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社交媒体在我国发展迅猛,政务微博顺时而生,成为我国政务传播开放体系的先行者。我国的政务微博在政府信息公开和网络谣言治理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在其运营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新媒体时代社交媒体不断更新,政府要构建WB2.0时代政务传播开放体系就要适应社交媒体"话题"模式,合理布局定位各类社交媒体在政务传播中的作用。同时,政府要塑造体制内网络红"V",破除网络谣言,引导网络舆论。  相似文献   

2.
论突发事件管理中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建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政府信息公开是政府有效应对突发事件的关键,有利于政府更好地维护社会公共安全、保障公民知情权、有效地遏制谣言传播及塑造良好的政府形象.目前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建设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政府信源角色缺失,缺乏法律制度支持,对突发事件的信息发布缺少统一管理机构,信息管理体系也不够完善,而且媒体在信息公开中存在着角色的错位.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引导媒体发挥好舆论引导作用,发挥政府的信源角色功能,同时要加强政府信息公开法制化建设.  相似文献   

3.
微博作为自媒体的典型代表,赋予了公众话语权和媒介接近权,使其在传播过程中扮演信源、传者和受者等多种角色,加上其即时推送信息、互动传播以及庞大的用户数量等优势,对社会事件的介入和参与能力越来越强,使舆情自下而上形成并蒸腾,打破了原有舆论格局中政府、传统媒体的绝对中心地位自上而下传播信息的格局,成为舆情传播的新途径和聚集地。以多伊切的舆论生成的"瀑布模式和蒸腾模式"来阐释微博舆论与传统媒体舆论在形成机制上的不同,观察这两种模式下生成的"主流媒体舆论场"与"民间舆论场"的冲突与重叠,有利于对新媒体与舆论关系的整体把握,为政府引导舆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随着微博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党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开通了政务微博,并呈现出快速发展态势,在社会管理创新、政府信息公开、新闻舆论引导、倾听民众呼声、树立政府形象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通过分析政务微博的传播方式和特点,结合相关案例,从正负两方面分析了其对政府部门公共服务模式的影响,进而提出新媒体语境下政府部门公共服务模式的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PX事件中舆论生成与演变过程的分析,揭示出新媒介技术条件下影响舆论传播的一些关键因素,认为风险信息的公开是引发舆论争议的起点.而传统媒体在政府严格控制下的失语与噤声则反而激化了网络舆论,引发公众对政府的不信任情绪,进而推动了情绪、话语舆论向行为舆论的转变。为此,政府在引导舆论的过程中必须积极关注网络舆论,采取“疏”而非“堵”的沟通方式,与公众进行公开、坦诚、平等的对话与协商,树立可信赖的政府形象,方能有效引导舆论。  相似文献   

6.
新媒体的崛起催生了全媒体时代的到来,受政策与市场因素的影响,在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全面融合的进程中,媒体自由度扩大,公众传播地位提升,这削弱了危机信息传播场中政府的信息主导地位,加之舆论观念落后、传播策略单一、信息发布方式陈旧,危机信息发布暴露出时代性不适应。在分析全媒体语境下危机信息发布不足的基础上,建议政府从信息沟通体系、信息发布文本与媒介三个方面完善信息发布策略,并进一步提出,政府应尊重公众知情权,实现信息公开,在信息自由传播的过程中,实现对信息的控制,做到信息自由与控制的平衡。  相似文献   

7.
新媒体技术促使国家形象传播变得更加多元化,然而中国国家形象的对外传播存在不少问题:对内传播多且对外传播少、西方媒体对中国国家形象的曲解与误传、不善于利用新媒体对外传播国家形象。分析认为其原因在于:西方国家的媒体占据着世界传播市场的主导地位、通过新媒体对外传播国家领导人形象的意识不够、国内与国外新媒体之间的联系受到一定的限制。分析表明:充分利用新媒体病毒式传播方式,加强中国国家形象的对外传播;重视传播的国际化视角,对外讲好中国故事;大胆邀请外国媒体,多渠道宣传中国形象;多借助新媒体渠道进行对外传播国家领导人形象;重大国际事件发生时巧用新媒体,掌握对外传播的舆论主导权。  相似文献   

