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有这样一个故事,同是两根竹子,前一根做成竹笛,后一根做成晾衣竿。晾衣竿不服气地问竹笛:"我们是同一片山上的竹子,凭什么我天天日晒雨淋,不值一文,而你却价值不菲呢?"竹笛说:"因为你只挨了一刀,而我却经历了精打细磨。"同出山林的两根竹子,前者神采飞扬、前程似锦,后者灰头土脸、前途渺茫,两者鲜明落差的背后,揭示出"打磨"的深刻含义。反观时下有的年轻干部,他们在顺  相似文献   

2.
<正>什么叫价值?同是竹子,一根做成了笛子,一根做成了晾衣杠。晾衣杠不服气地问笛子:"我们都是同一片山上的竹子,凭什么我天天日晒雨淋,不值一文,而你却价值千金呢?"  相似文献   

3.
张幸格 《决策探索》2008,(10):10-12
20世纪70年代.周恩来曾自豪地对国际友人说:"新中国有两大奇迹,一个是南京长江大桥,一个是林县红旗渠."劈开太行山脉的三千里"人工天河",是河南林县人在建国后经济十分困难的时期,苦干十个春秋用血肉和汗水凿筑而成的.那么林州人为什么要建这条"水长城"呢?他们又是如何创造出这个奇迹的呢?这个不朽的奇迹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  相似文献   

4.
<正>富有远见的企业家这样说:没有灵魂的企业,是不会在激烈竞争中走多远的。因为"灵魂"能够给企业和产品以生命。没有"灵魂",就没有生命;在市场上瞎闯荡,能闯出个什么名堂来?一有风吹草动,一有"突发情况",企业怎能应付得了呢?会不会败下阵来呢?  相似文献   

5.
文人不愿意老当文人,喜欢往仕途上挤。"腹中 贮书一万卷,不肯低头在草莽。"十年寒窗苦,不就 是图个金榜题名时么?特别是在文坛上卓有建树的 一些大文人,总是想找一个能实现自身价值施展才 华抱负的平台,以酬经邦济世之志。但高处不胜寒, 挤上仕途的文人多数走不太顺。王禹偁就是这样一 个文人。  相似文献   

6.
当人们走在城市大街上时,经常会遇到各类街头调查员拦在面前,被动地接受调查.调查者可能询问你对某产品的印象,也可能询问你的消费倾向,顺便也问一下你的住址、电话、证件号码等……对于这样的街头调查人们会持一种怎样的态度呢?人们是怎样看待这种街头调查的呢?如何才能有效开展好街头调查呢?今年暑假,我们开展了一个关于"街头调查"的调查.  相似文献   

7.
易中天 《领导文萃》2014,(17):111-114
正文人是"国民的集体表情"把文人单挑出来痛批,不是要"吃柿子",而是因为"树大招风"。或者说,因为他们站在台前,聚光灯下,万众瞩目。实际上,文人是我们国家、民族和社会的"表演者"。他们的表演,就是我们的表演,是我们的"集体表情"。表情人人都有,关键在于有没有人看,主要看谁的,以及为什么要看。为什么要看呢?为了知道真情。真情有三:身之所历,  相似文献   

8.
在职业高中阶段,学生学习任务繁重,学习时间有限,那么应该怎样学好职业高中的数学呢?在中国古代有这样的说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会打渔的方法比得到鱼更重要.  相似文献   

9.
耶鲁法学院院长哈罗德.H.柯寄语学生:"别让你的技巧胜过品德。"哈罗德在法学院开学典礼上这样讲:"一个法律人仅仅依仗法律技巧是不够的。你必须追问:我的技巧是为谁服务的?在耶鲁法学院,你们将会渐渐获得什么呢?你们将会逐步掌握法律技巧:这些技巧会让你们有本事把人们扔进监狱,挽救  相似文献   

10.
当今我国学术界有一股“阶层热”,不同学科的学者纷纷撰文、著书来探讨当今中国的阶层现象。人们不禁会问:“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热呢?”难道是大家赶时髦、弄噱头吗?其实不然,这反映了一种社会现象,即中国  相似文献   

11.
现代中学生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一怕周树人、二怕文言文、三怕写作文.可见写一篇好的作文对学生来说有多难.而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孔子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可见,语言的文采对文章的影响力有多大.那么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如何让学生作文的语言"靓"起来,让语言灵动飞扬呢?现结合笔者在作文教学中的点滴,与大家一起探讨一下.  相似文献   

