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宋桂奇 《领导文萃》2014,(19):43-45
正有"钢琴之王"之誉的匈牙利音乐家李斯特,一次应邀到克里姆林宫演奏。可是在演奏中,沙皇却和身边人说起话来。李斯特见状,就中断了演奏看着沙皇。在沙皇问他为什么要停止演奏时,李斯特欠了欠身子说:"陛下说话,我理应恭听。"听到这话,沙皇随即表示了歉意。李斯特所用,即是暗示之术。暗示术是指在日常交际中,由  相似文献   

2.
罗红好摄     
在所有企业家之中,我最喜欢两个人,一个是冯仑,另一个就是罗红.喜欢罗红有两个理由.第一,他是四川人;第二,他是有情趣的企业家.  相似文献   

3.
蓝灵 《经营管理者》2007,(9):125-125
有一位博士分到一家研究所,成为学历最高的一个人. 有一天他到单位后面的小池塘去钓鱼,正好正副所长在他的一左一右,也在钓鱼.他只是微微点了点头,这两个本科生,有啥好聊的呢?  相似文献   

4.
音色在电子管风琴即兴演奏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欢 《办公室业务》2012,(7):122-123
电子管风琴是一种可以模仿多种乐器演奏的现代新型乐器,它可以模仿各种乐器的音色,是现代人类流行的一种乐器,近些年来它渐渐的出现在各大音乐会的演奏上.对于音色的正确运用在电子管风琴的即兴演奏中是非常重要的,电子管风琴在即兴演奏时对于其它乐器的音色的模仿可以使音色达到“神似”,以假乱真,所以音色的准确运用可以使电子管风琴的演奏更加多变、出色.本文主要从音色在电子管风琴即兴演奏中的运用和音色在电子管风琴即兴演奏中的应该注意的问题两个大的方面进行简单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在古代,有很多清正理念的人,当官只为替国家和百姓办事,不为名利所玷污. 北魏孝武帝时期,有个叫孟信的人,真对得起自己的名字.他原来在赵平任太守,为政讲究宽厚仁和,人格魅力奇强,当地有权有势的人在他的感染之下都老实本分,都不好意思触犯法律.有一次,一位老人带了烤好的小猪和美酒来敬谢他.吃饭的时候,孟信却拿出自己的酒,用温酒器温好了,并让人端出了下酒菜,无非是些韭菜花、腌咸菜之类的清素菜肴.孟信端起酒敬老人说:“我来这里当官,从来没有人给我送礼,我的工资也少得可怜,所以很久都只吃素不沾荤了.  相似文献   

6.
郑义 《经营管理者》2009,(13):382-382
在小提琴的发展史上,尼科洛.帕格尼尼是一位划时代的音乐家,他以他烈火般的激情,灿烂辉煌的绝技达到了演奏技术领域前所未有的高峰,并且赢得了广大听众的赞赏。帕格尼尼作为一名优秀的小提琴演奏大师的同时还创作了许多优秀的小提琴作品,其中《二十四首随想曲》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小提琴作品。这部作品发展了充满破除常规的旋律技法,新颖的和弦及转调,奇妙的半音进行和尖锐的和声组合,节奏的律动特性,多样的速度变化等等,这一切组成了新的音乐语言。  相似文献   

7.
1978年6月,日本著名音乐指挥家小泽征尔访问中国,头一天指挥中国中央乐团用管弦乐演奏《二泉映月》,他被那如泣如诉、荡气回肠的旋律感动得流下了眼泪。可是,真正使他受到震撼,是第二天在中央音乐学院。当听到用我们的民族乐器二胡演奏的“原汁原味”的《二泉映月》时,乐曲独特的艺术魅力把大师彻底征服了。他泪流满面,虔诚地说:“这种音  相似文献   

