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戏曲音乐由唱腔(声乐)和伴奏(器乐)构成。虽然,伴奏是唱腔的辅助,但是,在长期的合作与交流中,二者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化生出极其有趣的伴奏——器乐的声乐性、唱腔——声乐的器乐性自然生态现象。古老的属于弦索腔系的柳子戏唱腔便独具典型的器乐性特点,这是一很值得探讨而以往未见涉及的崭新课题。  相似文献   

2.
我国的民族器乐作品一直是紧密联系着我国历代劳动人民现实生活和思想情感而形成与发展的.虽然音乐是属感性和听觉的艺术,但是它们可以借助于具体形象,运用形象思维加以展示。器乐作品不同于绘画、书法,可以原样地保留下来,又区别于声乐、戏剧,可借助歌词、台词、故事情节等帮助理解来表达出原作品的风格特色。它只能靠保存下来的音乐符号(有时甚至还不够完整),经过后代人们  相似文献   

3.
声乐套曲《被遗忘的抒情曲》是德彪西早期创作的代表作品,钢琴伴奏部分更是集印象主义音乐特征的优秀之作.本文从作品的钢琴伴奏的写作思维出发,探寻德彪西如何挣脱传统的创作思维,进而继承印象派绘画、象征之一的思维精华,并将器乐性的思维发挥在钢琴伴奏上,以期引发声乐钢伴奏者对艺术歌曲的钢琴伴奏除了纯技术理论外,更深层次的对作品写作思维的思考.  相似文献   

4.
民族民间音乐是世界民族音乐的瑰宝,民族器乐作品在音乐创作中占有重要地位,欣赏民族器乐作品有深远的意义,是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弘扬民族文化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欣赏中,强调听辩能力的训练,突出对音乐主题的掌握,欣赏的作品要具有趣味性、启发性、艺术性.通过深入了解民族器乐发展史,研究、分析民族器乐作品的结构形式和发展手法及在实践中采用切实有效的方法来提高民族器乐作品的欣赏能力.  相似文献   

5.
论述了基本乐理教学中休止符的作用和地位 ,休止符的研究范围与内容 ,以及休止符与音乐美学的关系 ,即理论上的休止符、声乐作品中的休止符、器乐作品中的休止符、休止符与其它音符的交替运用等 ,以引导对旋律的再认识 ,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相似文献   

6.
甘琴 《宿州学院学报》2011,26(10):82-83
黄梅戏舞台表演艺术的信息系统包括表演系统、音乐系统、美术系统和文本系统等几个方面的内容。从黄梅戏音乐系统的构成来看,黄梅戏音乐信息系统包括声乐信息系统和器乐信息系统两个最为主要的方面。黄梅戏曲调是黄梅戏唱腔和器乐系统的内在灵魂,在声乐方面,它是黄梅戏唱腔音乐符号的构成;在器乐方面,体现了伴奏乐器的类属和基本风格。  相似文献   

7.
声乐教学要讲究阶段性。基础训练、声音训练、作品的演唱及艺术地处理作品,是声乐教学中不可缺少的几个阶段。  相似文献   

8.
声乐作为一门音乐艺术,其表现力和渲染力是丰富的,演唱者对声乐作品的艺术处理,是声乐作品能否得到音乐家和欣赏者认可并传唱的关键所在。二度创作是声乐作品分析演唱的基础,能增强作品的感染力,提高欣赏者审美鉴别力。应从演唱者综合素养与作品内涵相融合、演唱技巧与作品要求相一致、情感表达与创作者意愿相统一、艺术特征掌握与体裁分类相匹配等方面把握二度创作。  相似文献   

9.
民族民间唱法与美声唱法之比较(四)──歌唱吐字、咬字技术的比较夏美君人声乐器与器乐的最大差别在于,前者具有语言造字功能。人世间种类繁多的乐器,都可以奏出各具特色的乐音音响,但乐器所奏出的音响却不具备语义化的概念,无法直接传递语言信息,它们只能通过器乐...  相似文献   

10.
论声乐演唱中的钢琴伴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声乐演唱中钢琴伴奏的正确理解和研究,来说明钢琴伴奏在声乐演唱中的重要性。并且通过对声乐作品的分析,阐述钢琴伴奏者应具备的必要条件,分别从对作品的细致研究、平时的练习和舞台表演时的配合进行研究。从而证明弹奏者的综合素质水平越高,对声乐演唱者的帮助就越大,作品表现的也就越完整。  相似文献   

