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角田文卫所归纳的“匈奴”概念启发下,本文检视西方古典文献中相关“斯基泰人”之用例,指出西方古典作家笔下有三种斯基泰人概念。一是将之视为游牧民族,涵括整个上古欧亚草原的游牧人群,这是绝大多数西方古典作家的看法。而根据希罗多德的记载,我们发现斯基泰人有另外两种概念,既可以指王族斯基泰人这个血缘部落,又可以指以王族斯基泰人为首构成的政治体。这三种概念互有联系,但因内涵不同,在各自语境中的所指具有很大差异。  相似文献   

2.
一九八一年十一月,根据苏联科学院和日本对外文化交流协会的协议,在日本东京举办了“欧亚游牧民族”考古学—民族学展览会。展览会考古学部分分四个馆:“黑海北岸的斯基泰人”,“哈萨克斯坦和咸海沿岸的塞种人”,“阿尔泰和图瓦的古代遗存”,“早期佛教文化”。民族学部分分萨满教、喇嘛教、佛教以及哈萨克斯坦、中亚和西伯利亚游牧民物质文化等几个馆。  相似文献   

3.
米诺斯文明时期,克里特人就已经有了竞技习俗,这种习俗的产生与他们所持的母权制态度有重要的关系。迈锡尼文明期间,这种习俗被阿卡亚人赋予了父权制的文化态度,注入了希腊诸神的元素,且发展成为希腊人重要的文化传统。而阿哈伊亚人则对其注入了男子气概,并将宙斯改造成了战神,使这种习俗演变成希腊式竞技,且发展出早期的竞技赛会。这种竞技赛会后来在多利安人手中得到了延续和发展,从而为古代奥运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匈奴是世界历史上著名的游牧民族,兴起于公元前3~4世纪,至秦汉之际开始统一北亚草原地区,然后向西征服月氏、楼兰、乌孙、呼揭等西域三十六国,建立了横跨欧亚大陆的匈奴帝国。由于北亚草原独特的自然条件,使得匈奴文化具有明显的地域特色,加之与相邻地区古代民族,在文化上的相互采借与涵化,更使匈奴文化异彩纷呈。匈奴文化不仅为后来兴起于北亚草原地区的柔然、突厥、蒙古等民族所承继,而且对同时期中原文化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一、匈奴文化之探讨 文化是一个极为复杂的根念,它的范畴也很广。这里我们按民族学的一般分类原则,就匈奴的生活方式、语言文字、宗教信仰、婚丧习俗及社会组织等方面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5.
锁子甲是古代战争中使用的一种金属铠甲,由于其材质构造与外观的奇异,可称是真正意义上的“铁布衫”。公元前5世纪或更早,可能是黑海北部的斯基泰人首先发明了锁子甲。作为一种外来的铠甲形制,锁子甲从早期进入中国西域地区至最终传入中原,历时三个多世纪,这一过程曲折、漫长而有趣,充分展现了中古时期各主要地域和民族之间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活跃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6.
对岳公台一西黑沟遗址群的各类遗迹的性质、功能进行了初步探讨,提出了石筑高台及方形和长方形的石围墙基址、石结构墓葬以及静态剪影式的岩画的组合共存关系.反映了该地区某一古代游牧民族考古学文化的基本特征.试图揭示古代游牧民族的考古学文化遗存的基本特征,并对古代游牧民族文化考古学研究的方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新疆巴里坤东黑沟(石人子沟)遗址考古工作的主要收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游牧中有定居是北方草原地区游牧民族生活方式的基本特征,古代游牧文化聚落遗址是普遍存在的.新疆巴里坤东黑沟遗址就是在东天山北麓发现的一处大型古代游牧文化的聚落地址,2005~2007年进行了全面调查和重点发掘,揭示了以墓主为代表的外来文化和以人牲为代表的土著文化同时共存的现象,反映了征服者与被征服者的关系,与文献所栽的匈奴于西汉初年在东天山地区击败月氏的历史相合.东黑沟遗址的考古工作作为东天山地区古代游牧文化考古研究的重要内容,在古代游牧文化大型聚落遗址考古研究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意义十分重大.  相似文献   

8.
我国古代的北方游牧民族创造了色彩斑斓的游牧文化。游牧民族的体育是游牧文化别具特色的组成部分。游牧民族的畜牧型经济和居无定所的生活方式,决定了体育——这一身体文化的表现形式,北方区域地理环境也成为铸就北方游牧民族体育豪迈、奔放的天然介质。游牧民族与其它各民族共同缔造了丰富的中华民族体育文化,与其它游牧民族建立的政权相比,辽代因猎鹰海东青而亡国填充了古代体育褒贬的史篇。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尚黄习俗历史久远,这一习俗始于黄帝时代。尚黄习俗的形成源于中国古代农耕文明中形成的崇日拜土观念,黄色被赋予了丰富的内涵,“尚黄”成为黄帝文化的重要内容。由于黄帝的崇高威望以及黄帝文化的历史地位与持久影响,使得这一习俗得以沿袭和不断发展。尚黄习俗对中国古代服饰文化影响较大,中国历朝历代的服饰一直多以黄色为尊。  相似文献   

10.
突厥人和蒙古人曾经对世界历史产生过巨大的影响。两相比较 ,可以看出 ,蒙古人的扩张把古代游牧民族的武力征伐推到了顶峰 ,使得文明社会经受了最后一次 ,也是最激烈的游牧民族的野蛮攻击 ,其规模远远超过了突厥人 ,在世界历史上给人们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而突厥人的文化影响则较为深远 ,他们在游牧民族中成功地创造了一种层次较高的、独特的、持久的文化 ,并在以后的历史中一直用自己的文化影响着从小亚细亚到中亚到蒙古高原这一广阔地域的其它民族  相似文献   