8.
广原 《决策》2012,(12):81
简单道理从前,有两个饥饿的人得到了一位长者的恩赐:一根鱼竿和一篓鲜活硕大的鱼。其中,一个人要了一篓鱼,另一个人要了一根鱼竿,于是他们分道扬镳了。得到鱼的人原地就用干柴搭起篝火煮起了鱼,他狼吞虎咽,还没有品出鲜鱼的肉香,转瞬间连鱼带汤就被他吃了个精光,不久,他便饿死在空空的鱼篓旁。另一个人则提着鱼竿继续忍饥挨饿一步步艰难地向海边走去,可当他已经看到不远处那片蔚蓝色的海洋时,他浑身的最后一点力气也使完了,他也只能眼巴巴地带着无尽的遗憾撒手人  相似文献   

9.
德育工作要有人性,以人为本.这就要求我们的教育要体现出入性、人的发展变化.谁把握了这一点,谁的教育就能把人的灵性与潜能挖掘出来.著名的教育改革家魏书生在他成名后,仍担任校长、书记,兼两个班的班主任和两个班的语文课,尽管他有三分之二以上的时间在外面作报告,开讲座,但他回校以后从未补课,教学成绩始终处在遥遥领先的地位.他就是把学生当作一个人,发挥学生人的能动性,而不是像有的老师那样把学生当作一个任教师灌输的容器.  相似文献   

10.
说起蓝剑饮品集团董事长郭一民,世间有几种说法:在中国饮料行业有人说,他身系民族饮料工业的希望;在四川,有人说他是“推动干部员工共同富裕”的人;而在同行中,有人则称他是一个不断创造商业奇迹的人. 从1985年以一名技术员身份人驻蓝剑集团,到1989年放弃车问主任职位成为蓝剑历史上第一个啤酒专职推销员,再到主导蓝剑啤酒的营销,帮助蓝剑奠定了西南啤酒之王的地位.此后,郭一民毅然辞去当时已有30亿总资产的集团企业的营销老总一职,转到资产只有3000万元的蓝剑饮品公司担任总经理,最后在他的手中成功缔造蓝剑饮品集团.早已成为该集团董事长的他,带领员工开创了无数个中国饮品行业的奇迹.  相似文献   

11.
《经理人》2005,(4)
公司有两个人在竞争同一位置,人力资源部对两个人都做了很长时间的考察。第一个人做事比较积极,但没有才华,因为他一贯的努力,发展到现在,公司发现他有一些可用的见地,但仔细分析后,这些见地是没有什么潜力的。另一个比较有才华,一开始  相似文献   

12.
美国某地有一家"靓都"理发店,每天生意兴隆、顾客盈门.有个人去打听,发现该店生意兴隆的原因是"出租"女秘书. 这个独特的创意来自于一位顾客在理发店的一段遭遇: 一个大雨倾盆的日子里,有一位顾客来到店内理发.发理到一半的时候,他的手机响了,老板让他将一份拟订好的协议打印出来,送到客户公司.这一下可急坏了那位顾客,望着窗外的大雨和镜子里刚理好一半的头发,他不知进退.经过一番思索,他还是决定放弃理发,顶着大雨前去复印店打印协议.结果在客户面前显得狼狈不堪,自己心情十分不好.这件事虽然被人们当成了笑话,但理发店老板却从中受到了启示.  相似文献   

13.
贺明 《经营管理者》2013,(28):370-370
一首优美的钢琴曲的演奏是有演奏者的弹奏技巧和个人表演风格两方面组成的,虽然每个人对钢琴曲的理解和掌握有所不同的,但是娴熟的技巧却是钢琴演奏的前提条件和必要保障。缺乏技巧的演奏让听众无法充分体会到曲子的意境和感情,甚至让人倍感乏味、昏昏欲睡。因此只有坚持努力进行钢琴的技巧练习,才能在演奏方面取得明显的进步,本文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谈谈自己在钢琴演奏技巧方面的心得体会。  相似文献   

14.
看不见 汉朝有个故事,说尽了管理者的特点.宰相丙吉,有一天在都城内走,忽然前面出现了两个打架的人,头破血流,还在继续斗殴.他没有出面处理打架的事情,而是绕道走了.走了不远,发现路边的牛在不停地喘气,于是停下来看牛为什么喘气.随从很奇怪,就问宰相,为什么不管人的事,而关心牛,难道牛比人更重要吗?丙吉说人打架的事情,我也看见了,但那是都城将军的事情,他会处理好的,如果他处理不好,我就撤他的职,这也是考验那个人是否称职的机会.而牛喘气,可能是天气出现了问题,可能有灾害,事关天下的收成,这是我的职责,所以分外关心.  相似文献   

