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婚外恋就像一个美丽的陷井,它充满诱惑和刺激,但是却违反道德,违反理性,所以婚外恋便成了一种冒险游戏。婚外恋者在得到偷情快感的同时,身心却背负着道德、责任和良心等块块重石。对这些“负重泅渡”者来说,他们的彼岸在哪儿呢?  相似文献   

2.
李剑国先生在《唐五代志怪传奇叙录》一书中认为唐小说《许生》四鬼中言语瞻视疾速者、少年神貌扬扬者、长大少髭髯者分别为王涯、舒元舆、李训。笔者对其论据进行了辨析,并提出了新的观点:言语瞻视疾速者、短小器宇落落者、少年神貌扬扬者分别为舒元舆、王涯、贾铼。  相似文献   

3.
汉语社交称谓语"先生"的古今嬗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汉语社交称谓语"先生",在发展中发生了很大变化.指称对象从有德识的长者到普通人,呈现通用、泛化的趋势;与交谈者之间的身份差距以及亲疏程度等相呼应,"先生"这一称谓使用的原则从"等差"演变为"情感"."先生"演变的原因不能从称谓自身中去寻找,而应该到称谓之外的社会和交际的人中间去寻找.其使用形式的多样性为称谓者根据不同的需要而有所选择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4.
先生姓王氏名夫之字而农号姜齐先世本掦州高邮人。明永乐初有官衡州卫者遂为衡州衡阳人家世以军功显。父字武夷。始以文学知名。中天启副榜先生卽其季子也明即亡隐于湘西之石船山。学者称船山先生。先生少负隽才。读书十行俱下一字不遗。年二十四与兄介之同举崇祯壬午乡试以道梗不赴曾试明年张献忠陷衡州设伪官招降士绅。其不屈者缚而投诸湘江。先生走匿南岳双髻(?)下贼执其父以为质。先生引刀自刺肢体。舁往易父贼见其徧体创也。免之父子俱得  相似文献   

5.
《滇文丛录》(《云南丛书》之一种,秦光玉辑成于1938年,194 5年印成)有《李卓吾先生祠记》,在所见及的李贽研究资料中未有收录此文者。该文出自李贽弟子陶 之手,兹将全文加标点抄录于下。李卓吾先生祠记陶  先生去姚距今四十年,其卒于长安又距今十六年。余纵观守是邦者,凡有德  相似文献   

6.
启功 《学术界》2002,(2):175-176
启功周岁丧父 ,先母抚育 ,备历辛苦。稍长受业于吴县戴绥之先生 (姜福 ) ,获闻江都汪容甫先生 (中 )平生学行。新春在厂甸书摊上得《述学》二册 ,归来披读 ,其中有关经、子之作 ,尚不能句逗 ,而略堪口诵韵文。及读至《与剑潭书》 ,不觉泪涔涔滴纸上 ,盖汪先生亦早年丧父 ,汪母抚育子女 ,其艰苦殆有百倍于吾母者。此后不仅反复诵读先生遗文 ,又从影印《兰亭》帖中得见先生书迹 ,更于日本平凡社版之《书道全集》见册页一开 ,皆录自作短文 ,知先生并不多录习见前贤名句也。约三十年前 ,在展览会中见天津周叔世丈所藏汪先生手书一幅论冠子者…  相似文献   

7.
一晚明时期,无论是儒林,或者是文苑,都涌现出一批有着“狂者胸次”的学者文土。由他们鼓荡而成的狂放思潮,在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留下了光彩夺目的一页。“狂者胸次”,最早是由王阳明明确标示出来的。据《传司录下》载:薛尚谦、邹谦之、马子宰、王汝止待坐,因叹先生自征宁藩已来,天下谤议益众,请各言其故。有言先生功业劳位日隆,天下忌之者日众;有言先生之学日明,故为家学争是非者亦日博;有言先生自南都以后,同志信从者日众,而四方排阻者日益力。先生曰:“诸君之言,信皆有之,但吾一段自知处,诸君俱术道及耳。”诸友请问。先…  相似文献   

8.
在陆游诗的各种当代选注本中,游国恩、李易先生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陆游诗选》,朱东润先生选注、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陆游选集》是出版较早、质量较高、影响较大的两种。但其中也有一些误读或误注。本文择其较重要者7首凡7条,加以商榷。  相似文献   

9.
也释三五九     
也释三五九○章也彭仲铎先生作《释三五九》已指出:“三五九在西周原为度数之一,不意至东周变为套数之一。……自战国以降,乃纷起效尤,人也、事也,本无一定之数可指者,纷纷套此三数而强云某也三,某也五,某也九。而后之注者,不知其为虚套,不可执泥,竟依数强举,...  相似文献   

10.
<正> 顷读翁方纲《金石录》本,其跋语有三,兹录后:“辛卯春,就刻本影抄此本,癸已夏借汪氏裘杼楼所藏旧抄本,是朱竹垞先生手校者,悉用墨笔过录于此本。庚申是先生入翰林之明年,中有一处疑非先生手笔:辄记其旁云:此条疑是另一人之笔。然通前后观之,始知是先生数次所校,则亦先生手笔矣。盖彼时犹未有刻本,故其珍重如此。”“七月一日又以  相似文献   

11.
蒙澤堂詩序     
咸同之序宋詩人盛江南數省詩家皆以鄭子尹為宗蓋顚沛流離者其思想不免獷 悍面悽惻亦勢使然也先師王湘綺先生獨標新幟五言追漢魏以躋六朝七言師盛唐而捨中晚湖外才華之士翕然從風曾重伯陳完夫陳伯弢其尤著者也然又有與王先生同里受學而詩獨異者八指頭陀張烏石先生是也兩人皆生而能詩僅有內發不黏外染八指頭陀之詩似姚合資島烏右先生之詩似李賀孟郊然兩人所尚皆  相似文献   

