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5 毫秒
1.
为深入贯彻落实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建设“八大经济区”、实施“十大工程”的战略部署,特别是今年黑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保障和改善民生26件实事,省人社厅制定下发了促进充分就业、社会保险惠民、对俄人才资源开发合作“桥头堡”建设、推进人才资源市场化配置、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建设和谐劳动关系和城乡一体化民生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等七项民生工程。“七项工程”是对黑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中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任务的细化分解;是进一步加快系统融合、  相似文献   

2.
黑龙江省2月28日召开全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会议,要求办好保障和改善民生的26件实事,今年将举全省之力投入到促进充分就业、社会保险惠民、推进人事制度改革等“7项工程”建设之中。  相似文献   

3.
成都市武侯区近年来把以民生为重点的统筹城乡就业和社会保险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经过不懈努力,全区成功创建并动态保持"充分就业区",实现社会保险体系覆盖城乡,城乡劳动关系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4.
《劳动理论与实践》2009,(3):F0002-F0002
成都市武侯区近年来把以民生为重点的统筹城乡就业和社会保险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经过不懈努力,全区成功创建并动态保持“充分就业区”,实现社会保险体系覆盖城乡,城乡劳动关系和谐稳定。截至今年2月底,全区城镇新增就业5.5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转移农村劳动力7万余人次,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全区基本实现社会保障制度全覆盖,其中养老保险参保11.2万人,医疗保险参保27.7万人,社保扩面征缴居全市第一。全区所有规模化企业实现劳动监察网格化动态管理,劳动合同签订率实现100%,社保参保率达到100%,统筹城乡的劳动保障工作迈上了新台阶,促进了全区城乡统筹经济发展,开创了城乡同发展共繁荣的可喜局面。  相似文献   

5.
在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中,都江堰市着力构建“就业畅通工程”,大力实施城乡统筹就业,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目前全市的21个社区中有15个社区实现了充分就业。3年内,都江堰市将建成充分就业市,实现“城镇登记失业率在4%以下: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就业总数每年不低于5万人”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成都市武侯区劳动保障局按照统筹城乡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的要求,推动统筹城乡就业、社保和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工作的全面开展。2007年,全区成功保持了城乡充分就业状态,城镇新增就业10688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再就业率为96%,转移农村劳动力17277人,实现非农就业的比例达到92%;基本实现了社会保险制度的城乡全覆盖,其中,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达2928人,新农合参加农民5万余人,参合率为100%;  相似文献   

7.
《劳动理论与实践》2009,(2):F0002-F0002
2005年以来,成都市温江区在推进城乡统筹、“四位一体”科学发展总体战略中,把构建城乡统筹的就业和社保体系,摆在统筹实施“三个集中”和城乡一体化的突出位置,不断创新体制机制,积极完善政策制度,到2006年,全区基本实现了城乡比较充分就业。城乡社会保险制度全覆盖,初步解决了“三个集中”过程中“人往哪里去”的关键难题。  相似文献   

8.
"十一五"期间,大邑县劳动保障局大力实施城乡比较充分就业政策、建立健全统筹城乡社会保险体系、加强劳动用工管理、着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为县域发展和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截至"十一五"期末,全县12个社区全部实现充分就业,全面落实了地震灾区就业援助政策,基本实现灾区"户户有就业",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城镇登记失业率3.5%;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参保3.79万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11.68万人,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参保7.27万人,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38.8万人,失业保险参保2.17万人,工伤保险参保1.68万人,生育保险参保4.42万人,非城镇户籍综合社会保险参保1.1万人。  相似文献   

9.
刚进入5月,今年的时间尚未过半。崇州市促进城乡充分就业工作就取得了可喜的业绩:1至5月农村劳动力输出规模超过了5万人.完成全年目标的101%;已有7个乡镇实现了比较充分就业,就业率达90%以上,“4050”等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率达83%;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就业达84%;5个社区建成了“充分就业社区”,失地农民集中居住区北楸社区和羊祠街居住区就业率已达到93%.其他相对集中居住的失地农民就业率已达90.1%;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35户,“962110”就业援助成功率超过60%。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都江堰市委、市政府坚持“就业是民生之本”的理念,立足市域产业实际,确立了“产业发展为基础,搭建平台为载体,完善机制为关键,促进就业为目标。致富群众为根本”的就业工作思路,提出了三年建成充分就业市的奋斗目标.着力破解就业难题。今年全市规模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62364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03%:失地农民实现就业13704人,就业率达84.4%:城镇新增就业人员5229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6%。比上年同期降低0.7个百分点,城乡充分就业正扎实推进。  相似文献   

