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让谁"安居不动",原文作者亦或译文读者?长期以来在翻译界都是争论的话题.以林语堂英译本《浮生六记》为个案,分析强势文化中林氏文学翻译策略的归化与异化共存互补现象;并指出"两脚踏东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的林语堂选择的翻译策略的历史文化背景.随后得出结论,在文化翻译中,最佳的策略是如林语堂先生的让读者和作者相互走向对方,即归化异化彼此杂糅,以达到两种文化的互补和交流.  相似文献   

2.
一般认为,文学翻译中对于文化差异的处理可分为两种:以源语文化为归宿和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前者即“异化”,后者即“归化”。异化论与归化论似乎不可调和,而实际上,翻译中没有绝对的异化,也不会有绝对的归化。文化的异质性和文化交流的必要性决定了翻译中文化杂合的必然,文化杂合具有抵抗强势文化的积极意义。异质文化在林语堂译《浮生六记》时的兼容与杂合为我们提供了具体的实例,说明了除异化与归化之外,文化杂合也是文学翻译中处理文化问题的一条成功之路。  相似文献   

3.
《浮生六记》是林语堂先生一部经典的译作,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本文拟在切斯特曼翻译伦理的关照下,分析林氏的翻译动机,翻译策略及翻译风格在译作中的呈现,以期对翻译伦理学的进一步研究和翻译学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4.
5.
文化失真,指由于不同语言各自的文化特征所导致的、翻译过程中出现的某些文化内涵在不同程度上的丧失现象。以《红楼梦》第27回丫鬟小红与王熙凤的一段话为例。在这段话中,聪明伶俐的小红一连使用了17个含有“奶奶”的称谓词,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礼貌与尊敬”现象表现得淋漓尽致。本文采用韦努蒂以文化为导向的“异化”与“归化”的翻译策略划分,对比分析这段话的三种英译(乔利、霍克斯、杨宪益),试图找出译文中文化失真与翻译策略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6.
7.
翻译是一种文化活动。译者的翻译策略,受其对源语文化和目的语文化的态度影响,并继而影响了翻译最终的结果。对《红楼梦》十二支曲中《晚韶华》一曲两译本的分析表明,从英语读者的角度看,杨宪益夫妇的译本采用了异化策略,即忠实于源语文化的行为模式和表达方式,霍克斯的译本则采用了贴近目的语的归化策略。异化对于源语文化而言固然忠实,但对译文读者而言,却增加了理解的难度;归化对读者而言易于理解,却狭窄了他们的视野,所以应将两种策略有机地结合起来才更有利于意义的传达和文化的交流。  相似文献   

8.
林语堂《浮生六记》的英译,展现了在东西方双重文化影响下,译者的翻译总是处在两种文化意识的博弈中,试图在两者中寻找一个平衡点,既能有效地传播东方文化,又能为西方读者所接受喜爱。在这两种文化意识影响下,对原著和原作者的责任、对目的语读者的责任以及东西方语言的差异,成为影响译者翻译策略的重要因素。举例考察林氏《浮生六记》英译本对原文文化元素的处理,希望能为强调翻译这种跨文化传递行为的最终目的和效果以及译者在整个翻译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有一定启示。  相似文献   

9.
中国文化典籍是中国传统文化全面、集中的体现,因此对其翻译应兼顾文本与文化,传递隐含的文化信息也就成了典籍英译成败的关键。由于中西传统文化的巨大差异,在翻译富有传统文化内涵的词句时,译者很难找到完全对等的表达。本文以《三国演义》的英译本为例,主张以传达源语文化为原则,灵活运用各种翻译策略和方法,以实现深层次的跨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0.
林语堂是20世纪中国翻译史上一位杰出的翻译家。引入文化身份研究方法,分析了林语堂的文化身份构建。以其英译《浮生六记》的翻译行为为个案分析,研究林语堂的文化身份对其翻译动机和翻译策略的影响,指出文化身份研究为全面客观评价林语堂及其翻译作品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1.
林语堂先生为中国文化输出的先驱,在其诸多译著中又以《浮生六记》最见功力。以该译本为例,探讨了林语堂先生在“东学西进”的翻译探索中如何突破重重困难,通过翻译选择来挑战文化预设,并在“忠实、通顺和美”的原则下灵活应用翻译策略以求得中西文化共鸣的成功经验,对于二十一世纪如何让“中国文化走出去”的翻译实践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2.
《儒林外史》是我国讽刺文学作品中的一座巅峰,涉及到的社会生活层面非常广泛,且“春秋笔法”的写作方式是此典籍成功的重要元素之一。故本文旨在以遵循“忠实”这一翻译标准为理论依据,重点分析《儒林外史》英译本中“春秋笔法”的翻译策略,以便帮助目的语读者更好地理解源语文本中精湛的语言讽刺写作艺术。  相似文献   

