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刚将诗性的语言、散文的气息、报告文学的严谨浑然融为一体,探索出具有审美性的全景式生态报告文学。徐刚使问题型报告文学从对社会问题的思考扩展到对生态环境以及人与自然之关系的深切关注。徐刚对社会问题尤其是环境危机一直关注着、审视着、思考着,这使得其批判性生态报告文学有了深厚的思想底蕴,极大丰富和发展了报告文学的批评传统。  相似文献   

2.
茅盾——杰出的报告文学作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现代文学的巨匠茅盾,作为一个小说家,早已驰名中外,但是作为一个报告文学作家,似乎还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因此本文想就茅盾在报告文学创作方面所作出的贡献进行一些粗疏的探讨。我想这对于全面了解茅盾的文学成就,了解我国报告文学创作发展的情况,都是有所裨益的。一首先,茅盾之所以能成为一个杰出的报告文学作家,是决非偶然的。这可以说是由于他那坚实的现实主义文艺思想,全面的报告文学理论和丰富的社会实践所决定的。茅盾的文艺思想,一开始就建筑在雄厚的现实主义基础之上。他积极提倡新文学。在他的第一篇文学论文里就提出了“表现人生”“指导人生”的文学主张。这“人生”不是一家一户的人生,而是一社会一民族的人生;不是“特殊阶级”的人生,而是“平民”的人生,是“被侮辱与被损害者”的人生。进而他又指出“文学是时代反映”,“表现社会生活的文学是真文学”。他要求文学描写下层人民的悲惨  相似文献   

3.
在进一步繁荣创作,使文艺更好地为实现新时期的总任务发挥积极作用的过程中,时代精神问题是一个值得重视和探讨的问题。报告文学由于具有新闻性和文学性统一的特点,要求把现实生活中有典型意义的真人真事,经过艺术加工,迅速而及时地“报告”给读者,因此较之其他文学样式,报告文学对时代性的要求就更为鲜明和强烈,更应当体现时代精神。什么是我们今天新时期的时代精神?这是文艺工作者所思考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4.
2013年加拿大女性作家艾丽丝·门罗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得到了文学界的高度认可。她的处女作短篇小说集《快乐影子之舞》中的《男孩们与女孩们》在她系列作品中有着举重若轻的地位。它是艾丽丝·门罗所有作品的一个“楔子”或“所有作品的雏形”。通过这篇微型小说,可以“一斑窥全豹”,对这位女作家所有作品中男性人物的命运走向、女性人物的命运走向以及作品所呈现出来的娴熟的叙事技巧,有一个“全景式”的了解和认知。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报告文学在繁荣兴盛的背后,潜伏着“题材爆炸”的危机。这种危机是由于一些作者急功近利、浮躁盲从,在选题上一味迎合读者口味所造成的。陈祖芬不媚俗、不趋热,坚持走自己的路。她在一组以“故事”为题的近作中,以普通人的平凡而崇高的心灵世界为描写对象,从中透视真实复杂的社会相,折射出时代的光彩,从而实践了她自己提出的“深刻的保守”的艺术追求。  相似文献   

6.
一个有才能的报告文学家,也应该为读者创造出成功的典型形象。典型性应该是报告文学的“徽章”,只是报告文学的典型不属于虚构性典型,而是属于纪实性典型。报告文学只能依实选择,即以真实性为前提。这样,报告文学的典型就只能是一种原型典型。因此,作者首先要把握原型的共性意义。同时,报告文学的典型,除人物典型外,还有各式社会典型。典型是个性和共性的高度统一。作者确定了原型所有的共性之后,就要专注于其个性,其独特之处。因而报告文学的二度选择,更重要的工作是个性的选择。这种选择,主要表现在角度选择、主体截取和细节选择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报告文学创作呈现着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它紧扣着时代的脉搏,把笔触伸展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让我们看到了变革着的时代前进的轨迹,听到了前进中人民的心声。一批综合性、全景式巨篇的出现,标志着报告文学正在实现突破,它们在报告文学的园地里发挥了优势,在全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所国心的《一九六七年的七十八天——“二月逆流”纪实》、钱钢的《唐山大地震》、涵逸的《中国的小皇帝》、沙青的《北  相似文献   

8.
张爱玲小说不仅在内容上有循环内指的特点,而且结构模式也带有一种循环美感。其作品呈现出艺术完整性,富于艺术韵律,也易于为读者所接受。张爱玲小说整体的结构模式需要用一种全知视角来加以表现,这使她笔下的人物和故事成为一种“精神样本”。用全知视角是张爱玲的“有意为之”,这种视角的选用甚至使其小说结构模式所产生的美学意蕴超出了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本身的意义。在自我反思意识的关照下,文本的意义已经超越了单纯的娱乐功能,有助于新的自我意识的生成,更有助于培养理性的读者。情节的周而复始并非原地不动,而是经过一个否定又否定的过程,其中既蕴含一种独特的美学意蕴,又对其要表达的情感内容实质上构成一种强化。  相似文献   

9.
纵观报告文学之发展史,几乎所有报告文学作家及其评论家,无不认为真实性是报告文学的生命和本质特征。这足以表明真实性对于报告文学的成败与质量具有决定性的价值和作用。但是,对于如何理解报告文学的真实性,以及在写作中如何体现真实性的问题,始终是报告文学争论的焦点,迄今仍有分歧。有人主张在报告文学写作中,允许作者“适当虚构”或“略有虚构”,认为这种“有限虚构”是出于艺术加工的需要而无  相似文献   

