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大陆地区2012年新修订的《民事诉讼法》适时地引入了诉前调解,增加了"先行调解"的规定。同时,作为司法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诉前调解制度已经越来越多地适用于法院实践,但在实践中也存在着诉前调解的缺陷。  相似文献   

2.
新《民事诉讼法》专章规定了民事调解制度,而且"专条"规定了现行调解制度,在有效地与《人民调解法》相衔接的同时,也标志着我国在立法衔接方面迈出了重要的一步.然而这种原则性的规定相对来说比较抽象、概括,不具备实践可操作性.文章界定了先行调解制度的内涵、指明该制度的立法缺陷,并基于此提出了我国现行调解制度的完善构想.  相似文献   

3.
咨询热线     
《老年人》2005,(5)
经法院调解达成离婚协议后,是否还可以反悔?问:我和丈夫起诉离婚,经法院调解,签字达成离婚协议。法院送达调解书时,我有些后悔,不想离婚了。请问,经法院调解达成离婚协议后可以反悔吗?如果我拒收调解书,法院的调解是否还有效?周顺发答:法院调解,也叫诉讼中调解,是在法院审判人员主持下,由双方当事人自愿协商,达成协议,解决纠纷的一种结案方式。调解书是以人民法院名义制发的,记载当事人之间协议内容的法律文书,具有与判决书同等的法律效力。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调解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经法院调解的离婚案件,离婚当事人各方同意在…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矛盾日益突出,民事纠纷的数量不断增多。如何在司法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及时化解民事纠纷成为各国司法界关注的对象。民事审前调解制度在解决民事诉讼纠纷中能更好的减少诉讼成本、提高诉讼效率,对实现司法为民、简化办案程序、减轻办案压力均具有重要意义。文中通过对民事司法调解制度历史发展的介绍。及审前调解的价值分析.提出规范我国民事审前调解的建议,以此来提高解决民事纠纷的效率.发挥民事审前调解程序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法院调解是我国离婚诉讼中的一个必经程序,但目前我国的相关立法存在缺陷,导致离婚调解的实际效果不够理想.应该结合我国实际,借鉴西方各国有关离婚调解制度的经验与制度,首先确立离婚调解中的和解制度;其次对参与离婚调解案件法官的综合能力设置明确标准并注重对其进行法律以外社会经验的培养;最后实行离婚调解和离婚判决的分离,加强我国离婚诉讼中调解的功能,最大限度地保护妇女及未成年子女的权益.  相似文献   

6.
杨萌 《现代妇女》2014,(3):265-265
2012年新修订的《民事诉讼法》第122条新增加了先行调解制度,为我国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又增添了新的内容,但是由于此次修订对该制度的细节问题并未有明确的规定,故在理论上和实践中对该制度应如何适应的问题各界有不同的看法,本文对该制度如何适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以期在以后适用该制度时可以提出一点可行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尹德元 《现代妇女》2014,(11):45-46
调解作为一种纠纷解决方式,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政治语境下,再次强势"复兴"。然而法院调解在运行中还存在一些问题,致使理论优势尚未充分转化成实践运用价值。对于调解的问题和不足,应当进行反思和检讨,从保障当事人的处分权,避免法官调解恣意,构建程序保障角度出发,不断完善法院调解制度,实现其在纠纷解决中应有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法院受案数量剧增,但实际从事审判工作的法官数量则变化不大,加之诸如离婚案件诉讼内调解制度的不合理设置,使得法官工作压力过大、任务繁重。在法院人员配置暂时不能得到优化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改良离婚案件调解程序,以提高司法资源利用率、缓解“人少案多”矛盾。  相似文献   

9.
毛朝富 《老年人》2005,(5):44-44
问:我和丈夫起诉离婚,经法院调解。签字达成离婚协议。法院送达调解书时.我有些后悔。不想离婚了、请问.经法院调解达成离婚协议后可以反悔吗?如果我拒收调解书。法院的调解是否还有效?周顺发  相似文献   

10.
基于新修改后的《民事诉讼法》112条规定,我国恶意诉讼是当事人间的恶意串通,企图通过诉讼、调解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行为。规制恶意诉讼是维护社会秩序,提高诉讼效率,保护相对人合法权益以及完善法律体系的客观需要。仅仅依靠新修正案的规定,并不能有效遏制恶意诉讼行为的发生,兼具实体法和程序法对恶意诉讼的规制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1.
现如今,《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将第五十条"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不适用调解"改为第六十二条,并修改为:"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不适用调解.但是,行政赔偿、行政机关依法给予补偿以及行政机关行使法律、法规规定的自由裁量权的案件除外."这一修改,可以说是调解制度迎来了进入行政诉讼的曙光.笔者试图通过分析行政诉讼调解制度存在的合理性,以及我国行政诉讼进一步引入调解制度的可行性,为完善我国行政诉讼调解制度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民事虚假诉讼案件的发生率近几年来呈上升态势,民事虚假诉讼不仅破坏司法权威,浪费国家司法资源,同时对法治国家的建设也起到消极阻碍的作用。究其原因,除当事人不诚信为获得不当利益外,更重要的是法院在源头上监管机制的不健全。法院在解决民事虚假诉讼案件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与公安、检察院相比,法院较为主动,而公安与检察院相较被动,公安与检察院对于案件情况的了解大多源于案外人或法院告知。因此,民事虚假诉讼问题的解决有赖于法院监督机制的完善,但重点落在办案法官身上。  相似文献   

