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同治八年(1869年)陕西回民起义军因口粮尽绝,遂由陇东董志原退至宁夏境内,左宗棠指挥清军进剿。自四月二十四日至九月十四日,宁夏马化龙(即文中马朝清)及陕西回民陈林、马正和、白彦虎等向左宗棠呈词七起,情词凄楚,左宗棠有批语,咄咄逼人。现将马化龙等人七起呈词和左宗棠的批语一并刊出,以供研究使用。文中小标题为编者所加。原件存国家第一历史档案馆,由中央民族学院马寿千教授辑录提供。  相似文献   

2.
一、对回民领导者评价的变迁 首先谈谈中国学者对这次起义的回民领导者的评价。建国初期,不用说这次陕甘回民起义,即是在新疆的“起义”,甚至对与此有联系的阿古柏政权,都给予了肯定的评价。所有的反对清朝的武力行动都作为起义而被肯定。马霄石在《西北回族革命简史》(上海·“东方书社”1951年)中虽然指责了陕西的孙玉宝,但强调了洪兴的作用。称白彦虎为“劳苦人民出身,革命意志最强”。而对马化龙友好地记述为“以宗教家的思想处理革命战争”。  相似文献   

3.
"消经"日记《正大光明》与普洱马阿洪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普洱马阿洪,名寿清,中国伊斯兰教陕西学派云南籍著名阿洪。在清朝同治年间参加陕西回民起义期间,用“消经”撰写了一本“随军日记”———《正大光明》,简要记录和回忆了那时回民起义的起因、经过、“受抚”谈判的情况、“善后”的安置、义军的活动、开支账目、作者的感想、回民被左宗棠大肆屠杀以及义军悲壮逃难的历史等。本文以普洱马阿洪一生的历史和陕甘回民起义为轴线,以历史事实为基础,根据民间调查、口头传述和文本资料,对普洱马阿洪的生平、著述略作介绍,以期引起更多读者和研究者的关注。  相似文献   

4.
在清代同治年间西北回民起义的研究中,我们无法回避一位历史人物,——就是同这次起义相始终的陕西回民起义领袖白彦虎。作为回族历史人物,对于他的评价,至今仍有争议。近年来随着左宗棠之被推崇备至而戴以爱国主义、民族英雄桂冠抬到吓人地步的同时,白彦虎则被扣以叛徒、卖国贼的罪名而遭到了前所未有的贬斥。奇怪的是,前者为屠杀千千万万农民起义者而顶戴加身的末代封建王朝的“中兴名臣”,后者为反抗民族压迫、阶级压迫而坚持斗争16年最后被迫流亡国外的农民起义领袖,对其评价竟如此不公,令人费解。按  相似文献   

5.
宁夏“十二五”期间回族生态移民工程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历史的低谷里清代同治年间宁夏回族为反对地方政府执行的民族压迫和宗教歧视政策,掀起了起义斗争。1871年起义最终失败,领导人马化龙被凌迟处死,青壮年被编入清军队伍中,开往甘肃、青海及河西走廊地区去镇压当地回族人民的起义斗争。金积堡城内遣出妇女1万多人,左宗棠批示:就地医治择配。战争环境中"就地医治"实是一句空话,而择配一事,实际是由陕北、陇东、贺兰山后各处汉族前来金积堡城下领取回族媳妇。  相似文献   

6.
公元1862年,陕西爆发了历时17年的回民反清起义,对这段悲壮而不幸的历史,官方的记载失之公允。20世纪50年代中期,西北大学历史系教授马长寿和他的弟子抱着对历史负责的态度,就回民起义在各地活动情况进行调查,得到了来自民间的真实宝贵资料,后历经曲折,终于使《同治年间陕西回民起义历史调查记录》一书问世。  相似文献   

