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文章旨在通过横岭山墓地的个案研究讨论墓地情境分析方法,对考古学如何透物见人进行思考。通过情境分析确认了横岭山墓地中一些作为身份标识物的限制性器物,进而探讨当时的社会身份和等级以及性别等社会组织状况,对了解先秦时期百越族社会历史状况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燕北辽西的史前考古始于红山文化的发现与研究,经历近一个世纪的不断发现、认识,红山文化成为中国新石器中晚期重要的北方考古学文化类型,随着红山文化研究的拓展,20世纪80年代以来确立了燕北辽西较完整的考古学文化谱系,红山文化社会发展状况,社会形态的各方面都有更新的认识,考古学区系理论、中国文明起源等理论均有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3.
先周文化作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一直为史学界、考古学界所瞩目,而且是陕西地区考古工作的重点之一,先后发掘了宝鸡斗鸡台墓地、沣西遗址、岐山凤雏遗址、凤翔南指挥西村周人墓地、扶风北吕周人墓地、武功郑家坡先周遗址、扶风刘家姜戎墓地以及长武碾子坡先周遗址等,并对漆水下游地区郑家坡类型的遗址进行了较细致的调查,甘肃陇东及庆阳地区也作了不少工作。可以说,这一文化的研究资料是丰富的,考古工作者为此负出了不少心血。但从三十年代开始到现在,对先周文化的认识,仍然莫衷一是。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我们以为对先周文化的名称及涵  相似文献   

4.
岳石文化是我国青铜时代黄河下游地区的一支考古学文化。从70年代确定至今,学术界对其进行了广泛探讨,但有关岳石文化研究概况方面的文章则乏见。本文就学术界有关岳石文化的确认与命名、文化特征、类型划分、年代与分期、文化渊源、经济与社会状况以及分布范围与族属等问题的研究状况作一概述,旨在为学术界全面认识、了解岳石文化提供方便。  相似文献   

5.
在年代辨析的基础上,深入研究荆门罗坡岗墓地分区及其族氏结构,调整了荆门罗坡岗墓地的年代,建立了4期7段的年代序列.在此基础上,对墓地分区作了细致分析,对各区特征及其历时性演变进行了探讨.发现各区葬俗统一性不同,其内部族氏构成不能一概而论,并结合其他墓地的材料,认为楚国墓地的族氏构成应存在族氏复杂与族氏单纯的情况.  相似文献   

6.
四平地区近年的考古工作有较大的进展,通过考古调查和发掘取得的大批资料为该地区青铜时代考古学文化研究提供了基础。本文通过对近年四平地区考古新发现材料的梳理,为该地区青铜时代考古学文化序列的建立提出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偏堡文化遗存的发现已逾半个世纪了,随着新资料的不断出土,这种文化遗存逐渐显现出了其在东北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谱系中的重要地位,对其陶器分期、年代及该文化因素的传播与迁徙等问题的探讨是增进对该类文化遗存了解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8.
对岳公台一西黑沟遗址群的各类遗迹的性质、功能进行了初步探讨,提出了石筑高台及方形和长方形的石围墙基址、石结构墓葬以及静态剪影式的岩画的组合共存关系.反映了该地区某一古代游牧民族考古学文化的基本特征.试图揭示古代游牧民族的考古学文化遗存的基本特征,并对古代游牧民族文化考古学研究的方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偏堡文化遗存的发现已逾半个世纪了,随着新资料的不断出土,这种文化遗存逐渐显现出了其在东北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谱系中的重要地位,对其陶器分期、年代及该文化因素的传播与迁徙等问题的探讨是增进对该类文化遗存了解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0.
良渚文化高台墓地作为一种大型人工营造物,对于探讨良渚文化的聚落分布模式和聚落等级分化具有重要意义。高台墓地共时性的考察是利用高台墓地进行聚落分布研究的前提,而高台墓地的共时性研究则需探明两个方面:即土台堆积或营造的持续时段;作为墓地利用的持续时段。基于这样的认识,将良渚文化高台墓地划分为4个区域,对各墓地的相互年代关系以及土台营造、堆积过程的差异进行了研究,然后在此基础上探讨了高台墓地资料所反映的良渚文化各个时期的聚落分布状况。  相似文献   

