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强下属、弱领导"现象是当前一些单位和组织中逐渐出现的组织情形,具体表现为下属群体聚而成团逐渐孤立领导者、刺头下属时常质疑领导者个体权威、领导者决策部署难以得到绝对拥护、领导者自身立场受到强势下属摆弄。"强下属、弱领导"现象对于单位能力建设是极为不利的,其影响主要体现为消解领导个体权威导致内聚力缺失、导致个体势力抬头形成团体性派系、扰乱整体决策方向降低单位能力值。矫正这一问题,需要抓住领导个体、组织管理、驭人之策三个着力点:单位领导者要加强"内功修炼",筑牢组织基础;组织管理要善用"狮子搏兔",抓准员工中关键角色;驾驭下属要借鉴"田忌赛马",善于以弱克强。  相似文献   

2.
原野 《决策》2013,(8):90-91
员工和上司就像"一根线上的蚂蚱",要想成功就得同舟共济。聪明的下属是绝对不会跟上司较劲的,而是想方设法去与上司合作双赢。相信不论在企业还是在政府机关,不少人都有这种想法:唉!给别人打工多辛苦,当领导多好!可是,没有人天生下来就能当领导。再优秀的领导者也是从做下属中得到历练,具备了领导能力后才完成从员工到领导的跨越。因此,先要认清自己做下属的角色,摆正自己的位置。只有在追随领导中锻炼出自己杰出的能力,具备了领导才能,领导才会发现你这块金子,给你一个发光发亮的机会。  相似文献   

3.
<正>领导者面临的一个重大困扰就是下属执行力不强,落实领导意图不到位。实施有效领导,提升下属的执行力是关键。所谓执行力,通俗点讲,就是指有效利用资源、贯彻战略意图、保质保量完成预定目标的能力。打造一支执行力超群,视责任如泰山,视荣誉为生命,视卓越为使命,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下属队伍,是每个领导者的梦想。因此,如何大力提升下属的执行力,成为众多领导者悉心探索的课题。笔者认为,领导者要想如愿,在实践中应做到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4.
领导者"鞭打快牛",主要表现为时间上挤压、任务上重压、责任上转压,这会产生透支得力下属精力、滋生得力下属傲气、降低领导者威信的消极影响。领导者要正视和改进"鞭打快牛"的做法,在工作上让得力下属有休息时间,在学习上让得力下属有上升动能,在发展上让得力下属有进步空间,在责任上让得力下属有转圜余地,从而使得力下属能够生活顺心、工作舒心、发展安心。  相似文献   

5.
抱怨是指下属因对领导者心存不满而说领导者的不是。下属抱怨是领导工作中经常遇到的一个问题。领导者对下属的抱怨采取不同的态度和方式,会对下属产生不同的影响。充耳不闻、漠然置之的,下属以为其麻木不仁;怒形于色、大动肝火的,下属以为其心胸狭隘;表面接受、实则应付的,下属以为其官僚虚伪。由此看来,对待下属抱怨的问题,领导者确实不能掉以轻心,  相似文献   

6.
上下级博弈中的内隐领导主要体现为领导者能够抓住下属判断的最重要信息、维系下属心目中的领导形象、印证下属最原始的正向预期、满足下属最在意的素养标准。其起点是领导者对自身"优秀"的定义,作用基点是下属的认知图式,追求的效果是达到上下级间感知的一致性。领导者要激活内隐领导,就需要在管理中用心用情构筑良好氛围,观心得道剖析认知图式,积极打造建言与信息分享文化,构建心理感知的双向反馈机制。  相似文献   

7.
作为一个领导者,如果想让下属感到满意,那么就要让下属心悦诚服、心甘情愿地做他应该做的事。而要做到这些,来源于下属对领导者的信服、尊敬、感恩等等,这也就是所谓的领导者魅力。换句话说,领导者需要凭借个人魅力,调动和激励下属,推动整个组织的发展。魅力型领导者的内涵和特征  相似文献   

8.
<正>随着社会的快速进步和时代的发展,在平等、自由的价值导向下,女性不再只是"下得厨房、入得厅堂"的贤惠媳妇,而拥有了相对公平、平等的职业发展平台,越来越多的女性踏入职场,一部分女性开始走上管理和领导岗位。按理说,亲和、温柔是女性身上独特的优点,作为管理者、领导者的女性在对待同为女性的下级、同事时,理解对方应成为自然之举,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在现实职场上,不少女性下属常抱怨自己被女上司刻意刁难、挑  相似文献   

9.
<正>众所周知,人造卫星或宇宙飞船着陆时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通过减速,达到软着陆;另一种则是在着陆前就将探测数据送回地球上的接收站,然后以较大速度直接撞击地球或者其他星体。相比之下,第二种着陆带有破坏性。同样,作为领导者,在对下属进行批评时,要尽量让自己的批评"软着陆",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下属的抵触情绪,才能赢得下属的好感和尊重。否则,在批评下属时,不讲究方式、方法,一味地横加指责,不但不会顺利达到教育下属、促进工作的目的,反而会  相似文献   

