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际社会学协会的“环境与社会”专题组于1992年6月17—21日在荷兰的武德绍滕召开了国际学术讨论会,议题是:当代环境社会学发展的趋势。20多个国家的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五天内举行了5次全体会议和24次专题会议,共听取报告78篇。第一篇报告是会议主席J.谢尔向大会宣读的,题为:环境社会学的当代发展。根据会上其他报告,大会内容可分为六个方面。环境社会学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今日分析哲学和科学哲学”国际哲学讨论会纪略彭琦由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哲学所“中德哲学交流中心”和香港分析哲学学会联合发起的“今日分析哲学和科学哲学”国际哲学讨论会,于1996年7月23日至25日在北京召开。来自海内外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并提交了论文,其中...  相似文献   

3.
据苏联《近代史与现代史》杂志1987年第1期报道,1986年10月8日至10日,由苏联科学院国际工人运动研究所在莫斯科组织召开了题为"工人阶级与当代"的国际学术会议.苏联科学院通讯院士、国际工人运动研究所所长T.T.季莫费耶夫致开幕词.苏共中央书记А.Ф.多勃雷宁在大会上发了言.在全体大会上发言的还有美国共产党总书记盖斯·霍尔,新西兰工人党第一副主席S.马卡弗  相似文献   

4.
据苏联《自然科学与技术史问题》1987年第1期报道,1986年5月,在苏联科学院主席团会议厅举行了院主席团所属哲学(方法论)讲习班中心委员会扩大会议,讨论加速科技进步的理论与实践问题.苏联科学院副院长、中心委员会主席Ю.А.奥夫钦尼科夫宣布会议开始,他强调指出,苏共27大后的这段时间向我们表明,  相似文献   

5.
保护人的环境和维护世界和平是两个互相关联的问题,努力解决生态问题是争取人类避免核灾难斗争的组成部分,这就是1986年8月25日至28日在瓦尔纳召开的"生态学与和平"国际理论讨论会的宗旨.保加利亚生态学家是这次讨论会的倡议者.他们经过了6年的准备,他们的刊物《保护自然界》从  相似文献   

6.
本世纪初,大多数科学家认为,至少五千年以来世界气候基本上没有改变。但是,近八十年来的气象日益显示这种看法是错误的。有些科学家对这一点争论很大。但是可以肯定,世界气候正在明显变化。这一点,使科学界对调查昔日气候变化的性质及幅度方面发生了浓厚的兴趣。因此,近年在原始气候研究中出现了许多引人注目的发展。关于昔日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带来的影响,我们了解得就更少了。本世纪初,如埃尔斯沃思·亨廷顿(Ellsworth Huntingdon)等的气候决定论者,曾想用言过其实的、不能自圆其说的论据否定这方面的研究。尽管  相似文献   

7.
东德《德国哲学杂志》1981年第10期报道:1981年4月初,苏联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和东德科学院哲学研究所联合召开了“黑格尔哲学与马列主义”国际讨论会。讨论会的目的在于阐明作为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来源之一的黑格尔哲学的意义,批判资产阶级的、修正主义的和社会改良主义的黑格尔研究。M.布尔(柏林)在开幕式上作了题为《对黑格尔之后的一百五十年这个主题的五点意见》的报告。他以不同的、特有的批判方式提出了马列主义关于当代黑格尔研究的指导思想:第一、黑格尔死后,虽然没有一位继承者——E.甘斯在悼词中就已正确地指出过这一点——然而有一种继承,特别是有一种“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称之为世界历史作用”的继承。第二、长期(指整个十九世纪)避开黑格尔遗产的资产阶级哲学,在当代已  相似文献   

8.
1991年3月4日至7日,“东方文化与现代化”国际学术讨论会在北京召开,会议由中国中日关系史研究会、人民日报社、中国亚非发展交流协会联合主办。这次学术讨论会的目的和宗旨是,探讨东方文化在世界文明史上的地位与作用、东方文化与现代化特别是东亚地区现代化的关系,寻求过  相似文献   

9.
据苏联《哲学问题》杂志1984年第3期报道,1983年9月,在奥地利德意志堡举行了每年一度的“科学和人道主义”传统讨论会(自1973年起)。这次会议是由奥地利路德维希·博兹曼学会科学研究所和埃尔兰根大学社会和科学研究所共同组织的。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奥地利、瑞士、联邦德国、美国、民主德国、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波兰、保加利亚、苏联等国研究科学发展的哲学基础和社会问题的33位学者。  相似文献   

10.
据苏联《哲学问题》杂志1982年第4期报道,1981年9月在基森涅夫市举办了“社会主义国家青年学者第3期国际哲学讲习班”。参加讲习班的有保、匈、东德、波、苏等国的青年学者。M.米丁院士在报告中强调了当代世界的思想斗争问题。布耶霍依作了关于在现代条件下造就和教育青年人问题的报告。伏罗科夫的报告分析了在发达社会主义条件下社会和个性发  相似文献   

