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要让一个求你办事你给办了的人说你好很容易,要让一个求你办事你没给办的人说你好却很难;要让一个在你的审判中赢了官司的人佩服你很容易,要让一个在你的审判中输了官司的人佩服你却很难。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的全国模范法官宋鱼水,就能做到这样一点。求她办事她没给办的人说:“我不怪你。”在诉讼过程中曾经非常恨她的当事人,事后给她寄来贺年卡:“是您启发了我怎样做人。”在她的审理中打输官司的一方,给她送上锦旗:“辩法析理,胜败皆服。”一个经常和她打交道的律师,对她这样评价:“在你这儿打官司不是一次两次,赢得堂堂正正,输得明明白…  相似文献   

2.
NO先生当然不姓NO,之所以称他为NO先生,是因为你跟他说任何话,让他做任何事情,他一般是面无表情不说话。即便非说不可,嘴里肯定只蹦出一个字——NO。比如:当你准备外出与朋友聚会,NO先生刚好也要出门办事,你想得到搭便车的机会,但可能要等你5分钟化快妆的时间,他会给你一个毫不留情的NO;  相似文献   

3.
让人非我弱     
沈从文先生的墓碑后面有张允和(沈从文夫人张兆和的二姐)撰写的碑文,“不折不从,星斗其文,亦慈亦让。赤子其人”。简短的16个字,概括了这位著名作家、学者一生的为人。每句后一字组成的“从文让人”,也可以说是他性格的一个重要方面。让人,忍让,让他享年八十有六的高寿,让他由作家转为学者,成就大事业,而享誉中外。  相似文献   

4.
让人非我弱     
沈从文先生的墓碑后面有张允和(沈从文夫人张兆和的二姐)撰写的碑文,“不折不从,星斗其文,亦慈亦让,赤子其人”。简短的十六个字,概括了这位著名作家、学者一生的为人。每句后一字组成的“从文让人”,也可以说是他性格的一个重要方面。让人,忍让,让他享年八十有六的高寿,让他由作家转为学者,成就大事业,而享誉中外。  相似文献   

5.
我年近四十,却很迷茫,觉得自己什么都不懂。有一次在深惠公路上碰到一起车祸,一个人死了。很多人看,我也夹在人堆里,我想我主要是为了“看热闹”,我想别人的想法也跟我差不多。大家都是看,而且与死者的距离都是一米以上。没有人把脑袋凑过去与那男人的脑袋碰在一起的。因为一米以上就足以看清楚,也没有人走上去把男人抱起来,放在自己怀里,让他舒服些,当然更没有人抱着他哭、叫喊、撕心裂肺……反正他的死与其他人无关,因为所有的人都不认识他。就是这种不认识,导致了大家的冷淡或冷漠,由于这种冷淡或冷  相似文献   

6.
关於启骧先生学习书法,我早就知道这麽一则故事。他曾以十多年的时间习模启功先生的书艺,几为乱真。然而,启功先生却十分严肃地说:“你的字多咋不像我的了,那就好了。”先生开始觉得茫然,但仔细一琢磨,茅塞顿开。於是,继续苦苦探索了十多年,既继承师艺,又孜孜求新,终於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前不久,我得知先生将办个人书法展,特意驱车到大慧寺附近先生住处“柳荫轩”去拜访。聊起来,聊得最多的还是他学书的体会和经历。启骧光生认为:“书法艺术是我们中华民族独有的优秀艺术瑰宝。书法艺术必须先继承後发展。没有继承就会使书法…  相似文献   

7.
作家写人,毕竟生动。毕飞宇写刘伟冬,说:“刘伟冬正在开汽车,刘伟冬正在坐飞机,慢慢地,他的心思旁逸了,十分幽深地陷入了自我,他的内心另外有一台引擎。”我认识刘先生逾十年,亲沐教泽越久,越觉得他的心思,总是神游在两个世界,当他将自己交给繁琐的公务时,心底却总有一隅自己的园地。初识刘先生,他的西学背景、精致谈吐与翩翩风度,让人觉得他是很西化的人。然交往既久,便发现他又很中式,中国古典文学与  相似文献   

