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代中朝两国边界问题的理论思考姜龙范一、问题的提出自古以来,中国与朝鲜就是邻国,随着历代封建王朝的交替与兴废,两国疆域的沿革也屡有变化。两国最终以鸭绿江、图们江为界河(即现今的国界)乃是明代初期,亦即朝鲜李朝初期形成的①。明清之交,中朝两国虽然经历了...  相似文献   

2.
中国和朝鲜作为社会主义国家,两国的法定财产继承制度在法定继承的范围、顺序的继承份额,代位继承制度,法定继承权的丧失等方面具有很多共同点,但也存在着一些差异。朝鲜法定财产继承制度可资借鉴。  相似文献   

3.
古老的泰山,以其优越的自然、人文条件成为驰名中外的历史文化名山。几千年来,历代帝王的封禅告祭、兴盛发达的宗教文化,文人墨客的接踵游历,成就了泰山在中国历史上的特殊地位。著名历史学家郭沫若先生曾以“中华文化史的局部宿影”来科学地概括泰山的历史影响。1987年12月,泰山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接纳为世界遗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家卢卡斯先生考察泰山时曾指出:“泰山把自然与文化独特地结合在一起,并把人在  相似文献   

4.
清代中朝两国之间的边务争端,是近代中朝关系史上的重大事件。正确阐明清代两国的边疆政策,有助于了解和解释清代两国的边务争端。为此,本文从两国的政治关系入手,着重探讨了两国的边疆政策以及与之相关的两国对朝鲜流民的政策  相似文献   

5.
朝鲜独立问题,在近代东北亚国际关系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19世纪70年代后,日本通过"日朝修好条规"逼迫朝鲜开港,并试图强行将朝鲜"独立之邦"的虚像实化,清政府遂开始着手调整和加强与朝鲜之间旧有的"宗藩"关系。以"壬午军变"的解决为转折点,清政府与朝鲜之间的关系得以逐渐加强,而日本对朝鲜的控制力则开始下降。考察开港及"壬午军变"前后的中日两国对朝策略,进而探析日本武力解决与谈判处理两种策略的抉择及"甲申政变"后选择与清政府"妥协"的细微之处与深层原因,可以了解19世纪70至80年代中日朝三国的互动关系及其对东北亚国际格局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召南子先生:十二月二日贺年卡元旦之前已由山西省新闻出版局友人转来,当时曾寄奉一短简致谢,想已收阅。尊贺年卡附笔之书,经我老友外交界韩公托人译出,一月七日得读译文,连读两遍,深有所感,且获启迪非浅。想阁下是南朝鲜的汉学家,且有过人的胆识。关于贵朝鲜民族与我上古民族的渊源,颇费思考,以致迟迟作复,到今天又约两周之久了。现在且作简略之答,以解远隔渤海而相望之遥思!  相似文献   

7.
8.
中日两国的民族意识在两国交往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人翁精神"强调"自我"--公司是我的,"爱社如家"则突出"集团"--我是公司的;中国人为强调"自我"而"见义勇为",日本人因置身"集团"而"安分守己";"男女平等"的口号说明,中国妇女业已实现平等的"自我","夫唱妇随"则表明,日本妇女仍未脱离从属的"集团".  相似文献   

9.
一  中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许多变迁。其中,经济条件、政治结构、地理环境都对中国文化的形成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长期占据统治地位,商品经济不发达。在这样一个农业社会里,民族性格既有勤劳朴实的一面,也造成了稳定、保守、散漫的一面。政治结构是高度统一的中央集权制,这种政治体制严重压制了民主自由思想的形成,也造成家长制宗法制的泛滥。地理上的特殊性,形成了相对独立的国家,这种相对独立的文化体系,是唯我独尊意识产生的基础。我们的文化一直处于“发散”状态,周边国家的…  相似文献   

10.
八、九世纪,中国的唐朝是亚洲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是先进的文明国家,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誉。唐朝与许多国家,尤其与亚洲各国均有广泛的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新罗,地处朝鲜半岛东南部,它在朝鲜历史上发展较晚。但是,到公元六世纪前后,新罗在本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利用高句丽与百济之间的矛盾,逐步扩大势力,终于占据了汉江下游地区。从此以后,新罗开始直接同中国各王朝取得联系。尤其在七世纪中后期,新  相似文献   

