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夯实服务基础 统筹城乡就业 2008年,为增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服务能力,按照国家发改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和省发改委、省劳动保障厅的部署要求,泸县实施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服务体系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试点工作。  相似文献   

2.
南充市,地处川北丘陵山区,辖五县、三区、一县级市,有400个乡镇。全市700万人口中,农业人口630万,农业劳动力360万,人平耕地0.75亩。鉴于南充市辖区内物质资源较为贫乏,而劳动力资源却十分丰富,市委、市府多次研究决定要把开发利用我市劳动力资源作为振兴区域经济和增加农民收入的一项重大举措。从1989年起市属一些县的乡镇开始建立劳动服务机构。特别是我市承担了中国农村劳动力开发就业第二阶段试点项目《建立三级联网的农村就业服务体系》后,市委、市府对开发农业劳动力资源更加重视,多次发文强调要加快农村就业服务体系的建设,引导外出务工人员有序流动。  相似文献   

3.
正为全面摸清和掌握城乡劳动力资源存量,充分发挥劳动力资源数据动态管理效能,更好地服务企业用工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吉林省蛟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就如何开展城乡劳动力资源调查工作,制定了详细普查方案,采取"以会代训"方式对蛟河市各乡镇街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扎实开展好蛟河市城乡劳动力资源普查工作。此次劳动力资源普查的重点是围绕蛟河市域内外企业用工需求,按照实名制要求摸清劳动力资源的就业意愿,技能培训和创业需求,将相关数据分类整理汇总,完善相关数据库,进一步强化数据动  相似文献   

4.
为全面掌握当地农村劳动力的基本信息和就业情况,为统筹城乡就业工作提供准确、客观的数据支撑和决策依据,为农村劳动力提供更有针对性、更便捷的公共就业服务,蒲江县就业局对全县农村劳动力进行了就业实名制普查。农村劳动力资源基本情况本次调查以行政村(社区)为基本统计单位,采用入户调查方式,对全县12个乡(镇)132个村(社区)的年龄在16-60周岁农村劳动力的个人基本信息、转移就业情况、培训及技  相似文献   

5.
今年以来,蒲江县就业局提出转变就业服务理念,按"一批服务对象,一套解决方案,一抓到底落实"的"三个一"思路,针对高校毕业生、企业求职者、城乡创业者、被征地农民、就业困难人员及农村劳动力六类重点群体,开展就业服务提升工程。一是依托青年就业见习基地实践平台、县级培训资源及大学生创业扶持政策,引导高校毕业生多元就业。二是  相似文献   

6.
正2014年,按照全省的统一安排,德阳市组织开展了农村劳动力资源及转移就业情况调查统计工作,对全市农村劳动力资源状况进行全面摸底,对实现转移就业的农村劳动力逐一进行实名登记,并建立了农村劳动力资源及转移就业人员动态管理数据库。精心组织调查统计确保数据全面准确德阳市结合实际,将全市农村劳动力资源及转移就业情况一并纳入调查统计范围,对全市16—60岁劳动年龄段的农村劳动力进行全面走访调查,并按照年龄结构、知识及技能  相似文献   

7.
宜宾市翠屏区总人口78.3万人.其中农村劳动力27.8万人.劳动力资源丰富.是全市劳务开发、劳务输出重点区。、近年来。区委、区政府坚持把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作为服务农村、服务农民、解决“三农”问题工作的重点.把劳务输出工作作为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突破口.全面加强领导.不断创新思路.牢同树立城乡统筹就业、劳务开发产业化的理念.基本形成了“培训、输出、维权”三位一体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服务体系。[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为提高基层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能力,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公共服务需求,近年来,射洪县紧紧抓住国家对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设施建设试点项目的契机,加大对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平台的建设,不断完善信息网络服务,有力地促进了城乡劳动力实现充分就业.2012年,全县实现城镇就业6608人、再就业2850人、帮助困难人员就业809人,失业登记控制率4.15%;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8.6万人,创劳务收入43亿元,农民人均劳务收入5000多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70%以上.  相似文献   

9.
成都市青白江区人社局在实施就业促进工程中大力开展三走三送活动。一是开展走社区送岗位活动。深入群众家庭调查就业情况,宣传讲解相关政策,开展就业巡回服务。二是开展走园区送服务活动。定期走访用人单位,了解服务需求,帮助解决招工难题,指导企业开展岗前培训和技能提升培训。三是开展走农村送政策活动。通过农村劳动力实名制调查,准确掌握基本情况,及时将岗位、培训信息和就业扶持政策送到农村劳动力手中。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乐山市职业介绍服务中心按照就业服务“新三化”建设的需求,全面推行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服务功能日益拓展,职工队伍素质全面提升,服务环境明显改善,服务设施不断更新,服务场所布局日趋合理。中心年均接待城乡求职人员2.5万人次,接待用人单位2000个次,每年对约2万人次开展职业指导,约有7000人次被成功推荐就业。中心配置劳动力资源的能力不断提升,在满足企业用工需要与促进城乡劳动者就业之间架起一座金色桥梁。强化基础工作,拓展服务功能乐山市职介中心服务大厅面积600余平方米,建成了劳动力市场信息系统局域网,拥有大型电子显示屏…  相似文献   