13.
随着翻译实践的进一步深入,传统翻译理论已经无法解释译本中尤其是文化翻译部分出现的越来越多的“不忠”现象。作为中国文化典籍之一的《浮生六记》,其不同时期两个英译本的译文和原文存在诸多差异。勒菲弗尔的“操控论”为此差异现象提供了意识形态的新视角。文章对比分析了《浮生六记》两个译本中文化翻译策略的选择,探讨了意识形态与文化翻译策略生成的相互关系,以期引导翻译工作者在文化翻译中能恰当地选择翻译策略,避免文化中心主义的影响,最终达到平等文化交流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文化信息符号是以散点式结构方式广泛包含五个方面的内容.对文化信息符号的语用翻译表现在语用语言等效和社交语用等效两个方面.本文以林语堂先生所译<浮生六记>为案例,详细描述并分析了文化信息符号换码过程中语用翻译的运用,进一步证明运用语用翻译方法阐释原文言语意向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5.
一般说来,在译介文学作品时可使用两种方法:归化和异化。此二法谁主沉浮?在翻译界有争论。笔者认为,在译汉语文学作品时应以异化为主,因为这有利于民族文化身份的保持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输出。本文以杨译《儒林外史》为依托,从五个方面探讨分析汉语文学作品英译时的文化翻译,即①生态文化;②语言文化;③社会文化;④宗教文化;⑤物质文化。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以《红楼梦》两个英译本作为个案研究,从目的论角度、译者的意识形态及其所处的文化环境出发,分析了影响翻译策略选择的几个因素,进而指出在跨文化交际中,如何处理好归化和异化之间的关系,使二者相互补充、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17.
《山鬼木客》是陕西地域文学中具有地理学特色和地域文化特色的名篇,也是“陕西文学走出去”项目中首批被翻译并在英国出版发行的作品。小说的英译本对于地域文学英译中的策略研究有着极强的借鉴意义,因此本文试图论述韦努蒂的归化和异化策略在文学翻译中的应用,并试举若干例证,提出在中国文学尤其是地方文学走出去的过程中,更应采用文化保留的方法来传达源语言文化特质,同时采用归化方法来减少目的语读者因文化差异引起的误解。这两种方法相辅相成,求同存异,才能使我们更好地进行中国文学和文化对外译介和传播的工作。  相似文献   

18.
翻译界历来有归化和异化之争,比较流行的说法是汉译英时宜尽量归化以方便沟通.《三国演义》Roberts全译本以异化策略为主也获得巨大成功,为广大读者所接受,说明归化未必是汉译英的最佳选择,相反,采用异化策略可以更好地达到文化传播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翻译界历来有归化和异化之争,比较流行的说法是汉译英时宜尽量归化以方便沟通。《三国演义》Roberts全译本以异化策略为主也获得巨大成功,为广大读者所接受,说明归化未必是汉译英的最佳选择,相反,采用异化策略可以更好地达到文化传播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翻译的创造性误读是指译者对原作进行的有意识的改变和重写.从著名翻译家林语堂的英译本<中国传奇>出发,作者分析了翻译的创造性误读的表现形式与文化前结构之间的关系,并指出,创造性误读并非是对原作和文化的亵渎,而是文学生产和文化接受过程中的一种有效手段,对翻译研究与翻译实践具有方法论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