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 2 0年来少数民族小说创作进入了复苏与繁荣时期。各民族小说创作的题材从狭窄到开阔 ;主题从表层到深层 ;人物形象塑造由性格单一到丰富复杂 ;小说结构形式由机械平板到灵活多样 ;叙事方式和艺术手法由传统写实到多元开放 ,既有现实主义表现方法的深化 ,又有对现代派多种表现手法的借鉴与综合运用。各民族小说发展在数量和质量上存在不平衡的状况  相似文献   

2.
唐五代小说命名形式复杂多样,呈现出复合结构,即由A+B的形式构成:A类指小说的题材或人物、时代、主要情节等等;B类指记、传、外传、志、故事、遗事等多与小说文体、编撰方式或创作观念相关的命名。唐五代小说的命名方式既反映出对唐前小说传统的继承与发展,又体现出唐五代小说文体渐趋独立的进程。唐五代小说的命名受史学传统影响较大,从中也可看出唐五代小说创作与民间传闻的深厚渊源、与唐五代文人生活习尚的密切关系以及唐五代时人好奇的审美心理等等。  相似文献   

3.
御史活动对唐代判文文体的成熟具有促进之功:(一)御史在唐代判文写作中具有引领作用。一些御史本来工文,又有司法实践,他们倾力于判文写作,这类"how to"类著作对一般士子学习判文制作实际上起到了引领作用,张鷟《龙筋凤髓判》是典型代表。(二)唐代司法审判程序对判文结构的影响。御史的司法实践,有助于他们提高营构判文叙事结构的能力。(三)御史的"法律思维"对判文修辞的影响。唐代判文写作中的情感取向、注重修辞、伦理感染等,是传统法律思维模式在判文制作中具体而生动的体现。  相似文献   

4.
《狂人日记》是中国新文学史上的第一篇白话文小说,可以说是中国小说史上的一场革命,它拉开了现代小说向传统小说挑战的帷幕。本文所要论述的散文化倾向,在《狂人日记》中就有了体现。鲁迅的《狂人日记》等具有散文化倾向的小说,表现了“题材的片断性和主题的集中性的统一。《狂人日记》是以日记的形式出现的,按题材它应属于散文(当然,也有诗歌形式的日记,但更是“情文”),把它运用到小说中作为结构小说的一种手法,便于把日常  相似文献   

5.
美国华文文学由生活在美国的以华裔为主要构成的作家群和他们用华文为书写载体所创作出来的作品所构成。美国华文文学中的留学生题材小说,指的是美国华文文学中的那些以留学生生活为创作题材的小说。通过对於梨华、查建英、严歌苓这三位作家在“内容”上(由展示表层的受挫经历,到深入的历史文化思考,再到普遍的人性探寻)和“形式”上(由情绪叙述,到冷静叙述再到洒脱叙述)的发展过程的考察,可以大致勾勒出美国华文文学中留学生题材小说在主题上不断深入和技巧上新质迭出的历史轨迹。  相似文献   

6.
政治文化对官场小说有着深刻的影响。当代反腐政治文化在题材和主题上规约着当代官场小说,表现为题材的新闻性和主题的反腐性。同时,传统政治文化包括"官本位"观念、道德自律和权术文化等,也对当代官场小说创作产生了影响,使当代官场小说成为折射传统政治文化的一道不可或缺的风景。  相似文献   

7.
浅论唐人传奇的独创性杜含秀在我国小说发展史上,唐人传奇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把古典小说由雏形状态发展到了成熟阶段。和以往的小说相比,无论是它的思想内容,还是艺术形式都有重大突破,产生了质的飞跃。它的题材、主题、人物、创作方法都对后...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小说自宋之后,就有文言、白话两条线索交互发展,相互吸收、相互渗透。因文言小说诞生与发展在先,故白话小说多受其影响。本文尝试以冯梦龙"三言"中的两篇代表作《蒋兴哥重会珍珠衫》及《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为例,来探究"三言"对同题材文言旧本的借鉴与改编。  相似文献   

9.
论宋元话本小说词文结合的创作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元时期,话本小说中融入大量词作,不仅是继承前代诗文融合传统的结果,而且是特定文化背景的产物。这些曲子词在话本中起着多种重要的作用,其题材内容及语言风格大抵可用一个"俗"字概括,这与作为通俗文学的朱元话本小说具有一致的审美倾向。词文结合的创作模式经宋元话本小说定型后,对后世小说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0.
工业题材小说创作的发展、深化和突破问题,一直困扰着文坛。20世纪90年代以来,辽宁作家因老工业基地的地缘优势等因素,始终关注着工业化的进程,亲历了转型期的种种变革,创作了一批很有影响的工业题材小说。对20世纪90年代后辽宁工业题材小说现状作了简要的疏理,从人物塑造、审美价值、艺术定位等角度分别对几位有代表性的作家的作品进行了分析,力图较清晰地勾勒出辽宁工业题材小说创作所取得的成就以及存在的问题,以期有助于工业体题材小说创作的大"振兴"和大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中唐陆长源的小说集《辨疑志》,批驳怪诞虚妄之说,是对当时流行的小说志怪主题的否定,但其写作意图又是来源于小说实录"阙史"的传统。《辨疑志》的叙事结构同样体现出对志怪类故事的批判倾向,又以逆志怪的形式带来志怪小说"惊奇"式的审美感受。《辨疑志》的批评对象是对超自然神秘力量的盲信,这是中唐士人理性精神在小说写作中的表现。它对小说志怪传统的继承和反拨,与士人学风从六朝到唐代的转变密切相关,透露出唐代志怪衰落和小说转变的一种思想动因。  相似文献   