8.
文章采用复杂网络与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研究城市灾难事件网络舆情的传播结构特征,并利用机器学习分析舆论情绪变化。研究发现,城市灾难事件网络舆情传播具有生命曲线特征,潜伏期和爆发期短,以多级路径为主,传播速度快、范围广。政府、媒体和意见领袖是舆情传播网络中的关键节点,三者的舆论情绪及变化存在差异,易产生次生舆情。研究表明,新媒体背景下信息多元且透明,伴随了公众理性思考和公民社会进步。建议分阶段采取引导策略,分层级持续释放权威消息,消除信息死角。同时加强有害信息管控,有效应对并严惩网络谣言,维护城市灾难事件的网络舆论生态。  相似文献   

9.
有效引导舆论,是党报肩负的重任。面对新媒体迅速普及、各种观念不断碰撞等复杂多变的新形势,党报要主动适应媒体格局变化,推动纸媒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整合独有资源优势做好时政新闻,提升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和舆论引导能力,更好地传播党和政府的声音,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信息需求。  相似文献   

10.
政治传播是政府发布公共信息、传播意识形态和引导公共舆论的重要手段。在计划经济年代,我国媒体被简单地当作“工具”和“喉舌”,新闻事业唯一的任务就是宣传意识形态。改革开放后,媒体的主体性得到承认,媒体的功能变得更加多元,舆论环境变得更加复杂。面对新闻体制出现的重大变化,政府的政治传播必须要做出相应的调整:缩小媒体行政管理的范围,主动公开公众需要的政务信息,习惯在舆论随机监督下行政,并为公民直接的政治参与打开制度性渠道。政府只有转变了政治传播的思路,才能更好地与群众沟通,营造出一个健康、有序、和谐的舆论环境。  相似文献   

11.
传统的媒介环境下由媒体主导的"公共领域",可以形成媒体主导的舆论话题,进行议题设置。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舆论引导面临着困境与挑战,表现为舆论表达的不一致性及冲突日益尖锐、舆论引导由一元化主导转变为多元化共存状态,以及舆论引导话语体系的消解与重构。广播电视媒体的突破与转型主要是舆论引导理念的转型、舆论引导功能的转型、舆论引导机制的转型。形成新的舆论格局和舆论引导的途径在于创新节目内容制作、传播途径,实现传统广播电视与新媒体的共融共享;舆论引导主体多元化、客体分层化、议题多领域化;充分发挥舆论领袖双管齐下的舆论引导模式。  相似文献   

12.
公众议程中的属性显要性和客体显要性会影响到公众对客体的评价及行为,同时属性显要性和客体显要性都存在正负之分。反映在自媒体时代下的政府形象塑造中,就会出现自媒体与政府形象的四种关系,分别为正面媒体传播的政府正面形象、正面媒体传播的政府负面形象、负面媒体传播的政府正面形象以及负面媒体传播的政府负面形象。每种状态中自媒体与政府形象的关系都有不同的特点,面临着不同的挑战,要正确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追求双赢的理想状态,需要认清自媒体的传播环境、善于利用自媒体、及时了解舆论走向、提升政府自身媒介素养、加强政府与自媒体的合作、提高自媒体及公众媒介素养等。   相似文献   

13.
新媒体环境给舆论表达提供了一个开放空间,承担着舆论引导责任的主流媒体,如何对网络舆论进行有效引导是其当下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新媒体环境下要想发挥好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功能,需要从四个方面着手:传统主流媒体要充分发挥深度报道、新闻评论的传统优势;新兴主流媒体不仅要占领好、利用好网络这一阵地,而且要培养意见领袖,打造专业微博群;加强传统主流媒体和新兴主流媒体议程设置的互动呼应机制;从现实角度和新媒体技术研发以及网络自身的制衡来优化网络舆论引导的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4.
舆论引导是我党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党报的舆论引导到网络舆论监督,舆论引导已经从人类社会特殊历史时期才出现的重大的思想和理论变革运动转变为社会发展的普遍化、常规化、常态化的内在要求。在多媒体并存的新格局下,舆论引导的内在发展要求是建立和完善政府信息公开的制度、保障受众的知情权,加快传媒集团顺利转型、及时转换思想观念,加快以"受众本位"为理念的新闻传播平台的建设,让政府、媒体、受众三方在舆论引导新格局中和谐共处,在更深层面上则体现为现代文化模式对传统文化模式的突破和更新,通过文化创新完成对社会现实的文化形态的整合和理性重建。  相似文献   