10.
<正>值得信赖的领导者,对于任何组织和下属,都是至关重要的。那么,为什么有的领导者被下属认为是可信的,而有的却不行?对于中西方的领导者,下属评判上司可信与否的标准是相同的吗?不同文化下领导者的可信性具有怎样的共性与差异?本文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初步探索与回答,以期对本土与跨文化的领导管理提供一些启示。一、西方有关领导者可信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每个做下属的都希望自己能在一个轻松的环境中工作和生活,可总有人身心疲惫,有苦难言。原因何在?笔者认为主宰这一环境的领导者至关重要。有的领导让下属无从轻松。当然,这种轻松不是放松,而是一种心理上的轻松。作为一名领导者该如何营造让下属轻松的环境呢?笔者认为,不妨先从做好以下三种人开始。一、做一个自信的人自信是营造轻松的特效剂。  相似文献   

12.
一个团体的大小事务,如果都必须由领导者一个人去做的话,那么领导者纵使有三头六臂也无可奈何。因此,必然得把一部分责任和任务授权给下属去承担。领导者能不能充分授权下属,牵涉到彼此之间的信任问题。有的领导把任务分派给下属后,依然喜欢事无巨细地干涉和盘问,使得下属处于为难的境地;有的领导者则在提出办事的大原则之后,对具体做法毫不过问,而是完全地交给下属去完成。比较这两种  相似文献   

13.
<正>没有万能药方拥有丰富领导经验的领导者往往会陷入"一服药方,永久治病"的误区。在过去的领导生涯中,领导者总结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激励方法与艺术,视作自己的独家秘方,但将之运用到现代的年轻下属身上时常常失去了过去应有的效果。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同样是领导者对领导艺术的权变理念理解不够。  相似文献   

14.
人际和谐是单位工作成败、事业发展的关键要素。笔者认为,构建和谐人际氛围要处理好领导与下属、正职与副职之间的关系。一、领导与下属及下属与领导关系的处理之道(一)领导与下属关系的处理关心而不偏心。关心下属是领导者应有的美德。上  相似文献   

15.
<正>作为女性领导,遇到"强势男副职",应该如何有效实施领导?笔者认为,应当做到以下几点:第一,"顺势而为"。就是要能够做到顺着"强势男副职"的"性子",利用其"强势"为单位或部门做好应该做的事情,而不是极力去改变他、阻止他、牵制他,让其受挫,"强势"变"弱势"。一是要从思想上认识到"强势男副职"并不是自己的"政敌"。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思想上"先入为主",有了"政  相似文献   

16.
领导是领导者影响被领导者即自己的下属去实现一定目标的行为过程.要想顺利完成这个过程,领导者不仅要领导听话的下属,更要学会领导因自以为是而不听话的下属.  相似文献   

17.
王魁  沈洁琼 《领导科学》2005,(12):21-22
领导者的“威”与“信”不仅来自于被赋予的权力本身,更来自于他们卓越的领导艺术和不凡的人格魅力。其中善于屈尊、勇于“弯腰”的艺术,对于塑造领导形象、树立领导威信、赢得事业成功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放下架子。领导者要善于放下架子,在对待下属的各种要求上要懂得让度。让度不同于简单的退步,科学让度的目的是为了维系上下级的正常关系。让度有这样几种情况:一是折中让度,即部分满足下属的要求,既给下属面子,又给下属下的台阶;二是缓解让度,梯度满足下属的要求,即通过多次的让度逐步满足下属的要求;三是推迟让度,即不马上承诺让度,待…  相似文献   

18.
作者通过对奥格·曼狄诺《世界上最伟大的一堂课》一书的解读,围绕领导艺术是人性化的行为艺术这一主线,阐述了领导艺术体现在领导从事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应合于人性;从事领导工作应依靠威信而不是权威;要树立领导威信首先要塑造个人品质:要从有责任感、不轻信和不偏信、不轻易承诺于人等这些看似简单的环节入手去做合格的领导者;还要注意在工作中本着换位思考的原则,从尊重人、理解人的角度去处理问题。在尊重人、理解人,了解人的所思、所欲、所需的基础上,以优秀的个人品质实施管理,这样才会成就一个领导者。  相似文献   

19.
正在一个单位,有些工作需要多个部门共同合作才能完成,工作任务怎么分、政绩"蛋糕"如何切,既考验着领导者的智慧、能力,也考验着参与者的人品、道德。有了成绩大家争,出现失误大家推,不但会让同事反目,更会让领导难堪。领导怎样分才能做到分得合情合理,让下属心服口服呢?下属怎样争才能争得有理有据,让同行哑口无言呢?实践证明,政绩通告制度是应对下属之间"争功邀宠"的有效之策。一、做实政绩通告内容——应对下属之间的"争功  相似文献   

20.
<正>成瘾领导行为是领导者的一种职业病。有些领导者特别喜欢使用某些领导方法,重复某些领导行为,驾轻就熟,习以为常。虽然这些方法和行为已经招人反感,几近失效,但是领导者却一以贯之,不亦乐乎。我们把领导者由于泛用特定领导方法而不由自主地重复的某种领导行为,称为成瘾领导行为。"成瘾领导行为"这个概念需要做进一步的说明。成瘾,原来是医学里面的一个概念,说的是人因为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