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浙江省“三资”企业发展过程及其特点我省“三资”企业发展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1980年—1983年是试办阶段。1980年我省举办了第一家“三资”企业——西湖藤器企业有限公司,到1983年底全省共批准“三资”企业7家,外商投资额181万美元。这一阶段,各地各部门对发展“三资”企业抱着探索、尝试的态度,远没有提高到经济发展的战略高度上来认识和对待。1984年—1987年为第二阶段,1984年中央批准宁波、温州为沿海开放城市后,创造了扩大  相似文献   

2.
中国“三资”企业中的文化冲突与文化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80年以来,进入中国的外国投资越来越多,1995 年全国吸引外资总额375亿美元,2002 年为 527 亿美元。1外资投资于中国的动因主要是大陆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和庞大的国内市场。早期的投资以前一种动因为主,由于供销市场都在海外,早期的“三资”2企业像“孤岛”一样与本地社会联系不大。随着中国经济持续多年的高速增长和进一步开放的政策的实施,国内市场成为吸引外资的主要动力。以立足中国为发展目标、国内采购和销售比例越来越大的外资企业必定与本地社会发展建立起更为密切的关系。随着“三资”企业本地化,发生在这些企业当中的中国员工与…  相似文献   

3.
官方部门提供的资料表明:截止1993年底,我国已有“三资”企业17万多家,实际利用外贸600亿美元,协议外资2172亿美元。仅1993年,“三资”企业进出口总值就突破670亿美元大关,占全部进出口总值的34.3%。短短15年的时间,几乎创造了西方发达国家半个世纪的辉煌。但是,我们也不用讳言,在众多“三资”企业诞生的同时,在那耀眼的“招商”旗帜下,也涌出了一股股黑色的潜流。尽管这股潜流并不影响仍将继续下去的招商引资,但善良的中国人啊,你无论如何也不能不多加警惕!来者都是商?也许,有的外商正是看中了中国这片投资热土,纷纷远…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建立市场经济新体制,面临着巨大的改革任务。从过去依靠政府计划配置资源转到以市场导向来配置资源,一个十分重要的领域就是固定资产投资体制的改革。本文就此作一些探讨。一、投资体制改革的基本问题是要明确政府和企业各自的投资主体地位改革以来,固定资产投资领域(以下简称投资领域)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其集中表现是投资主体多元化,不仅形成了全民、集体、“三资”企业、私营和个体企业等多种投资主体并存的局面;而且,全民投资已逐步分解为政府投资公司和企业等不同的投资主体。问  相似文献   

5.
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下,国外投资企业发展势头趋旺。外资企业的本地化趋势已成必然。如何看待和认识这一趋势,“内”、“外”资企业平衡发展,如何更完善制定外资政策等等一系列问题应得以重视。更新思想、走出误区已是新经济形势下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14年,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沿海、沿边、沿江地区全方位开放,各地不失时机出台优惠政策,卓有成效地刺激了外商的投资热情,出现了兴办“三资”企业热的特殊经济景观。然而,由于国内企业不能同等享  相似文献   

7.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三资”企业迅速发展。与此同时,有关中外合营企业现行立法和司法中的问题愈发突出。本文拟就其中的三个问题提出管见。  相似文献   

8.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我国的投资主体日趋多元化,投资方式也日趋多样性,作为投资主体之一的企业,将会以更加独立的姿态参与投资活动。因此,创建企业投资学,指导企业进行有效投资,是十分有意义的。一、企业投资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及特征学科体系科学化的条件之一是范畴与概念的规范性。因此,创建企业投资学首先要正确地界定“投资”的内涵。  相似文献   

9.
构建政府主导型海外投资模式的策略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竹 《学术交流》2005,(12):115-118
构建我国海外投资模式是适应国内和世界经济形式变化的需要。我国现已具备了较强的竞争优势,具有了发展海外直接投资的可行性。依据“公共经济理论”和“公共政策理论”构建政府主导型海外投资模式已成为促进我国海外投资的必然选择。具体策略是:确立政府扶持性政策取向,为企业开拓“走出去”的广阔空间;确立政府服务性政策体系,挖掘企业海外投资的比较优势;综合运用政策工具,引导海外投资企业实现政府的宏观调控目标。  相似文献   

10.
论现阶段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基本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阶段我国企业国际直接投资的基本策略是目前我国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基本内容。基本策略主要包括:要做到国内、国外生产与流通有机结合,使国际直接投资与资源供给协调发展;克服和规避各种贸易障碍和壁垒,赢得更大的国际市场份额;开拓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国家的投资市场;最大化利用发达国家技术集聚地的外溢效应;根据企业自身的条件、东道国的对外投资政策,正确选择国际直接投资方式,发挥跨国并购等投资方式的优势。  相似文献   

