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影视艺术研究领域,学界对纪实影片的研究向来不够重视,从而导致一些基本概念的混乱.本文试图通过对纪实影片与纪录片、电影纪录片与电视纪录片等概念的辨析以及影响"纪实"的几大要素的分析,对纪实影片的特性进行较为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宿丰  黄丽 《理论界》2005,(9):107-108
20世纪80年代末期,以强调纪实为特征的电视纪录片创作开始在我国迅速崛起并走向繁荣,老百姓成为纪录片中实实在在的主角。对现实平民的生活状态、生存方式和生命操作的观照,是中国当代电视纪录片要完成的第一要务,运用长镜头展示现实民生画卷是当代中国电视纪录片创作者们讲述老百姓故事的非常策略。本文强调,应当看到极端纪实倾向对长镜头下的平常人生的自然主义渗透;纪录片是以现实生活为基础的客观事实和主观倾向兼备的具有新闻和艺术双重属性的一种特殊节目样式。  相似文献   

3.
柯蓉 《社会科学》2002,(8):77-80
本文认为 ,在当下市场化趋势中 ,中国电视纪录片的生存面临严峻挑战。对此 ,细分观众市场 ,创作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作品应成为纪录片栏目化、频道化的生存之道 ;而“虚构”的创作方式也将与纪实方式一起成为丰富和活跃纪录片的重要手段 ;同时 ,中外纪录片观众审美心理的差异也为中国的纪录片创作者在题材选择、自身思维拓展方面提供了参照。总之 ,只有在一个多元共生的纪录时空里 ,中国的电视纪录片才能走向真正的繁荣  相似文献   

4.
舒也 《浙江社会科学》2012,(1):93-102,158
对于美的理解,大致有认识论美学和价值论美学两种路径.价值论美学是对认识论美学的挑战.与将美认识论化的倾向不同,价值论美学主张美是客体相对于主体的一种审美价值属性.价值论美学主张美是主客体关系的统一,认为审美价值是人类在长期的主客体审美活动当中确立起来的事物属性之一,作为主客体统一论美学,价值论美学是一种相对论美学,只有在确定的审美关系、审美活动、审美实践当中,审美价值属性才表现为有条件的客观性.价值论美学主张,审美价值并非是与功利价值、道德价值、宗教价值等其它价值完全割裂的,而是一个开放性的复合价值构造,它主张审美价值是一个开放的、融合了多方面要素的综合性价值构造,需要从具体的审美实践和艺术实践出发综合各方面要素来探讨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5.
当代电视纪实文本的“秀叙述”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当下,真人秀节目风靡电视荧屏,成为电视纪实叙述的典型样式.围绕“秀叙述”这一概念,透过叙述学视野考察真人秀以及电视纪实文本,能够深入解析电视真人秀“文本身份”的建构与转换、“普遍隐合作者”的确立与变异、“作秀”和“反秀”叙述的关联等重要问题.总体而言,“秀叙述”是纪实型的:文本发出者与接受者达成了纪实体裁的“叙述规约”.原创力不足导致某些特定类型的“秀叙述”拥有面目雷同的“隐合作者”,从而共同建构出了“普遍隐合作者”.“作秀”与“反秀”在“秀叙述”中同时存在,带给受众混杂性的认知体验.为了建构文本发出者与接受者之间的“信任链”,伪饰的“反秀”叙述应该避免.  相似文献   

6.
宋懋澄是明代后期杰出的文言小说作家,所作《珠衫》、《负情侬传》等屡被改编为通俗小说和戏曲。贯穿宋懋澄全部作品的一个重要特点是纪实性强,主要表现在两类作品中:时事类纪实作品和人物传记类纪实作品。宋懋澄文言小说的纪实风格在明后期小说创作领域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7.
本文依据电视艺术的美学属性 ,从审美的角度去论述广州师范学院建校四十周年电视专题片《走向未来》的艺术构思 ,提出了运用三个审美层面的创作方法 :即以意境之美、节奏韵律之美、典型形象之美来建构该片的艺术品位和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8.
电视是大众文化的具有多元文化视角的传播载体,集声、屏、报多种传播优势于一体,所以,电视必然承担着当代大众文化的主导者和大众文化属性审美取向引导者的责任。因此,要想优化电视主导文化的功能,就必须进一步细分观众群和节目的功能类别,展现节目独特的个性,用符合审美取向的大众的逻辑和大众传媒的大众对话。  相似文献   

9.
审美价值是审美主客体之间的一种关系.实践美学探究审美价值的属性时,更为强调它的实践维度,不论是审美价值主客体统一性的属性,还是审美价值主客观统一性的属性,都不能缺失实践这一具有本体意义的重要维度.审美价值是在实践基础上的对象性关系中形成的,在审美过程中,人只有通过对感性对象的实践.才能表现自己的生命,才能产生美感,美只能在实践中才能完成,人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构造美.  相似文献   

10.
艺术“空白”是当代电视创作中的一种审美现象,是编剧、导演在创作过程中为增强表达效果,体现作品的艺术性以及思想性而通常采用的一种表现手法。本文就电视是一种讲究“空白”的艺术以及“空白美”在电视艺术中的表现形式做一阐释,进而分析“空白”在电视艺术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在现代传媒视野下,电视播音主持艺术是决定电视媒体能否在社会视阈实现成功传播的关键环节。本文力图勾勒出决定电视播音主持的艺术形象的各种要素,从审美的角度将电视播音主持的艺术魅力归因于视觉形象和内涵构成、社会文化视阈里的价值面向、发声条件和语言技巧,以及电视传播规律的综合作用。  相似文献   