7.
以左宗棠为首的湘军势力在镇压西北回民起义后,为了激活西北社会的经济,对西北茶务进行了行之有效的改良,本文以湘军任命左宗棠及其后继者对西北茶务的改革与调适,进而探讨其对西北茶务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回民抗日历史,是中国抗日战争史的一部分,是回族史的重要内容。全面研究这段历史,不仅可以发扬回族人民的优良传统,还有现实的政治意义。 一、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回民抗日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回民抗日武装主要有两支:冀中回民支队、渤海回民支队。对这两支部队近些年都进行了比较充分的研究。关于冀中回民支队,马进坡的《回民支队成立前后》(《民族团结》1961年第5期),全面叙述了它成立的经过和战斗历程,刘世昌的《民族英雄党的战士》(《人民日报》1982年2月4日),回忆了该支队司令员马本斋,中国回民文化协进会编印的《通讯》第3期(1954年3月),有《纪念回族革命先烈马本斋逝世十周年》、《追忆回民支队司令员马本斋同志》两文。马国超写的传记文学《马本斋》(中国青年出版社1982年),介绍了马本斋的一生;聂月华《党的关怀和教导》(《宁夏文艺》1961年第7期)  相似文献   

9.
清代同治年间,我国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等地回族人民先后发动了大规模的反清运动。这次回民的反清运动持续了16年之久,沉重地打击了清政府统治,在近代回族斗争史上写下辉煌的篇章。西北回民反清起义这一历史课题,曾吸引了一些中外学者进行研究与探讨,发表了一些有关的论著,1988年台湾学海出版社出版的高文远所著《清末西北回民之反清运动》(以下简称《反清运动》)一书,就是近年来中国学者在这一历史课题研究中推出的一部新成果。  相似文献   

10.
本文就《清朝法制史》一书回族法的两项条款“关于回、民(汉)斗殴毙命的立法”和“回民女子嫁安集延之禁”,提出了质疑,指出在史料引证上的错误,通过考证,作出科学的实事求是的论述。  相似文献   

11.
这些年每当有人和我谈起西安的回坊,大都所言皆为美食。民以食为天,自古而然。而当你了解了回民发展之历史,当你欣赏了回民美食制作之工艺,当你与回民结下了手足之情,那时你再品尝他们制作的西安清真美食,那种感觉就更加丰富而深沉了。一西安城西北一隅是回民聚居区,离市中心的钟楼只一箭之遥。这一区域东至北大街、南至南大街、北至莲湖路、西至古城墙,西安人统称回坊,或称之坊上。"坊"在历史上既是一个地域概念,也是一种社会基层组织形式。就  相似文献   

12.
回回是一个民族 ,这样一个简单的问题 ,但是在解放前 ,却长期存在很大的争议。国民党的大汉族主义者 ,根本不承认回回是一个民族 ,它们在以蒋介石署名的《中国之命运》一书中 ,将回回定为“生活习俗特殊之国民” ,“只准称回教 ,不准称回民”。民间的一些回民组织 ,比如“回民  相似文献   

13.
自清朝建立至其覆亡期间,连续爆发了多次回民起义。西北回民起义爆发的原因固然错综复杂,但一个重要而长期被学界忽视的原因是西北回族人口的变迁轨迹。西北回族人口的壮大、迁徙及其集居格局的变迁过程,充满着民族歧视、压迫与剥削,这为大规模回民起义的爆发奠定了基础。准确认识西北回族人口变迁轨迹与清代回民起义之关系,无疑会对今天的西北民族关系之良好传承与稳定发展提供必要的历史借鉴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元月10日《人民日报》第二版《工商短波》中,发了一则消息:“襄樊市食品公司自筹资金7万元,建成一座回民专用小冷库,解决了市内回民和其他少数民族居民吃牛羊肉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在北京一个宾馆的“回民餐厅”里,就餐的维吾尔、哈萨克族同志提议:将“回民餐厅”改为“清真餐厅”。因为“清真”能包括“回民”,而“回民”不等于“清真”。这是为什么呢? “清真”二字最早见于唐代大诗人李白的诗句。“圣代复元古,垂衣贵清真。”是对诗歌创作而言。在这里“清真”二字是指自然质朴纯洁,摒弃雕琢。北宋词人周邦彦把自己的词集题作《清真集》(即《片玉词》),而他的词追求典丽,流于雕琢,恰好与李白的主张相反。明末清初,中国伊斯兰教学者用汉文介绍伊斯兰教时沿用了“清真”二字。王岱舆著的《清真大学》,马文炳译著的《清真指  相似文献   