11.
古墓沟人社会文化生活中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九七九年底,新疆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在罗布淖尔地区孔雀河下游的古墓沟地区,发掘了一处新石器时代的公共墓地。墓葬可分为两大类型。其中第一类型的墓葬,据出土之文化遗物及碳14年代测定资料,绝对年代可能在距今三千八百年前后。第二类型的墓葬年代则较此稍晚。它们可以算得是这片地区内原始氏族社会墓地的一个代表。罗布淖尔地区气候干燥,墓地文物大都不朽,少数尸体因特别干燥的沙漠气候环境也成了干尸。这一特殊的地理气候条件,使三千八百年前古墓沟人营构墓葬时的种种习俗,得以完好的在今天重现。我们依凭这些实物资料,对古墓沟人的社会经济生活、社会组织情况、文化艺术、宗教信仰、生态环境等,可以得到形象的概念。这对我们研究罗布淖尔地区古代土著居民的历史和文化,研究新疆古代少数民族的文化习俗,明显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就此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2.
内蒙古地区自古与内地就有密切的联系,这与古代北方游牧民族的南移是密不可分的,古代在内蒙古活跃的游牧民族中,匈奴人在内蒙古地区建立了北方民族最早的国家政权,翻开北方民族文明史的第一页,有两个根本性的因素在其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一是北方游牧民族的自然环境;一是经济驱动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蒙古族是个古老的草原游牧民族,他们有光辉的历史,灿烂的文化。这正如策·达木丁苏荣所说的“人类文化与他们的语言文字有着深厚的联系,各个民族的经济文化的发展,就象植物的生长,有着它的最初的花朵,每个民族都有这种最初的文学花朵,文献书籍”《蒙古秘史》,(下简称秘史)。祖祖辈辈留给我们的这朵鲜花——蒙古族古代文化,它为世界文化史烟波浩渺的海洋,增添了一首古老的、富有浓郁草原风味的牧歌。  相似文献   

14.
山戎是我国北方游牧民族的一个古老称谓,和崇山习俗密切相关。而历史上北方各游牧部族如匈奴、东胡、蒙古,都有崇山习俗。所以山戎一词,应是对古代中国北方具有浓郁崇山习俗的各游牧部族的泛称。  相似文献   

15.
中、北亚的辽阔草原 ,是古代游牧民族的主要栖息地 ,也是游牧民族冲击亚欧大陆农耕世界的主要出发地。本文对古代中北亚游牧民族的迁移活动进行了详尽考察 ,特别探讨了塞种人、安息人、匈奴人、白匈奴人、大月氏人、突厥人、蒙古人以及帖木儿帝国的迁移活动 ,认为这种移动虽然扰乱了农耕世界的文明进程 ,大多在军事上甚至政治上战胜了农耕民族 ,但在经济和文化上却使游牧民族融汇和同化于农耕世界 ,促使农耕世界不断扩大 ;而且 ,这种移动也为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往来创造了条件 ,有利于世界历史的横向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尚黄习俗的起源与原始崇拜有关,在其发展过程中,受到五行税及黄老之术的重要影响。黄帝是这一习俗的创始人。黄色,从作为祭礼服饰的专用色开始,再成为昭示国运的专用色,最终演化为帝王的御用色,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过重要影响。透视这一习俗的演化过程,可以清楚地认识中国古代尚黄的真正原因。  相似文献   

17.
敬献“德吉”是古代蒙古人普遍存在的一种习俗。青海蒙古人比较全面地继承了这一习俗。本文根据有关文献、田野调查,在阐明青海蒙古人敬献“德吉”习俗的构成、形式及具体举行过程的同时,从蒙古人的原始宗教信仰、文化心理结构入手,探究了这一习俗的渊源。有些学者认为敬献“德吉”习俗源于防毒。笔者认为,敬献“德吉”习俗不是源于防毒,而是与蒙古人原始信仰有着密切关系。原始时期的落后生产力水平所决定的统一命运的要求和平等获得天赐恩佑的宗教愿望共同生成了青海蒙古人敬献“德吉”习俗。  相似文献   

18.
史书中有成吉思汗出生时右手"手握凝血"的说法,其寓意后来发生了演绎和变化。根据对早期记载和后人演绎的分析,可知其最初的寓意是预示流血、杀戮或战争,后来转为世界统治者的预示,在佛教思想的影响下又被赋予了金刚手化身的涵义。这一说法及其演变反映了古代蒙古人历史观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中国北方游牧民族生活习俗出发,通过对蒙古族传统刀具文化进行研究,以期有助于人们对传统蒙古族配刀文化有详尽的认识和理解.从传统蒙古族佩刀的实用特点、装饰纹样出发考察了北方游牧民族佩刀的装饰艺术的外延.通过分析这些特点,知晓蒙古刀作为蒙古族民间手工艺品所要体现的文化内涵,其文化内涵延续并记载了北方游牧民族勇敢、智慧和辉煌的历史.  相似文献   

20.
中世纪一般是指从公元4世纪至公元15世纪这段时间。虽然匈奴人在公元1世纪时就已衰落,但由于中世纪北方游牧文化是发端于公元前3世纪兴起的匈奴人,且其兴起时间正好是古代和中世纪的交替时期,因此在本文中匈奴人也属探讨之列。中世纪北方游牧民族与中原王朝的关系实际上从一个侧面体现了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的关系,体现了二者之间的差异及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间那种既相互矛盾,又相互依存的关系。本文拟从抄掠、和亲、内附三个方面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