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一个“冷血护工”的电视报道引起网友的大量跟帖,介绍的是郑州市一家老年公寓里发生的事。电视台记者蹲守6夜,录下了护工郑焕明凌晨三四点叫醒被护理老人,强迫老人喝尿的行为。当地派出所称已将该护工拘留调查。捆绑双手,污言相辱,猛击头部,强迫喝尿……够了,已经不需要任何渲染煽情,仅凭这些词语勾勒的残暴景象,  相似文献   

2.
怡然 《现代妇女》2009,(8):14-15
爱心呼救,失实帖惊起万人愤怒 我去安徽芜湖市一家医院探望朋友的孩子.在五楼儿童病房走廊上,我发现右边尽头有个屏风,透过屏风我看见一个男人低着头不知道在干什么,很好奇,就拉开屏风进去了.只见一个瘦得不成样子的小女婴躺在医院的小床里,护工大叔正在用个棉棒蘸水喂她喝,女婴发现有喝的到嘴边了,竟一把狠命抓住了棉棒!大叔手一抽开,孩子立刻哇哇大哭.  相似文献   

3.
《上海科学生活》2003,(5):88-89
美国纽约的卡布瑞尼临终关怀院既不是医院也不是养老院,他们的工作是照顾在家里的临终重病人,情况紧急时将他们转入医疗中心进行加强护理。1990年,有600多位病人在这里由他们的家人陪伴安祥地逝去。进行家庭护理的护士、社会工作者、修女和热情的自愿者包括各个种族的人士,他们自愿参加这样的社会工作,因为在这里他们所遇到的临终的病人可以有家人的陪伴,这同医院和养老院不一样。一位护士说:“临终关怀院给病人提供的护理不仅仅是技术的,而是整体的。”  相似文献   

4.
有两个病人,年龄相同,病史相同,接受一次同样的手术。然而,一个人很快恢复了健康,而另一个人则久久不能痊愈。医生们不清楚为什么会这样,于是他们在纽约的一家大医院设立了这个研究项目,看看能否找到解释这种差异的原因。他们使用计算机对恢复快的病人和恢复慢的病人进行比较,比较那些相同的因素,为了更加精确,也比较了那些缺乏的因  相似文献   

5.
盛芳 《当代老年》2013,(11):11-11
咱社区王霞的父亲84岁,因病卧床。由于工作忙、加上自己体力有限,前不久,王霞便将父亲送进了一家民办敬老院。该院没有护工提供,王霞通过中介所,先后找过2个人来护理父亲。可是没干多久,对方均提出走人。  相似文献   

6.
正随着《金陵十三钗》的热映,倪妮成了受海内外各大娱乐媒体关注的新闻人物。并不是每个新晋"谋女郎"日后都能成为下一个巩俐和章子怡,但倪妮被寄予了厚望,她的英语口语在国内明星中算得上出类拔萃。到目前为止,除了倪妮,还没有一个国内女星与好莱坞大腕搭档演过主角。光是这个起点,就让无数奋斗多年的女星望尘莫及。这位普通的南京女孩是如何被张艺谋发现的?她和那位曾获得奥斯卡金像奖的"传教士",幕后又有着怎样的故事?  相似文献   

7.
高峰 《当代老年》2014,(12):16-17
李先生是家中的独子,父亲常年腿疾缠身,母亲前不久查出患有严重心脏病。他计划为父母找一位护工,打理家务的同时,为父亲做复健训练,陪母亲去医院检查。然而通过家政平台、熟人介绍,李先生前后搜罗了小半年,请来的护工有的缺乏复健知识、有的和老人沟通不畅,矛盾不断……找个合意的护工无比困难。  相似文献   

8.
2004年8月26日,广州友好医院临终关怀科,一名身患肺癌的老人辞世,身边没有妻儿,只有一名“女护工”。老人去世后,老人的妻子和女儿,在海口展开了四起财产追讨之诉,被告就是那名“女护工”。老人名叫麦桃清,62岁,广东人。1970年与黄某结婚后生有一女。1987年,妻子黄某向法院提起离婚之诉,后经法院调解,妻子黄某撤诉。而此后,夫妻却互不往来。“女护工”姓温,曾在麦经营的广州龙园酒家工作,1991年与麦同居生活,1997年6月。两人一起移居海口,实为老人的同居情人。次年,两人与他人共同出资,在海口注册成立了一家公司。  相似文献   

9.
空白的墙     
两个病危的人住进了一家医院的同一间病房,狭窄的房间里只有一扇小窗口。其中一个男子靠窗而居,医生要求他每天下午坐立起一个钟头,以协助治疗。在房间另外一边的女病人则不得不终日卧床。他们都是健谈的人,一天到晚谈论不停,说一些关于他们家庭、工作的事以及在以前度过的美好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人口老龄化形势的日益严峻,银发老人特别是高龄老人的数量急剧增加,老年人中的护理需求随着迅速增加,养老护工也应运而生,逐渐形成了一种职业。养老护工的主要工作是照料入住老年公寓、护理院老人的生活起居,具体事务包括喂饭、喂药、聊天、散步、洗澡、擦身、打扫卫生等。最近这一工种在青岛市不同程度地出现了用工荒。养老机构正普遍面临着护工人员严重短缺的困扰。随着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高龄老人和带病老人的增多,  相似文献   

