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3 毫秒
1.
五四运动是鲁迅生命历程中一个划时代的开始。这不仅因为:他的作为“新文学开山”、“显示了‘文学革命’的实续”的小说,开始发表于这一时期;不仅因为:他的“萌芽于‘文学革命’以至‘思想革命’”,后来成为战斗的主要武器的杂文,开始发表于这一时期;更重要的是:“五四运动的杰出的历史意义,在于它带着为辛亥革命还不曾有的姿态,这就是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国主义和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封建主义。”(毛泽东)鲁迅当时的所有作品,几乎毫无例外地渗透了深入于历史内容的这一时代的精神,他猛烈地反击帝国主义,对封建主义进行持久不懈的斗争,坚韧,深沉,潑剌,恰如他自己  相似文献   

2.
研究质变问题时,常涉及“度”与量变的“最高点”。有些同志认为“度”就是量变的“最高点”,“最高点”或“度”就是“事物保持自己的质的数量界限”,是“质变的开始”,“事物的质变是当事物的量变达到了一定的‘度’,即‘某一最高点’时候就开始了的。”(参见《江汉学报》1963年第2期柯彰同志《根本质变过程从何开始》一文)其实,“度”与量变的‘最高点”是两个不同的哲学范畴,不过它们有着紧密的联系。我们应该确切地把握这两个范畴的内涵,划清两者的界限,看到两者的联系,而不能将两者等同起来。  相似文献   

3.
在本世纪初,中华民族汇入世界历史的发展潮流中,痛苦地艰难地开始了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从那时起,传统的国民灵魂就面临着历史性的挑战,开始分化为“传统”与“现代”两种精神的矛盾和对峙。鲁迅作为现代民族灵魂的精英,他那渗透着现代理性精神,富有生命之情的艺术感觉,冲破了传统观念和艺术世界的规范,在《呐喊》和《彷徨》  相似文献   

4.
学生在小学就开始接触几何知识,但都是感性的认识。系统的学习是从初二开始的,这一阶段是实现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关键时期,但是由于几何学较抽象,使学生思维受阻,无从下手。特别是开始学习几何证明题时表现更为明显,怎样在教学中帮助学生有步骤地扫除障碍,改进教学方法,使学生较快地掌握证题的技能技巧是必须解决的问题。 1 帮助学生辩清几何命题中的“题设”与“结论”(或者说是“已知”和“求证”),这是学好几何证题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5.
“矮”这个字眼我不喜欢。偏偏这个让我生厌的字要与我终生为伴,因为它那么“惨无人道”地与我的身高结下了生死相依之缘。1.66米的“小号”男人还算堂堂男子汉吗?往往一些人在藐视的眼神里、在讥嘲的话语中顽固地写着这个问号,于是我也开始埋怨造物主“玩乎职守”,在我身上克扣了“材料”,赐我一个“矮男”之身。 我与“矮”字结“仇”可以  相似文献   

6.
鸦片战争是近代中国人自我反思的起点,也是近代中国人现代化意识开始产生的一付促化剂。传统的观念视中国为“天朝上国”、西方各国是“蛮夷小邦”,但鸦片战争的客观事实却是“蛮夷”击败了“天朝”。而伴随着外国资本主义列强的大炮、商品和传教士而来的,则是西方资本主义的文化传播。对于西方文化的冲击,士大夫中大多数人仍然浑浑噩噩,或醉生梦死,或顽固地谨守“夷夏之辨”、“用夏变夷”的信条。但一部分代表着近代文化新趋向的有识之士,已从原来对域外事物一无所知的封闭殿堂中步履艰难地迈出了第一步,开始注视西方的文化,并试图将某些东西纳入自己古老的文化体系里,加以吸收和改造。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讲到共产主义高级阶段时提出:“各尽所能,各取所需。”但他讲到共产主义初级阶段的“按劳分配”问题时,前面并没有提到“各尽所能”。是斯大林开始把“各尽所能”与“按劳分配”联在一起的。他说:“这是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的公式。”斯大林科学地发展了马列主义的“按劳分配”学说。  相似文献   

8.
杨芳芳 《云梦学刊》2004,25(6):24-26
中国近代报刊诞生之际就承担了“救亡”重担,创办近代报刊是政治家们从事政治活动的重要方式,因而中国最初的新闻人,从一开始就过分地强调了报刊作为政治斗争的“利器”这一特质。这在当时有一定合理性。但媒体过多地承担宣传鼓动功能,过多地介入到政治斗争之中,势必削弱了其他功能。  相似文献   

9.
秦简所见“新地”的界定应改变过去以时间界定为主线的研究取向,立足秦统一战争的宏观视角,考察郡制推展、罚戍署地规定与“新地”划郡而治、“东故徼”分界下的故秦地与“新地”,结合空间关系进行重新界定。“新地”实际以郡为单位进行划定,在时间上,“新地”可能是秦王政十七年至十九年间开始设置;在空间上,秦统一前东部边境防线“东故徼”变成统一后故秦地与“新地”的分界线。由此“中县道”、故秦地之郡与“新地”构成秦统一后的“差序疆域”。  相似文献   