12.
电视是一种现代性的文化形式,它是现代艺术与文化生产、传播、接受的中心.当代流行的真人秀节目,典范地呈现出现代艺术文本与当代大众审美接受之间的不平衡关系,它特别地表现在电视审美接受中的第三空间之中.第三空间来源于审美人类学的仪式和精神分析的误认.它作为一种不存在之存在的证明,是我们理解电视艺术的关键所在.第三空间集中地表现在电视收视、复制性艺术生产诸领域,它与真实、艺术共同建构了艺术审美的三维空间.  相似文献   

13.
美,并不是文学和艺术作品的特有领地,它同样属于新闻这门学科.美是一种客观存在,而新闻作品则正是对客观存在事物的一种真实、典型的反映.苏联美学家卢那察尔斯基在《实用美学的基础》一书中论述实用美学的特征时曾提出一条基本原则;精神产品“不仅要实用,合人民的口味,而且要能使人感到愉悦.”同样道理,对于精神产品之一的新闻作品来说,能否使读者在新闻传播过程中享受到“审美愉悦”,便是新闻作品内容是否具有审美品格的标志.这里所说的审美品格,是指新闻作品中使人享受到“审美愉悦”,从而产生精神力量的内在质量和风格.什么样的新闻作品内容才具有审美品格呢?或者说,新闻作品在使人享受到审美愉悦的内在质量和风格体现何在呢?从新闻作品的实践来看,大凡受到广大读者欢迎的新闻作品.其内容无一不是具有“新、深、实、精”等美学特征的上乘之作,这“新、深、实、精”便是新闻作品内容具有审美品格的标志.“新”即“新鲜”,是新闻作品内容具有审美品格的重要标志之一新闻作品的新通常包括两个意思,一是时间新,二是内容新.时间新是指新闻作品应当是时间上最新的报道,新闻事实发生时期距新闻作品公开发表时间的时间差越小,则给人的新鲜感就越大.曾获全国新闻奖一等奖的作品《金浦机场今天下午发生爆  相似文献   

14.
简论电视纪实片的本体维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着重探讨唯美艺术观对纪实电视的危害,通过论述电视纪实片的真实与唯美艺术的关系,强调电视纪实工作者一定要把真实性原则放在纪实工作的首位,摈弃追求唯美艺术的理念,向广大的电视观众还原社会生活的真实面目。  相似文献   

15.
伴随着文化研究的浪潮,叙事学也经历了文化研究或"文化叙事学"的历程."文化叙事学"的构想尽管不无合理性,却并没有产生有效的研究成果,仅在叙事学的"文化分析"与"文化与历史叙事学"中得到了回应.这里提出叙事学的审美文化研究,并就其研究对象、方法、角度以及学科关系等方面做了探讨.它力图摆脱传统经典叙事学所关注的纯粹形式层面的研究,将形式与语境、历史、文化、审美判断和审美价值意义等多方面的要素关联起来,在叙事学的基点上,强调对对象的审美研究和价值判断,既关注对传统优秀中外叙事作品的研究,也充分关注当代各类叙事作品的研究,从而展现叙事学研究的当代性.  相似文献   

16.
文学作品必须具备两个前提,一、可读性;二、感染性。张小兰的随笔集《把月亮放进来》完全具备了这个前提。首先是作品所表现出来的那种独特的艺术感觉,让作品具有感染性。其次,文学艺术作品的魅力在于具有一种感情的力量,让作品具有可读性,使作品成为了读者的审美对象。  相似文献   

17.
古诗文阅读能力是中文专业学生素质培养的重要方面。学生在经过中学阶段对古诗文的初步接触后,已具备一定的阅读古代文学作品的能力,因此大学阶段的古诗文教学着重培养学生对古诗文的审美赏析的能力,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18.
凭借鲜明的语音、语义特征和独特的审美属性,文艺语体词在文艺语体的交际中形成了描绘、怡情、指称三种主要功能.分别是指文艺语体词所具有的能够描绘审美客体色、形、声、动、味等特征的功能,传达审美主体优美、壮美、凄关等情感体验的功能,指称审美主体所面对的审美客体或客体属性的功能.前两者可视为文艺语体词的个性功能,后者为其作为实词所具有的一般功能.  相似文献   

19.
当前中国审美文化主要受到消费主义、后现代主义和网络文化三大思潮的冲击和影响.消费主义文化过于重视文化的商品属性和商品价值,而忽视了文化的审美属性和人文属性,使审美文化回归感性生活的同时又在挪用与改造中使其走向浅薄与庸俗;后现代主义在消解专制主义、一元主义的同时也消解了文化价值建构的基础和可能性;网络文化张扬个性自由,悬置人文理性,使审美文化缺少应有的价值判断.我们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克服和纠正这些消极负面影响,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所具有的积极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20.
作为语文学科重要教学实践活动的汉语口语教育应该遵循审美规律来组织教学,以使其具备关的属性.汉语口语教育应遵循直感性原则、情感性原则、人文性原则、创造性原则,在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再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同时,创造出美的普通话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