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构建价值世界的过程中,作为"类活动"的实践使人以自为的生存方式成为主体。自由是自愿与自觉的统一,实践在本质上体现着对于自由的追求。人文精神是以"地道的中文词"体现出来的"世界精神",是人类实践在意识中的历史积淀。人文精神通过民族性和时代性的体现,使世界历史"因此是一种合理的过程"。人文精神通过意志的中介体现为作为载体的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使主体在构建价值世界的活动中发挥能动性。因此既不能抬高价值理性而贬低工具理性;也不能把人文精神与价值理性等同或与科学精神并列。人类通过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对于世界的认识和实践把握,体现了人文精神对构建价值世界活动的"实践阐释"。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都有可能陷入异化,但价值理性的异化更为根本。用人文精神的"原则"对实践中由自发性而引发的盲目性的批判,转化为对价值理性异化和工具理性异化的批判,是人民创造历史能动性的体现。  相似文献   

2.
公共管理模式嬗变中的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管理的形成及其模式的嬗变是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之间对立、竞争、互动和融合的结果:“原始民主型”公共管理是公共性价值理性诉诸于工具理性的结果,工具理性的扩张与异化是“统治型”公共管理形成的原因,价值理性的复归和工具理性的反思及二者之间的竞争与互动催生了“管理型”公共管理的产生,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之间的初步融合及和谐统一则是“服务型”公共管理初步形成及未来“民主专治型”公共管理发展的基本动力。  相似文献   

3.
不能把"Humanism"译为"人文精神"。作为动词的"人文"是使人成为主体,体现自由的作为"类活动"的实践;"精神"是体现社会主体价值追求的价值观念。人文精神作为实践意识积淀的追求自由的主体意识,是最基本的社会价值观念。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尖锐化以社会危机形式呈现出来,在具备主客体的特殊社会条件时,人文精神就以与社会崩溃时期不同的社会自我批判形式生动地展开。在"批判的武器"和"武器的批判"的两个环节中,"自上而下"态势的国家权威批判活动和"自下而上"态势的社会民众批判活动中都有"世界历史个人"把上层和下层大众中"内在的‘精神’"由不自觉带到自觉,从而使人文精神得到弘扬。人文精神赋予社会自我批判以"势"。人对"势"的能动性体现在"顺势""乘势"和"造势"。韦伯的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分别与社会自我批判两个环节中的目的设定和方法选择联系在一起。当作为"用"的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背离作为"体"的人文精神时,异化就发生了。价值理性异化比工具理性异化的危害更大。社会主体,尤其是其中的"世界历史个人",必然会自觉或不自觉地用人文精神对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的异化予以批判。  相似文献   

4.
当代中国实践论美学存在着双重遮蔽:第一重即在批判“动物性异化”时,明显缺乏“去蔽”与“显露”的弹性思维,即不懂得感性自然之功利性的消失,即意味着感性自然之非功利性的呈现。由于缺乏感性本真的生命承诺,以征服性为特征的工具理性的肆虐和实践理性的被偏狭化,就是难以避免的了。这就需要我们对“自然人化”的对象性思维进行非对象性即存在论的重新阐释,即不仅仅在实践中而且在实践的存在方式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而这恰恰是在批判“理性异化”中,当代中国实践论美学完全不能洞悉的。因此,惟有对动物性和工具理性两种异化同时予以消除,生存实践美学的建立才得以可能。  相似文献   

5.
王夫之批判宋明理学中“理在事先”说和“理在气先”说,力倡“天下惟器”说,实现了世界观视域中由穷理尽性的价值理性向经世致用的工具理性的转向,体现了清初儒学重实学的特色。他批判“知先行后”说和“知行合一”说,力倡“行先知后”说,实现了知行观视域中由重知轻行的价值理性向重行的工具理性的转向。他批判“存理灭欲”说,力倡“理寓欲中”说,实现了人性观视域中由存理灭欲的价值理性向理欲和合的工具理性的转向。  相似文献   

6.
人类在构建"为我而存在"的关系中,形成了生活于其中的价值形态世界。价值形态世界以物理形态世界为载体,价值事物以物理时空和价值时空为存在形式。人是价值形态世界唯一的主体。主体的人通过实践实现自愿和自觉相统一的自由。信息文明形态是价值形态世界展开的最新形态。人的信息化存在方式深刻地提升了人的存在内涵。人文精神是实践在意识中经历史积淀形成的社会基本价值观念,其内核是追求自由的主体意识,是独一无二的"世界精神"。人文精神把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作为发生作用的载体,在认识和实践两个层面实现"实践诠释"。在价值形态世界的构建中存在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两种异化,以人文精神的"原则"对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的作用进行批判是克服异化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7.
近代理性的疯狂使它失去了曾经具有的唤醒人的自由与尊严、倡导人的全面发展的蓬勃精神 ,转向了与独断、迷信、极权相连的异化道路。而以现代人本主义和后现代主义为代表的非理性主义思潮在反对近代理性僭越的同时又以非理性的变形形式重新巩固了理性的地位。立于西方现代哲学起始处的马克思从现存世界深刻的感性根基出发 ,创生了“感性意识”这一科学合理的理性形式 ,实现了对近代“异化理性”的真正超越。  相似文献   

