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西部电影之于中国电影,已经有20多个年头,遗憾在于在20世纪80年代的辉煌过后,虽然每年都有新片子面世,但与最初人们对它的期待和反响相比,西部电影似乎已经淡出了电影观众的视线。可以发现它经历了从启蒙到狂欢、从"影以载道"到"能指的狂欢"这样一个过程,商业元素和商业意识的缺乏是导致其衰落的要因,那么重塑之路也就可想而知了。  相似文献   

2.
何春耕 《唐都学刊》2004,20(1):59-63
《关山飞渡》生动地展现了美国西部的英雄神话世界 ,成为上世纪 30年代末西部英雄片艺术成就的集大成者 ;《双旗镇刀客》融合了西部片的外部特征和东方文化传统观念 ,是中国 90年代西部武侠片中的重要作品。两者在艺术创新方面都突破了传统西部片的叙事方法和人物塑造等基本模式 ,体现了独特的审美追求。这些成功的审美经验对当今中国电影艺术的发展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李星 《唐都学刊》2004,20(6):39-43
西部文学的概念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初,生存的自然意识、信仰的宗教意识、自我定位的中心意识与边缘意识、精神上的英雄意识,构成了西部人与西部文学的精神特征,考察西部地理人文特点,可以预见,西部文学将实现它的新辉煌。  相似文献   

4.
曹小晶 《唐都学刊》2003,19(4):68-71
"中国西部电影"的称呼是对美国西部片的借用,但在其具体的审美蕴涵上却是完全中国化的,它具有-种"历史寓言"的美学本质,富于历史的厚重、沧桑感和精英意识的主观表现性.  相似文献   

5.
论第五代导演与西部电影的艺术叠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阿利 《唐都学刊》2003,19(3):42-45
第五代导演初登影坛之时,便将自己的艺术触角大多伸向了对中国西部民族、历史与文化的反思与解读,实现了与当时正在走向兴盛的西部电影思潮的艺术叠交。第五代导演不仅使得西部电影更加富于创新性和开拓性,同时也使自身在对西部电影艺术的探索中更加趋于成熟和完善。  相似文献   

6.
毛曦 《唐都学刊》2000,16(3):18-19
经济与文化是相互作用的。经济是文化的根基,经济的发展最终制约着文化的发展;文化是建筑于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文化对经济有巨大的反作用力,推动或阻碍着经济的发展。西部大开发是我国在21世纪缩小东西部差距、促进西部社会飞速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其中尤以西部经济的腾飞为核心。为迎接西部大开发的到来,为促进西部经济的发展,挖掘西部文化的优秀传统,建构新型的西部文化,无疑是非常必要的,必定会对西部经济的早日腾飞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另外,西部大开发是一项综合性的、全方位的立体战略和系统工程,包括了基础设施建设、经济建设、…  相似文献   

7.
面对当下“娱乐化”与“高科技”相争衡的电影生存环境,电影《白鹿原》对戏曲艺术的回归再次唤醒了民族文化审美的强大生命力,成为中国电影的“重头戏”。作为民族电影的重要基石,民族文化符号历来备受中国导演的钟爱,而导演王全安在电影《白鹿原》中对戏曲元素的多重审美关照,使陷人困境的中国电影的民族化探索道路上迈开了可喜的一步,为中国电影艺术注入了鲜活的民族印记。  相似文献   

8.
张化新 《唐都学刊》2006,22(6):107-109
2005至2006的年末岁初,由电影大片《无极》所引发的轰动,被网络娱乐片《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的火爆所冲击,同时也引发了影视界、网络界、法律界、评论界等各方面的不同反响。笔者认为将其简单地称为“网路恶搞”是不恰当的。从社会心理、艺术审美以及思维模式、创作方式的发展变化来看,它具有明显的后现代主义文化特征,甚至可以说是其在中国发生发展的一个信号,一个标志性的事件。  相似文献   

9.
20世纪90年代,中国电影制作技术水准突飞猛进,重视视听感官刺激的大片成为电影人努力的方向。进入21世纪后,特别是在第一个十年的后半期,中国电影从崇尚技术逐渐向彰显平民魅力转变。在审美形式上,近期中国电影热衷于通过打破界限消除深度带来惊异和快感,打造银幕内外集体狂欢的景观。然而《阿凡达》的到来重新激起了中国电影人和观众对新技术的狂热,由此展开了对3D立体电影的探索。  相似文献   

10.
在一般人眼里,“美学”基本上是和艺术作品评论相联系的,或者认为它是那种对我们所认同的文化成果的人性方面进行具体有效的价值辨识的哲学分支。但是,特里·伊格尔顿在其《审美的意识形态》一书中,只是对个别艺术作品作了一些评论,却并没有因此抽象而将其写成一部美学史。他在书中描述了从18世纪中期到我们当代的真实性观念的文化政治学。  相似文献   