11.
企业是国民经济的细胞,抓好企业改革,增强企业活力,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的主体,这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中心环节。其中,实行经营承包责任制是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的途径和形式之一。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指出:“当前实行的经营承包制应当进一步完善”。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作为“八五”期间我国大多数企业的主要经营形式,必将进一步得到坚持和完善。本文按转换机制的要求,就如何进一步完善企业承包责任制谈几点初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产权”一词,是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践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不断发展而出现的。在已有的我国现行诸多法律文献中只提到财产权、所有权、知识产权等概念,鲜见有“产权”的提法。但市场经济中的资源市场配置又要求理清产权关系,对国企进行产权结构改组;对民营企业、民间投资要完善其产权保护制度,从战略上为市场经济的发展营造良好环境。那么,“产权”究竟是什么,它与法律上的财产权有无区别,这就需要从理论上澄清认识,明晰产权的概念,以便更好地保护和发展产权。 一、“产权”与“财产权” 关于产权问题,学术界有几乎一…  相似文献   

13.
论制造业企业的跨国经营战略以日本丰田公司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从国际直接投资理论中企业国际化的渐进性和海外市场模式选择的不同角度,分析了如何选择合适的企业国际化发展路径,以及如何加快企业的国际化进程等企业跨国经营战略问题,并通过对日本丰田公司国际化发展的系统案例分析,试图对中国企业的“走出去”战略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八十年代以来,在世界新技术革命的推动下,日本企业设备投资获得稳步的增长,正在成为支撑国民经济调整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当前,在我国认真贯彻“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方针的关键时刻,深入研究日本企业设备投资的增长及其管理经验,有着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增强国营大中型企业活力是进一步改革的主要任务之一。对如何搞活国营大中型企业,理论界和企业界及政府有关部门存在着不同的看法:有的主张以股份制来搞活企业,有的主张以税利分流来增强企业活力,有的认为要用“三资”企业和乡镇企业的经营机制才能搞活,如此等等。这些看法都有一定道理,但我们认为要搞活国营大中型企业,最主要的还是要解决好三方面的关系,即需要处理好企业内部的动力关系、政府与企业的职能关系和两权分离下的产权关系。  相似文献   

16.
张卓元 《浙江学刊》2000,(1):156-156
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世界潮流,对外直接投资正在日益成为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各国经济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基本途径,同时也成为国际竞争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2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国际化的程度已大幅度提高,但目前仍主要处在商品交换国际化阶段,生产国际化方面主要是外商对我国投资大幅度增加,我国企业在资本国际化和生产国际化中参与度还比较低,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还处在初级发展阶段。我国经济如何逐步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如何发展对外直接投资,如何培育一批具有强大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知名的跨国公司,这些都是摆在我们面前迫切需要研究的问…  相似文献   

17.
现时,增强企业活力已成为工业系统的热门话题,成为上至中央,下至基层共同关注的“热点”。然而讲到企业如何增强活力,大部分企业的回答是四个字:“等、靠、要、开”即:等政策、靠布置、要投资、开口子。诚然,增强企业活力须有政策导向、上级放权、增加投入等外部条件的扶植与支持。但是发掘企业本身的能动活力,强化企业内部运行机制,也是企业走上良性循环的必由之路。一些成功的企业实践证明:在借助政策导向,用足现有政策的前提下,坚持从实际出发,发挥企业主观能动作用,探求适应本企业生存发展的“活力”机制,是增强企业活力的重要因素。最近我们对上海工业系统的部分企业作了调查,其共同特点就是‘活”。在各个企业都有一个适应其自身生存发展的良好环境的微型“小气候”,都有一套促进企业良性发展的“活力”机制。主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在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迅速发展的大背景下,欧盟也逐渐受到了我国企业的重视.在发展中国家主要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的支持和指导下,我国对欧盟的直接投资净额正不断增加,存量已经覆盖了所有成员国.投资产业也呈现了重点突出、趋向多元的特点.按照目前的趋势分析,我国企业对欧盟直接投资的规模将继续扩大,尤其是欧盟东扩之后,新成员国将进一步吸引我国企业的投资;而研发型投资也将进一步成为我国企业在欧盟投资的新重点.  相似文献   

19.
梅伟霞 《探求》2003,(6):45-48,58
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会面临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的风险,而我国企业在走向国际化的同时还须完成市场化,由于其对外投资的宏微观基础及竞争优势尚未完全具备,风险较大。因此,要降低我国企业“走出去”的风险,需要政府和企业良性互动、共同面对。  相似文献   

20.
数字化转型在赋能产业转型升级方面作用明显,但其能否有效避免企业“脱实向虚”仍待检验。本文以2007—2018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探讨企业数字化转型对企业金融化投资活动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企业数字化转型可以有效抑制企业金融化投资,并且呈现出“结构性”调节特征,对制造业企业、非国有企业回归实体的引导效果更明显。机制检验结果表明,数字化转型能促进企业实体投资、改善实体盈利能力以及缓解企业融资约束,有助于企业“脱虚向实”。此外,有效合理的金融监管和良好的数字政府发展环境均有助于发挥数字化转型对企业金融化投资的抑制作用。研究结论为企业去金融化、破除“脱实向虚”难题提供可行路径,并为完善金融发展、发挥数字合力提供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