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水资源价值逐渐凸显,引入农村居民汲水权是水权研究少有涉及广大农村居民用水问题的有效弥补。为了尽早将农村居民汲水权纳入实在法并获得法制保障,农村居民汲水权的概念需要廓清,法律属性也有待明确。考究权利正当性之渊源,即财产观学说和自然权利理论,农村居民汲水权是自然法赋予人类维持生存的固有人权,是"财产"的范畴,人人得以享有。立足自然权利→法律权利的转化逻辑,农村居民汲水权的法律定位则成为相应制度性安排首先要攻克的关隘。基于对已有相关学说观点的分析,农村居民汲水权是准物权,属于现行物、债二分财产权立法结构中的物权范畴。不同于一般准物权乃用益物权的权利界定,农村居民汲水权应是权利内容受到限制的所有权。  相似文献   

2.
论企业名称权的法律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象自然人都有姓名一样,企业也要有自己的名称,以区别于其他企业。企业名称权是指企业依法对自己的名称所享有的权利,又称厂商名称专用权。早在1883年签定的《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中,企业名称权即与商标等,同时被列人保护对象,从而使整个区别标记(包括服务商标、厂商名称、产地标记等)的保护领域一同成为知识产权法律体系的一个分支。199O年,在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乌拉圭回合多边贸易谈判中,达成了《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标志着保护知识产权的新的国际标准的形成。可见,企业名称权作为一项重要的民事权利,早已引起世界…  相似文献   

3.
论信息网络传播权的法律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互联网网站和报刊都不享有转载、摘编对方已发表作品的权利,网站之间也不能互相转载、摘编作品,否则均构成侵权。网络链接虽然不是直接将作品放置在网上进行传播,但该行为毕竟帮助了作品在网上的传播,因此有可能面临侵权指控,但一般情况下不应由设链者承担侵权责任。最高人民法院只为信息网络传播权人创设了发出侵权通知的权利,未来立法还应对反通知和指定接收侵权通知的代理人问题作出具体规定。  相似文献   

4.
公民尊严不受侵害作为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已成为当代人权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并在世界各国的现行立法中得到体现。我国宪法第38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这一规定是我国公民享有尊严权并依法受到保护的法律依据。但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公民的尊严权受到侵犯的现象却大量存在。因此,探讨公民尊严权的内涵、法律保护形式及适用范围,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一、尊严与尊严权“尊严”或调“人格尊严”,是一个极抽象的概念,人们对它的理解各有差异。有的人认为:尊严…  相似文献   

5.
王洪芳  李铮 《理论界》2006,(4):164-167
新闻采访权属于新闻自由的范畴,其权利基础是新闻自由,它是新闻自由的固有内容和组成部分之一。虽然,我国法律确认了言论自由,但新闻自由与言论自由的区别决定了新闻自由不能被言论自由所包含。在我国法律对新闻自由的保护缺位等制约因素的影响下,社会上以暴力或非暴力方式侵犯新闻采访权的事件时有发生,给社会带来一系列负面影响。作者对新闻采访权的法律保护进行了立法构想,并提出了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6.
论少数股股东权的法律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少数股东 (又称小股东 )是相对于多数股东 (或控股股东 )而提出的一个公司法上的概念 ,在最近的公司发展的几十年中 ,大股东借助新的机制和形式被强化以及滥用权利 ,导致少数股东的权利无法得到保障 ,完善和创新保护少数股东的法律机制就成为了世界各国公司法变革中的焦点问题 ,也是我国公司法修改所面临的问题。本文立足于现行《公司法》的基础之上 ,对这一问题作些探讨 ,并提出相应的法律对策。  相似文献   

7.
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权的法律属性界定,学术界和司法实践中一直存在着不同的声音,也导致了司法实践中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困境。通过考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来源及界定,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制度的目的,比较非物质文化遗产权的法律属性的理论争议,非物质文化遗产权应认定为具有公益和私权的混合新型权利。我国应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私法统一的保护体系。  相似文献   

8.
许晋 《南方论刊》2011,(8):37-38
性别歧视在职场中是一个并不新鲜的话题。在当今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的情况下,女大学生的就业歧视就愈加明显。在此种情形下,女大学生平等就业权实现及实现程度问题就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笔者认为,女大学生在择业时应与男生一样享有同等重要的平等就业权。本文通过分析制约女大学生平等就业权实现的主要因素,来进一步提出女大学生平等就业权实现的法律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9.
王乔  顾承红 《理论界》2005,(5):71-72
死刑执行前是否应当通知家属?司法实践多采取否定的态度。犯罪分子被判处刑罚,法律剥夺的是其人身自由权,有些时候还在一定时期内剥夺其政治权利。但无论犯罪情节与结果如何,法律不能剥夺罪犯作为一个自然人所拥有的基本民事权利,比如亲情权等权利。法律更不能因罪犯犯罪而剥夺其家属与之所拥有的亲情权和对其处理结果的知情权。  相似文献   

10.
社会保险权的法律属性与社会保险立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保障权利谱系由社会救助权、社会保险权和社会福利权构成,社会保险权在这个权利谱系中居于核心地位.我国社会保险法应以保障社会保险权为立法理念和逻辑起点,细化有关社会保险权的法律规定,合理确定社会保险的覆盖范围,明确政府在社会保险方面的积极作为义务,完善社会保险权的法律救济制度.  相似文献   