12.
正在纪念高清海先生逝世十周年之际,我想用"大气、正气和勇气"概括先生的为人与为学,并以此激励我们在"爱智"的哲学之路上继续前行。一、大气:为人为学其道一也无论是为人还是为学,中国人最崇尚的是"先立乎其大者"。  相似文献   

13.
齐己是唐五代之际著名的诗僧,其诗清润平淡,亦复高远冷峭。《全唐诗》(中华书局1999年增订本)录其诗十卷,陈尚君先生《全唐诗续拾》又增补两首一句。然《全唐诗》所收录齐己诗部分诗题、诗句时有讹误,可结合四库本《白莲集》、四部丛刊本《白莲集》以及相关文史资料加以校勘。兹择其要者作此小札,以求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14.
李东阳为明代茶陵派领袖人物,一生著述宏富。目前其作品集通行本主要是由周寅兵先生点校的三卷本《李东阳集》和钱振民先生辑校的《李东阳续集》,均由岳麓书社出版。两先生对李东阳的作品爬罗剔抉,用功甚厚,然挂万漏一,亦所难免。笔者在翻检文献当中,意外从明钱所编《吴都文粹续集》卷四二中辑得李东阳集未收文一篇,现标点摘录如下,就教方家。《感楼贺君墓表》李东阳姑苏名胜地,代不乏人,仕而显有勋绩者不俟论,一时遗逸若东原杜君用嘉、醒庵陈君孟贤、味芝陈君永之、感楼贺君美之辈,予不能悉也。数君者相继沦没,贺君差少,没亦独后。予闻其…  相似文献   

15.
先生姓王氏。讳夫之字而农。号薑齐。湖南衡阳人。父朝聘副贡生。以文学知名。先生少负异才。读书十行俱下。年逾冠与兄介之同举崇祯壬午乡试。以道梗未与计偕。明年张献忠陷衡州。士类多污伪命。其不屈者投之湘江。先生走匿南岳双髻峰下。贼执其父以为质。先生自引刄。刺其肢体。舁往易父。贼见其重创也。免之、父子俱得脱十七年北京陷。先生涕泣不食者数日。明年、王师下金陵。唐桂二王、相继称号。督师何公腾蛟屯长沙。堵公允锡驻常德。两公颇不相能。先生忧之。上书监军章公矿。  相似文献   

16.
高擎洲先生(1920~2006)是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奠基者那一代的学者,他将自己的中国现代文学论集取名为《旧云新影》,也让当下者的我们感受到学科建设变迁中先行者们蕴蓄下的学术活力。高擎洲先生1947年大学毕业,1952年起在东北高校任教,开始了其现代文学教学和研究生涯。20世纪五六十年代正是中国现代文学这个新生学科的奠基时期,有王瑶、唐弢等先生砌下的基石,也有高擎洲那样当时的年轻学者填下的土壤。在那个不乏政治动荡而不断缩小了学术空间的年代,显得艰难,也显示了其可贵。高擎洲先生1960年撰写发表的《〈女神〉论》、《〈屈原〉论》就代…  相似文献   

17.
世人皆谓老荘毁孔子。而船山先生于百家中。独注老荘。谓其无悖于圣人之道也。谓其实有推祟孔子之心也。先生之言曰。昔之言老氏者。代有殊宗。王辅嗣。何平叔。合之于乾坤易简。鸠摩罗什。梁武帝。滥之于事理因果。支补牵会。其诬久矣。迄陸希声。苏子繇。董思靖。及近代焦兹李贽之流。益引禅宗。互为缀合。取彼教外别传。以相糅杂。是犹闽人见霜而疑冰雪。雒人闻食蟹而剥蟚蜞也。夫不观于老氏之所云乎。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常道选道也。父子君臣兄弟夫妇朋友之道。有何道  相似文献   

18.
<正> 年前,有幸购得万绳楠先生整理出版的《陈寅恪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通读之后,对一代宗师寅恪先生学问之博大精深,又增添新的感受。《讲演录》第二篇之(一),言及晋武帝罢州郡兵问题,本人亦曾于80年代初探讨过这个问题并撰写过论文。此时才发现,当时的研究思路基本上踪迹于寅恪先生,惜乎未能早一点读到寅恪先生的这部著作。经反复研读此篇文章,亦觉寅恪先生论述中似有可商榷者(若万绳楠先生整理传写不误的话),试述于后。寅恪先生着重探讨了山涛论“孙吴用兵本意”问题。文中引《世说新语·识鉴篇》刘注: 涛居魏晋之间,无所标明,尝与尚书卢钦言及用兵本意。武帝曰:“山少傅名言  相似文献   

19.
本文作者李华英,字小川,云南人,现任上海市文史馆结具。陶菊隐著“蒋百里先生傅”一害中对作者的怨历有所介韶,该者可参考该书。我们发麦这篇资料.仅供参考之用,其中某些观点是否妥当,是值得研究的。  相似文献   

20.
余读萧山毛大可氏四书改错而有感也四书五经自前明垂为粉功令。列诸制科。家弦户诵。奉为不刊之典。士子依以为。文号称代圣立言。谁敢甘冒不韪出而议其是非得失者又宋儒程朱诸大贤屡加注释。朱子自谓其四书注文字丛戥子上等过来。更谁敢议之。然而竟有人议之。非但纵其口说而轻议之。且引徵经史参以百家诸子之墼墼可据者,以平议之。后学之士。生古人后。谁信谁疑。既不可逞一二人之私心臆见。以轻与古人为敌又何可守一先生之师传家法。而甘为古人之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