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4 毫秒
1.
不少人在职场中都遭遇过不知道该如何称呼别人的难题,"老师"、"老板"、"老总"……该选择哪一种来称呼领导?而同事之间,以什么样的方式来称呼为好呢?  相似文献   

2.
晓蒂 《家庭科技》2012,(3):10-11
"打招呼还不容易?"可能你看到标题后第一反应是这样。但如今,确实有很多职场人为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烦恼不已。智联招聘的最新调查显示:95%的"80后"职场人曾遭遇称呼烦恼。如何称呼同事、上司和客户,成为这些人头痛不已的难题。称呼得妥帖,不仅可以处理好与同事、上司之间的关系,而且可以为自己赢得不少印象分,为职场发展营造一个好环境,  相似文献   

3.
邹舟 《家庭科技》2006,(3):42-43
与白纸黑字、公众认可的“显规则”不同,有一些职场“潜规则”恰如摆不上桌面的小菜,可是如果你不小心触犯了暗礁,翻船可就说不准了。搞清领导的软肋总公司的市场经理莫妮初次来办事处指导工作,中午请部门同事一起吃饭,席间谈起刚刚离职的王副总,入职不久的琳达说她脾气不好,很难相处。莫妮说是不是她的工作压力太大?大家  相似文献   

4.
怎样告诉朋友或同事。你不想透露自己的薪水? 腼腆、狡猾或是轻松地回应。答复可以有:“跟你差不多”、“够我生活的”、“少得不好意思拿出来谈”、“多得我怕你会觉得难过”或是“有些事我连我父母都不透露”。而且特别是在单位一定要守口如瓶,否则很容易得罪人,因为总有人觉得工作比你认真,该得到比你更多。 不想说出你的年龄怎么办? 微笑、改变话题或是将矛盾转向,回问:“你为什么想知  相似文献   

5.
职场不文明行为指违背职场相互尊重的人际规范、伤害意图模糊、低强度的越轨行为。通过梳理近年来职场不文明行为相关研究及职场不文明行为测量方法,从受害者、实施者和旁观者三个视角考察不文明行为的影响因素和影响后果以及主要的作用机制,可以发现:职场不文明行为可能由组织、实施者和受害者方面的因素引发,虽然细微,但却会对组织、实施者和受害者甚至是旁观者都造成影响,而且可能成为职场其他负向行为的根源。  相似文献   

6.
进入这个拥有27人的单位工作了近5年的我,发现其中有3位同事仿佛从没遭受繁重工作和生活压力的影响,总是时刻保持精神饱满,生活愉快,身心健康,与为工作为生活所累而精神萎靡、面容憔悴的同事对比鲜明。他们分别是老张、老李和老周。同事称呼他们时虽在前面加个“老”字,其实他们并不老,均四十来岁,这只是昵称而已。他们良好的精神风貌影响着我,引起了我对他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7.
黄涛 《北方论丛》2001,4(3):115-120
“哥们儿”称呼主要是在城市青少年、中年群体中流行的一种带有时尚性的社交称谓语;它的使用者和称谓对象主要是男性,但也有部分女性用之称呼同性好友或熟识的男性;它并不只是文化素质低的人所用称谓,而是为干部、学生、工人等各职业等集团的人所用。“哥们儿”的运用受语境的制约较大,它通常用于较随便的生活场合,而不用于郑重的公务场合;它呆用于朋友、同事、浅识者、陌生人等各种年龄差距不大的社交对象,但一般不用于亲属关系、上下级关系。它的功能在于营造轻松随便的社交气氛,并联络、亲近交际双方的感情。  相似文献   

8.
首先让我们探讨一下,劳动力究竟存不存在所有制这个问题? 理论来源于实践,因此,我们必须从实践中来探索。举例来说:张三、李四与王五等等是某个公社、某个生产队的社员,只有该公社、该生产队才有权调动、支配与使用他们,别的公社、别的生产队无此权力;甲、乙、丙是某个工厂、某个车间的工人,只有该工厂、该车间才有权调动、支配与使用他们,别的工厂、别的车间无此权力。从这种现象来看,似乎存在劳动力所有制,似乎“劳动力所有制”的理论是“真理”。但  相似文献   

9.
不能随便     
中秋节,单位的同事聚餐,席间,同事和同事之间、领导和同事之间、领导和领导之间说了不少恭维和客气的话,虽然过去的时间不长,但大多都已经忘却,只有一句仍深深地记得:男人不能说“不行了”,女人不能说“随便吧”。  相似文献   

10.
近年广西掀起了一股小小的“黑衣壮”热 ,出版了“黑衣壮”的书。笔者对此却有不同看法。“黑衣壮” ,顾名思义就是穿黑衣服的壮族。有如“白裤瑶”就是穿白裤的瑶族。那么 ,“黑衣壮” ,也就是穿黑衣服的壮族 ,算不算是壮族的一个支系呢 ?以服饰特色作为族称或民族支系的称呼 ,是很正常的 ,无可非议 ,如白族、花苗、红瑶 ,等等。但如果以服饰颜色来区分壮族的支系 ,似乎于理不通。笔者曾去过那坡县龙合乡一带所谓“黑衣壮”居住的地方考察 ,那里偏僻遥远 ,交通不便 ,大石山里的壮人与外界交往很少 ,所以还得保持穿用蓝腚染成的传统黑衣黑裤…  相似文献   