11.
题为“费尔巴哈和哲学的未来”的国际学术讨论会于1989年10月8日至14日在联邦德国的比勒菲尔德大学多学科研究中心举行。来自联邦德国、民主德国、瑞士、意大利等18个国家的共约60名代表应邀出席了会议。大会有5个中心议题:费尔巴哈论自然、论宗教、论人道主义,费尔巴哈与他的时代,不同文化间的对话。与会者们围绕这5个题目,宣读了自己的论文,并进行了热烈讨论。现将一些具有新意的论点和所提出的带有启迪性的问题综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据荷兰《欧洲经济评论》1992年第2—3期合刊报道,由廷伯根研究所组织的“国际安全经济学”讨论会于1992年5月21—23日在海牙和平宫举行。会议认为,过去主流派经济学家将“战争”和“冲突”等看作与经济学无关的事件,而现在应当利用经济学知识和手段认识战争、和平和国际安全的经济方面。著名经济  相似文献   

13.
为了纪念列宁的《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一书出版七十周年,《和平与社会主义问题》杂志一般理论问题委员会召开了题为"八十年代的帝国主义特征"国际讨论会.讨论会主要探讨八十年代帝国主义的特点.所有发言者一致认为,资本主义体系今天仍处于帝国主义阶段,具有列宁当时表述  相似文献   

14.
黄海华 《探求》2002,(Z1):85
江泽民“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反映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在新的历史时期 ,我们党更自觉地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努力实践“三个代表” ,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一、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代表中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就必须认真研究和把握生产力发展的规律。在我们党的一切活动中体现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就要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通过我们党的领导及其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 ,促进生产力的不断发展 ,促进国家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代表中…  相似文献   

15.
民主德国科学院社会学和社会政治研究所于1989年3月举行了“社会学与和平”第3次国际研讨会,讨论和平与社会发展问题。保加利亚、匈牙利、民主德国、荷兰、苏联、联邦德国、芬兰、捷克斯洛伐克、瑞典等国的学者出席了会议。B.艾赫霍恩(民主德国,中央哲学研究所)在报告中认为:人类只有沿着进步道路方可前进和共存;社会主义的改造不是一个短期过程,而是完整的一个历史时代;向社会主义过渡有各种各样的方式,在资本主义内部或在社会主义内部进行改革就是其中的一种方式,M.托马斯(民主德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  相似文献   

16.
“传统文化与中日两国社会经济发展”国际学术讨论会在京召开本刊通讯员由北京大学日本研究中心主办、北京大学亚非研究所协办的“传统文化与中日两国社会经济发展”国际学术讨论会,1998年4月9~10日在京召开。来自中国、日本及其他国家的百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  相似文献   

17.
2000年10月30-31日,“马克思主义哲学与21世纪”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主办,来自英、美等国和地区的12位海外学者及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共中央党校等单位的60多位国内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与会者围绕人类和人类社会向何处去,资本主义向何处去,社会主义向何处去,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状况与21世纪人类科学和实践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哲学自身具有生命力的发展取决于哪些关键问题的解决等主题进行了讨论。会议分为10个时段进行。大会开幕式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刘吉研究员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  相似文献   

18.
据苏联《社会科学》杂志1982年第4期报道,1981年10月14日至16日在布加勒斯特召开了一次题为“法、家庭、发展”的国际讨论会。这次会议由国际家庭组织联合会欧洲分会、罗马尼亚全国人口委员会、联合国设在罗马尼亚的人口中心共同组织,30个国家的100多名专家和学者出席参加。会议的主要内容是:介绍现代家庭法的迫切问题;阐明现代家庭法的发展趋势;交流各国有关家庭婚姻关系的研究成果。从法  相似文献   

19.
1980年6月2日至7日,瓦尔纳国际马列主义哲学学校举行了第十一次讨论会。总的议题是“唯物辩证法与认识论”。参加会议的有匈、东德、蒙、保、波、苏、捷等国的学者。萨奇科夫(苏)作了题为《关于作为认识论的唯物辩证法、现代科学与革命行动》的报告。他指出,唯物辩证法作为马列主义哲学的核心,决定了必须研究这一题  相似文献   

20.
据《苏联民族学》杂志1990年第12期报道,第六次狩猎采集社会研究国际会议于1990年5月27日—6月1日在美国阿拉斯加的费尔班克斯大学举行,会议组织者是L.埃拉纳。来自澳大利亚、加拿大、英国、比利时、日本、南非共和国、德国、印度、印尼、苏联、坦桑尼亚、纳米比亚等国的170多位学者出席了会议。会议分为8个专题组进行:狩猎采集社会在整个人类社会中的地位;在其经济、政治和思想体系方面的性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