10.
真实性问题是报告文学极其重要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对这一问题的理解把握程度,将直接影响到报告文学的理论探索和创作实践,因而伴随报告文学发展过程的真实性问题的讨论几乎没有停止过,但直到今天,对真实性问题的理解和看法仍然没有一个令人信服的统一结论,原因是人们只注意探讨报告文学真实性所包含和所能达到的绝对程度,而很少注意探讨报告文学真实性相对程度。其实报告文学的真实性是脆弱的,有限的,相对的,“在报告文学中没有绝对的真实。”  相似文献   

11.
《醒世姻缘传》是明清家族小说中的重要作品,其中的薛素姐可谓中国古代“悍妇”形象之班首,她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表现出了对于“三从”、“四德”的反叛和蔑视,在男权社会中被视为“恶魔”,其结局只有毁灭。明清小说在男性作者笔下出现了众多的“悍妇”,其话语模式为:“悍妇”、“懦夫”组合——身处绝境,孤立无援——“悍”毁身灭。  相似文献   

12.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出现了大量农民工“东南飞”的现象,农村中一个特殊群体正在形成——“386199”部队。“386199”是个代号,也是许多偏僻乡村的现状:“38”是指在家带小孩的妇女;“61”是指父母外出打工后留守的儿童;“99”是指老人……由于“留守部队”问题已不仅是某个家庭、某个地区的问题,而是一个全国性的社会问题。如何积极探索关爱农村“留守部队”的长效管理机制呢?为此,本刊推出关注“留守部队”系列报道,深入关注农村“留守部队”中儿童迷失、妇女无助、老人孤独等现象。  相似文献   

13.
存在论视域中的人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的价值”是一个含混的提法 ,这曾为马克思所觉察并反对。所以 ,探讨它必须有正确的出发点或视域 ,仅从主客价值学上对它进行定义然后给予回答必然出现种种困难。其实 ,这个问题的所由之出与归宿是实际的有生命的个人 ,它是人在其有处境的生存中要成为他自己的生命理性之所问或已具有的理解。因此 ,从实际的有生命的个人出发 ,揭示作为其生存的“必然升华物”的“他的意志和意识” ,或许对“人的价值”问题有合理的言说。  相似文献   

14.
陈祖芬是新时期以来一直活跃在报告文学创作阵地上的一位重要作家和全国历届优秀报告文学评奖中唯一的“五连冠”获得者。她的报告文学有如报春的花朵 ,改革的颂歌 ,且题材广泛 ,善于描写人物内心世界 ,感情细腻 ,饱含哲理 ,《世界上什么事最开心》则是她报告文学集大成之作。  相似文献   

15.
生物教育在提高国民素质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教育在提高国民素质中的作用侯万儒,胡晓玲,李春林“国民素质”一词是一个动态概念。它既是一个学术术语,又随社会发展而发展,目前比较一致的看法是:国民素质是指某个国家内整个人口群体的质量水平,表现为整个人口群体在一定时期内、一定生产方式下所具有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所谓“摊派”是指国家机关或其它具有一定权力的部门对其所属或所管理的单位或个人凭借权力所进行的法律外强制索取财物的行为,是滥用权力的一种表现。“摊派”既不同于国家税收,又不同于社会募捐。纳税是由国家法定的企业和个人向社会应尽的义务,募捐是由国家机关或者社会团体按一定的审批程序向社会募集并由捐资者自愿出资的一种社会互助行为。而摊派则不同,它的特点有四:一是非法性。何任“摊派”都  相似文献   

17.
张悦然作为第三届“新概念”作文大赛A组一等奖的获得者与不少“新概念状元”一样成为了诸多媒体、书商、读者的强烈关注对象,她创作的作品数量之多,速度之快在“80后”作家群中也是首屈一指的,本文主要论述了她作品所体现出来的极端、酷冷的写作特点,并结合她的作品进行了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8.
“A了个B”网络流行语指的是网络上新兴的短语“我了个去”、“猫了个咪”等。通过分析指出,“A了个B”是近代汉语文献中大量出现的“V了个X”结构的一种变体,“了个”可以作为一个整体插入到“AB”之中形成“A了个B”网络流行语。说话者使用“A了个B”是为了表达对某个事物或某件事情的一种强烈的主观评价和情感体验,而这种主观情感是通过“个”表现出来的。此外,还从社会文化学领域所提出的“模因论”视角探讨了“A了个B”的传播机制问题。  相似文献   

19.
历史进入新世纪,面对越愈强势的商业霸权话语,部分报告文学作家,尽管阻力重重,处境艰危,但仍然不改初衷,顽强地实践着报告文学直面现实、干预生活的传统,努力地拓宽着报告文学的疆界:对农村问题的关注、对教育问题的思考、对社会问题的揭示,表现出了知识分子对社会特有的责任意识与批判张力,使整体处于颓势的报告文学创作出现了点点生机,使读者看到了不易看到但应该看到的社会的更宽阔一面,以引起我们对社会问题的关注。  相似文献   

20.
新时期报告文学表现出强烈的人本意识倾向。通过新时期报告文学创作所显现的对人的价值与尊严、人性、人道主义、人文精神、人类生存意识话语的关注与表现的探讨,归纳出新时期报告文学的主要价值取向是体现“以人为本”理念,弘扬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