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赵腾  苏强 《浙江社会科学》2023,(6):98-105+159
基于政策创新与政策实施视角,利用政府强基计划政策文件、高校招生文本和录取分数,采用质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混合分析法,对强基计划的实施效果进行系统评估。研究发现,高校自由裁量权是关于强基计划认知与行动差异的关键变量,具体体现在政策预期与实际效果上以及不同执行主体间;通过与之前自主招生政策的比较,强基计划在人才选拔与培养上具有鲜明的特点,尤其体现在特色化、高端化、国际化、复合化的培养模式上;不同省份在强基计划与普通招录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存在差异,尚无法准确判断强基生源的优劣。就长远而言,强基计划需要从政策创新、政策实施与政策评估层面加以优化,厘清政府和高校的职能边界与权责,完善招生办法、考核内容和形式,以增强政策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相似文献   

2.
选择从英语教育的角度讨论如何理解高等教育国际化对人才培养的影响。在教育改革中更新教育理念,培养学生的国际化理解,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促进语言与专业知识的融合,是外语教育适应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融入教育国际化的洪流、实现创新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经济全球化与高等教育国际化对高等教育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济全球化必然导致高等教育的国际化。经济全球化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物质基础,又要求高等教育加强国际交流,培养适合全球化的创新人才。高等教育国际化意味着高等学校更加开放,不同地区、国家和社会制度的文化、思想、信息的交流、交汇将大量增加。深入分析经济全球化与高等教育国际化对高等教育的影响,有助于提高师资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构建国际化创新人才的培养体系,创设优质的教育环境,提升高校的国际知名度。为此应采取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高等教育国际化已经成为全球化时代高等教育的重要发展趋势,也必然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当代视野。高等教育国际化在为高等教育发展带来生机和活力的同时,也带来了对高等教育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应对这些挑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当重新定位自己的着眼点,实现其在国际化进程中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5.
当今时代是知识经济和世界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时代。面对新时代 ,中国的高等教育应注重提高学生的素质 ,培养学生的能力 ,训练学生的思维方式 ,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童赛玲 《理论界》2005,(8):119-120
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高等教育的着力点已从知识传承教育转变为知识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已成为现代高等教育最为重要的内涵。本文主要从创新教育的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两个层面,论述高等美术院校创新教育环境的构建。  相似文献   

7.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对人才培养提出了崭新的要求。在高等教育教学中,如何加强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当今高等教育发展问题中的重中之重。反思高等教育现状,检视其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的弊病并在此基础上,研究如何运用反思性策略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8.
博洛尼亚进程实施十年多来,捷克高等教育为适应欧洲高等教育一体化改革需求和提升本国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通过高等教育学位分层与文凭规范、高等教育投入机制改革、高校自治与其他人员参与管理和促进学生与教职员工流动等措施,实现了高等教育的快速健康发展,有效提升了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借鉴捷克高等教育国际化改革的成功经验,可以从提高可操作性角度尽快完善我国的《高等教育法》、在创新导向下改革高等教育经费投入机制与模式、以学生需求为导向推进高等教育国际化、以去行政化为突破口真正实现高校学术自治等方面的改革,促进我国现代大学制度的建设与高等教育国际化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9.
教育国际化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具有国际意识、国际交往能力、国际竞争能力的人才。高等教育国际化思潮自20世纪50年代悄然形成并被国际教育界、学术界、理论界人士逐步认同后,各国的高等教育国际化也开始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10.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这句话道出了时代发展的要求--创新.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是时代发展对知识经济奠基石的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提出的迫切要求.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更应该深刻领会创新的精神实质,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1.
面对即将来临的知识经济时代,培养创新能力成为国家和民族未来发展的关键。高等教育担负着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重要使命。但我国高等教育存在着许多不利于学生创造力培养的问题。本文认为,最为突出的问题是限制学生个性思维发展,从而抑制了学生创造力的发挥。本文讨论了这些问题,并提出了对策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在知识高度更新的知识经济时代,如何培养大批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已成为当前高等教育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需要一支具有创新素质的教师队伍,而且要不断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塑造创新人格、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和营造有利创新人才成长的新型校园环境。  相似文献   

13.
论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工作的理论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启娇 《理论界》2008,(1):219-220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逐步进入国际化标准轨道,在诸多的新情况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工作也必须更新观念,转换脑筋,要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的工作价值目标观,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树立突出主体、开发潜能、激发创造的工作方法观,在工作中体现互动性、层次性,树立不断创新教育、管理、服务内容的科学工作内涵观以及树立运用现代科技手段的工作新途径观,努力培养当代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使他们成为新世纪的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14.
全球化使高等教育置身于一个全方位开放的环境之中.新形势要求我国高等教育必须与国际接轨,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和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人才.目前,中国高校人才培养现状难以适应高等教育全球化的要求,尚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现阶段,国家已从远景规划、政策调控等层面做出了应对高等教育全球化的积极调整,把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任务写入了《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创新精神.与此同时,为迎接全球化的机遇与挑战,国内部分高水平大学在培养国际化创新型人才方面做出了有益探索,但尚未形成规律性认识及可资借鉴的实践模式.本文结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借鉴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成功经验,在深入理论研究与大量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梳理总结出全球化背景下国际化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理论体系,探索构建具有推广示范价值的人才培养实践模式.  相似文献   

15.
英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特征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高等教育国际化浪潮蓬勃兴起.英国作为高等教育发达国家,在高等教育国际化浪潮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英国政府及有关部门重视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制度建设,采取有效措施拓展留学生市场;积极开展境外合作办学和学分及学历的互认,严格控制境外办学的质量;还大力推进高校课程的国际化,坚持实施欧盟的国际教育交流计划.英国在推进高等教育国际化方面的发展战略和有益经验,对于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之路具有较大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6.
创新学分:培养创新人才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华正伟 《理论界》2005,(10):126-127
知识经济的本质在于不断创新。知识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高等教育必须培养和造就大批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实施创新学分,就是将培养创新人才的要求由原来的定性化上升为定量化,由原来的弹性指标上升为硬性指标,对学生创新成果的量化考核和学生创新能力的物化肯定,最终达到学生自主创新的目的。实施创新学分必将带来一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相似文献   

17.
加强学生管理 培养创新人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等院校担负着培养创新人才的重任.新世纪的大学生管理工作在培养创新人才的高等教育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学生工作没有固定的模式,应根据不同时代对人才的不同要求,探索出行之有效的教育管理途径与方法,把握教育管理的中心环节,大力引进激励机制,突出制度管理,努力开拓学生管理工作新局面.  相似文献   

18.
在高等教育国际化追求的众多目标中,核心目标应是哪一个?本文提出应把培养能够输出中华文化的中国人作为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核心目标,并从高等教育国际实践经验、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核心价值取向、高等教育功能现代化等方面,论证了该核心目标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及其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9.
新时期高等教育创新人才培养的反思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创新人才的培养是知识经济时代对高等教育的迫切要求。本文在简要反思我国高等教育中不利于创新人才培养弊端的同时,提出了革除这些弊端的办法与举措。  相似文献   

20.
高等教育发展与江西崛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站在江西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叉路口上,直面江西农业农村现代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经济国际化、市场化的时代大潮,江西高等教育需要在“江西崛起”架构下,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以自我反思促进自我超越,通过传承与创新、统筹与协调、交流与合作,成为“科教兴赣、人才强省、创新富民”实践中不可替代的高等教育“发展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