8.
很多小朋友一提到造句就头疼,甚至造出一些让人笑掉大牙的句子来。昨天,老师让小迷糊用“十分”造句,他却造出了这样的句子“:我们快点走,再过十分钟就要上课了。”“十分”是“很、非常”的意思,这句话虽然用上了“十分”两个字,但却不符合它的意思。我们造句的时候一定要先理解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然后再在一定的情境中用上它。小朋友们可千万不要犯小迷糊那样的错误哦!小迷糊犯下的错误不只上面一个,下面还有呢!聪明的小朋友,快帮他改过来吧!刚才:小刚才把家庭作业做好。起来:大家一起来唱歌。如此造句怎么行?!江苏射阳@王宝琪…  相似文献   

9.
对于启功先生,多数人并不陌生。未见其人,先睹其字,有人甚至称他是"中国当代王羲之"。然而,先生与其夫人相依相携的风雨情路,虽鲜为人知,却更彰显了二人那情比金坚的夫妻感情,读来,让人唏嘘不已。  相似文献   

10.
彭仲辉先生曾在党政机关工作多年,一般人称呼他“彭秘书长”、“彭主任”等,只有例如我这样的少数人,仍然按照四十多年前的关系称呼他“彭老师”。彭仲辉老师是我读高中时的语文老师,那是他刚大学毕业风华正茂之时。他的教学是很出色的:用普通话讲述,表达准确、流利,语无馀字,内容讲解很到位,颇见功力。他是一位素质很全面的老师,倍受同学们崇拜。但彭老师在教学岗位上只呆了很短的一段时间就被调走;假如不离开,数年后评个特级教师当是顺理成章的事,我想。我曾对此很有些感慨:国家兴办师范教育,旨在充实和优化师资;彭仲辉老师接受过正规系统…  相似文献   

11.
(一)高贵傅聪先生曾在武汉举行钢琴音乐会,之前我心动了一下,因为喜欢读《傅雷家书》。但终究没有去,虽然湖北剧院距离我家很近。我的痼疾——只在属于自己的世界里听我喜欢的音乐,享受宁静。后来从报章得知,音乐会氛围不佳,老先生多次起身抗议听众的无礼,心中怅然。我相信那样激烈的反应是源自先生对音乐的虔敬,同时对于傅雷先生一次次在家书中嘱咐儿子为人行事的准则有了新的“明白”。如果留心每封家书的日期,很难想象先生是在怎样的身心痛苦之中为儿子指引人生却无一字颓废、憎恨。“莫扎特的作品不像他的生活,而像他的灵魂。”“后代人…  相似文献   

12.
海莹 《可乐》2010,(4):35-35
春秋时期,周宣王爱好一种特殊的娱乐活动,就是斗鸡。时间一久,他发现无论哪只勇猛善斗的鸡都没有常胜不败的,总是不满足。有个叫纪浩子的人是驯养斗鸡最出色的专家,周宣王就派人将他请来。纪先生刚养了十天,周宣王就急不可耐地问:“斗鸡养好了没有?”纪治子答:“还不行。它自以为很勇敢,有力气,所以很任性,很傲气。”  相似文献   

13.
轻松一刻     
《社区》2004,(3):64-64
卖不打印机坏了,抱着上街去修,一人拦路问:“硒鼓卖不?粉盒卖不?”行不久,又一人拦路:“手机卖不?”走神中,脚下踉跄摔坏了打印机,收破烂的问:“包装纸箱卖不?”裤子摔破了,一人拦路问:“旧衣服卖不?”气愤中心脏病发作,去医院打点滴,一人低声问:“缺钱啦?器官卖不?”气得我冲他咧嘴,他又问:“假牙卖不?”身价有一位很有名气的医生,病人找他看病,事先都要预约。有一天,诊所来了一位公主,因为事先没有预约,医生就让公主随便找个座位等着。公主一听十分震惊,忙大声说:“你知道我是谁吗?我是公主!”“天啊!”医生听了拍了拍额头更正道,“那请您…  相似文献   

