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沈革武  杨爱霞 《学术界》2008,23(3):197-201
本文根据不同学者对德育生态理论的探索与实践观点,深入分析了从生态到生态德育、德育环境到德育生态、德育模式到德育生态链的学术迁徙过程,还阐释了现代德育生态理论框架的构建意义.  相似文献   

2.
新形势下高校实施生态德育问题探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旷永青 《学术论坛》2007,30(8):194-197
生态德育是建设和谐大学背景下高校德育的新趋势.高校德育工作中由于对生态世界观的理解和认同不够,对教育现象、对学生成长的文化依赖性认识不够,造成德育操作的生态性危机.通过对高校德育的反思,分析了生态德育的绿色性、人文性、超越性、引导性四个方面的优越性,进而从培植学生的生态德育观念、培养学生的生态道德情感、优化学生的生态道德行为、营造生态德育和谐氛围、搭建学生的生态德育平台等五个方面提出了实施生态德育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基于对全球生态危机的反思,生态学思想不断发展完善,关于环境权的思想、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特别是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环境伦理思想,拓展了德育范畴,提供了德育新视角。依据现代生态学发展的丰富思想启示,积极促进生态教育与德育的融合,对于当代德育实践来说,就是要努力构建生态德育体系,积极推进德育的生态化。生态德育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生态观、可持续发展理论和科学发展观,其目标可以集中表述为受教育者的生态意识、生命意识、生态人格和生态能力的培养,其实施路径是通过乐活理念和行为方式的导入,加强日常生活方式教育、生态道德体验教育和生态德育养成教育。  相似文献   

4.
梁彩花 《学术论坛》2012,35(10):223-225
文章阐述了生态德育的内涵,将新形势下德育外延扩大到自然界,跳出了以往以处理人际关系为中心的"人际德育",描述了生态德育的世界观特征、价值观特征和方法论特征,分析了生态德育与科学发展观的关系,最后指出了推进高校生态德育的若干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国外学校的生态教育已发生重大变化,其基本走向是注重教育的系统化、突出教育内容的时代性和适应性、在教育形式上日趋综合化、网络化、生活化,在方法上凸显渗透性与行为性,在制度上以法保障实施。综观国外学校生态教育的发展走向,对中国高校生态德育具有重要启示:既要建构完善的生态德育层次体系,促进"认知式"教育与"体验式"、"参与式"教育的融合,努力营造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衔接的生态德育系统;同时也要强化德法并举的社会约束机制。从总体上来说,未来中国高校的生态德育将呈现五大发展趋势:生态德育的理念将更加现代化;生态德育的内容将更加多样化;生态德育的手段将更加科学化;生态德育的参与将更加广泛化;生态德育的合作将更加全球化。  相似文献   

6.
生态德育作为一种崭新的德育观,有其深厚的理论基础。生态德育的理论基础主要来自三个方面资源:中国传统文化是生态德育的孕育资源;西方生态伦理文化是生态德育的启蒙资源;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是生态德育的思想资源。追溯生态德育发生和发展的历史,探讨其所固有的理论基础,不仅可以使生态德育能够有效地开展,而且可以更好地为它的新发展启示方向和开辟道路。  相似文献   

7.
开展生态文明素质教育是新时期高校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精神的重要体现.在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文化功能应成为德育的首要功能.为此,德育应立足社会生态文化与人之间的双向互动与建构,从大学生生态世界观、生态价值观、生态思维方式等方面积极引导,同时通过确立生态文明素质教育与德育一体化理念、强化生态文明素质教育实践环节、发掘高校生态文明素质教育的情景资源、整合生态文明素质教育与学校德育资源等方式进一步创新高校德育,增强德育的文化功能,实现社会需求与人才培养的统一,从而最终实现德育的价值,完成德育的使命.  相似文献   

8.
蒋业华 《学术论坛》2008,31(4):113-115
价值生态以生态的整体性为价值的本位,重视一切事物的相互关系,主张生态整体的合理性和生态内部各因子之间在价值上的平等性,否定任何价值霸权.价值生态对网络德育研究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网络是构成德育生态系统的生态链中的重要一环,它是网络德育所依赖的外在环境,因此,网络德育必须从开放性、多元性、整体性和自我生长性这四个方面来建立网络德育价值生态,才能与网络诸价值合理交流、辩证统一、有机共生,最终获得网络德育的生态合理性,促进网络德育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9.
目前生态德育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但是对其所属理论学科仍存有争辩,对生态德育深入研究和理论发展有较大制约性;生态德育实质是生态伦理学的实践范畴和实践形态,生态伦理学的存在和发展规定了生态德育的内在价值和生存逻辑,因此,生态德育是生态伦理学介入现实问题的实践理性和实践形态;通过实现生态保护伦理责任,有效促进当代生态文明之构建.  相似文献   