12.
尽管“世说体”在晚清已经逐渐走向没落,但《宋艳》作为其中明确可考的一部续仿之作对研究这一阶段“世说体”小说的发展依旧有着重要价值。《宋艳》与清初及清中期的“世说体”小说相比,有一定程度的突破和转向。首先是其创作动机由存史走向教化,其次是题材与体例上从有意模拟到力求创新,最后在审美旨趣上兼具主观实用性与客观消遣性。以上现象都体现出《宋艳》在继承前代的基础上亦进一步推动了“世说体”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3.
小说叙事学理论的引入与发展,使得小说叙事艺术的研究热度不减,这一点在清末民初小说叙事研究中体现得尤为显著。清末民初正是中国小说的叙事由传统模式向现代叙事模式转变的过渡时期,这一时期产生的"新小说"大都在叙事艺术方面进行了一定的继承与革新。其中,《老残游记》体现较为明显,从对"史传""诗骚"叙事传统的继承,到对叙事视角的转变,并与西方"报章体"相融合,在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中具有代表意义,并进一步推进了小说叙事艺术的继承与革新。  相似文献   

14.
毕飞宇的文革记忆深刻影响了他对世界、人生的体验,从而影响了他的小说题材、主题和叙述方式,使之呈现出后现代小说的特征和“气质”。毕飞宇一直热衷于创作文革题材与准文革题材小说。一方面,对权力的体认和解构成为小说中最常见的主题;另一方面,他的小说常常运用“戏仿”修辞和“反讽”的叙事方式。  相似文献   

15.
"与鲁迅相遇"是莫言小说继承中国化叙事经验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阅读鲁迅,莫言获得了重要启示。"吃人"的主题、"看客"的发展与深化以及对乡土小说的超越,构成了莫言对鲁迅传统继承与创新的诸多方面。同样地,它也包含着新文学传统的世纪对话,对当代小说创作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公案小说是中国古代小说中描写作案、断案的小说,是中国通俗小说中的一个重要流派,尽管公案小说后来被侦探小说取代,但它仍然有着自己独特的艺术魅力。《水浒传》在题材方面存在大量的公案故事,客观上,《水浒传》在艺术创作上对前代公案小说有一定的继承和发展。从公案小说艺术发展规律的角度,探索《水浒传》对公案小说的继承与发展,这对公案小说发展规律的研究及《水浒传》对后代小说影响方面的研究都会有积极的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17.
晚清"新小说"的类型划分,最有代表性的是以小说题材作为标准进行的划分."新小说"类型与题材的变化具有同一性."新小说"的题材经历了从"大"(政事、国事)到"小"(家庭、儿女),从启蒙新民到娱乐消闲的变化.反映在小说类型上,就是政治小说等的衰落,社会小说的流变,写情小说的崛起等;期刊作为"新小说"最重要的物质载体,其宗旨与理念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甚至左右了"新小说"类型的变迁.  相似文献   

18.
小说创作是思维的产物,我国不同历史时期的思维方式影响到小说形式古代循环轮回的思维方式,勾勒出线性、圆形的小说叙述形式;"五四"后的发散思维方式,引发了小说家对多元表现形式的探寻与创新;当代互联网时代的思维方式,则导致了互文小说、超文本链接等新型的小说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9.
黎锦明作为鲁迅赞赏过的"湘中作家",和鲁迅有过密切的交往。鲁迅曾经亲自教诲黎锦明,因此无论在思想上和文学创作上黎锦明都深受鲁迅的影响。他继承了鲁迅现实主义题材的创作,又开启了革命小说的先河。在现实主义的基础上,黎锦明和鲁迅一样旁出一支"反抗复仇"的主题,最终成为20世纪20年代一位重要的小说家。  相似文献   

20.
当代英国小说家伊恩·麦克尤恩继承并发扬了英国现代小说叙事的互文性传统,他的小说《星期六》在叙事结构和主题上分别与《达洛维夫人》和《赫索格》形成互文,共同构建了不同时代文本间的对话关系,彰显了当代英国小说的实验性特征。文章以互文性理论为切入点,探讨《星期六》的互文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