11.
亦溪不薛考     
贵州史中问题很多,亦溪不薛便是其中值得探讨的问题之一。笔者不揣浅陋,将自己对亦溪不薛的研究,条缕如下,以待识者指正。一一般人对亦溪不薛均感陌生,且不明其义,这是因为:第一、“亦溪不薛”之名,不见于元代以前以后之典籍,其事迹独见于(元)《经世大典》和《元史》等书;第二、“亦溪不薛”名称古怪,是蒙古人的称呼,元以前绝无此称,元以后亦不复使用;第三、史籍所载诸多错乱,作“亦溪不薛”,“亦奚卜薛”、“亦乞卜薛”、“也可卜薛”,且各种写法常见于一书;第四、用法多变,歧义甚多:或作地名,如:“爱鲁将兵分定亦溪不薛”;或作人名,如:“亦溪不薛奔雕飞岩”;或作部族名称,如:“亦溪不薛蛮叛”;时指范围  相似文献   

12.
学术不端行为:概念及惩治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一、定义 在涉及当下教育界和学术界种种不良行为时,一般有“学术失范”“学术不端”和“学术腐败”三种主要称呼。从汉语语义上分析,这三个概念所指相同,但强度不一。“学术不端”重于“学术失范”,“学术腐败”又 重于“学 术不端”。对于年青的大学生们的学术不良行为,用“学术腐败”来称呼,太重,不恰当。对于学术权力场中的种种以权谋私的丑闻,用“学术失范”来形容,太轻,也不恰当。因此,有 必要对这 三个词汇进行明确的界定。 学 术失 范 主要指学者违背学术规范所犯下的技术性过失。例如行文失范(如学术论文缺乏必要构件,行文中含有太…  相似文献   

13.
一家知名招聘网站曾经就同事关系做过一项调查,结果显示,38%的受访者认为与同事"亦敌亦友";8%的受访者表示"同事即战友",希望和同事共同奋斗。但54%的受访者表示自己在职场中没有真正的朋友,也不想和同事成为朋友。这些人认为,职场如战场,同事就是竞争对手,跟同事做朋友,只能给自己埋下定时炸弹,因为他了解你的缺点,甚至握有你的把柄。  相似文献   

14.
《家庭科技》2005,(12):37
1.你喜欢算计别人吗?任何人都对别人的背后算计非常痛恨,算计别人也是职场中最危险的行为之一。这种行为所带来的后果,轻则被同事所唾弃,重则失去饭碗,甚至身败名裂。2.你经常会向别人妥协吗?在与同事的相处中不只有互相支持,还有互相竞争的成分。因此,恰当地表示接受与拒绝的态度相当重要。3.你喜欢过问别人的隐私吗?在一个文明的环境里,每个人都应该尊重别人的隐私。4.你经常带着情绪工作吗?如果你在工作中经常  相似文献   

15.
“不抑兼并”是北宋统治者在土地方面实行的基本国策。是耶,非耶?近10年来见仁见智,褒贬不一,终无定论,甚为治宋史者所关注。近读唐兆梅先生大作《析北宋的“不抑兼并”》(以下简称“唐文”),深感史料翔实,条分缕析,不乏新见。然细读之余,又觉得“唐文”在史料的理解和运用上似有偏颇之处,难于苟同,拟提出一些商榷意见,以就教于唐先生及史学界同仁。  相似文献   

16.
《江西社会科学》2015,(1):194-198
不文明行为是指通过言语或非言语行为对他人实施的低强度、目标模糊的负面行为,在其对员工离职意愿的影响机制研究中忽视了情绪及组织支持的作用。根据情感事件理论及资源保存理论,探讨同事不文明行为对员工离职意愿的影响机制,其结果表明:消极情绪是同事不文明行为对员工离职意愿影响的部分中介变量,组织支持感对同事不文明行为与员工消极情绪之间的关系具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7.
充电是提高职场竞争力的有效途径,除辞职考研外,还有企业内训、等级证书考试、岗位资格认证等方式可供选择。如何才能选准最适合自己的方式呢?专家认为,在职充电要结合自身发展方向、兴趣、志向、性格特点来选择。以下有三种发展方供职场人参考:一是纵向发展,即成为“管理型人才”的路线,由基  相似文献   

18.
“模糊”与精确相对,日常生活中、人们自认为是精确的认识其实也是模糊的认识。我们平常说“今天天气很好”。“好”包括哪些内容,什么才叫好?”什么不叫“好”?其实并不清楚。又比如说“这朵花多美”。这“美”也是一个模糊概念。什么叫“美”?什么不叫“美”谁能说得上来?尽管如此,人们并不觉得“今天气很好”、“这朵花很美”之类的说法不清楚,甚至觉得这样说满可以了。反之,说得太精确,有时还觉得啰嗦。  相似文献   

19.
出差路过某城市,到达时将近傍晚,有好几个小时等待转车。同行的同事说,我在这里有个好哥们儿,让他请我们吃晚饭。我问事先告诉人家没有,否则很唐突。同事说,你放心,凭我和他的关系,只怕他高兴还来不及。电话讲了很长时间,同事的脸色越来越不好看。最后他说,要不我请你,你再忙总要吃晚饭的嘛。结束电话,同事骂了一句粗话。为了让同事真正放下这次不愉快,我把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的五儿子王子猷"乘兴而来,兴尽而返"的故事做了另一种解读给他逗闷子:王子猷某夜一觉醒来,看到大雪纷飞,一片洁白,吟咏起左思的《招  相似文献   

20.
员工挑选公司最为看重的因素是什么? 员工跳槽意愿中最关键的因素是什么? 员工离职的最重要原因是什么? 根据历年调查显示,"薪资福利"也许不是时时排名第一的选项,但绝对是时时刻刻萦绕在员工心头的一个重要参考因素.如同企业在衡量员工的绩效时会想方设法地用数字来量化一样,员工在衡量企业时,最终也会将他们所看重的职业发展、公司规模、企业文化等等因素折算为数字--真金白银永远是最现实.福利,是求职者时时刻刻关心的民生问题,也是在职者永远晒不完的职场话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