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汉语修辞学研究方法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汉语修辞学研究方法,既有继承,又有引进,更有创新。80年代以后,汉语修辞学的研究进入繁荣期,研究方法具有多维性,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1辩证的逻辑科学方法;2从微观到宏观的研究;3静态研究与动态研究相结合;4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方法;5修辞学研究的现代化方法;6用系统方法研究修辞学 相似文献
2.
吴礼权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44-50
张弓先生《现代汉语修辞学》出版至今已超半个世纪,但仍具有旺盛的学术生命力,这与张弓先生在修辞学研究方面有强烈的锐意创新意识有关。由张弓先生修辞学研究的成功经验,我们可以得到深刻的启示,中国修辞学要想继续前行,在理论上有新建树,就必须有"突破旧框架,建立新体系"的意识,在研究思路上要"找准目标,定向突破",在方法上要善于"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只有臻至这三种境界,中国修辞学研究才会再创新局面,再有经典之作问世。 相似文献
3.
吴礼权所著《现代汉语修辞学》(修订版)在修辞学研究上有很多新突破,主要表现是:一是建构了一个相当完善而科学的汉语修辞学体系,二是提出了一套观察、分析汉语修辞现象的自主理论,三是首次将定量统计分析法与多媒体图示法结合起来并运用到相关内容的研究上,四是建立了一套完整的修辞文本建构与解构的分析模式,五是在学术术语规范、口语修辞材料的运用、修辞学著作写作新模式的建立等方面,都与此前所有的汉语修辞学著作拉开了距离,将汉语修辞学的研究推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从学术发展史的角度看,吴礼权的这部修订版《修辞汉语修辞学》堪称是中国当代修辞学继往开来的一座里程碑。 相似文献
4.
罗渊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5(5):706-711
以陈望道《修辞学发凡》的出版为标志,中国修辞学研究结束了长期以来的文论附庸状态,建立起独立的现代修辞学学科,实现了中国修辞学从"文论附庸"到"独立学科"的转型。《修辞学发凡》因为其语言本位观、科学方法论和完整而新颖的理论体系得到学界广泛认同,担当了完成中国修辞学研究重要转型的历史使命,引领中国修辞学研究进入一个崭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并为中国现代修辞学的繁荣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提高学生汉语运用能力是"现代汉语修辞学"课程教学的主要目的。针对教学中长期存在的重理论知识传授、轻实践能力培养的现象,课题组一方面以"强调应用,兼顾基础,突出亮点"为原则,优化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益;另一方面围绕案例教学做文章,摸索出从案例导入、案例搜集、案例评比、案例仿拟到自主创新等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6.
《现代汉语通论》瑕疵浅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邵敬敏先生主编的《现代汉语通论》是一部适应21世纪需求的采用新思想新框架并且切实好用的大学本科教材。本书内容的取舍、体例的安排,编写者都作了精心处理。这本教材对现代汉语的教学或学习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但个别地方处理得不是十分理想,初学者或者用本书自学的读者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或感到困惑。 相似文献
7.
段曹林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2(1):43-48
《修辞学发凡》被公认为中国现代修辞学的奠基之作,至今仍在教学和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以往对这部名著的学术评论多偏于史学角度,从批评角度对其作为一部通论的评论则多有缺失。本文分析了有关该著评论的现状、立足点和标准,在此基础上对汉语修辞学学术评论的现状和对策提出了意见。 相似文献
8.
李胜梅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41(5)
<修辞学发凡>论述倒装,定义不够明确,理论阐述篇幅小,对倒装结构本身的语言特点缺少具体描写,读者难以概括其20例的典型特征,难以确定典型例句.分随语倒装和变言倒装两类,但后来的修辞学著作一般不沿用.研究项目有定义、分类、举例、例句赏析、适用文体、修辞效果、附记等.论述模式是:定义+举例+赏析.其成就和不足皆可提醒后人:阐明所论修辞现象的典型特征、给出典型例句.可明确研究的对象和范围;分类应有明确的角度和标准;对修辞现象的结构作精细深入的描写,有利于揭示修辞现象的形式特点和功能. 相似文献
9.
郑石磊;何红梅;肖瑜 《广西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Z1):127-128
《现代汉语详解字典》是一部特色鲜明的字典,注重吸收以往字典的长处,加入编者多年的研究成果,对象明确,体例精当,释义详尽。 相似文献
10.
11.
