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凌燕 《河北学刊》2012,32(4):105-107
七月派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由于长期被划为左翼文学之“异者”,其独特价值迄今被淡而化之.七月派作家群体是左翼文学的一支,但在左翼文学独尊文坛的时候又扮演了一个独特的角色.七月派文学的核心价值是“人本思想”,其精神资源与19世纪西方文学密切相关.七月派赋予了中国左翼文学一个开放性视野和超越的品格.研究七月派文学不仅需要现当代的文学视域,更需要世界文学的视域.  相似文献   

2.
中国现代教育家马曜传李文辉编者按:1995年10月28日,中国西南民族研究学会在四川省西昌市召开了庆祝马曜教授从事学术活动五十周年座谈会。原中共四川省委副书记冯元蔚、四川省人大常委副主任孙自强、中共凉山州委州政府领导、研究中国西南民族的专家学者60余...  相似文献   

3.
一九三六年,在中国政治舞台上发生了一件震动中外的大事,便是“七君子”事件。七君子是沈钧儒、邹韬奋、李公朴、沙千里、史良、章乃器、王造时等七位先生。他们于这年五月,响应中国共产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号召,在上海发起成立“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后面简称“救国会”),要求国民党政府停止内战,释放政治犯,并与红军议和,建立统一的抗日政府。十一月二十二日,国民党政府竟以所谓“危害民国罪”将他们逮捕,关在苏州高等法院。直到“七七“事变之后,才被迫将他们释放。 七君子成为当时中国人民心目中的英雄人物,  相似文献   

4.
同光之交即同治十三年至光绪元年(1874年至1875年),清政府内部展开了长达七个月之久的“海防议”。长期以来,史学界对“海防议”虽有较多评说,但不少评说不能令人信服。本文拟对“海防议”中的几个问题略作辨析,偏颇之处,祈请识者匡正。一关于“海防议”的历史地位“海防议”在中国近代史上尤其是在中国国防建设发展史上的历史地位,是不能低估的。首先,“海防议”表明清政府对于西方资本主义列强侵华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众所周  相似文献   

5.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关于中国文化建设问题论战述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国思想界围绕中国文化出路问题的论战,在社会上引起巨大反响。论战的两极是“中国本位文化”论与西化论的对立。这场论战事实上进行了两个讨论:一是关于“中国本位文化”的讨论,一是关于“全盘西化”观点的讨论。今天研究这一历史上的论战,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一)关于“中国本位的文化建设”的争论1934年4月16日,陈立夫在南京市政府扩大纪念周会上发表题为《文化建设之前夜》的演讲。他说:“吾国自五四运动以来,所有文化工作,……大部分均系破坏工作,以致吾国固有…  相似文献   

6.
“再造京剧艺术辉煌”质疑刘梓钰《中国文化报》于今年1月25日发表了高占祥先生的文章《再造京剧艺术辉煌》。该文是高先生1月9日在纪念梅兰芳、周信芳诞辰一百周年学术研讨会上的讲话。文章高度评价了梅、周的艺术成就,论述了梅、周的历史地位,肯定了改革开放以来...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射日神话入手考证了“十日并出”与扶桑测日的关系,通过大量的考证构拟出上古“十日”和“九阳”扶桑两种测日出点的方法与古历法的关系,理清了华夏古文化中“十日并出”、“九日居上枝,一日居下枝”、“八子”和“射十日”等与“十日”扶桑测日以及“九阳”、“七日”和“月生十二”等与“九阳”扶桑测日的密切关系,从而进一步探究了“易、太极、八卦、”以及道家的“七日来复”等古代哲学概念与扶桑测日的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8.
鲁迅和周作人都是“五四”以来的散文大家。郁达夫在1935年编辑《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时,虽然“忍心割爱,痛加删削,结果还把他们两人的作品选成了这一本集子的中心”,占了所选十六家散文作品总数的“十分之六、七”。这虽然和他的“偏嗜”有关,但是,“二周”在我国现代散文界的卓特贡献,也确实不能不使选家把他们提高一格来看待。郁达夫在散文集《导言》中强调指出:“中国现代散文的成绩,以鲁迅、周作人两人为最丰富、最伟大。”他对“二周”散文的这一总评虽未分轩轾,但以泛论而言,亦大体不失公允。  相似文献   

9.
佛教自东汉时期传入我国,佛经亦随之东渐,由此带来中国文化史上整整四个世纪的佛教石窟寺艺术的滥觞。云冈石窟寺艺术,便是这时代艺术主潮中的一颗闪烁着奇光异彩的瑰宝。云冈石窟,是在当朝以“禅业见称”的高僧昙曜继任“沙门统”之后,按计划开凿的巨大的艺术工程,以此弘扬佛法,把中国石雕艺术推向新的历史高峰,也使佛教及其佛教艺术逐渐在中国这块古  相似文献   

10.
第六届周易与现代化国际学术讨论会略述本刊记者由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河南省易经学会、安阳周易研究会、安阳周易学院联合发起的“第六届周易与现代化国际学术讨论会”于1994年10月16日—19日在中国河南省安阳市举行。出席会议的有来自美国、马来西亚、新加坡...  相似文献   