11.
反倾销法是WTO法律制度中的重要内容。自GATT1947第六条确立反倾销法律制度后,各国都在国内制定和适用了反倾销法。然而随着贸易自由化的发展,各国产业竞争的日趋激烈,反倾销法已经由服务于国际贸易正常秩序的、致力于国际贸易自由化的贸易救济法属性,而逐步转化为保护国内产业的贸易保护法。此外,反倾销法通过对具体倾销行为的禁止,以征收反倾销税等行政手段对国内产业进行保护,无疑是出于对一国公共利益的保护目的,这也充分体现了其行政规制性法律属性。  相似文献   

12.
论外资并购中职工劳动就业权的法律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因对目标企业职工劳动就业权保护的法律不够规范具体,外商在并购我国内资企业中大量裁减职工,严重侵害了目标企业职工劳动就业权.其实,外商在并购过程中负有目标企业职工劳动合同的承继义务,无权随意解雇企业职工.我们应当通过制定<并购法>,完善保护劳动就业权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雇主解雇和雇员不被解雇的各种情形,禁止外商滥用权利,加强对目标企业职工劳动就业权这一基本人权的法律保护.  相似文献   

13.
由于受刑人的人身自由受到限制或剥夺,法律没有明文规定受刑人享有婚姻自由权,使得我国受刑人的婚姻权处于事实上被剥夺的地步。受刑人婚姻权有行使的条件性、客观差别性、关联性、权利义务的两重非对等性等特点。应当以明确的立法保护受刑人的合法婚姻权。  相似文献   

14.
论控制权的法律属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控制权是《联合国全程或部分海上货物运输法草案》提出的在承运人依据运输合同规定的责任期间之内,在不干扰承运人的正常运作的前提下,控制权人享有的指示承运人中止运输、变更交货地点或者变更收货人的权利。按照民法基本理论和国际海上货物运输的特点,控制权在权利属性上应属形成权,它的行使直接导致运输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关系的变化,从而产生相应的法律责任。根据《联合国全程或部分海上货物运输法草案》的规定,控制权是非强制性的、为特定主体所享有的法定权利,权利的行使条件、期间和方式都受到法律规定的限制。  相似文献   

15.
研究商业秘密的法律属性,目的在于对其提供有效的保护手段,准确地确定保护方法。在诸多法律中,决定某一法律属性的因素,是该法律所反映的社会关系的性质。从商业秘密的要领和特征来看,商业秘密属于一项民事权利,由于它反映和调整的社会关系是作为平等主体的公民、法人或非法人单位之间的财产关系,因而具备民事权利的最本质特征。对于这一点无论是英美法系国家,还是大陆法系国家认识都比较一致。但对于商业秘密究竟是一种什么性质的民事权利──即是否具有财产权属性,国内外对此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一、英美法系国家商业秘密的法律…  相似文献   

16.
司法新闻监督与司法审判二者之间存在着彼此互动的关系 ,记者与法官在解纷息讼时所发挥的作用而引起民众的误解并产生了一系列的消极后果 :法失去应有的权威、司法难以独立等。应正确处理司法新闻监督与司法审判的关系 ,并做到 :司法新闻监督不得越权 ,以免造成新闻审判 ;出台新闻法以规范司法的新闻监督 ;提高司法新闻监督从业人员的素质 ,走专业化之路  相似文献   

17.
社会保障是现代社会公民的重要权利,为保障权利实现,需要深化权利救济理论,探索完善司法救济的途径和方法。从分析社会保障权的法律属性入手,以具体权利内容的法律性质及权利行使方式为标准,划分社会保障侵权类型及分析相应的救济方式。反思我国社会保障争议解决机制,立足国情提出完善司法救济的路径:一方面要加强公法救济,保障公权力积极作为;另一方面要改革私法救济,对现行救济方式实行渐进的变革,最终秉承社会法理念构建司法救济体制,建立专门的社会保障争议解决机制。  相似文献   

18.
优先购买权所具有的效力内容,直接决定了优先购买权的法律救济方式与内容。对于优先购买权的救济因债权性优先购买权与物权性优先购买权而有所不同,对于债权性优先购买权的救济不能通过宣告合同无效来实现;对于物权性优先购买权,则可以通过请求宣告合同无效来实现。优先购买权人提出宣告合同无效之诉的同时,应当直接请求人民法院确认优先购买权人与出卖人之间形成以同等价格为内容的买卖关系。从理论上讲,以请求撤销合同代替宣告合同无效更为合适。  相似文献   

19.
作为社会规律中的一种特殊规律,司法规律具有客观性、主体性和实践性三重基本属性。其中,客观性是指司法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主要表现在司法规律对涉及司法领域的立法权的制约和对适用法律的司法权的拘束两个方面;主体性即司法规律的属人性,它规定司法规律在司法过程中的作用方式和性质;实践性即司法规律的主观见之于客观的属性,它决定司法规律的产生方式、作用场域和发展趋向。如果说研究司法规律的客观性意在强调司法规律的不可违反性,探讨司法规律的主体性意在阐明司法规律的可利用性,那么剖析司法规律的实践性则意在揭示司法规律的客观性与主体性在司法实践中的有机统一性。  相似文献   

20.
身后权与法律保护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越来越多的法学家主张,法律应当以保护人的权利为己任。现代法律在保护人的权利方面虽然迈出了可喜的步伐,但这种保护主要还限于生前。人死后还存不存在权利,还享不享受权利,还需不需要法律保护,对此,理论和实践并不一致。在实践中,人死后某些权利是一直受到尊重和保护的;而理论却严重滞后,一直未能就人死后应当享有的权利予以科学概括和界定,从而形成有表现力的理论范畴和体系。本文初次提出身后权这一概念,并进行简要论述,以求教于学界前辈和同仁。一、身后权概说1.身后权的定义和特点“身后”在辞书上的义项是指“死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