11.
胡喜盈  唐伟 《老年人》2006,(1):29-29
走进舞厅,要说黄赛珍老太太是位盲人,恐怕没有人相信。她爱跳交谊舞,一跳起来步子轻盈,神态飘逸,哪像个双目失明的古稀老人。陪她跳舞的是她的老伴,76岁的钱云青教授。他们每天都赶到老年人活动中心,参加上午的老年专场舞会。9年了,不管严寒酷暑,他们都没有拉下一次。走近这对老年夫妇,我们听到了一个个感人的故事。两位老人退休后,干着各自喜爱的事。黄赛珍原来是上海一家医院的护士长,她就发挥自己的特长,义务为周围邻居服务,经常上门为行动不便的老人打针换药,还承担了社区4位晚期癌症病人的家庭护理工作。钱大爷则好静,在家上电脑,写文…  相似文献   

12.
正10年前,杨柳和石起风在同一家医院与死神搏斗,爱情在苦痛中悄然滋生。他们都明白,两人不可能白头偕老,于是约定:不管最后谁活着,都要照顾双方父母,为他们养老送终……生死之约2005年4月中旬的一天,杨柳和母亲在苏州一家医院化验处采血,一个男孩儿走过来给她母亲鞠了一躬:"阿姨,我想请您帮个忙。我和爸爸做骨髓配型,按要求需要一份无血  相似文献   

13.
关园 《老人天地》2014,(8):10-10
公办养老院收费低,一般都在每月一两千元左右,所以一床难求。一些高档的民办养老院的收费“离谱”,如果老人生活不能自理,需要护工护理的,那费用还要再高。如何破解这一难题呢?  相似文献   

14.
《上海科学生活》2002,(1):68-68
俄罗斯医学科学院不久前做过一个特别实验,他们在一家医院门诊部的某几张长椅上涂了与男子气味相仿的化学剂。结果发现,等待看病的女患者竟鬼使神差般地都坐到了这几把长椅上。当实验人员询问原因时,无一人能具体地作出回答。科学家认为,这实际上是外激素和人的第二嗅觉系统起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送走94岁的婆婆才一个多月,王周生92岁的母亲也躺在了医院里,她因脑溢血昏睡了好些天。这天晚上,王周生在病床旁边和护工说话:“我有两个母亲,一个是婆婆,我叫她妈妈,一直叫到她走的那天;另一个是我的母亲,我们启东乡下叫‘姆嫚’。  相似文献   

16.
在苏州电视台记者拍摄下来的一段视频中,一个叫做幸福之家的敬老院的护工在给一位老太太喂饭,老人有些吃不下,这时护工做了什么呢?一巴掌,两巴掌。就在护工动手打老人的时候,敬老院的负责人也听到耳光声走上前来,她没有批评护工反而还在指责老人。这时,旁边还有两位老大爷目睹了整个过程。这个画面在电视台播出之后引起了大家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7.
《当代老年》2008,(5):1-1
男孩儿和女孩儿是在医院里相遇的,同病相怜,很快便成了好朋友。终于有一天,医院告知他们病情已到无法医治的地步。他们各自回家后病情在一天天加重,但他们都没有忘记曾经的一个约定,那就是写信激励对方。  相似文献   

18.
57岁的母亲患上晚期肾衰竭,三个儿女都瞒着家人偷偷到医院检查配型,准备捐肾给母亲。谁知几个月后,三个儿女和一个孙女也被检查出患上了肾衰竭,他们陷入了一家五口同患绝症的困境……  相似文献   

19.
正上一次和我妈吵架是在快要毕业的时候。那时我在医院实习,每天来来往往的都是重症病人及他们的家属,稍有不慎我就会成为病人的出气筒。我习惯了和颜悦色地面对每个病人,在他们歇斯底里时思考最妥当的解决方案,同时在医院老师们面前做最听话的乖学生。那段时间,我频繁地跟我妈吵架。有时我回到家里,身心俱疲,躺在床上。我妈是个老洁癖,从客厅进来随口唠叨  相似文献   

20.
《中国社会导刊》2011,(20):16-17
“冷血护工”与集中养老之痛 最近,一段养老院里的视频引起了大家对养老院的关注。在这段视频里,河南省郑州市一家叫畅乐园的养老院,深夜经常传出老人的惨叫声。记者潜入调查后发现,这些声音的来源竟然是养老院里的护工在殴打、辱骂老人,甚至还发生过逼老人喝尿的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