16.
杜文秀使英问题辨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杜文秀从未同任何外国政府建立过什么关系,到过大理的仅有法国安邺所率领的探险队,但当即被杜文秀所驱逐。所谓回民使节这一杜文秀被谴责的主要事件,先是由腾越柳映苍所策划,继则由刘道衡在其中扮演主要的角色。从英缅政府行政日志所揭露的事实来看,刘道衡的使英与杜文秀并无关系。这个近似闹剧的历史小插曲之所以被大肆渲染,是英国在印度和缅甸当局由于政治上的需要而制造出来的。真相如此,对杜文秀的谴责自然无从成立。且不论云南回民在反抗清政府统治者的斗争中的英勇表现如何,事实上,由于云南回民起义的结果,在杜文秀的直接抗拒或是起义的间接影响下,英法窥探云南的计划受到打击,被推迟了18年。因此,杜文秀在这场英勇斗争中的领导地位,是不应加以湮没的。  相似文献   

17.
众所周知,回族吃牛羊肉都要由穆斯林掌刀师傅诵经屠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全国各地相继落实了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回民食用牛羊肉早已恢复由回民掌刀师傅专人屠宰,并由专人加工、储存、销售。而在回民的习俗中,也无姑娘宰牛羊的事。电视剧《小楼轶事》却写了一个推车姑娘持刀宰羊卖汤的故  相似文献   

18.
西北回民起义结束后,西北各地鸦片种植泛滥,严重影响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而且对于西北的社会风化构成很大的威胁。为此,左宗棠基于鸦片对西北社会危害的深入分析,采取了严厉禁烟的举措,遏制了当时鸦片种植泛滥的趋势。但是由于政策缺乏连续性和地方官员的奉行不力,西北的鸦片种植仍然未能根本杜绝。本文拟以左宗棠的西北禁烟思想和实践为中心,对其掌控西北政坛时期的一系列禁烟活动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述论。  相似文献   

19.
原彦平 《回族研究》2012,(3):139-141
一20世纪40年代,位于西安的国立西北大学为了方便校内穆斯林学生的就餐而设立了清真灶。为了管理清真灶而成立了"回民同学会"。"回民同学会"是由穆斯林大学生组成的学生团体,有理事数人,来自甘肃张家川(今甘肃张家川回族自治县)的法律系学生马通被推选为理事长。马通和中文系高年级的学生冯虚(冯增烈,1926—1996)等人,创办了一份旨在弘扬民族文化、介绍穆斯林生活习俗与伊斯兰教的刊物——《新录》。该刊为不定期刊物,办刊经费依赖穆斯林学生的捐助,经费十分困难。1949停刊,前后出版四期。主  相似文献   

20.
爱情的神话     
兰惠 《民族论坛》2004,(2):56-57
由于一部电影,这个世界好像着了魔,着了一种叫做无间道的魔。这部电影改变了整个2003年。前阵子柯受良去世了,人们埋怨他太窝囊,没战死在沙场,竟翻船在酒桌或者某人家里,但是有网友称小黑子是因为迷上了无间道,才走得这样“扑朔迷离,终极无间”的。今年冬天的电影倒也热闹,正在先后上映的《无间道3》和《手机》代表着各自地区的最高商业水准,被媒体形容为“龙虎斗京华”,但事实会告诉我们这是一厢情愿,《无间道3》成熟的气质更像一位给我们上课的老师。就像中国队参加四强赛死乞白赖地要搞死日本队,却被日本老师上了一课。朱军同志首先被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