11.
日本江户幕府为恢复17世纪30年代(日本宽永年间)因锁国政策而中断的朱印船贸易,并了解正在上海一带进行的清朝与太平天国之间的战况,经过一年的筹划准备,派遣使团赴沪。使团由御勘定根立助七郎率领,一行51人,乘幕府官船“千岁丸”,1862年5月27日(清同治元年,日本文久二年四月二十九日),从长崎发航,6月2日(五月五日)抵达黄埔江,8月1日(七月六日)离开吴淞口,在上海逗留两个月,8月8日(七月十二日)返回长崎。 “千岁丸”抵沪的同治元年夏季,中国、尤其是上海,恰值多事之秋──太平天国与清王朝间的战争已持续十二年,长江三角洲一带是双方拉锯地段,太平军正第二次围攻上海,申城内外,战云密布;英法等西方国家经过第二次鸦片战争,已由惩膺清朝改变为扶助清朝.以获取更大的殖民主义利益,清军与英法军联手对太平军作战的“中外会防”、“华洋会剿”在这一年正式展开,中心地点便在上海。而同治元年夏天访沪的日本幕府使团,目睹了“华洋会剿”的场景,使团成员留下的纪行文对此记载颇详,为我们研究这段历史提供了有价值的材料。  相似文献   

12.
荆门包山楚墓经过考古发掘,出土了大批珍贵的文物。在其二号墓中,发现了278支带字的竹简,大多记有月、日而没有年份;年月日俱全的共有39支,七个年份,都是以事纪年,以专名纪月。在《包山楚墓》一书的“附录”部分,刊载了两篇探讨这些简历的论文,作者都认为,这些纪年都是史事发生的翌年,论断这七个年份是公元前322年至316年。这些专名的月序,参照云梦秦简《日出》的“秦楚月名对照表”,也安排得不错。至于把简历的年始说成“冬夕建丑”,把简历  相似文献   

13.
受中国地方史志协会和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委托,由江苏师范学院历史系和南开大学历史系联合承办的“华东地区地方志研究班”,于1982年5月10日在苏州开学,经过为期三周的学习,已于同月28日胜利结束。这是中国地方史志协会成立以来,所办的第一期研究班,也是我国建国以来编史修志领域里一件大事。它对华东地区、乃至全国正在蓬勃兴起的研究、编纂地方志的工作,将起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李大钊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开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大钊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开端程明欣,原村黄景芳、曹庆萍同志在《光明日报》1993年12月13日“学术版”发表《简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文,认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由毛泽东倡导并由他开始的”,这一观点值得商榷。笔者认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初倡者是李大钊。...  相似文献   

15.
(一)七个月东北军从1936年11月18日到1937年7月6日,我当过七个多月的东北军。不少同志问到我:你是广东人,上学的地方在广州,怎么会跑到大西北去当东北军?说来话长,一言难尽。概括地讲:是在广州搞学生抗日救亡运动,到“一二九”以后呆不下去了,往上海、北平走;同时,入党以后,一心想去陕北进红军大学,到了西安就给留下了,因为当时东北军  相似文献   

16.
《后汉书·光武帝纪》:“秋七月丁酉,幸鲁国。复济阳县是年徭役。冬十一月丁酉,至自鲁。”《校勘记》云:“‘冬十一月丁酉至自鲁’汲本、《集解》本‘丁酉’作‘乙酉’。按:是年十一月丁未朔,无丁酉、乙酉,疑‘己酉’之误。”余按:是年十一月丁未朔,七月己酉朔,七月也无“丁酉”日也。《后汉纪·光武皇帝纪》作“冬十月丁酉,上幸鲁国”,是也。十月丁丑朔,丁酉乃第二十一日。《通鉴》卷四四:“秋,七月,丁酉,上行幸鲁;冬,十一月,丁酉,还宫”,亦误。《后汉书·光武帝纪》:“三十一年夏五月,大水。戊辰,赐天下男子爵,人二级;鳏、寡、孤、独、笃…  相似文献   

17.
第二届“中国文化与世界”国际学术讨论会综述张智圆,文浩第二届“中国文化与世界”国际学术研讨会于1995年4月30日至5月3日在上海举行。这次会议是由季羡林、汤一介、乐黛云、贾植芳、余秋雨、徐中玉等14位著名学者联合发起,由上海外国语大学承办的。参加这...  相似文献   

18.
听说扑克与历法有不解之缘,“年”、“季”、“月”、“周”、“日”相约到扑克王国访问。 52张扑克牌,在大王、小王的带领下,热烈地欢迎来自时间王国的朋友们。 大王的欢迎辞热情洋溢,他说:  相似文献   

19.
张璨诗非“七事”语源李祥林“柴米油盐酱醋茶”,民间谓之“开门七件事”。对其语源,《辞海》无载,《辞源》也未收,今人多不详。王英志在1994年12月27日《新民晚报》第10版以《“七事”诗及其作者》为题撰文,就此作出解答。王文指出,“柴米油盐酱醋茶”七...  相似文献   

20.
每当人们提到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自然想到“七·七”芦沟桥事变,这似乎是天经地义的,而且在目前有关抗日战争的历史书籍或论著中,都把“七·七”事变作为抗日战争的开始。但是从“九·一八”事变到“七·七”事变的这段历史发展过程来分析,可以说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并不是从“七·七”事变开始的,而是开始于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 一、“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军国主义推行大陆政策的必然,是其实现占领中国进而称霸亚太地区的关键性的一步。 日本自明治维新走向资本主义道路的同时,也走向了向邻国扩张的道路,在明治政权确立之初的《五条誓文》中就有“大振皇国之基础”,“开拓万里波涛,布国成于四方”。制定了野心勃勃的扩张计划:先占领台湾、朝鲜半岛,之后占领中国东北,再占领中国本部,进而称霸全世界。根据这一方针,1894年和1905年先后发动了甲午、日俄两次战争。通过这两次战争,日本侵占了台湾、澎湖,并把南满和东蒙从俄国人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