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文意在探讨伍蠡甫先生的绘画艺术以及西方美学、中国画论对其画风的影响。伍先生的绘画大约可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时期为20年代初至30年代末。这是他认真学习传统技法,研究中国画论,打基础的时期,其画偏重传统风格。第二时期自40年代初至"文革"时期,其绘画及绘画理论偏重于革新一路。他将西方美学与中国画论,东西方民族审美差异作比较,欲寻找拯救古老中国山水画的良方而倡导将现代事物搬进山水画。第三时期为改革开放至90年代初,他对前一时期的绘画作了反思。追求线条的拙朴简古,意境的静穆幽深之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2.
中国山水画与油画风景两大绘画的形成,归根于他们各自哲学与美学理念的不同,两者存在鲜明的差异性.中国人信仰天人合一的哲学观,中国绘画注重重心略物,注重表达画家的主观精神和理想,在绘画中追求达到气韵生动的艺术效果.西方绘画遵循天人相胜的哲学观,偏重描绘客观对象的外在形态,采用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方法塑造物体,追求真实再现客观物象的理念.通过相互比较研究,有助于艺术家和鉴赏者运用不同的艺术观念和方法,创造和鉴赏不同民族的绘幽艺术,获得各不相同的思想启迪和审美享受.  相似文献   

3.
高克恭是宋末元初绘画史上一位著名的山水画画家。作为宋末元初山水画绘画风格转型时期的重要代表人物,高克恭在繁忙的政务之暇,还创造出了丰硕的绘画成果。他的山水画风格对后世的影响也是极大的。主要阐述了高克恭的生平,并且研究了他的山水画艺术风格特征及其主要贡献。  相似文献   

4.
石涛为清代著名画家、僧人,在中国美术史上影响较大。他的山水画中所蕴涵的禅学思想与其特殊的的身世和社会背景分不开,石涛的内心充满着矛盾,在其作品中既有对自然的热爱也有避世的思想,他把自己的所见所思都融入到山水画的创作中。他师从造化,但同时又以禅入画,追求意境上的空灵。他把禅学融入到山水画中,对于后人的影响深远。石涛绘画风格的形成与其复杂的人生阅历和禅学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5.
石涛为清代著名画家、僧人,在中国美术史上影响较大。他的山水画中所蕴涵的禅学思想与其特殊的的身世和社会背景分不开,石涛的内心充满着矛盾,在其作品中既有对自然的热爱也有避世的思想,他把自己的所见所思都融入到山水画的创作中。他师从造化,但同时又以禅入画,追求意境上的空灵。他把禅学融入到山水画中,对于后人的影响深远。石涛绘画风格的形成与其复杂的人生阅历和禅学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6.
郭熙是北宋时期著名山水画家及山水画理论家.他在吸纳研解前人艺术的基础上,开拓创新,探索实践,使山水画风、审美特征达到了一个全新的成熟境地.郭熙山水画的审美特征体现在:以陶冶性情为目的,追求主体性与形式美;以气韵生动为要,追求形神兼备;以人文意境致胜,追求诗意内涵.  相似文献   

7.
元代绘画作为中国绘画的分水岭,“宁静淡泊,超然物外”思想意识成为元代绘画的精髓,文人画成为画坛的主流。以黄公望、吴镇、倪瓒、王蒙“元四家”为首的山水画家弘扬文人画风气,以寄兴托志为旨,极大地推动了当时绘画艺术的发展,其中吴镇以画隐选题材著称,在元代绘画中占有重要地位。主要对吴镇的山水画进行初步的探究分析,来了解和揭示其山水画的艺术表现。  相似文献   

8.
中国山水画作为中国文化的一个载体,集中体现了中国传统绘画的精髓。其艺术形式经历了上千年的发展演变,无论是在艺术精神,还是绘画语言,以及表现形式方面,都已经远远超越了山水画本身的艺术样式,成为中国文人人生哲学的传神写照。  相似文献   

9.
近些年来许多优秀的风景画家都自觉地研习传统绘画图式,并创造性地将山水画的某些技法形式,审美趣味,绘画观念,乃至传统文化精神等融化到油画风景创作中。本文从三方面对此做了分析:1.油画风景画家在作品中加强书写性并追求笔触效果。2.油画风景画家借鉴传统山水画的形式因素。3.油画风景画家研究传统意象,使作品在审美趣味,艺术观念上契合传统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10.
山水画的主要艺术特点是讲究意境,而意境的创造是客观景物与画家主观精神的妙合无间。由于画家所处的时代背景、艺术修养、人生体验不同,所以体现在作品里的意境也不尽相同。倪瓒作为元代山水画的扛鼎者,他运用个性化的绘画语言,创造出一种萧条淡泊、荒寒简远的艺术意境。这种意境,既是当时汉族知识分子闲适无奈、哀愁冷淡心境的反映,具有一定的时代性;又是他个人孤傲与超脱情感的抒发,对明清两代山水画影响极大。  相似文献   