11.
西辽河流域的田野考古工作起步较早,1930年梁思永先生到赤峰英金河流域和林西一带调查史前遗址1,揭开了该地区田野考古工作的序幕。经过70余年的资料积累,已初步建立起该地区新石器时代至早期青铜时代考古学文化年代序列和谱系关系,如此完整的考古学文化编年体系在东北地区独树一帜。苏秉琦先生在20世纪80年代初划分中国考古学文化区系类型中,将西辽河流域列为六大考古文化区之一2,并对该地区在中国文明起源进程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予以高度评价,指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的一连串问题似乎最集中地反映在这里”3。经过几代考古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已经正式命名的考古学文化有小河西文化、兴隆洼文化、富河文化、赵宝沟文化、红山文化、小河沿文化、夏家店下层文化和夏家店上层文化,其中夏家店上层文化代表了欧亚草原东端发达的青铜时代晚期文化,约相当于商代初期至春秋晚期,不在本文讨论范围之内。杨虎先生在《辽西地区新石器———铜石并用时代考古文化序列与分期》4一文中,将兴隆洼文化和赵宝沟文化分别划定为新石器时代中、晚期,红山文化早、中、晚期分别属于铜石并用时代早、中期和晚期前段,小河沿文化属于铜石并用时代晚期后段,夏家店下层文化代表了青铜时代早期阶段...  相似文献   

12.
认为科技考古学作为考古学分支学科的时机已基本成熟,基于此认识对科技考古学的内涵、目标及其理论与方法等作了论述,以期为构架科技考古学的学科体系作尝试,并就科技考古学目前亟待努力的方面提出几点认识:逐步确立学科理论体系;加强学科之间的交流;更新和完善科技考古学方法;扩充科技考古学的队伍。  相似文献   

13.
兴隆洼文化是燕北暨西辽河上游地区一支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该文化在中国北方史前史中具有重要地位。本文围绕该文化的分布范围、类型分期、器物工具、聚落和经济结构等问题,就学界相关研究做简要概述和介绍,以对该文化形成一个整体认识。  相似文献   

14.
兴隆洼文化是燕北暨西辽河上游地区一支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该文化在中国北方史前史中具有重要地位。本文围绕该文化的分布范围、类型分期、器物工具、聚落和经济结构等问题,就学界相关研究做简要概述和介绍,以对该文化形成一个整体认识。  相似文献   

15.
赵宝沟文化是燕北暨西辽河上游地区一支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该文化在中国北方史前史中具有重要地位。本文围绕该文化的分部范围、类型分期、器物工具、聚落和经济结构等问题,就学界相关研究做简要概述和介绍,以对该文化形成一个整体认识。  相似文献   

16.
赵宝沟文化是燕北暨西辽河上游地区一支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该文化在中国北方史前史中具有重要地位。本文围绕该文化的分部范围、类型分期、器物工具、聚落和经济结构等问题,就学界相关研究做简要概述和介绍,以对该文化形成一个整体认识。  相似文献   

17.
认知考古学这一术语的正式提出是在20世纪80年代,它主要是研究人类的精神世界。对史前宗教和思想意识的研究,属于认知考古学的内容之一。红山文化是我国东北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亦称史前文化,也是东北地区最著名的史前考古学文化之一,红山文化大量遗存的发掘和出土备受学术界的关注,尤其是对遗存所表现的红山先民的精神世界的关注,从而把认知考古学在红山文化研究中的应用推向了深入。  相似文献   

18.
军事考古学具有多学科交叉的特点并与相关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就军事考古学与考古学、军事考古学与军事学、军事考古学与军事史、军事考古学与军事地理学、军事考古学与人类学、军事考古学与自然科学诸学科的关系进行相应讨论,旨在推动该学科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19.
五帝不是指五个具体的人,而是不同时代的代名词,其中每一古帝都经历了若干世;五帝不是传说时代,而应该是一个历史时代。根据《春秋命历序》及其它古代文献研究,排出五帝时代框架为:黄帝代公元前4420~公元前2900年;颛顼代公元前2900~公元前2550年;帝喾(包括尧)代公元前2550~公元前2150年;帝舜代公元前2150~公元前2100年。少昊的年代重合于黄帝、颛顼的年代之中。同时可以将中国新石器时代众多的考古学文化分别归入前五帝时代(下限公元前4420年)和五帝时代两大段,后者又可分出黄帝时代(下限公元前2900年)与颛顼、帝喾、尧、舜时代(下限公元前2100年)。五帝时代与考古学文化年代对应,多是大体相当,无法严格要求;五帝文化与考古学文化的对应,也应该允许学者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20.
下辽河流域地处东北地区的心腹地带,早在距今万年就已有古人类在此活动,在新石器时代阶段更分布有新乐下层文化、红山文化遗存、偏堡子文化等三种相继出现的考古学遗存,成为东北地区一个独立的考古学文化区。该区域三种新石器时代遗存在年代发展序列上具有连贯性,却谱系关系疏离,其各自的形成和发展都表现为区域外文化的影响和作用。同时,下辽河流域文化的演进和更替又与东北地区文化的发展进程保持一致,区域内文化为东北地区新石器文化的发展和融合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