12.
曾听说一个故事:周女士的女儿正在上中学,当她得知女儿收到一个男孩的纸条,她是这样做的:她问孩子纸条上都写了什么呢?孩子说:上面写着"你的身材很棒,胸很好。"周女士心里想怎么可以这样写,但她不动声色地说:"还赞美了你什么呢?你收到了这样的纸条有几张呢?"孩子说:"两张。"周女士说:"就  相似文献   

13.
石勇 《领导文萃》2013,(7):30-31
有很多人在公共领域,甚至日常生活中回应某些刺激性的事件时,有一种声音不能再忽略:"如果有官员不考虑老百姓的死活,老百姓为什么要服从他的领导?"这样的官员就应该立马下台!但问题是如何让这样的官员下台?十八大把政治体制改革提到了一个高度。而前面这个问题,是一个关于政府治理的权威从哪儿来的严肃问题。或者说,如何证明,老百姓对包括法律、制度实施在内的政府治理有进行"服从"的政治义务呢?  相似文献   

14.
《管理科学文摘》2000,(5):10-11
在过去五年以来,有很多的中国公司已经走向海外,并且获得了一些全球化的市场份额.现在中国所占世贸总额是2.5%,但是中国一旦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五年以后,中国在世界贸易总量中将占7%,随着机遇还会碰到一些挑战和问题.我们现在可以提出一些问题,这种中国的全球化是否有中国的特点呢?中国会不会需要一些特殊的方式来实现全球化呢?全球化对中国的企业意味着什么呢?全球化意味着中国企业不仅仅需要在国内扩展市场,而且也需要在海外扩展市场.全球化是否意味着中国的企业也需要变成跨国企业呢?中国市场毫无疑问是世界上最有前途的市场.对中国企业而言,如何让中国今后也能够成为世界市场上的重要角色呢?中国自己本身通过工业全球化和经济全球化是否也能够变成一个全球经济强国?  相似文献   

15.
语文教学离不开想象,想象可以培养、提高学生对语言表现艺术的欣赏力.那么,什么是想象呢?美学上是这样注释的:"想象是审美感受中最活跃的因素.  相似文献   

16.
赵咏梅 《科学咨询》2009,(16):38-39
"读"是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可以这样说,不读就不是语文教学,也就无法实现阅读教学的目标和任务.那么,我们应当怎样进行"读"的教学呢?笔者认为,可根据不同文体、不同类型的课文,有侧重、有重点地采取如下读的方法进行.  相似文献   

17.
学习是一件大事.学与不学,区别在于进步与落后.很多同志都会这样说,我天天看新闻,读报纸,所以,我天天都在学习.其实,我过去和大家一样,也是这样认为的.后来,是重庆市委党校王正宁教授的一句话改变了我对学习的认识,她说:"每天读报看新闻只能算接收信息,不叫学习."那么,什么叫真正的学习呢?我想,我们有必要对学习进行重新认识.  相似文献   

18.
我们知道,根据教材内容挖掘隐藏在教材背后的"潜台词"而扣住"教眼",恰到好处地设疑,是深化教材、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关键.历史教学也是这样.历史教师会不会问,问什么,怎么问,直接反映着教师教的质量和学生学的质量.那么,在教学中如何进行历史课堂提问的艺术性呢?怎样才能让课堂提问达到有效的最佳状态呢?关键在于把握好几个"度".  相似文献   

19.
曾毅  杨敏 《决策》2008,(4):42-44
文人与官员犹如一扇旋转门,一旦转动起来就模糊了角色,看不清两者的轮廓和边界。好?还是不好?对任何新鲜事物的价值判断都不是"是与非"这样简单,官员博客如此,官员写作也是如此。但是,最近发生的有关官员写作的激烈辩论,却会促使这些领导干部,在官员和作家两个角色之间寻找恰当的平衡点。  相似文献   

20.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是人类思维的精华,是创造活动的起点,是创新的开始,也是创新的动力.因此,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培养学生敢于质疑问难的勇气和善于质疑问难的能力,正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手段与途径之一.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质疑能力呢? 一、营造宽松的质疑环境 在阅读教学中,主动质疑的学生不是特别多,难道他们真的没有疑问吗?答案肯定的.茫茫书海,知识无穷,怎会无疑可问呢?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如此不能质疑,何谈促使其更好的发展呢?中国历来讲究师道尊严,教师享有绝对的权威,学生即使有"疑",可能也被吓到九霄云外去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