11.
荆浩在中国山水画史上有着不可动摇的地位.他的作品<匡庐图>在表现语言和形式上相对前代的山水画有许多的创新点,他的著作<笔法记>总结出不少山水画创作独特的理论,对其后画家的创作和表现有巨大的借鉴意义.通过对<笔法记>及<匡庐图>的剖析,得出形似意义的"真"、气质意义的"真"、传神意义的"真"从荆浩开始已成为传统山水画艺术追求的较高境界.在具体的艺术实践中荆浩所采取的大山大水、笔墨恣肆对丰富山水画表现语言也有重要的开创意义.  相似文献   

12.
唐代不仅是我国古典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而且也是绘画、书法、音乐、舞蹈、雕塑等艺术空前繁荣的历史时期。其中尤以绘画和诗歌关系至密,不少诗人写了一些优秀的咏画、题画诗,这些诗篇是唐代诗坛上鲜艳芬芳的奇葩。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十分欢喜绘画珍品,对绘画艺术有很高的鉴赏力,无论是山水画、人物画、花鸟画,他都加以品  相似文献   

13.
山水画皴法是中国山水画重要语言之一,经过一代又一代画家的继承和发展,山水画皴法不断成熟、丰富和完善,成为山水画一个完备的绘画语言体系。为更好地继承和发展山水画艺术,系统掌握山水画语言,本文通过对山水画皴法的面目和特点进行条理归纳,以达到"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的目的,使我们在师造化中能入能出、能承能变,不断丰富和发展传统山水画艺术形式,创造出具有当代精神内涵的山水画作品。  相似文献   

14.
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是中国绘画史上极重要的画论著作。此著以书画同体之说论画的起源;在绘画发展论上,张彦远既论政治与绘画的关系,又论画家的师承、发展,对山水画史颇有见地;关于绘画功能论,他发展了以政教为核心的“鉴戒说”,又承认新兴的山水画可以“怡悦情性”。他重新标举谢赫的“六法”,尤对形神关系及相关技法阐述己见。他的“意不在于画,故得于画”、“自然者为上品之上”等看法,体现了庄子的艺术精神,参与了“儒道互补”的理论建构。  相似文献   

15.
没有任何一种宗教思想像禅宗这样深入中国士人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禅宗与中国绘画发生关系的更重要方面,是禅宗对文人人生观的广泛渗透和影响,对中国山水画创作的内容、风格、流派的形成以及绘画艺术的批评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可以说,不将禅宗对山水画的影响考虑进去,就无法勾画出唐宋以后中国绘画艺术发展的基本面貌。  相似文献   

16.
“天人合一”思想是中国古代最具代表性的思想观念,是中国哲学思想的基本精神,它以整体性和辩证性的思维方式来理解宇宙及万物关系,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注重对人的生存命运和生存状态的关怀与把握,其中蕴含看浓郁的生态意识和人文精神,对中国传统绘画美学特别是山水画艺术产生了重要影响,这在山水画中主要表现为生命意识、人本意识和境界追求。  相似文献   

17.
中国山水画中所蕴含的空间意识不仅是中国传统绘画艺术所秉承的时空观的直接体现,也是中国哲学的自然观在艺术领域中的直观体现。山水画把作为造化的自然和具有创造性的心灵结合在一起,通过水墨的方式构造一种虚境,而且使得空间节奏化、音乐化了。山水画为达到这种表现而使用的方法是“以大观小”“三远法”和空间的诗化。但是近代以来,传统山水画的价值及空间技法受到了挑战。傅抱石对于传统山水画既有继承又有创新,但他把写实主义作为山水画的基础,并且用近代的透视法和比例关系来解释传统技法,尚存在诸多商榷之处。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审美文化对日本审美思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中国古代诗学理论对日本诗学、中国古代绘画对日本绘画、中国雕塑艺术对日本雕塑艺术等方面的影响,指出了日本艺术在模仿中的创新特点。  相似文献   

19.
梦盛  刘海丽 《老友》2014,(8):44-44
正今年66岁的腾凯,自幼爱好书法和绘画。早在读书期间,因书法、绘画成绩优秀,他就常为学校出墙报。参加工作后,由于公务繁忙,他无暇练习书法、绘画,直到退居二线后,才有时间继续学书法、绘画,并主攻山水画。他去书店买了许多有关绘画方面的书籍,从中了解中国美术史,还有赣南、江西乃至全国著名画家的成长史。不久,经人介绍,他拜赣州知名山水画家温相元为师。时任赣南老年大学山水画班教师的温相元,一边教他绘画的基本功,一边带他深入赣南著名的三百山、五  相似文献   

20.
探析中国传统山水画意境审美及创构理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绘画在美学上有它的独特性。尤其是中国传统的山水画有着独特的艺术形式和表现语言,从立意、为象、到格局长期探索内容和形式的关系,逐步丰富而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审美体系,它形成了中国山水画独特的意境美,彰显了中国文化鲜明的美学思想,体现了画境的审美意识和审美理想的追求,并提出了形式美的法则。本文从传统山水画的意境及美感形式中探寻古人的美学思想、创作方法、审美意象、审美情趣,试析意境审美的创构理念,对我们进一步理解前人的审美思想及高深的境界,传承民族独特的文化艺术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