8.
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理解韦伯的社会学思想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二元范畴 ,是贯穿韦伯社会学的中心线索。在具体的分析中 ,韦伯用与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相关的“形式合理性———实质合理性”及“责任伦理———意图伦理”的范畴 ,描述资本主义在经济、法律、政治以及精神领域的合理化 ,揭露了工具理性吞噬价值理性所产生的现代性问题。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对宗教的批判,实际上是对“异化宗教”的批判。所谓“异化宗教”是指在感性世界遭受挫折的基础上产生的宗教。这种异化宗教的实质是人对感性世界的逃避,而不是理性寻找终极关怀所成就的非异化的宗教。因此,马克思必然从对“异化宗教”的批判转向对“尘世”的批判。  相似文献   

10.
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改善了人类的生活,创造了人类的幸福。然而,当作为承栽人类理性精神的科学技术无限放大其力量时,其将囿于工具理性的必然转向而陷入自身的异化,从而给人类幸福生活带来诸多困境。因此,站在科学技术发展的时代高地,我们应该保持理智的清醒,以人文觉醒的价值理性超越工具理性,追求属于人类的真正幸福。  相似文献   

11.
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的内涵和功能应合并指向民主化的双重追求。价值理性把目的设定和价值关怀作为民主的中心,在民主化进程中具有价值理念建构功能、动力供给功能和超越批判功能,而工具理性把手段的适用性和有效性置于民主的首位,在民主化进程中具有条件勘定功能、制度安排功能、技术设计功能和程序设置功能。价值理性解决民主的可欲性和可信性问题,工具理性解决民主的可能性和可行性问题。二者协同作用才能使其发挥有效的正能量,形成民主化的真正推力。  相似文献   

12.
在现代性“焦虑”与后现代性“肉欲”双重压力下,如何讨论人文精神?本文探讨了有限性视域构成性,即具体而实在的生成性,人文精神的理性与非理性,如何在精神的活动中通过理性而阐明而理解,而理性之工具理性与批判理性的运动则揭示了自身的可理解性。在人性、认识能力和生命等主题中,有限性的人文精神在西方近现代化中具有构成作用。  相似文献   

13.
近现代的西方哲学家从不同侧面对科学技术的负面效应进行了批判,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康德和现代人本主义思潮.康德系统诠释了理论理性(科学理性)与实践理性的不同含义,提出实践理性可以范导理论理性,首开了科学技术批判的先河.现代人本主义思潮认为科学是工业化社会种种异化现象的根源,他们主张把人确立为终极价值,要求克服科学异化的弊端,彻底否定了科学技术的效用.马克思克服了康德的理论局限性,揭示了科学异化的根源、实质和积极扬弃的途径,为正确认识现代人本主义思潮的科学技术批判理论提供了理论指导,消除了关于科学技术的理论困惑,对当今正确对待科学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陈辉 《北方论丛》2005,(1):112-116
从中国社会发展现状出发进行工具理性批判是工具理性批判理性化的内在要求.当下中国制度构建的工具理性缺失客观上要求现阶段的工具理性批判应首先肯定工具理性的价值,尤其是指明制度构建应运用的工具理性成果,如人性假设、形式理性等.在此基础上,借鉴西方语境下工具理性批判的积极成果,以完善制度构建.  相似文献   

15.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原本为资本主义统治进行辩护的科技意识形态以物化形式、权力形式、资本形式、消费形式,以及技术形式等非政治化的形式控制着人们精神和社会的运行,进而呈现出异化的发展趋向.它不仅导致了技术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分离、公共领域公共性的消解,而且引发了生态危机的日益加剧、生活世界殖民化凸显等一系列危害.对此,哈贝马斯从工具理性的维度、意识形态的维度以及科学技术的维度展开批判,并指出交往行为的不合理是科技意识形态异化的根源.  相似文献   

16.
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及其向社会的全面渗透,其异化现象也日渐凸显。科技异化的主要根源在于科技的“资本主义应用”。最彻底的人文救赎莫过于消灭阶级。但是,在两种制度共存并且必将长期共存下去的大背景下,当下的人文救赎选择只能是矫正现代性的理性偏向,整合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落实科学发展观;弘扬“和谐”思想等。通过这些改造人类主观世界的措施来抑制或杜绝人类对科技的“资本主义应用”。  相似文献   

17.
当代西方的理性主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世纪西方理性主义受到非理性主义的严重挑战,但非理性主义反对的其实是机械论的唯理主义,真正的理性主义精神仍在继续发展。本文对此从纯粹理性、实践理性、价值理性、工具理性等四个方面作了概括和论述,认为理性与感性都是人类精神不可或缺的方面,我们应努力平衡之。  相似文献   

18.
在韦伯看来,科学技术构成工具理性的基础,韦伯主张限制工具理性,恢复实质理性的权威,法兰克福学派特别剖析了技术理性统治给社会的思想文化所造成的危害.法兰克福学派对工具理性的批判及其理性观也有缺陷.  相似文献   

19.
法兰克福学派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最重要代表.其“社会批判理论”继承并发扬马克思哲学的批判精神,并从经济、政治、法律、文化、人性、社会心理等方面对发达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了全面的剖析,尤其是对“发达工业社会”最基本最迫切的问题即“工具理性”对人的异化问题进行了无情的揭露与批判.具有深刻的理论价值,但也明显存在着对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误读。  相似文献   

20.
工业社会的治理体系是从属于工具理性的,它的形式化、抽象化决定了它必须祛除实质理性的“巫魅”。20世纪后期以来,随着人类走向后工业社会,整个社会及其治理体系在经历了后现代主义的解构之后,进入了一个价值“返魅”的进程中了。社会治理体系的价值“返魅”不能停留在诸如价值、实质理性等模糊的判断中,而是需要有着明确的内容的,道德就是后工业社会治理体系所需要的价值系统中的基本内核。所以,人类当前的任务就在于探索道德制度建设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