张春泉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22,(4):17-22
陈望道《修辞学发凡》的术语修辞实践表明,术语修辞的话语符号建构有其认知和审美动因。在此基础上,往往形成种种适应与和谐的领域生态。领域生态的适应与和谐,常常诉诸规范和变异的运作。运作的结果符号化并成熟稳定后形成特定的言语风格,陈望道《修辞学发凡》术语修辞的风格要素主要为简括与平易。 相似文献
12.
13.
卓成键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39(3):91-94
从广义修辞学的视角分析了王蒙小说《坚硬的稀粥》篇名的修辞策略,认为坚硬与稀粥在文本语境中的语义变异不仅支撑篇名符号从语义层面的矛盾搭配转变为审美层面的合理表达,还在推动语篇建构、揭示作品文化主题中承担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刘钦荣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3(2):123-124
崔应贤等所著《现代汉语定语的语序认知所究》(以下简称《研究》)一书,系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的终期研究成果。该书研精覃思,颇有创获,在特定的范围内反映了汉语语法研究的新进展。《研究》正像它的定名一样,是从语序切入来全面描写定语现象的。作者的视野相当开阔,既谈定语内部的语序规则,又着眼定语在整个句法中的位置分布,善于将内部结构和外部功能结合起来,将宏观和微观结合起来,将综合与分析结合起来,将局部现象置入全局的背景上来进行认定,注重整体的联系和重点的深入研讨。这样便给我们提供了现代汉语定语语序特征的一个详尽而… 相似文献
15.
刘本臣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4)
本文从三个方面对《尚书》的修辞学价值进行论述.文章认为,圆熟的修辞技巧是《尚书》为修辞学作出的开创性贡献;文化启迪是《尚书》修辞学价值的深层意蕴;同时,《尚书》中丰富多彩的修辞手段为解释先秦修辞理论的成因投供了第一手材料,史的延伸,这是《尚书》修辞学价值的第三方面体现. 相似文献
16.
张春泉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5):1-11+150
杨树达《中国修辞学》的学术话语建构颇具中国特色。《中国修辞学》鲜明的民族性与杨树达的基本语言文字运用观相契合。从标题的言简意赅可管窥《中国修辞学》的整体语篇特征。现代语境下,以文言语词作为元语言,是《中国修辞学》话语建构的基本语词特征。《中国修辞学》学术话语的民族性、体系性、辩证性、创新性可以给当下话语体系建设提供某些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7.
宗廷虎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5(4):118-120
与以往相比,我国90年代修辞学研究的一个显著特色是:在重视静态研究的同时,也重视动态研究。动态修辞研究于90年代涌现了一批开拓性著作,例如在口语修辞学的探讨方面,有夏中华的《口语修辞学》等,在接受修辞研究方面,有谭学纯、唐跃、朱玲的《接受修辞学》等;... 相似文献
18.
从西方修辞学的角度来看,小说《京华烟云》可以作为一种修辞活动,蕴含了林语堂的思想、情感、态度及价值观,其目的是诱发读者合作,即像作者所希望的那样去看待世界。该小说体现了作者林语堂、读者、文本和现实之间的互动,这种互动从外延伸到小说内部,涉及多个层次。在实施劝说读者的过程中,作者使用多种修辞形式激发并满足读者的欲望,使读者在接受这些修辞形式的同时不知不觉地接受作者的观点,实现小说的最终劝说目的。 相似文献
19.
论《修辞学通诠》对“辞”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庆伟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1):200-201
《修辞学通诠》是中国现代修辞学建立初期的一部重要著作,它的出版标志着中国修辞学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书中对修辞学中的许多问题进行了比较详细的论述,其中对“辞”从语言和思想两个方面进行的较为精辟的分析,为我们研究修辞学提供了比较广阔和全面的研究思路。本文在现有的关于《通诠》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再次对《通诠》中的“辞”及其对“辞”分析进行研究,以期获取更多的对修辞学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高万云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22,(4):12-16
陈望道的《修辞学发凡》,滋养了四代亲传和再传弟子,泽被所有修辞学人。今天我们纪念它出版90周年,不仅是为了继承和发展这一巨著的修辞学思想,而且也是为了宏扬陈望道的学术理念,完成其未竟的修辞学事业。在学习《修辞学发凡》的过程中,我们有三方面的体会:一是创新是最好的继承,二是注重修辞学方法论研究,三是要有科学的修辞学批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