11.
李怡 《唐都学刊》2003,19(1):53-55
“全球化”是新世纪中国学术的一个重大课题 ,“中国西部文学”虽然已经阐述了多年 ,但在今天国家“西部大开发”的重大战略之中 ,无疑也产生了特殊的意义。但将这两个“重大”置放在一起 ,其意义的连接却变得曲曲折折了。从表面上看 ,“全球化”与“中国西部” ,这是一个普遍性的时间和一个特殊空间的问题。我们常常在说“全球化时代”如何如何 ,这也就是说我们正在经历一个正在怎么“化”的过程 ,这是一个时间的过程。“全球化语境中的中国西部文学” ,似乎应当考虑的是一个局部空间的文学现象如何适应更有普遍意义的时代发展的要求。当然…  相似文献   

12.
"思想库"研究:西方研究综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综述了近几十年西方思想库研究领域的三个传统:历史路径、实证主义和国际比较研究,并分别从政治学、政策过程理论与知识运用理论的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梳理了思想库影响力的理论脉络,最后比较了中西方学者对"中国思想库"的研究的两种不同视角.  相似文献   

13.
认识论的自然化与当代认知科学的紧密结合,是当代西方科学哲学发展的新趋势,但是这种趋势是有限度的.对认知习惯与常识心理学的研究,是认识论研究的补充形式,同时也开辟了社会化研究的新方向.认识论研究不仅要自然化,同时也应当社会化,两者并不是不可调和的.  相似文献   

14.
15.
20世纪西方社会关于"消费社会"的讨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西方学术界关于"消费社会"多有论述.人们认为,消费社会是生产社会的延续,西方社会已经步入了与传统社会明显差异的消费社会,高度物化、大众消费、个性化消费、消费者主权以及妇女的主导地位等等是其特征.同时,消费与生产的矛盾、生态危机、价值观念以及消费主义全球化等严峻的问题仍是西方社会的困惑之处,"消费社会"的思想还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王学民 《唐都学刊》2003,19(1):78-79
"西部影视"是相对于"中国影视"外延而言略小的一个概念,"西部影视文化研究"则包容了电影电视艺术研究的所有命题与范畴,研究重点在于涉及西部影视文化艺术现象的所有对象,突出地探讨电影电视创作和理论发展中的新现象、新经验。栏目的学术定位为影视艺术的专业性研究园地,刊发在当今中国影视艺术研究领域具有前瞻性、指导性、独创性学术观点的论文。  相似文献   

17.
当代西方“市场社会主义”的合理性问题是一个迫切需要探讨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历史争论的追踪以及对市场机制本身的哲学剖析 ,提出“市场社会主义”的合理性在于作为特定市场基础的“一般市场”的中立性和工具性。作者认为 ,当代西方“市场社会主义”模式的根本问题在于 ,没有以“一般市场”的中立性和工具性为立论基础 ,从而使得所给出的模式带有机械组装性 ,使得欲实现的效率目标和平等目标存在着冲突。因此 ,本文从“一般市场”的中立性和工具性出发 ,对“社会主义市场”的存在给予说明 ,并依据本文所给出的“社会主义市场”的基本特征 ,指出它也是体现“联合理性组合”的“可选择的现代性”  相似文献   

18.
金小红 《社会》2001,(9):24-26
60年代中,美国社会学者A·英格尔斯和O·史密斯主持了一项有关个人现代性测量的大型跨国研究,在他们的研究成果--<人的现代化>一书中,对发生在孟加拉国的"库米拉实验"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分析."库米拉实验"是1959年从艾克特·哈米德·卡汗博士在库米拉创立巴基斯坦农业发展学院开始的,其目的是想对以往东巴基斯坦不能实现高速农业发展的失败历史作一次挑战.  相似文献   

19.
赵毓龙  胡胜 《求是学刊》2014,41(6):142-147
在"西游"演化史上,"鬼子母"与"西游"故事的牵缠一直没有终止过,然而因其未被百回本《西游记》整合、吸纳,这一故事未受到学界应有的重视。事实上,从唐代佛典到宋元队戏、南戏、杂剧,以至清代宫廷大戏《升平宝筏》,都清晰可见其向"西游"故事聚合的轨迹。该故事与"西游"故事的两度聚合,第一次发生在唐五代,以"斋僧"为标签,第二次发生在宋元,以"揭钵"为标签,这与鬼子母形象于当时民间的存在形态是相适应的。而在第二次聚合中,它又与铁扇公主故事发生扭结、重叠。鬼子母这一形象的衍变,是我们考察原生"西游"故事向故事主干及彼此间聚合活动时的典型个案。  相似文献   

20.
从《诗经》看西周末年和春秋时期的“诚信”道德状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贤秋 《唐都学刊》2004,20(3):115-117
<诗经>用大量的篇幅揭露了西周末年和春秋时期道德沦丧和诚信缺失的状况.其主要表现在"五伦"关系的失序、社会秩序的混乱和诸侯国之间的背信弃义等方面.同时,<诗经>还揭露了造成这些状况的某些原因,对于我们从事这方面研究具有重要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