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我选择三位通俗文学大师的文学翻译对其创作的促进为研究对象,又以他们在《小说时报》、《礼拜六》、《文学大观》、《小说画报》四种杂志上发表的短篇为主要例证,其意图是,这四种杂志创办于1909~1917年之间,正是近代文学步入现代文学的转型期;而这三位起步于近代的作家在文坛上开始活跃时,现代作家除了鲁迅发表过《怀旧》和叶圣陶发表过几篇文言小说外,还都没有在文坛崭露头角。在这文学革命的前夜,可以研究这一被视为通俗作家群的短篇小说作为一种过渡  相似文献   

2.
魏英 《江西社会科学》2019,39(3):108-113
雪米莉小说的产生、流行及衰落,折射了20世纪80年代通俗文学场域从传统文学场域边缘处的诞生与曲折发展。而雪米莉畅销在20世纪80年代末引发的风波,折射了当时通俗文学的边缘处境:其出版机制是边缘的,从业者缺乏社会声誉,这一场域虽初具雏形,但政策调整或媒体的批评就能带来波动,只能通过援引官方话语、对严肃文学表达臣服来维护自身合法性。20世纪90年代,田雁宁等作家从雪米莉的幕后走向台前,是将严肃文学声望转换为通俗文学符号资本的举动,说明此时通俗文学场域已成为不错的事业选择。  相似文献   

3.
1912年至1919年这一时期,出版业的发展较此前更为繁荣,在相对宽松自由的政治环境下,出版社大量创办,报刊、杂志尤为发达。活跃在这一时段的出版社,重要的有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文明书局、有正书局、国华书局、进步书局等,这些出版社创办了大量小说杂志,较有影响的如《小说月报》、《礼拜六》、《小说大观》等等。这些杂志为小说的创作、发表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这一时期,创作小说刊载数量大为增多,大大超过了翻译小说,短篇小说与白话小说在刊物的导向下逐步发展。杂志的创办、编辑宗旨也对作家的创作以及读者的阅读趣味产生了各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中外小说林》是近代著名小说家黄世仲兄弟辛亥革命前在广州———香港创刊的一份文学杂志 ,它包括其前身《粤东小说林》(1 90 6 )、《中外小说林》(1 90 7)和《绘图中外小说林》(1 90 8)。该杂志刊登文学理论、小说、通俗文学和翻译小说 ,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革命倾向 ,它比内地曾朴等人创办的晚清四大小说杂志之一的《小说林》还要早一年。由于《中外小说林》主要是在香港出版 ,内地馆藏甚少 ,且不是全部 ,因此该杂志长期未引起学界的重视。本文就《中外小说林》的沿革、内容作了准确的介绍和评论 ,对版面格局三大块 ,即小说理论、小说著译 (包括创作小说和翻译小说 )和俗文学的主要观点、思想意蕴、艺术成就及其意义作了钩玄提要的阐释  相似文献   

5.
曾在民初凭借《玉梨魂》名噪一时的徐枕亚不但没有得到张恨水等通俗文学作家的认同和推崇,反而遭到了他们的否定和拒斥。这一现象的产生与张恨水等通俗文学作家对小说叙事特征的凸显、对读者审美取向的迎合以及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徐枕亚文坛地位的变动密切相关。在现代通俗文学发展的整体脉络中梳理这一现象,可以厘清通俗文学嬗变的历史轨辙——张恨水等通俗文学作家正是在辩证否定徐枕亚其人其文的基础上实现了对传统因素的扬弃和对新文学话语的接纳,赋予通俗文学以现代品格,确立起清晰的读者本位意识,使现代通俗文学在革新的过程中获得了发展。  相似文献   

6.
二月河创作《康熙大帝》《雍正皇帝》《乾隆皇帝》(又称"落霞系列")三部长篇历史小说轰动文坛,影响至今。在当下这个影视新媒介影响力无远弗届的年代,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落霞系列"获得成功的重要原因在于:这三部小说不仅满足通俗文学关于趣味性、消遣性、传奇性等要求,具有很强的"读者性",而且也表达出创作者对历史、对文化、对人性的深刻思考,真正达到了雅俗共赏,实现了趣味性与深刻性的完美统一。探讨二月河小说创作之雅与俗,对于小说多元化的发展方向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三、民俗文化学的兴起《续)丙、通俗文学登上文坛唐、来以来,那种产生和流传在城市的通俗文学逐渐兴盛起来。到了明、清时代就更加发达了。现在所谓文学史上的“四大小说”,就是在这个时期出现的。从作品的种类看,除了一般较大型的小说、戏曲外,还有小型的小调、俗曲等。当中占重要地位的是小说。前期它的产生过程及演变,据一般推测,大略如下。先有一些民间流传的故事,城市间的民间艺人把它收编起来(中间可能还有“书会先生”的参加)给以讲说和不断修改。后来,某些文人学上看上了它,又把它修订、编纂(或大力再创作),印行出来…  相似文献   