10.
随着自然生态和人类生存危机的出现和扩大,依靠道德调节人与自然的关系这种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因而高校德育的生态性功能有了广阔的应用空间。以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哲学思想作为理论先导,可以有效地阐释高校德育生态性功能体现的具体领域,并探寻出将生态德育与“三观”教育相结合、改进生态德育的方法和加强学生生态伦理教育,发育校园生态文化的实践途径。  相似文献   

11.
高校德育生态性功能注重"人—自然一社会"的和谐统一,强调受教育者生态伦理、生态人格、生态智慧和生态保护能力的培养。这与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思想是有机契合的,是高校德育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构建高校德育的生态性功能要以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为指导,从理论教育、环境熏陶和实践养成三个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高校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在这样的大环境下,高校德育引入竞争机制正逢时机.在结合生态竞争理论与高校德育理论并深入分析高校德育生态竞争以及高校德育生态位内涵的基础之上,首先构建生态位态势模型,以期在态势的角度对高校德育生态位进行测定,然后,利用Levins公式以及Logistic规律,借助MATLAB软件,构建生态位进化模型,为高校德育生态位的评价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蒋业华 《学术论坛》2007,30(8):177-180
德育是指生活于现实生活中的有道德知识和经验的人们,依据一定的道德准则,对他人有组织、有计划地施加系统影响的一种活动.在现代社会里,网络德育作为新生事物,在德育生态视野下它保证了德育生态链的连续性,增强了德育生态系统的丰富多样性,而且网络德育更是德育系统内在生态与外在生态之间交换协调的重要介质.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一种新的德育范型,生态德育不仅包含了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社会之间的交往行为和利益关系,更强调人与自然、社会与自然之间的依赖与互动。大学生的生态价值观与生态行为对社会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因为每一名大学生都是消费者和潜在的生产者。在高校开展生态德育可以帮助大学生掌握生态知识,树立生态意识,规范生态行为,从而更好地完成社会化的转变,成为一个生态社会人。  相似文献   

15.
学校人才培养是一个兼具育人和育才且二者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的过程,人才培养的基础是育人,育人的基础是立德。德育必然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过程,在育人的全过程中应有机地统一起来。德育生态体系的构建与实施不失为一个有效促进德育可持续发展的实现路径。我们在借鉴中外专家学者的相关探讨以及德育生态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四维一体”的学校德育生态体系,即通过“四维”之课程德育体系、教材德育体系、第二课堂德育体系与地域文化德育体系的实施,实现“一体”之德育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16.
在德育生态化视角下,探寻德育生态与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契合点,文章结合高职学生德育工作实际,首先分析"德育生态"的基本含义及在高校构建德育生态化的必要性,通过构建高职学生德育生态的"环境构建"和"育人实践"两个路径,切实加强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培养出合格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17.
生态德育作为当代一种崭新的德育模式,无论是在国外还是国内,都成为相关学者们的一个研究课题.本文对国内外生态德育的理论研究和发展现状进行了全面梳理,并在此基础上,对生态德育理论研究需要扩展和深化的有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论校园生态文化在研究生教育中的德育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宗波 《学术论坛》2005,(12):198-200
校园生态文化是一种有形或无形的文化环境和精神氛围,它是把握道德价值的重要载体。校园生态文化拓宽了研究生教育中德育的内涵和视野,为研究生教育开拓了新的领域。从校园建设、学校管理、学术研究、情感交流等几个层面上创建良好的校园生态文化,使研究生在融洽的德育生态文化中不断地接受教育和熏陶,才能实现对德育内容的认同。  相似文献   

19.
在生态思维的视阈下,高校德育共同体是成员通过相互依赖关系而共享道德经验、情感和价值的道德团体。德育共同体的发展既表现为个体成员、共同体和外部环境之间道德经验的互动和协同,又表现为"共同善"的动态成长过程。既作为一个开放的整体,又作为动态发展过程,德育共同体体现了生态思维的整体主义原则和有机主义原则的超越性意义。因此,高校德育工作者必须探索当前高校文化环境中生态思维的具体切入点,以形成高校德育共同体建设的实践准则。  相似文献   

20.
道德生态与德育生态有着各自的特定内涵,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它们的联系表现在二者都要以生态学为指导,都属于社会生态的范畴,同为社会生态发展的条件,并且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但是,道德生态是一种存在状态,属于客观存在,德育生态是一种工作理念,属于主观认识,我们不能把它们混为一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