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其泰教授的新著《史学与民族精神》具有转换视角 ,创辟了“从文化视角研究史学”的新途径 ;深入挖掘史学中体现的我们民族的优秀精神 ;对中国史学演进规律提出新看法 ,正确认识中国传统史学、近代史学和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地位 ;以及采用个案研究与总体认识相结合的新的研究方法 ,创立史书编撰的新体例等特点 ,是在新形势下研究史学的创新之作  相似文献   

2.
川端康成的小说巧妙地把握了民族心理和审美习惯,以贯穿东西的卓越艺术手法,展现了日本文化的丰富意蕴和独特情韵。川端康成独树一帜的美学精神有三个突出特点:一是注重传达心灵感受;二是尽情展示禅的境界;三是深情眷恋民族传统之美。这三个特点的共同基础是日本民族的审美心理和宗教精神。  相似文献   

3.
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民族精神在中华民族崛起中的地位和作用,曾采取多种方式弘扬中华民族精神,而制度化建构就是其中的重要方面。文章从国家制度视角论述了改革开放30年来民族精神弘扬的制度化建构及其必要性,概括了民族精神弘扬的制度化建构的基本特点,进而从新时期弘扬民族精神的实践上总结了其制度化建构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和基本经验。  相似文献   

4.
开展民族精神的比较研究是增强民族自觉、提升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应努力超越文化交往中的“围城”和比较研究中的误区,确立科学合理的比较研究视角、思路与方法。从源头异同、民族精神与民族国家关系、民族生存基础、基本内容与价值组合等方面比较英国、美国、俄罗斯、中国等国的民族精神,主张开放心态,加强民族精神的交流与融通。  相似文献   

5.
弘扬民族精神要有创新思维和世界眼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弘扬民族精神要换一种眼光──以全球眼光对民族文化定位 ,要换一个坐标──以开放、融汇、更新、创造的坐标思考民族文化艺术如何加快走向世界的步伐 ;弘扬民族精神要开掘、发挥中华文化在兼容并包、开放融汇中不断创新的品格 ;要转换视角、转变观念 ,在当代全球文化总格局中对民族文化作新的把握 ,还要下功夫做好双向话语转换 ,在转换中接轨 ,整合、创新  相似文献   

6.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民族人民世代相传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及其承载空间。中原文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丰富的内容构成,它几乎涵盖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所涉及的各项内容。中原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悠久性、地域性、民间性、丰富性、特色性、人文性、发展性等特点。它在见证中华民族精神的光荣历史、传承民族精神、连结民族情感、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国际社会文明对话方面都有其突出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高校作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必须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学校德育教育的主旋律,积极探索弘扬和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的有效措施。高校在弘扬和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的过程中,首先应该以“三项教育”为主要内容;其次针对大学生的特点,在方法上有的放矢;再次在教育渠道上多元交融。  相似文献   

8.
在大学生中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大学生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要正确处理好弘扬与培育、历史性与现实性、爱国与敬业、教育与实践的关系。在处理好这几个关系的同时,从大学生思想出发,又要重点强调民族精神的培育,立足民族精神的现实性,突出敬业精神教育,注重实践育人,最终落脚于培养具有强烈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的大学生。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当前文化建设的核心,牢牢把握这个核心,才能推动井冈山精神在新时期进一步弘扬.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视角可以看到,井冈山精神历史地体现了其主要内涵: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井冈山精神的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井冈山精神的主题;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浸染在井冈山精神之中;社会主义荣辱观在井冈山精神中得到了孕育.  相似文献   

10.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高校作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必须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学校德育教育的主旋律,积极探索弘扬和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的有效措施。高校在弘扬和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的过程中,首先应该以"三项教育"为主要内容;其次针对大学生的特点,在方法上有的放矢;再次在教育渠道上多元交融。  相似文献   