8.
近年以来通俗小说勃然兴起,势如潮涌,它的发行量骤增。有段时间,国内新著的通俗小说,无论是新编历史演义、新故事、新传说、武林、侦破、言情、传奇小说,只要写作上不粗制滥造、略有精采可观的,书藉印数往往是十几万、几十万册,报刊杂志的发行数更为惊人,比如大型刊物《今古传奇》1985年初的发行数就超过270万份,我省新出的通俗文学和民间文学合辑的《山海经》增刊,1985年印了50万份,也是很快销售一空,可见通俗小说声势的浩大。目前这股  相似文献   

9.
作为中国作协主办的权威刊物,《小说选刊》所选作品基本上代表了新时期中短篇小说的创作水准,并在一定程度上引导了新时期小说创作的走向。文本从小说形态、叙事方式的演变两方面,解读1981~1989年《小说选刊》自身的发展及其为新时期小说的发展所做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燕华 《社会科学论坛》2006,(12):174-176
作为中国作协主办的权威刊物,《小说选刊》所选作品基本上代表了新时期中短篇小说的创作水准,并在一定程度上引导了新时期小说创作的走向.文本从小说形态、叙事方式的演变两方面,解读1981~1989年《小说选刊》自身的发展及其为新时期小说的发展所做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一也许,未来的中国文学史提到1994年会描上独具风采的一笔。别的不说,单就以若干刊物为阵地亮出的色彩缤纷的大学旗号就足以令人赏心悦目的了。如《北京文学》的“新体验小说”.《钟山》、《文艺争鸣》的“新状态文学”,《上海文学》的“文化关怀小说”.《上海文学》、《佛山文艺》的“新市民小说”,《花城》的“新小说”.《特区文学》的“新都市文学”,等等。这些旗号所指不同.内涵各异,展现的方式也各有千秋,但是面临文学的生存竞争所表现出的抗争性拼搏,则不能不说是它们的根本一致性,不论它们本身是否坦诚认同。八十年代中…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诗歌史上,曾经有几次大规模收聚民歌的活动,谓之为采风。例如春秋时代的《诗经》,汉魏晋的《乐府》等。古人收集这些作品,或观风化,或极视听之娱,其目的显然不是为了保存文化和发展文化的。但通过他们的搜集整理,这些埋没于民间的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大放异彩。郑自修先生这次主编《荆楚诗词大观》,是继《诗经》和《乐府》之后,在荆楚大地上又一次大规模的采风活动,使许多埋没于尘土的一代佳作,得以传之于世。不论是从编者意图,还是从社会效果看,《荆楚诗词大观》的出版,确确实实是一个令人惊异的壮举。《大观》所收集…  相似文献   

13.
郝庆军 《中州学刊》2013,(1):161-166
到1918年前后,以《中国黑幕大观》、《上海黑幕》等书的出版为标志,现代"黑幕小说"的繁荣达至高峰。"黑幕小说"在当时社会引起的反响和争议是强烈的。"黑幕小说"遭遇了新文学家强有力的批评与阻击。这种现象的发生,恰恰表征了中国现代文学进入一个崭新的时期。自此以后,现代新文学作为一支新军逐渐占领文学历史的舞台;而以"鸳鸯蝴蝶派"为代表的通俗文学以及古典文学开始淡出历史中心,成为一个次要的角色,通过不断的内部调整,比较低调地默默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4.
以租借为中心的新兴都市上海,是体现欧美文化的外层带与以吴文化为基础的内层带之间的中层带。作为最具活力的文化空间,是通过报刊出版与文化消费市场关系建立起来的,以《申报》和商务印书馆的出现为标志。报刊出版与文化市场关系的不断更新,有赖于维新思潮的冲击,与报刊出版业报与刊的分流有更直接的关系,同时也是通过一批批新型文化人进入上海实现的,在所开创的新小说中有集中体现。商务聘请李伯元主编《绣像小说》以及吴趼人主编《新小说》,在1903年出现了被鲁迅称之为谴责小说创作的癸卯大观;以小说林社及《小说林》为重镇,又形成1907年新小说译、著的数量之最。新文学倡导者立足于现代小说建设,充分认识清末上海新小说的流变,胡适给予谴责小说更高的评价,鲁迅则从中国古小说传统及变化的思考出发,对谴责小说与讽刺小说差异的区分,对中国现代小说建设具有更为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5.
《西游记》问世以后,明清世情小说作者在叙述过程中,经常称引该书情节、角色、名物,甚至原文。与在批评领域占主流地位的"证道类"评点相比,这些称引行为更接近当时《西游记》以公共形象在读者大众中传播的实际情况。叙述称引者在《西游记》传播和经典化过程中扮演着次级中介的角色。他们更早注意到《西游记》作为"游戏之书"的公共经典性质,在叙述中称引小说,以拉近与期待读者文化经验之间的距离,从而提高修辞效果。其称引行为会产生示范效应,加深、强化读者大众对《西游记》"游戏之书"性质的认知,在日常交际中引为谈助。反过来,世情小说家又将这些行为以"场景"形式再现于文本。叙述称引是反映《西游记》在公共流通领域实现经典化的一条通俗文学路径。  相似文献   