10.
中国以农立国,农政向为国家政要之一.甲午战后,西方的“农学”知识大规模传入,“农学”一词成为19世纪末开始流行、20世纪初风行的一个概念.从《皇朝经世文编》到《皇朝经世文续编》再到《皇朝经世文三编》,鲜明地昭示了农事内容由“传统农政”到“近代农学”的变化.从“农政”走向“农学”的时代意义,彰显两千年来传统的“经史子集”四部之学的架构已到了最后的自立阶段,至19-世纪中叶起向“经世之学”转变,至19世纪末20世纪初开始了“分科之学”的知识建构.  相似文献   

11.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还没有开始考虑中国的钢铁工业问题。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开始关注边区炼铁工业,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边区炼铁工业的发展。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高度重视知识分子和技术人员,不仅对鞍钢的恢复和建设起到了重要作用,还使中国共产党得以顺利接管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所属各钢铁企业;毛泽东发出“鞍山的工人阶级要迅速在鞍钢恢复生产”的电令和“为工业中国而斗争”的号召,有力地推动了鞍钢迅速恢复生产;毛泽东提出“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的伟大战略构想,对新中国钢铁工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2.
近两年学术界关于 “民工潮” 研究综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两年学术界关于“民工潮”研究综述何频80年代末开始,我国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自发地、大规模地、持续地跨地区向大中城市,特别是向经济较发达的沿海城市转移,形成了国内外广泛关注的“民工潮”。这一问题已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学者们发表了许多有关的论文。现将...  相似文献   

13.
目前学术界对系统学说与矛盾学说的关系众说纷纭,有“无关说”、“指导说”、“表现说”、“丰富说”、“高于说”和“取代说”等等。笔者认为,以上诸说都没有揭示出二者的真正关系,因而也未能阐明其对唯物主义在当代的发展的影响。本文将从它们最基础最核心的范畴开始,逐层深入地全面地探讨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4.
“清算胡适的反动政治思想”一文,揭露了胡适——从留学美国开始到全国解放他逃亡到美国时为止其反动政治思想是一贯的,又是发展的。胡适开始就以“世界公民”自居,就对于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国“决心主张不争主义”,这和他直到最近仍旧无耻地赞同美帝侵略中国大陆的主张,是一脉相承的。本文虽然和上期郑鹤声先生的论文内容有相同处,但重点不同。  相似文献   

15.
现代化和全球化双重变奏下的中国文化发展逻辑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现代化和全球化的交织与重合,是理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文化转型的钥匙。改革时期发生在中国的这场文化讨论,实质上是中华民族对现代化和全球化的一种文化反应,是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化和全球化条件下发生转型的逻辑结果。从洋务运动开始,贯穿于整个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中化”与“西化”、“传统”与“现代”、“中体”与“西用”等文化话语,在知识界的影响力正在日益淡化,开始让位于其他重要话语,如“全球化”与“本土化”、“全球性”与“民族性”、“国家认同”与“民族认同”等。从五四运动开始的中国文化转型过程已经接近完成,一种新型的中国主流文化正在形成之中。这种新型的主流文化,既不是传统文化的复兴,也不是西方文化的移植。它深深根植于中国传统之中,同时充分地吸收了其他文明的优秀成果。  相似文献   

16.
原“原道”     
“寻根热”并不等到几年前那部黑人小说才开始。探究本源,是人类的天性——我从那里来?我们从那里开始?我们的文化、我们的艺术,为什么发生?以什么为基础?这些问题,从古以来,人们就不断地问。于是,有“家传”、有“族谱”、有宗教与哲学的探求本体、归本造物、推原心  相似文献   

17.
包公既是历史上的真实人物,又是一个艺术典型。他们之间有联系又有区別,而为官清廉刚正是他们的一个重要的共同特点。对包公这个清官的评价,解放以来,几经反复,要算林彪、“四人帮”判得最“左”,他们一口咬定“清官比赃官更坏”。林彪、“四人帮”垮台了,人们开始摆脱“左”倾教条主义对古代历史和文学研究的束缚和破坏。实事求是地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批判精神,重新评价包公及其历史作用和现实意义,又理所当然地提到议程上来了。  相似文献   

18.
诗歌的灵视这一命题,在我国诗坛上,近几年开始为许多诗人所注重,为诗学理论家所青睐。诗人流沙河在《星星》诗刊上,显赫地写上“灵视”二字,理论家杨匡汉在《文学评论》上,把“灵视”与“感觉”、“意象”、“情绪”等命题相提并论,使灵视在诗歌界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地位。然而,所谓灵视,  相似文献   

19.
1859年4月19日和5月18日,马克思、恩格斯分别由伦敦和曼彻斯特写信给当时在柏林的斐迪南·拉萨尔,评论他写的五幕历史悲剧《弗兰茨·冯·济金根》。这两封信谈到了一系列重大的思想问题和美学问题,是不可多得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经典文献,也是今天我们在文艺理论领域里批判“四人帮”,拨乱反正的锐利武器。一马克思在信的一开始就说:“如果完全撇开对这个剧本的纯批判的态度,在我读第一遍的时候,它强烈地感动了我”,并说,剧本能够产生这样的效果,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恩格斯在信的开始处也说,第一二次读这个剧本,“使我在情绪上这样地激动”,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确凿的事实和认真对“十八大”精神的学习领会,阐论西藏的民主改革是从1951年开始,到1965年基本结束的.1951年“十七条协议”的签订,西藏的和平解放,封建农奴制的旧西藏,就已开始逐渐向着新民主主义——社会主义道路转变,百万农奴就已开始逐渐地走上翻身解放的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