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关于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问题,一直是个争论很大的问题。早在马克思以前古典资产阶级经济学和庸俗资产阶级经济学就进行过激烈的论战。在马克思的经济理论中也占有很重要的地位。马克思对这个问题很重视并集中作过专门论述。生产劳动理论是剩余价值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至今仍然是中外经济学家们热烈争论的一个经济理论和经济实践问题。我国经济学界在六十年代初期到中期就开  相似文献   

2.
近来在按劳分配与个人物质利益问题的讨论中,大家认真学习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经典作家有关物质利益问题的论述,提高了认识;同时也出现了对马列有关物质利益问题的论述的不同理解和不同意见。对这些有争论问题的讨论,将有助于我们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物质利益观的正确理解,下面谨就个人接触到的对有关马列论物质利益的几个争论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请同志们指正! 一、马克思、恩格斯是否讲过物质利益?  相似文献   

3.
真理到底有没有阶级性的问题,争论很久了。我在去年发表过《论真理没有阶级性》一文,抛砖引玉,谈了一点个人的理解。现在讨论展开了,我觉得大家争论的症结问题在于:究竟什么是真理?什么是阶级性?社会科学的真理有没有阶级性?等等。我想就上述这几个方面,进一步谈谈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普通话零声母的音位分析张秋娥普通话的音位系统问题是现代汉语语音学的重要问题之一。我国语言学界曾经在50年代讨论过这个问题。在普遍话音位系统中争论最多的是高元音、中元音、儿化韵等问题,零声母的音位分析问题虽没有展开过争论,但散见于各家论著中的分歧意见却...  相似文献   

5.
辩证唯物主义对物质无限可分性的论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古以来,对物质是否是无限可分的问题,就有着各种争论,并做了各种不同的哲学论证。近年来,随着现代物理学的发展和“夸克幽禁”假说的提出,物质是否无限可分的争论,又逐渐地尖锐起来了。人们经常提出这样的疑问:“物质是无限可分的”命题是否得到过证明?或者它根本就不能得到证明?这种疑问所涉及的,并不是物理学中的个别原理是否真实的问题,而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否继续有效的问题。事实上,物质  相似文献   

6.
关于中国古代史分期问题,史学界已争论多年,但至今仍未取得一致意见。本文仅从对云南傣族等中国少数民族地区存在过的农奴制的研究入手,就中国古代史的分期问题谈几点意见,不当之处,敬请有关研究者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审美情感原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古代审美情感原论张节末在中国古典哲学和古典美学中,情感问题显得十分突出,这是因为,中国古代哲学很早就发生了人性本善和人性本恶的争论并产生了针对着人格的主养气的情感论和主教化的治情论,也发生过有情和无情的争论并进而延伸向何为理想人格的争论;史官很早...  相似文献   

8.
经济学研究中发生的一些理论争论,有时症结往往并不在问题本身,而在于对整个经济学理论的系统理解,在于对各种经济问题相互关系及其在理论体系中所处地位的理解。比如,经常发生争论的一个问题是:总供求缺口(也可称“总量短缺”)究竟原因何在?是由“需求过大”决定的,还是由“供给不足”决定的?由于超额总需求或总供求缺口=总需求-总供给,因此两种观点似乎都符合基本变化关系并似乎都能对问题作出一定的解释。这一争论的主要症结就在于理论逻辑和概念体系方面的问题。就现实中存在的经济弊病而论,既有国民收入超分配、货币供给失控的问题(从而引起总需求膨胀),又有生产效率不足、资源配置不合理之类的问题(从而引起总供给水平低下,或称“总供给不足”)。但问题在  相似文献   

9.
《学术月刊》1982年第9期发表了拙作《生产力是物质的而不是精神的》以后,我听到两种相反的看法,有些同志赞成我的观点,有些同志不赞成我的观点。《学术月刊》1983年第2期尹宣明同志的《生产力范畴应包括精神因素》一文,就属于后一种。早在六十年代初,一些同志在同李平心同志进行争论时,就热烈地讨论过这个问题,看来还要争论下去。下面我仅就精神生产力同物质生产力的关系问题,补充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10.
在安徽召开的“全国第二次哲学与改革讨论会”期间,同志们就哲学的一些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展开了深入细致的讨论,这反映了大家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对马克思主义的高度责任感。马克思说过,真理是在争论中确立的。争论、乃至激烈的争论,只要是为了追求真理,它对哲学的发展就是有益的,应该予以提倡。会议讨论的问题比较多,观点也丰富多样,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11.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必须高举邓小平理论的旗帜,这在我们国内似乎是没有争论的。但是,对邓小平理论有一个理解问题。邓小平的同一个论断,不同的人可以有不同的理解,至于看来似乎自相矛盾的观点,论者各执一是,那就更不奇怪了。 “不争论”和“要辩论”是两个显然不同的观点。这两个观点邓小平都说过。他在1992年的南方讲话中说:“不搞争论,是我的一个发明。不争论,是为了争取时间。一争论就复杂了,把时间都争掉了,什么也于不成。不争论,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农村改革是如此,城市改革也应如此。”①邓小平的这个“不…  相似文献   