11.
“中国是世界文明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①。在古代,我国的科学技术在许多方面居于世界的前列,早在一千三百多年前,发明了雕版印刷,在九百多年前又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它传播到世界各国,对世界印刷术和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我国的印刷术,首先传入了友好邻邦朝鲜,有力地促进了朝鲜印刷文化的发展。朝鲜人民在自己经济、文化发展的基础上积极吸收我国人民所创造的印刷技术,推陈出新,使它进一步发展起来,终于在十三世纪初前后创造了世界上最早的金属活字,而在十五世纪以后得到大规模的发展。它在世界印刷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是中朝文化交流史上值得注意的一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中爱两国环保科研合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2001,(11)
2001年10月8日,爱尔兰驻华大使馆迎来了中爱两国的科技精英——爱尔兰Carlow技术学院与北京大学生物科学学院的代表,双方在使馆大使康德伦(Declan Connolly)和商务参赞葛伟(Michael Garvey)先生的陪同下举行了隆重的签字仪式。合作将从2002年开始实施,以派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研究生到爱尔兰Carlow技术学院从事3个月的生物降解研究为起点,进而逐步展开在这个领域全方位的合作。“这是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时刻,标志着两校在环保科学方面合作的新开端,通过这项合作可望尽早重新获得清洁的、人们赖以生存的土地资源。”Carlow技…  相似文献   

13.
对中日两国问候语的惯用表现进行比较研究,分析问候语背后的语言文化、生活习惯、价值取向、思维方式等,可以揭示两者的差异。而这些有时明朗、有时微妙的异同之处,对于学习日语的中国人以及学习中文的日本人而言,都是非常难以理解的问题。基于上述原因,通过对中日两国问候语,尤其以日语的问候表现为中心,探讨它们的表现结构、特征、意义,揭示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在日本的华侨学校里,教国语又教日语的教师,很头痛的一件事,就是中日两国的简体字容易搞错。小学二年级国语课《富士  相似文献   

15.
16.
越中典籍中的两国诗人交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越南的汉文诗创作是汉文化圈内重要的文学现象,中越诗人的交流最常见的形式是诗人之间的唱和与题跋作序,最主要的渠道是使节的来往。两国诗人的交流十分频繁,对越南文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中国诗歌中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表现。在交往中产生的《道南斋初稿》等诗歌作品突出地表明了两国文人间的紧密联系。越南诗人同中国诗人之间的交流从特定角度反映出优势文化进入相对劣势文化的途径,和它对这一文化中统治阶级心态的具体影响。  相似文献   

17.
从3方面对中日两国的“鬼”进行了对比。首先,从现代的“鬼”的概念上进行了对比;其次,明确了中日 两国鬼的产生及各个时代鬼的形象及举动;最后,通过对中日两国各50人作调查问卷,发现现代中日两国人对于 鬼的认识也有所不同。中国人基本上都怕鬼,而一部分日本人却喜欢鬼。通过以上3方面对比发现,日本的鬼确 实受到中国文化影响,但不是中国的鬼文化,而是从中国传入日本的佛教及中国的道教。而现代一部分日本人之 所以喜欢鬼,大概是因为在现代日本许多地方的节日中,鬼都起到赐福于人,监督督促人们行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论中日两国的文学价值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我们常常可以从不同阶层不同职业的人们那里听到这样一种不满的呼声:中国现代文学太不够味儿了。他们并且还说,尤其是《文艺讲话》之后的文学更是枯燥无味。《文艺讲话》,确切地说,即毛泽东于一九四二年所做的报告——《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由于《讲话》提倡政治优先于艺术,人  相似文献   

19.
20.
据《史记》一书记载: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二一九年)有方士“齐人徐市等上书,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莱、方丈、瀛州,仙人居之。请得斋戒,与童男女求之。于是遣徐市发童男女数千人,入海求仙人。”过去,中日两国学者大都把徐福东渡日本的传说同司马迁的记述混为一谈。其实,司马迁的这段记载是可信的。司马迁生于公元前一四五年,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