13.
2001年4月3日,在皖南某市法院民事审判庭,一位白发苍苍年近七旬的老教授用颤抖的手在一份民事调解书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然后,一个完全可以做老教授孙女的怀抱婴儿的年青母亲也在调解书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老教授面露愧色,而那位年青母亲则是一脸茫然。没错,老教授是婴儿的亲生父亲,但是,老教授和年青母亲并不是夫妻,这天,老教授正是在进行过亲子鉴定之后,主动与年青母亲达成调解协议的,他愿意每月  相似文献   

14.
民事结合这个概念最初提出是为了保障同性恋者的权益,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民事结合的调整对象不单单局限于同性之间,也包含了普通男女不希望进入法定婚姻而是普通法婚姻的一种状态。这种制度不同于同性结合,民事结合的范围更加的宽大。本文从不同国家的立法状态来分析民事结合,得出我国对于民事结合调整的对象应当是不区分性别的。  相似文献   

15.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法治环境下,建立完备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是当前司法面临的必然选择。顺应时代潮流,作为我国行政诉讼制度改革和行政法治创新的重要方面,作为合意式解决行政争议、化解官民矛盾的新机制,我国行政诉讼中应当建立有限调解制度。文章分析了行政诉讼调解案件使用的原则、调解的条件,并对行政诉讼调解有限适用的制度构建提出了具体的方案设计。  相似文献   

16.
执行难是指生效法律文书成为法律白条。表现在被执行人难寻、被执行财产难查、被执行财产难动。执行难造成了社会信用和法律救济的缺失。严重影响了我国的司法权威。制定一部独立的民事执行法,完善法院执行体制,建立完整的社会信用体系,建立社会综合治理的制度模式是解决执行难的唯一出路。  相似文献   

17.
2012年修改的我国《刑事诉讼法》实施后,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可能存在“合适成年人”无法作为民事诉讼法定代理人以维护有关未成年人民事权益、适用“当事人和解的公诉案件诉讼程序”时将被告人赔偿与否作为量刑情节而造成对被告人不公、适用“简易程序”时法官施压调解而干预阻碍被告人行使民事诉讼权利、审判人员能否兼备审理刑事案件与民事案件的专业素养等问题。为了在发挥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优点的同时一定程度上控制其缺陷所造成的不利影响,司法解释应规定在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不适用于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民事部分标的金额较大的情形、被告人可能被判处较重刑罚的情形、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刑事部分与民事部分审级不一致的情形、案件审理时间较长的情形。  相似文献   

18.
我国的《民事诉讼法》以及《公证法》分别规定了法院依职权调查取证的条件,公证审查的范围及核实义务,但是由于规定的不具体,使得其在司法实践中产生争议。本文从案件事实出发,采用了价值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对我国法院依职权调查取证和公证制度的现状与缺陷做了分析,在吸收借鉴先进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得出了对本案的启示,旨在引起我国更多学者对这两种制度的进一步研究,以期真正保护弱者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19.
2012年修改的我国《刑事诉讼法》实施后,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可能存在“合适成年人”无法作为民事诉讼法定代理人以维护有关未成年人民事权益、适用“当事人和解的公诉案件诉讼程序”时将被告人赔偿与否作为量刑情节而造成对被告人不公、适用“简易程序”时法官施压调解而干预阻碍被告人行使民事诉讼权利、审判人员能否兼备审理刑事案件与民事案件的专业素养等问题。为了在发挥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优点的同时一定程度上控制其缺陷所造成的不利影响,司法解释应规定在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不适用于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民事部分标的金额较大的情形、被告人可能被判处较重刑罚的情形、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刑事部分与民事部分审级不一致的情形、案件审理时间较长的情形。  相似文献   

20.
为彰显民事检察制度的特色,其在执行过程中,须以个案监督为重点,并明确其监督对象。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受到多种内外部因素的影响,民事检察制度建议制度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基于此,本文以新民事诉讼法为视角,简要分析民事检察建议的具体规定与含义,并重点探讨民事检察建议制度的性质与特征,以期全面分析该制度,充分发挥民事检察建议制度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