16.
在源远流长、斑澜多彩的中国文学中,通俗文学恐怕是最不需要鼓吹而又不胫而走的了。可以说,哪里有人情的滋润,那里就有通俗文学的芳草。无论是历史上的评书演义,还是近年来时兴的问题小说、犯罪小说、爱情小说、历史小说、武侠小说、侦破小说、科幻小说以至纪实文学、民间故事、传奇小说、城市文学、旅游文学、“三通文学”(一种专门写海峡两岸同胞聚首和交流的故事)等等,无不在某  相似文献   

17.
施蛰存佛教小说创作心理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施蛰存佛教小说创作心理透视唐正华佛教题材小说在施蛰存小说创作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由于现代文学表现佛教内容的小说寥若晨星,使施蛰存的佛教题材小说尤显突出。施蛰存的佛教题材小说主要有《鸠摩罗什》、《黄心大师》、《塔的灵应》、《宏智法师的出家》四篇。作者...  相似文献   

18.
中西学界对赛珍珠小说的文学史定位与评价向来毁誉参半.赛珍珠中国题材的小说,在思想内容方面,出于对中国、中国人、中国文化的亲近与热爱,主人公都是中国传统规范的践行者,其批判性逊色于同时期的精英文学代表作家鲁迅与通俗文学代表作家张恨水;在艺术表现形式上,表现为结构的传统性,人物刻画的类型化与模式化、情节的传奇性,有别于同时期的精英文学,而与通俗文学接近;其受众和接受状况,更是具有通俗文学特征.这与赛珍珠接受的早期教育、与赛珍珠对小说的定位、与赛珍珠独特的身份等三个方面因素有关.赛珍珠小说的通俗性是无法回避也毋庸回避的事实,从时间、空间维度对赛珍珠小说及其通俗性进行价值重估,对于我们正确认识赛珍珠作品的通俗性以及其与通俗文学的亲缘关系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9.
在以租界为中心的新兴都市上海的文化空间中,在体现欧美文化的外层带与以吴文化为基础的内层带之间的中层带,是最具活力的,它以《申报》和商务印书馆的出现为标志,通过报刊出版与文化消费市场的互动建立起来。而报刊出版与文化市场关系的不断更新,有赖于维新思潮的冲击,更与报刊出版业报与刊的分流有直接的关系,是通过一批批新型文化人进入上海实现的,这在新小说创作中有集中体现。清末上海新小说创作可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前期以李伯元转向创办《绣像小说》和吴趼人主编《新小说》为标志,出现了1903年"谴责小说"创作的"癸卯大观",后期以小说林社及其所办《小说林》为重镇,出现了1907年新小说译、著的数量之最,在这个过程中可以看到,编者与作者关系的不断重构,所实现的对文化市场新的开拓,对新型读者群的发现、培育和重建,反过来,新型读者群重组的文化市场,又不断更新着编者、作者、读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盛子潮副研究员 盛子潮,男,1957年9月生于杭州,1985年厦门大学中文系研究生毕业,文学硕士,现为浙江省作家协会茅盾文学院副院长、副研究员。曾在《文学评论》、《文艺研究》、《文艺报》等二十余家报刊发表现、当代文学研究、文艺美学研究论文60余万字。有专著《诗歌形态美学》(与朱水涌合著,厦门大学出版社1987年出版)、《小说形态学》(海峡文艺出版社即将出版)。主编《世界文豪逸事大观》(上海文艺出版社1992年6月出版),《新实验小说选》(浙江文艺出版社1993年2月出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