15.
随着互联网新媒体传播技术的快速发展,传媒产业和传受关系格局均已发生变化,如何调适和改进单调性路径的传播模式成为国家形象传播面临的问题。从传播主体结构框架的适应性转变、传播形态方式的针对性改进、传播中介桥梁的精准性借用等作为层面,对新媒体语境下的国家形象传播路径进行研究。研究认为,作为国家传播主体的官方机构应利用互联网新媒体的超强联接能量,为国家形象传播提供平台,吸引非政府组织和广大民众参与,并承担正向的积极引导职责;国家形象传播方式应将精英文本与表述转化为大众文本与符号,利用易读有趣的绘画、影视等低语境符号传播,吸引不同国家、阶层、文化人群对国家整体形象产生认同,这是提高国家形象传播成效的优选策略;国家形象传播还需要依据不同社交网络的属性特征,有技巧地植入国内外的各种新媒体社群圈层,加大有质量的利我形象信息植入数量,并利用网络中介团体等的实地经历来让国外民众切身感悟中国风貌,鼓励支持民间组织或个人利用新媒体技术创造与国外民众共同生活的虚拟体验活动,增加相互认知的深度和广度,促进国家形象传播的认同成效和国家形象的良好塑造。  相似文献   

16.
新疆"7·5"暴力犯罪事件发生后,部分西方媒体通过选择性报道有意歪曲丑化中国形象。对此,国内传媒不仅要揭露其所谓"新闻自由"的虚假性,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建立媒介舆论危机的干预机制,增强引导国际舆论的传播力量,强化舆论危机干预的政府责任,发挥网上民间力量的打假作用和重视海外华人群体的沟通力量等策略,化被动为主动,有效地反击西方媒体的歪曲报道,积极教育引导国内外广大受众。  相似文献   

17.
通讯技术的发达为微信舆论的传播提供了传播载体,移动讯通工具的发达加速了微信舆论的交互、交融与互动性,高校学生通过微信了解、挖掘与传播信息的局面空前繁荣,微信成为学生搜集信息、发布信息和传播信息的重要工具。当前舆论媒介传播路径的新变化主要表现为移动性更高、渗透性更强、集中性更突出,在新媒体日益繁荣的网络新时期,高校传统引导模式对微信舆论难度越来越大,应该不断加强和完善。  相似文献   

18.
从新疆"7·5"事件谈国内传媒对外传播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7·5"暴力犯罪事件发生后,部分西方媒体通过选择性报道有意歪曲丑化中国形象.对此,国内传媒不仅要揭露其所谓"新闻自由"的虚假性,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建立媒介舆论危机的干预机制,增强引导国际舆论的传播力量,强化舆论危机干预的政府责任,发挥网上民间力量的打假作用和重视海外华人群体的沟通力量等策略,化被动为主动,有效地反击西方媒体的歪曲报道,积极教育引导国内外广大受众.  相似文献   

19.
在全球化信息化条件下,传统主流媒体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在引导社会舆论方面也呈现出一些新特点:科技进步加剧了媒介间的融合,传统主流媒体抢占互联网舆论制高地;在海量信息且碎片化的新媒体时代,传统主流媒体的舆论公信力和传播力得以增强;在权力正在从中心瓦解到个体的情况下,传统主流媒体的"把关"难度虽然增加,但其功能并未减弱。  相似文献   

20.
舆论引导:新媒体时代领导干部执政能力的重大考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新媒体时代的挑战和要求,领导干部的执政理念和思维方式必须进行更新。要充分利用主流权威媒体强大的公信力和传播力,有效发挥权威媒体在舆论引导中的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