11.
论声乐艺术的本质——以龚琳娜演唱的《忐忑》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德歌唱家龚琳娜演唱的一首没有明确语意歌词的"歌曲"《忐忑》在网络上被称为"神曲"而疯传。听众对此褒贬不一:有人称为声乐艺术之创新,有人称为"精神病人"之犯怪;褒与贬皆来自对于声乐艺术之本质的模糊不清。声乐是语言同音乐的结合,是人类表达思想情感、传递明确语意信息的音乐形式。所以语言是声乐艺术的第一要素。离开了语言,声乐就失去了根本,失去了生命的依托,失去了本性、功能和品位。《忐忑》体裁归属,名为"声乐",实为"器乐",乃人声、器乐之功能互易——"反串"变异之作。  相似文献   

12.
民族器乐在作品体裁、形式以及表演手段和表情达意的方式上都形成了自己鲜明的民族特色。影响民族器乐作品风格的主要因素是作品的时代背景及音乐的民族性和地域性。影响民族器乐演奏风格的主要因素是原作风格及演奏者的个人风格。  相似文献   

13.
歌唱心理是源于客观存在并在演唱者大脑中的反映,但又反作用于演唱者的行为。表演是声乐作品内涵外延表达声乐技巧的结合,演唱者在表演一首声乐作品时,除了要拥有好的发声技巧外,还要有一种心理素质的内在转换。要想在艺术实践中确立良好的自我感觉,就要掌握心理学对表演所起到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许林先生是广西艺术学院音乐系资深教授(已离休),许多人知道他是中国音乐界的知名学者,著有一批声乐和器乐的优秀作品。但是,却很少有人知道他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吹奏国歌最年轻的号手。  相似文献   

15.
在高师声乐教学中 ,学生要唱好一首歌曲 ,除了要有音乐感知能力、良好的嗓音条件和声乐技巧、一定的文化音乐修养之外 ,十分重要的就是学生对所演唱作品的内涵要有深刻的理解 ,并展开合理想象 ,这样才有可能准确地创造性地表达出作品的内涵 ,从而获得作品所希望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选择适合自己的声乐作品开始,论述声乐作品诠释的两个方面——声乐作品文本的诠释和声乐作品音响的诠释,进而探析声乐作品演唱的几个要点。  相似文献   

17.
扬琴演奏作为器乐表演艺术形式的一种,不仅要有高超的技术技巧,同时深厚的艺术修养也是必不可少的。要准确而完美地揭示作品的内涵和风格,塑造鲜明的音乐形象,就必须正确地理解作品,准确地解读作品,通过想象力和创造力对扬琴作品进行再创作。  相似文献   

18.
在声乐艺术中不能忽视情感因素的重要作用。歌曲创作源于情感,歌曲的演唱需要情感的共鸣,要了解歌曲的思想内容、历史背景、情感基调,抒情感因素融入作品之中,全身心投入演唱,掌握情感表达的分寸。声乐工作者只有平时注意提高自身素质,才能准确把握歌曲的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19.
王志信民族声乐作品对原生态民歌的创新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志信多年来一直耕耘于民族声乐创作的领域,他的一些以原生态民歌为素材创作的大中型民族声乐作品,受到当今声乐界的广泛关注,除了在音乐会、大型声乐比赛中被作为常用曲目外,还被大量的编入高等艺术院校的声乐教材中,受到人们的喜爱和青睐。原生态民歌的保存与发展问题,是当今音乐界争论的热门话题,从某种意义上说,王志信的民族声乐作品是对中国原生态民歌厦民间音乐的一种保存、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本文由创作歌曲《你会爱上它》展开,回顾新中国建国以来民族声乐创作的发展历程,通过对不同阶段作曲家的创作手法、表现形式的简述,具体分析了当代中国民族声乐作品创作缓慢不前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见解和解决问题的办法,认为当代中国民族声乐作品的创作要坚持把创新作为民族声乐艺术发展的必由之路,使作品不但贴近生活,更具有鲜明的个性、时代的特征和独特的民族风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