11.
资讯     
<正>就业创业 省就业服务管理局调研攀枝花市就业创业工作近日,四川省就业服务管理局调研组前往攀枝花市调研就业创业工作。在听取了攀枝花市就业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及2022年就业工作开展情况后,调研组对攀枝花市做好就业创业服务工作及取得的成效进行了肯定,并强调要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为统揽,以就业政策、体系、制度建设为重点,强化就业优先政策,  相似文献   

12.
整合培训资源,健全培训网络。根据平昌县失业人员技能低、就业难的现状,县就业局把坚持就业培训作为提升劳务水平,致富增收的基础工程来抓。一是强化领导,建立就业培训长效机制.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的就业培训领导小组.负责全县失业人员、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就业培训和劳务输出工作的领导、组织、协调、服务、督促等,并制定了《下岗失业人员转岗就业培训方案》、《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方案》等十多项制度。二是加大投入,强化就业培训的硬件建设.2004年初.  相似文献   

13.
适应农村劳动力跨省流动就业管理服务工作需要.从1994年起,大多数劳务输出省份相继向主要的劳务输出地区派出了劳务工作机构(以下简称“劳务工作派出机构”).在引导农村劳动力有序流动、维护农民合法权益方而发挥了重要作用。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改善农民进城就业环境,多渠道扩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工作要求.  相似文献   

14.
正吉林省是一个农业大省,农村公共就业基础建设起步晚、转移就业组织化程度低、就业服务制度不健全等问题,一直是制约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一个重要瓶颈。为促进转移就业,建立健全新形势下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近年来,吉林省先后在通化县、长春市双阳区、磐石市开展了农村就业制度综合改革试点,动员全社会力量,不断探索建立城乡平等的就业机制,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实现了"四个转变",形成了机构建制到村、网络覆盖全省、政策惠及城乡、服务保障同步,具有吉林特色的农村就业模式。在转移就业上,实现了从"游击散打"到"集团作战"的转变  相似文献   

15.
地处太行山北部深山区的河北省涞源县,农村富余劳动力达5万余人.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涞源县职业介绍服务中心从大力提高劳动者素质入手,使更多的富余劳动力走出大山,带动起全县农村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强县富民战略目标的实现.该县通过不断加大对农村劳动力资源的开发力度,拓宽就业渠道,每年有4000余户贫困父老乡亲摘掉贫穷帽子,走上了富裕之路.  相似文献   

16.
为促进凉山州木里县贫困劳动力就业脱贫,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收官战,按照攀枝花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攀枝花市人社局将木里县就业帮扶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主要领导多次就工作推进情况进行专题研究部署,并前往木里县调研,在政策支持、培训助力、搭建平台、贴心服务四个方面狠抓落实,收效良好.目前,赴木里县举办贫困劳动力专场招聘会1场,培训木里县贫困劳动力100人,促进贫困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54人,全面完成今年省、市下达的目标任务.  相似文献   

17.
正巴中市巴州区是传统的农业区,辖区幅员广,农村劳动力基数大、转移就业管理难。随着巴州区发展步入快车道,本地企业对劳动力的需求压力也日趋加大。为实现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有序管理,强化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服务,区就业局根据省厅工作部署,近期来,通过开展农村劳动力实名登记入库工作,摸清了全区农村劳动力"家底",并成立了调研组,针对转移就业劳动力和当地经济发展现状进行了  相似文献   

18.
今年以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江西的就业工作全方位推进,新的就业政策和公共就业服务稳步推进,农村劳动力继续有序转移,小额担保贷款继续积极地促进就业,省就业局势持续稳定向好。但与大多数中西部省份一样,作为劳动力资源相对富裕的内陆省份,总量富余、结构短缺仍是做好江西当前乃至今后就业工作的主要矛盾。  相似文献   

19.
2016年,吉林省松原市就业服务局认真贯彻落实吉林省"三年劳动者技能提升计划",积极开展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就业竞争力,促进其转移就业.截至10月末,全市共培训农村劳动力1.74万人,完成全年任务指标115%.  相似文献   

20.
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就业工作,说到底,就是要最大限度地促进劳动力资源的合理和有效配置.即使是对就业困难群体,也应当在提高公共就业服务水平的基础上,帮助他们寻找和开发合适的岗位,使这部分劳动力资源通过政府包括资金补贴在内的政策扶持,实现尽可能接近双方需求的合理配置.一个称职的劳动就业工作者应当具有高超的资源配置能力,惟其如此,才能做好就业服务工作,并且最大可能发挥公共就业服务的功效,提高劳动力资源配置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