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其美在辛亥革命时期曾任沪军都督,后来领导过反袁斗争,一九一六年五月十八日被袁世凯派人刺死于沪上,成为著名一时的“上海闻人”。几十年来,人们对他毁誉不一、褒贬各异。褒他的人,称他是“民国伟人”、“共和长城”、“伟大的革命家”;贬他的人,则斥之为“上海流氓集团大头子”、“杨梅都督”、“资产阶级政客”。究竟应该如何评价陈其美才符合历史实际,须要探讨。本人想就下面几个问题谈些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2.
十、长征中,刘少奇是何时被派往北方局的?他与“一二·九”运动有无关系? 今天中午有人问,刘少奇是否参加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全过程?我说,二万五千里长征刘少奇同志一步也未少走。一九三五年中央政治局瓦窑堡会议,他是政治局委员,他参加了的。瓦窑堡会议后,决定派他去恢复北方局工作,担任北方局书记,所以,他于一九三六年初离开陕北到天津去,一九三六年三月到了天津。当时“一二·九”、“一二·一六”运动巳  相似文献   

3.
一百年来,沙俄为普尔热瓦尔斯基树碑立传、命城雕像,称他是“俄罗斯永远为之自豪的最优秀儿子”;苏联社会帝国主义至今还在为他扫墓祭奠,将他列入了《大百科全书》,说他是“开辟中亚考察新时期”的“杰出”人物。普尔热瓦尔斯基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他的“乌苏里考察”和“中亚旅行”是“科学考察”、“学术旅行”还是间谍活动和侵略行径?还是看看他的所作所为吧!  相似文献   

4.
张承志敬重鲁迅先生。在张承志的字典里,“先生”二字是“尊称特指鲁迅先生一人”的;他引鲁迅先生为同类,决心“将心比心,以血拭血”;他赞扬并实践鲁迅先生的“过客精神”;他还通过自己的小说《金草地》呼唤这种精神。 《金草地》是张承志1994年根据自己1987年的《金牧场》改编的长篇小说。它讲述了主人公向一名真正牧民的蜕变;他与额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近代新闻史上,黄远生是一位有影响的新闻记者和政论家。虽然他从事新闻工作只有四、五年时间,但他所写的大量的新闻通讯、报刊政论,以及他提出的办报主张,都具有一定的历史和现实意义,所以从他在一九一五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在美国旧金山遇刺逝世以后,我国的新闻界、学术界一直没有忘记他,对他的思想和著作,不断地进行研究探讨和评述。戈公振先生称他是“盖报界之奇才也”;邹韬奋赞他为“人民的喉舌”,“新闻界出色人物”;徐铸成同志认为:“真正以记者闻名的,首先是辛亥革命后的黄远庸……他为《申报》、《时报》,写的特约通讯,记事则源源本本,状人都栩栩如生”;有的文章指  相似文献   

6.
王任叔(巴人)的文化人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欣荣  杨琳 《东岳论丛》2001,22(5):100-104
王任叔 (巴人 )的一生是一部奇书。他的文化人格 ,使他由青年时代嫉恶如仇的“雷雨先生”、青春偶像的“大众情人” ,发展到中年时代的“活鲁迅”、“打鬼的钟 (馗 )进士”、“端·巴人”(印尼人对哲人智者的尊称 )。他的活动领域由诗歌、小说、散文杂文、戏剧、鲁迅研究、编辑出版、翻译、理论批评 ,而教师、军人、秘密工作、党务、外交、印尼史学等。他一生用了 1 6 0来个笔名 ,是已知中国作家中笔名最多的。他 1 92 1年就开始了诗歌创作 ,1 92 2年开始发表小说 ,1 92 4年开始话剧创作。他的杂文泼辣闳放 ,是鲁迅风杂文的杰出代表。他从参与发起“左联”起 ,就开始从事文艺理论批评了。王任叔留下来上千万字的著述 ,其思想、文化遗产 ,具有丰厚的现时代价值 ,这主要表现在 :爱国忧民 ;诚信敬业 ;不懈奋斗。  相似文献   