15.
有一个故事.多年以前,在奥斯维辛集中营里,一个犹太人对他的儿子说:   “现在我们唯一的财富就是智慧,当别人说一加一等于二的时候,你应该想到大于二.“纳粹在奥斯维辛毒死了几十万人,父子俩却活了下来.   ……  相似文献   

16.
余国洋,一个敢闯敢于的汉子.18岁高中毕业之后,他走南闯北.在北京打过工,在山东开过饭馆,在南方卖过服装,可这一切除了维持基本的生活开支以外,并没有给他带来多余的财富.2006年,不甘平庸的余国洋返回老家河南襄城县十里铺乡开始了他的创业之路. 风雨兼程养殖路 "创业"永远是一个有故事的话题,每个创业者的背后都会有那么一段让人难忘的经历,或是辛酸,或是欣喜,而余国洋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17.
无巧不成奇     
朱霈 《科学咨询》2002,(7):33-34
巧合现象何其多 几年以前,美国康涅狄格州的商人乔治·布莱森乘坐火车横穿美国南部旅行,他临时决定在肯塔基州的路易斯维尔下车.在那之前,他从来没有到过路易斯维尔,所以他想好好地在那里游玩一番.布莱森在布郎旅馆307号房间住下后不久,服务员就给了他一封信,信封上清清楚楚地写着收信人是他的名字.显然这是个巧合的事件,因为在此前有位加拿大人住在这里,那个人的名字也叫乔治·布莱森.  相似文献   

18.
佚名 《领导文萃》2014,(4):87-90
正张齐贤是个很有特点的人,特别能吃。他的胃,好像永远处于不饱和状态,一个人的饭量,竟能敌得上五个人。他幼时家穷,常常没有饭吃。到了十七八岁,饭量大增,但只有逢年过节杀猪宰牛敬神时,才可大吃一次。有一天,他实在太饿了,看到别人杀牛,就坐在那里不走,人家同情他,把剥下来的牛皮给了他,他回去不知怎么弄了弄,就全吃进肚里去了。这一天,正赶上宋太祖赵匡胤出巡西京洛阳。张齐贤早早起  相似文献   

19.
孔子的批评     
西锋 《领导文萃》2006,(10):150-150
春秋时代,鲁国有这样一条法规:凡是鲁国人到其他国家去旅行,看到有鲁国人沦为奴隶,可以自己垫钱把他先赎回来,待回鲁国后到官府去报销。孔子有个学生到国外去。恰好碰到有一个鲁国人在那里做奴隶.就掏钱赎出了他。回国以后这个学生没有张扬,也没有到官府去报销所垫付的赎金。那个被赎回的人把情况讲给众人,人们都称赞这个学生仗义,人格高尚。孔子知道后,不仅没有表扬这个学生,还对他进行了严厉的批评。孔子指出,由于这个学生没有到官府去报销赎金而被人们称赞为品格高尚,那么其他的人在国外看到鲁国人沦为奴隶,就要对是否垫钱把他赎出来产生…  相似文献   

20.
唐代有一个名叫卢承庆的人,曾任考功员外郎的官职.所谓"考功",就是专管官吏考绩评功的,类似于现在我们每年一度对公务员的工作和业务的考评.据说,他对这项工作比较公正负责.翻阅<唐语林>,有这样一件事很值得我们玩味:当时有个负责运粮的官员,由于粮船沉没而受过处罚.因此,卢承庆在对他进行考绩时给他评了个"中下"并通知他本人,那人没有意见.卢承庆继而一想,粮船沉没不是他个人的责任,也不是他个人力量所能挽救的,考虑之后决定改评为"中中"并再次通知他本人.但那人仍然没有意见,既不说一句虚伪的客套话,又未表现出激动的神色.卢承庆见状非常称赞,感叹道:"好,宠辱不惊,难得!"当即把他改评为"中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