14.
高中语文第三册所选的鲁迅先生《“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一文中,有这样一个长句: 他终于不讲“文学是有阶级性的吗?”了,在《答鲁迅先生》那一篇里,很巧妙地插 进电杆上写“武装保护苏联”,敲碎报馆玻璃那些句子去,在上文所引的一段里又写出 “到××党去领卢布”字样来,那故意暗藏的两个×,是令人立刻可以悟出的“共产” 这两字,指示着凡主张“文学有阶级性”,得罪了梁光生的人,都是在做“拥护苏联”  相似文献   

15.
吕祖谦的史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祖谦(1137年—1181年).字伯恭,婺州(今浙江金华)人,学者称东莱先生.他是南宋初期的一位著名思想家,同时又是一位重要史学家.但他在史学上的成就,迄今未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其实,吕祖谦“邃于史事”,并留下了不少很有价值的史学著作.梁启超很欣赏他的史论;自寿彝先生也指出,吕祖谦的史学“还有待于深入研究”.笔者不揣浅陋,试就其史学思想略陈管见.不妥之处,敬祈方家指正.  相似文献   

16.
三个字     
有个英国人到瑞士出差,打算尽快启程回家,当他到邮局给妻子发电报时,身上的钱己花得差不多了。于是他拟好电报给营业员小姐,请她算价。小姐算了数字并报了价,他发现身上的钱不够了,就说:“请把文中‘亲爱的’三个字去掉,这样钱就够了。”小姐却温和地笑了,“不,这三个字无论如何也不能去掉,您妻子最盼望的就是这三个字,请不必为难,这钱我替您出。”  相似文献   

17.
被誉为我国当代“语言艺术大师”的老舍先生,不仅是一位著名作家,而且是一位杰出的修辞理论家。他生前给我们留下了数百万字的著述,其中就包括了极有见地的修辞理论。虽然这些闪耀着真知灼见光芒的修辞论述散见于几十篇文章之中,但整理出来,仍是较有系统,对语言运用很有指导作用的。联系老舍先生的创作与修辞实践来整理、归纳他的修辞理论,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欣赏和学习大师的语言艺术。  相似文献   

18.
讨论怪诞以前,先让我们读两段名作的段落。“我……我……不认得字。”阿Q一把抓住了笔,惶恐而且惭愧的说。“那么,便宜了你,画一个圆圈!”阿Q要画圆圈了,那手捏着笔却只是抖。于是那人替他将纸铺在地上,阿Q伏下去,使尽了平生的力画圆圈。他生怕被人笑话,立志要画得圆,但这可恶的笔不但很沉重,并且不听话,刚刚一抖一抖的几乎要合缝,却又向外一耸,画成瓜子模  相似文献   

19.
释“悳”     
鲁迅先生在他的《名人和名言》中曾写了如下的一段话: 还有江亢虎博士,……谈到小学,说“‘德’之古字为‘悳’,从‘直’从‘心’,‘直’即直觉之意”,却真不知道悖到那里去了,他竟连那上半并不是曲直的直字这一点都不明白。这种解释,却须听太炎先生了。(鲁迅:《名人和名言》) 一九七二年底,我的一位朋友给鲁迅先生的这段话作注,要我帮他解决一下有关“悳”字的形义问题。他既问道于盲,我则义不容辞。曾先后给他写了两种解释。第一种解释是:  相似文献   

20.
赵仰山先生是我省有名的摄影家,已是80多岁的老人了。他在太原市老军营一个宿舍大院住。进城办事,不乘车,也很少骑自行车,大多数情况是开“11”号来回跑。大家部说他身体健康精神好。我想,他肯定有一套健身之法吧。这不,最近他给我送来一本他编写的《长寿百岁》的书(山西科技出版社出版)。我说:“书,过后一定好好拜读。但我现在要说,你这样高龄,笔耕不已,就说明你是健康老人。” 书不厚,不过7万字。第二天,我便将它读了一遍。该书给人一个深刻的印象,即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