13.
牵手     
某市一著名盲人老太太于前不久因车祸身亡。盲人老太太著名的原因,是她的两个儿子均在对越反击战中牺牲,她最小的一个儿子军校毕业后又到前两个哥哥服役的部队当了标兵连长。她是多家新闻单位联合推出的“拥军好妈妈”,两个儿子牺牲后,她的眼睛哭瞎了。        但为了表示她还能为国家做一些贡献,她在一家盲人按摩院工作。她的认真是出了名的,而且上下班从来都很准时。        负责民政工作的市领导马上打电话到公安部门,要求迅速查清楚车祸原因。事故原因很快就出来了,肇事车是快餐公司的送餐车,司机很配合调查。…  相似文献   

14.
《现代妇女》2008,(1):50-50
我有一位很要好的朋友,去年春节刚过的那段时间,她说自己能强烈的预感到丈夫有外遇了。那几天,她每隔数小时便打电话给他,以盘查他的行踪。“现在,他已经在我的调教下,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打电话给我,主动汇报情况。”当朋友这样炫耀她管理老公的经验时,我的心头总是很沉重,我总觉得这样是不正常的,最终他还是会离开的,但朋友却不听我劝。请问婚姻中男人需要这样的“管理”吗?  相似文献   

15.
唐林羽 《职业》2008,(11):68-68
一天,某时尚杂志记者打电话约我到一家咖啡馆聊天,我欣然答应了。当我见到她时,她正坐在角落里,用笔记本电脑写稿。我知道这美女很会享受,却不知道她在咖啡馆里工作。她说:“在这里工作既安静又方便,虽然杂志社里也可以上网,可我还是喜欢经常到这里来干活儿,半真半假做个NOCO吧!”  相似文献   

16.
社工亦凡人     
最近在一个社工学生的博客里看到这样一句话:“我知道,作为一个社工,不该这样。”其实她所说的“不该”,在我看来她根本没做错什么,只是人之常情罢了。虽然我不认识她,但还是忍不住留言安慰了她一下。我觉得问题的症结其实是她对自己要求太高,因为她是社工。这在我认识的社工人当中,也是个很普遍的现象。  相似文献   

17.
没有人喜欢雷梦佳。 高年级的男生听到她的名字会露出发怵的表情,因为这个初一女生“打起架来比男生还厉害”;曾经的中学校长叫她“惹事妖精”,并且没过几天就开除了她;老师对她很“无奈”,家长说她很难管,连亲弟弟在讲起她时,都是一副害怕的表情,因为“姐姐总打我”。  相似文献   

18.
外婆的世界     
第一年,向日葵漫野开放的盛景照亮外婆人生最后一段道路.仿佛是我唯一的安慰.仿佛我无法给她的勇气与热情,葵花给她了. 之前外婆大部分时候跟着我生活,有时也送到乡下由我妈照顾一段时间. 有一次我妈打电话给我,非常害怕的口吻:“娟啊,你赶快回家吧,情况有些不对……” “是不是外婆她……” “唉,你外婆越来越不对劲儿了,你要是看到她现在的样子,肯定会吓一大跳.天啦,又黑又瘦,真是从来也没见她这么黑过,是不是大限要到了?你赶快回来吧,我很害怕……” 我赶紧请假回家,倒了两趟车,路上花了一整天,心急如焚.到家一看,果然外婆脸色黑得吓人,并且黑得一点儿也不自然,跟锅底似的.  相似文献   

19.
任均 《中外书摘》2011,(1):15-18
孙维世是我二姐任锐的女儿,我的外甥女。她父亲是孙炳文。从幼年时候第一次见面,到“文革”开始后最后一次见面,我叫过她的小名“小兰”,也叫过她的学名“维世”——这都是她的名字,她却一直管我叫“六姨”。但是,虽然我长她一辈,却只比她大一岁,我俩是从小一起玩儿的最要好的朋友。  相似文献   

20.
杨辉 《老年人》2003,(10):31-31
“妹妹你坐船头,哥哥岸上走,恩恩爱爱纤绳荡悠悠……”每当我听到这首歌时,总会想起30年前我和表妹初次见面的情景。1961年,我从部队复员到了哈尔滨玻璃纤维厂工作。这年春天,我回老家湖南南县探亲。那时交通十分不便,在长沙下了火车后,要转乘客轮到南县茅草街,再换坐两天的民船,才能到达家乡。船到水浅处,船夫要上岸拉纤,船才慢慢移动,所以民船又叫“纤划子”。在茅草街,“纤划子”快开的时候,一个年轻女子匆匆赶了过来。她身穿蓝灰色校服,提着帆布箱子,显然是个学生。也许她跑累了,无力将箱子提上晃悠悠的“纤划子”,便笑着用求助的眼神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