7.
<正> 在当代英美科学哲学界,保罗·费耶阿本德(Paul Feyerabend)可以说是最有争议的人物了.他的思想独特、发人深省,同时又令人不安.如果说他于1975年出版的《反对方法》一书中的“反对方法”—反对普遍有效的、绝对安全的方法论规则,宣扬“怎么都行”的多元主义方法论,那么他的《自由社会中的科学》(1978年)中的“反对科学”则提倡“传统平等主义”.本文试图对费耶阿本德的“传统平等主义”作较为详细的评述.  相似文献   

8.
<正> 孔子是我国最早的史家之一。关于他著《春秋》之事,屡见于先秦、两汉人的记载。他的治史态度深刻地影响了后来的史家,司马迁就是其中一个,然而他们毕竟有所差异,今试作比较如下: 一,直。孔子主张“秉笔直书”,他赞美“书法不隐”的董狐,许以为“古之良史”(《左传·宣公二年》)。他的《春秋》也由此而使“乱臣贼子惧”。这一点与司马迁的“不虚美,不隐恶”的“直录”(《汉书·司马迁传》)笔法是一致的。但孔子又说“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论语·子路》),这就严重地影响了他的治史风格,以  相似文献   

9.
胡适的所谓“史学”,主要是他的“考据学”。他的“考据学”,毒害中国史学界三十馀年,流毒至今未熄。现在一般人对於胡适的哲学思想,政治言论,甚至文学理论,差不多已经完全丧失信仰。唯有对於他的史学,尤其是对於他的史学中的“考据学”,却认为还多少有些成绩。而对於他所提出的“考据”方法,更是多少有点留恋;这还是被他的“科学”词句所迷惑。实际上胡适的“考据”方法是  相似文献   

10.
刘师培(1884——1919),字申叔,又名光汉,号左(今酉皿),江苏仪征人。他生活在中国社会急剧变化的时代。二十岁(1903年),他与著名的资产阶级革命家章太炎结识,卷入正在兴起的资产阶级民主运动。至1908年,他的政治思想几经变化,向西方学习,他写成《中国民约精义》一书,有“东亚卢骚”之称;继而又与邓实等在上海创办《国粹学报》,与章太炎并称“二叔”,却成了国粹学派“巨子”;1907年和1908年,先后创办《天义报》、《衡报》,倡“废除人治”,在  相似文献   

11.
小幽默     
某乡养鱼专业户老柯年近不惑,家境殷实,唯一不如意处,是他一连生了四个女儿。 第一胎生下个女儿,他便起名为“招弟”;第二胎又生下个女儿,他起名为“又招”;第三胎还是生下个女儿,他咬咬牙起名为“再招”;当“再招”还不足一周岁时,老柯又让爱人怀了孕,想第四胎该是个男孩吧,然而生下来的还是个女儿。老柯  相似文献   

12.
2 0世纪中国大陆的杜甫研究深受新旧文化、东西文化交互撞击及多次政治思潮的影响 ,以 1 949年、1 976年为界呈现出三个时期 ,依次表现出剥去封建时代加给他的“圣化”的外衣、只把他作为普通诗人来研究 ,将他视为时代的代言人 ;被送以“人民诗人”的桂冠与将“扬李抑杜”推到惊世骇俗地步的大转折 ;正本清源后全方位的中兴、总结及努力建构杜诗学史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正> 抗战前,韩复榘是国民党山东省主席兼第三路军总指挥。他统治山东达七八年之久(1930年9月—1938年1月),在山东有两个截然不同的外号:“山东土皇帝”和“韩青天”。由于过去山东民间流传着很多关于他的一些真真假假的传说、笑话、蠢事,以致将他弄成一个“大花脸”,在群众中甚至一些上层人士中留下一个头脑简单、鲁莽可笑的形象。这不是真实的韩复榘。那么怎样认识韩复榘这个人?本文拟从以下几个侧面谈点看法。  相似文献   

14.
<正> 年十五游学于齐,齐襄王时于稷下“最为老师”、“三为祭酒”的荀子,是公认的稷下大师。他“生于赵,游于齐,尝一入秦,而仕于楚,卒葬于楚。”其生卒年难以确考,据汪中《荀子年表》,他大致活动在赵惠文王元年(齐湣王三年,公元前二九八年)至赵悼襄王七年(齐王建二十七年,公元前二三八年)这六十年之间。这六十年,他大部分时间该是在稷下度过的,大概经历了齐稷下学宫由复盛到衰落的一段时期。荀子的思想可以说是受学于  相似文献   