11.
今年上半年,在县委、县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下,新津县劳动保障局紧紧围绕全年各项目标任务,完善机制,开拓创新,亮点突出,城乡充分就业、城乡社会保险等各项工作实现了时间任务双过半.为推进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2003年以来,成都市在深入实施城乡统筹、"四位一体"科学发展总体战略中,围绕解决"人往哪里去"和保障全民"老有所养,病有所医"问题,积极推进人事人才、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城乡一体化改革,通过不断创新体制机制,深化完善政策制度,全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社会建设和民生改善。改革发展成果城乡一体的大就业促进格局基本形成,基本实现了城乡充分就业。  相似文献   

13.
《劳动理论与实践》2006,(9):F0004-F0004
郫县切实把促进城乡充分就业作为一项重要工作任务,提出了“自加压力,创新举措,再战一年,实现全县比较充分就业”的高标准奋斗目标,并形成了政府统一组织协调,各镇和有关部门共同参与,分工明确、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相似文献   

14.
成都市温江区按照城乡统筹、“四位一体”科学发展总体战略,立足“人人有事做,人人有保障”目标,不断创新体制机制,积极构建城乡统筹的就业和社保体系,于2006年基本实现了城乡比较充分就业和社保制度城乡全覆盖.有效解决了“三个集中”过程中“人往哪里去”的关键难题。2006年.全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城镇人员就业率达96%,农村劳动力转业规模达90%,  相似文献   

15.
2007年,我省劳动保障事业在省委省政府领导下,紧紧围绕“坚持科学发展、构建和谐四川”主题,突出改善民生,实施惠民行动,完善制度,促进就业再就业,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全面推进职业技能培训,强化社会保险征缴扩面,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和社会保险参保人员待遇水平,探索建立覆盖城乡的劳动就业制度和社会保障体系,发展和谐劳动关系,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取得显著成绩。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新津县坚持把城乡充分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积极探索农村土地规模流转后农民就业增收的新途径.大力推行普兴镇袁山社区“村企结对、车间进社区、加工进农户”促进充分就业模式.  相似文献   

17.
成都市最近推出劳动保障监察新举措,在全市实行劳动保障监察网络化管理,以促进用人单位严格执行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切实保障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促进城乡比较充分就业,完善社会保险体系.加快构建成都和谐劳动关系。全面提高全市劳动保障监察效率。  相似文献   

18.
<正>就业是民生之本、幸福之基,既事关人民群众的“钱袋子”,也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压舱石”。社区作为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其治理水平与群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如何将社区与充分就业结合,让“社区+”发挥效应,打通群众就业最后“关卡”,进而实现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2010年起,我国开始开展国家级充分就业社区推荐认定工作,探索出“社区+就业”新路径。国家级充分就业社区的创建,也唤起了群众就业干事的激情,激发了创新创业活力,为促发展、扩就业、惠民生注入了澎湃动力。  相似文献   

19.
就业是民生之本,社保是民生之福,维权是民生之需."十二五"以来,巴中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第一要务,紧紧围绕全市"两化"互动、统筹城乡的战略部署,以创新体制机制、促进城乡一体发展为重点,深入实施劳动保障民生工程,推动全市城乡劳动者实现了比较充分就业,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全面建立,劳动者权益得到有力维护,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幸福感不断提升,为维护社会和稳定,促进全市追赶跨越、加快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20.
《劳动理论与实践》2006,(7):F0002-F0002
在促进城乡充分就业中.作为“打工大县”的金堂县举全县之力.下定功夫.巧施妙招.走出了一条创新之路.县委、县政府高度直视城乡充分就业.在全县形成了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县劳动保障局创新工作思路.拓宽服务平台,夯实管理基础.破解就业难题。在优惠政策的鼓励扶持下,依托一系到行之有效的就业服务举措.下岗失业人员.失地无业农民、农村富余劳动力通过各种形式和多种渠道走上了就业岗位.一个个就业困难对象获得了及时援助,一户户“零就业”家庭由此摆脱贫困.广大村民从居住、就业到增收有了充分的保障.一批街道和乡镇迈进了“比较充分就业”的行列。今年5月.金堂县在第七届全国创业之星经验交流表彰大会上获得了由中国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研究会等权威机构颁发的“开发农村劳动力资源的组织”大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