12.
朱熹、周必大关于欧阳修《范公神道碑》的论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欧阳修 《 范公神道碑》因范纯仁等刻石时擅自删去范、吕解仇之记载,既引起了欧阳修的不满,又引起了后世学者的争论。朱熹与周必大就曾对此展开过激烈的论争。两人观点孰是孰非? 本文以史料为据,对此问题作客观、公正的评析。  相似文献   

13.
关于我国历史上农民起义中建立起来的短期性政权的性质问题,史学界有过许多争论。争论的焦点是:这种短期性的政权是什么性质?是农民革命政权,还是封建政权?本文拟就这个问题,作初步的探讨。一、什么是农民政权,农民政权的类型和特点什么是农民政权?根据马列主义关于国家政权的基本原理,我们认为,凡在农民起义和战争中,拥有一定的军队和政府,在一定的区域建立起实行保护农民阶级利益的纲领,措施和政策,向封建地主阶级进行暴力统治的组织机构,就可以说是建立了农民政权。  相似文献   

14.
人文主义与人文科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前些年,国内学界曾经就人文主义、人文精神的意义展开过讨论。目前,一些学者又在争论与人文主义不无关系的启蒙以及作为启蒙后果之一的科学主义的作用等问题。有趣的是,上述这些概念原本产生于西方,但国内学者关于这些概念讨论的真正目的却无不与中国当前的问题有关。...  相似文献   

15.
我国十年来的价格改革,既有经验也有教训。近几年来,价格改革遇到了很大的困难,当前的主要问题是,在经济生活中出现了明显的通货膨胀,物价上涨幅度过大,超过了企业和群众的承受能力。价格改革很复杂,它涉及到国民经济各方面的关系,是一个系统工程。对于如何深化价格改革,在理论研究部门和实际工作部门都有许多争论。现就有争论的十个问题提出一些不成熟的意见。  相似文献   

16.
关于文学是否属于上层建筑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社会意识形态之一的文学,是否属于上层建筑,有过两种主要观点:一说文学不属于上层建筑;一说文学属于上层建筑。然而,这两种观点都值得进一步商榷。本文拟就这一问题谈谈自己的粗浅认识。 一 五十年代和七十年代末,苏联和我国对文学是否属于上层建筑问题有过激烈的争论,出现了截然相反的两种观点。全部争论的焦点,集中在社会意识形态和上层建筑的关系究竟怎样?正是对这一问题的不同认识,导致文学是否属于上层建筑观点的分歧。一方面,持文学不属于上层建筑论者认为,社会意识形态与上层建筑同是以经济结构为基础,是平行关系,不能划等号。因  相似文献   

17.
黄念然 《江汉论坛》2005,(4):105-107
本文就近年来国内文艺理论界中"文化研究"的发展动态作了简要回顾,就国内有关"文化研究"内涵的争论,以及对文化研究与文学研究之间的关系的争论等重要问题作了梳理,并就由此而引起的有关文学理论是否将趋于泛化这一问题的争论阐述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建国以来,我们党在意识形态方面、在思想理论战线上有过多次大的争论,这些争论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通过对建国以来历次争论的反思、总结,形成了邓小平同志关于“争论”与“不争论”的辩证思想。一、通过“争论”,恢复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20年前神州大地发生了一场席卷全国的大争论、大讨论,这就是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争论和讨论。这场争论和讨论形成为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解放运动。在这场争论和讨论中,邓小平以无产阶级的革命胆略和求实精神,作出了重大贡献。粉碎“四人邦”以后,我党在指导思想上面临的重大…  相似文献   

19.
从五六十年代起,国内学术界即对中国封建社会土地所有制问题展开过争论,焦点是国家土地所有制始终占主导地位,或是私人士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就宋代而论,如果说是土地私有制占主导地位;那么,它在法律和法权观念中又是怎样顽强地表现自己的。这就是本文所要探讨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20.
公元1800年前后,我国的经学界发生过一场颇为热闹的争论。争论的中心,是古代历学中的太岁、太阴问题,远非他们的专业所研治的范围。这场争论,前后两次,延续了二十来年。两次共同的特点是,经学家向天学挑战,以小学压科学,任意决断科学史上的是非问题,有点外行干预内行的架势。有的人还强不知以为知,胡言乱语,盛气凌人,在当时就受到学术界的冷遇。令人惊奇的是,他们争议中有些似通不通的论点,严重地干扰了近代关于天学史的研究,我们从朱文鑫的《天文考古录》和新城新藏的《东洋天文学史研究》中,都可以看到这种干扰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