15.
高其荣 《云梦学刊》2005,26(1):70-73
毛泽东最初设想用15年左右时间通过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同时并举建成苏联那样的“初级形式的社会主义”;后又提出用50至100年建成“发达的社会主义”;在“大跃进”运动中,他认为我国可以通过大搞群众性生产建设运动和变革生产关系早日建成社会主义;“大跃进”运动失败后,他在我国建成社会主义问题上的探索终于重新回到了原先的比较正确的认识上来了。  相似文献   

16.
<正> 臧克家的全部创作,诗与散文始终是“双管齐下”的。在现代,自是“诗压散文”;在当代,特别是“新时期”后,却是“散文压诗”了。作为“诗人”,他受到的关注、研究较为充分;而作为“散文家”,对他的关注、研究就显得太不够了!话头自然还得从“现代”说起。从1925年到1949年,即从作者20岁到45岁这25年中,臧克家共结集、出版散文著作7部,它们依次为《津浦北线血战记》(通讯集,1938年5月)、《乱莠集》(散文集,1939年5月)、《随枣行》(散文、通讯集,1939年10月)、《我的诗生活》(回忆录,1943年1月)、《挂红》(小说集,1947年6月)、《磨不掉的影像》(散文,1947年10月)、《拥抱》(小说集,1947年12月)。除去两部“小说”集不算,也还有5部之多。臧克家的这些“现代散文”创作,在我看来独创性强,自成一格,丰富和充实了白话散文创作的实绩,具有多方面不容忽视的“文学史”意义:首先,表现在狭义的“抒情散文”自出机杼上。他擅长于“人物散文”的写作,《老哥哥》、《六机匠》、《悼》、《十六岁的游击队员》、《拾花女》、《我的先生闻一多》、《海——回忆一  相似文献   

17.
<正> 我国最早的伟大爱国诗人屈原,在公元前278年秦兵近逼洞庭的五月五日,在自己祖先封地、湘水之滨——汩罗沉沙港毅然投江殉国了!他的死,并不是消极厌世,而是他对入世时“初志”(深同难徙,更壹志兮)的积极实践,是他对人生美的执着追求,是他对“美政”的理想社会的忠贞不渝。他的死,有“憎”。憎腐朽的社会僵尸仍想扼杀新社会的诞生:洞浊、心治、嫉  相似文献   

18.
1918年1月8日,美国总统威尔逊在美国国会发表演说,提出了“十四点原则”作为建立“世界和平的纲领”。10月,美国又公布了得到威尔逊批准的关于“十四点”的注解。本文拟对威尔逊“十四点”计划的提出背景及其影响做个简单分析。一、威尔逊的“理想化”战争目标伍德罗·威尔逊是美国历史上杰出的总统之一,他在美国外交史上以奉行“理想主义”外交而著称。由于德国实行无限制潜水艇战,1917年4月2日,他在国会特别联席会议上发表宣战咨文,呼吁对德宣战。他为美国制订了具有明显的“理想主义”色彩的战争目标。他把美国参战原因简单概括为“正义…  相似文献   

19.
<正> 谭嗣同对王船山推崇备至,他把船山的思想看作是复兴民族、“昭苏天地”的一声春雷。他说:“五百年来学者,真通天人之故者,船山一人而已。”(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他在老师欧阳中鹄、刘人熙的教导下,“为学专主船山遗书,辅以广览博取。”(《潭嗣同全集》261页,以下简称《全集》)因此,学习能深造有得,“多发前人之未发”(唐才质《戊戌见闻录》)。  相似文献   

20.
(一) 田汉是我国五四以来著名的戏剧家,他在剧坛上崭露头角,是从1922年他的《咖啡店之一夜》在《创造》月刊发表后开始的。 田汉(1898·3·19——1968·12·10)出身于没落地主家庭。“自从十岁那年,祖父同人家定完了卖最后遗产的文契后,”他家就与“咸同以来的大地主的荣誉告别了。”子孙们“从此就打上丁无产阶级的新文印了。”(《上海》),少年的田汉“插秧、打稻,车水、放牛、推车子”(《田汉选集·前记》),贫困的生活培养了他热爱劳动的品质。他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热爱反映在他后来的话剧创作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