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古典诗歌中反复涌现的“水”“月”“花”三意象是在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创作习惯和接受惯例共同作用下产生的。它使得中国古典诗词语言具有暗示性和多义性 ,显示了诗词语言意味无穷的审美特性  相似文献   

2.
青海本土诗人创作的咏青诗词,比较注重境界的追求,语言的锤炼,强调诗词格律的工整,表现了青海乡土诗词的高原特色。咏青诗词的明朗、乐观及其怀乡情绪和优美的旋律,反映了青海一代本土诗人曲折的生活道路和青海高原独有的风土人情,呈现了青海本土诗人思想感情、文化审美观念以及价值取向的整合意象。  相似文献   

3.
陈烺是清中叶福建地区一位较为活跃的戏曲家,他不仅创作了《紫霞巾传奇》《花月痕传奇》两部传奇,而且通过对两剧的评点展现其传奇语言创作中善用文法填词构句、巧妙化用诗词和典故、人物语言本色当行等方面的特色,为戏曲作者的语言创作提供了良好的示范。  相似文献   

4.
用形象思维的方法写作诗歌是诗人毛泽东长期从事诗词创作的经验总结。在他的诗词中,无论是写山、写水,还是写风、烟、云雨,都能具体地生动地表现出来,语言也形象化。想象使毛泽东诗词熠熠生辉。郭沫若用"形象思维第一流"来评价毛泽东诗词是非常恰当的。  相似文献   

5.
当代著名作家王充闾先生的散文,创造了独特的语言形式,他把现代汉语同中国古典诗词相融合,创造出了一种新的诗化语言形式。这种诗化语言在散文创作中具有对主题的开拓作用,对情节的推动作用,对哲理的深化作用,这种诗化的语言形式对当代散文创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古典诗词是中国五千年历史文化长河中的瑰宝,其文化积淀深邃至极,它用经过反复挑选过的最合适的语言来表达最美好、丰富、微妙的思想感情.在现代广告文案的写作中经常会运用到古典诗词的相关知识,可见,古典诗词对于现代广告文案的写作具有深远的影响.所以对古典诗词的体裁形式、修辞手法、句式特点、创作元素、表现内容、创作意境以及现代广告文案对古典诗词的加工再利用等方面的应用技巧进行探讨,能够在古典诗词丰富的文化底蕴中得到更多的有关广告文案的创意.  相似文献   

7.
在古典文学教学中,由于古典诗词的讲授者未能谙熟诗词创作之道,而使讲 授一直不尽人意。要改变此种现状,既需从整体上把握诗词,更需从诗词创作 的角度,以诗人之心解诗。具体而言,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切入:诗人的典型心 态、诗人情绪的传达方式、诗词的言外之意。此外,还需引导学生具体进行诗 词的创作,从做人之道来悟诗道,以我之眼来观诗,用诗化的语言来解诗。只 有做到这些,才能既传诗味,又能拉近古典诗词与读者的距离。  相似文献   

8.
电子通讯时代的到来,促生了一种新型的语言交际形式——手机短信。在风格多样的手机短信中,有一种具有浓郁的古诗韵味的手机短信,特别引人注目,这类短信在创作形式、修辞手法、语音特征等方面明显接受了古典诗词的影响。这类短信的广泛传播,说明现代受众对古典诗词的认同和接受,对古典诗词的当代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9.
《梦苕庵诗》是著名学者、诗人钱仲联的旧体诗集。钱仲联主张通过诗词的"声"与"色"来鉴赏诗词。从这两个方面入手,结合汉语语言学的有关理论,对《梦苕庵诗》的语言特色试作分析,以期为当代的旧体诗词创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典诗词为书法艺术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书法和中国古典诗词在创作旨归、题材内容、表达方式、解读多元化以及作品立意和构思等方面存在许多相似特征,这些多维相似点为书法艺术与中国古典诗词的相互借鉴提供了有力佐证.  相似文献   

11.
傅雪漪作为古典诗词歌曲创作与教学的专家一生创作了大量优秀的古典诗词歌曲。本文即以傅雪漪古典诗词歌曲为研究对象,采用归纳、比较分析的研究方法,对其进行分析。第一部分介绍了傅雪漪古典诗词歌曲的歌词特色。该部分从选题广泛和合辙押韵两点予以论述。第二部分为傅雪漪古典诗词歌曲音乐本体分析。该部分对傅雪漪创作的古典诗词歌曲运用的音乐元素,包括旋律写法、节奏特点、调式调性选择、曲式结构四个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并一一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12.
对偶是毛泽东诗词创作中运用的最重要的传统修辞方式之一。毛泽东诗词中的对偶句具有语言精约、意蕴深邃、对称和谐、文采辉煌的特色,成为安排时空转换、塑造艺术形象、突出语意差异、抒发大“我”情怀的有力手段,其手法变化多方,流转自如,达到了文质相胜、语意两工的高度,显示出“古为今用”、独领风骚的大家风范。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诗词语言的显著特色是形象思维在运用各种修辞手法时得到了充分地体现;诗词语言用词精当,准确鲜明,诗词中巧用民谣、成语、数词和现代口语等形成了自己语言的独特风格。  相似文献   

14.
以时间为序,从李叔同少年在津时期、在沪和留学时期、杭州任教时期到出家为僧时期,观照李叔同一生的诗词创作道路,分析每一阶段创作内容风格及影响。李叔同一生诗词创作轨迹反映其心路历程,其诗词创作贡献不可磨灭,对当时和后世影响积极而深远。  相似文献   

15.
蔡起贤先生是潮汕著名学者和诗词学家,蔡起贤先生的作品和蔡起贤先生的学术著作对于潮汕文化都起了某种示范作用,从他的诗词创作和学术著作,可以探视当今潮汕传统诗词创作和学术研究的一隅。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修辞理论观照下,先理出晏殊诗词语言运用异同的具体表现,相同之处:如运用相同、相似的语句,频繁使用数词和"寿"字,设色异彩斑斓,巧妙化用典故;不同之处:如诗的语言对偶工整、贵气逼人,词的语言叠音悦耳、直白平易。然后从两种文体的特点、发展状况、作者本人的创作观及身份地位上来分析语言运用异同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吴世昌先生是20世纪传统诗词创作领域重要的一家.作为一个赤诚的爱国者和坚定守望精神家园的知识人,他的诗词表现了感愤国事时政和自写"心史"两大主题.他诗词兼擅,诗词兼作,但诗与词的体貌风格大不相同;比较起来,他的词更为当行本色,更能代表他的创作成就.吴先生是学者型的诗人词人,他以学术题材和学术话题入诗词,在传统诗词创作领域独树一帜.吴先生曾以传统文化的"继风流"者自任,他的诗词在中华诗词发展史上确也具有"继风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郁达夫的文学创造活动发轫于诗,他的诗词的水准甚至在他的小说之上。赴日留学其间,乡愁与乡思是其诗词中的重要主题;在他从日本回国后,他又写了不少感时、伤怀、明志诗,为我们展示了他的心灵历程。同时,反映郁达夫私生活的诗,在郁达夫的创作中占有一定的比重。对山川风物的描写是郁达夫的诗词创作的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他诗词创作中最有价值的部分。总之,诗词的创作贯穿于他的整个文学生涯,反映了他的生活与思想。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词语、形象两个方面入手,揭示了毛泽东在旧体诗词的创作方面对我国传统诗词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列举了大量古今作品,分析、阐述了诗词中常见的技法,对于古典诗歌的欣赏、传统诗词的创作,都有一定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