11.
论弘扬民族精神的时代要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五千年优秀文化传统的历史积淀,具有恒久的魅力。但民族精神是一个动态系统。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弘扬爱国主义应突出开放性;弘扬团结统一应注重各民族的特色发展;弘扬爱好和平应在促进和维护世界和平中发挥积极作用;弘扬勤劳勇敢应高举科学旗帜;弘扬自强不息应大力提倡创新。  相似文献   

12.
道德是国家发展的强大支撑,是社会文明的鲜明体现,是时代进步的衡量尺度,是民族复兴的恒久动力。要在全社会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弘扬真善美,贬斥假恶丑,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在社会道德积极、进步、向善的主流情况下,本文对我国现阶段道德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关于培育民族精神对加强道德建设的重要意义。新时期加强道德建设,就是要坚持以民族精神的主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领全局;坚持以民族精神的本质——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导方向;用民族精神的核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以民族精神的基础——和谐文化化育人心。  相似文献   

13.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精神支柱.当前贵州省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现状呈现出两方面的特点主流健康向上;有弱化的倾向.在当代大学生中弘扬和培育伟大的民族精神非常重要,非常必要,也十分紧迫.必须寻找有针对性的措施,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在2021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民族工作创新发展,要正确把握物质和精神的关系,并将其作为需要把握好的"四个关系"之一;突出了物质和精神兼顾,经济和政治统筹;既要见物,更要见人;既要发展,更要安全的民族工作新理念、新思想;本质地内涵着重视精神力量、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的鲜明指向,指明了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创新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从民族精神的内涵出发,论证了新时期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性.针对民族精神稳定性、排他性和保守性的特点,指出民族精神的培育应该继承、吸收和发展三方面并重.  相似文献   

16.
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是统一的,离开了现代性的历史境遇,民族精神的构建将是抽象而无力的。民族精神的构建,其实质是一种现代性的文化再生产,而文化再生产的核心则是知识体系与认知旨趣的再生产。知识与现代社会和现代性之间有着一种内在的构成关系。以知识学的视角思考与构建民族精神,使其为现代人格及现代性本身提供一种科学与人文相统一的价值理性基础,也许应该成为构建民族精神的一种可能思路。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六大报告,对坚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方面提出了新的理论观点。在弘杨和培育民族精神过程中,要正确认识坚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必要性;科学把握民族精神的内涵和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容;深刻理解结合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要求,不断丰富中华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8.
民族精神与民族凝聚力是“一体两面”的文化现象。在文化传承而言,它是民族精神;在民族实践而言,它是民族凝聚力。两者互相推动,共同前进。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核心,它提升了民族凝聚基础、提供了民族凝聚动力、确立了民族凝聚目标;反过来,中华民族凝聚力保障了民族精神实现、预示了民族精神方向、推动了民族精神创新。  相似文献   

19.
中华民族精神,一方面作为一种民族精神具有传承性与创新性、精神性和物质性等一切民族精神的共性特点,另一方面作为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又具有统一性与多样性、理想性与现实性、民族性与开放性等个性特点。  相似文献   

20.
精神强力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精神强力是指主体最强烈、最核心的心灵、意识、思维、神韵所具的一种坚强有力的意向性追求的总和。精神强力体现为民族精神,是民族精神的核心价值之一。民族的精神强力是对民族的生命存在的体贴和设想,是对民族的存在身份的尊严、价值、意义的理解和把握,是对民族的价值理想、终极关怀、精神家园的强力追求。精神强力的内涵、功能、作用表现为:变易生生的生命力,精神生命力是民族生命力的核心,是民族生命力基因的精华;自强不息的凝聚力,它是精神强力永不离散的活水;日新盛德的创新力,它是精神强力的基础和动力源。这三个维度构成“精神自觉”,而精神自觉是“文化自觉”的灵魂。在当今世界,尽管恐怖活动的存在有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错综复杂的因缘,但“走进人体炸弹的内心世界”,从精神强力视域来探赜索隐,不啻是一种化解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