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80年代以来,西方宏观经济学发生了巨大变化,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之间的对立和斗争,构成当代西方宏观经济学的“主流”。就其实质而言,这两派之间的对立和斗争乃是西方经济学发展史上国家干预主义和经济自由主义两种思潮的论争在当代的继续,所不同的只是它们在现时代采取了现代的理论形式而已。 一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与新凯恩斯主义之间存在着严重的分歧,概括地说,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1.货币因素:货币中性与非中性。新古典宏观经济学认为货币是中性的,因而它既不同意后凯思斯主流经济学派关于好的货币政策能够影…  相似文献   

2.
在西方发达国家,公开市场业务与存款准备金和再贴现政策一起,被誉为中央银行实施金融宏观调控的"三大法宝"."三大法宝"是西方发达国家普遍采用的用于控制和调节货币供应量的一般性货币政策,现已成为发达国家中央银行主要的货币政策工具.从西方发达国家经验来看,存款准备金工具作用比较剧烈,不宜经常采用;再贴现工具比较被动,只有商业银行要求贴现时才可发生作用;相比之下只有公开市场业务不但具有灵活有效、可操作性强、政策时滞短等优点,而且被认为是最普遍、最灵敏、最直接的货币政策工具.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实际操作都显示出极优的政策效果,尤其在美国它已是美联储执行货币政策的主要根据.从我国实际来看,1995年3月18日颁布的<中国人民银行法>第四章第二十二条规定,人民银行为执行货币政策,可以在公开市场上买卖国债和其他政策债券及外汇.这标志着公开市场业务已在法律上被确认为我国中央银行的一个新的货币政策工具.  相似文献   

3.
在传统理论上,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通常在利率与货币供应量之间选取,然而由于我国利率管制所引致的金融指标体系的扭曲,使得利率在中介目标上的作用难以评价。在目前我国特殊的货币政策实施环境下,以利率为中介目标是不可取的,而选择货币供应量为中介目标又是不得已而为之。因为在我国存着货币供应量的可控性差、货币供应量的相关性不理想、公共市场操作等手段难以奏效、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不畅等问题。虽然近年来通胀定标的兴起为货币政策实施提供了全新的视角,但是我国尚未具备实施通胀定标的条件。鉴于我国目前的现实并结合发达国家施行货币政策的实践经验,我国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目前只能是以货币供应量为中介目标前提下的渐进优化。  相似文献   

4.
在推进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中,如何充分发挥货币政策的作用,这是个亟待研究的重大问题。本文试图就货币政策对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作用,目前我国货币政策的运行现状以及货币政策的选择取向等问题作如下探讨。一货币政策是指国家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所制定的关于货币供应和货币流通组织管理的政策。它的主旨是通过中央银行增加或减少货币供应量,调节投资和消费,使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达到平衡。货币政策的内容包括调节货币供应量的目标和实现这些目标的一系列政策手段。现代经济实质上是一种货币经济或信用经济。货币信用的活动…  相似文献   

5.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关系问题研究王廷科陕西财经学院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对宏观经济运行有重要影响,是市场经济国家宏观经济管理和调控的最主要方式,这不仅在理论上已得到西方宏观经济学家的认同,而且在实践上货币一财政政策也被西方国家作为反周期性稳定政策而普遍使用...  相似文献   

6.
我国实施的货币政策,大致分为三种:第一种,1980年以前采取的发展型货币政策,主要特点是着眼于经济发展的需要,主动地扩大信贷规模和货币供给,加大投资规模,促进经济增长。第二种,1980年-1995年期间实行了抉择型货币政策,明确地选择了“稳定物价、发展经济”的双重目标。第三种,1995年后实施的稳定型货币政策,把币值稳定作为优先目标,目的是为经济发展提供稳定、宽松的外部环境。实践证明,我国的货币政策对促进经济发展功不可没。但是,与此同时也要看到,以货币政策为主的宏观调控已显得难度越来越大,或者既…  相似文献   

7.
<正>一、几个贷币政策理论问题的新解说 1、货币政策的目标:还要再争论吗? 可以说,有关货币政策的理论依据,都是我们在改革开放之后,从西方货币理论中引进,并加以中国化的。在西方货币理论中,货币政策和目标有四个方面,即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与国际收支平衡。在改革初期,由于国际贸易与资本流动的规模有限,低工资低就业又是中国经济的一贯特点,我国货币政策的目标便被很自然地确定为稳定物价与经济增长。其后不久,理论上关于纸币流通条件下是否必然产生通货膨胀的争论和实际经济生活中通货膨胀的显性化,使许多经济学者坚称稳定货币才应是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目标的唯一选择。他们认为,经济增长是政府的政策目标,而不是中央银行的政策目标;由于经济增长目标与物价稳定目标是矛盾的,中央银行在实际操作中必然会左右摇摆,而且特别容易屈从于政府的  相似文献   

8.
论北宋时期的货币政策姚兆余一般意义上而言,货币政策是指国家以法令形式规划货币发行和流通,调节和管理社会经济的政策.北宋时期,社会经济尤其是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促使北宋政府在货币发行、货币流通和货币管理等环节制定实施了诸多相应的政策。本文拟对北来货币政...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国货币供应量的持续高速增长,引起了国家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通过对我国货币供给内生性和外生性的实证分析发现,货币需求是影响我国货币供给过快增长的主要因素.外汇占款、固定资产投资、银行信贷和消费需求是影响我国货币需求的主要因素.因此,我国应基于货币需求来实施货币政策调控措施,以提高货币政策的前瞻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增强其对宏观经济调控的效力.  相似文献   

10.
我国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是稳定货币。稳定货币和稳定物价是当前我国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为实现这个最终目标,需要一个可直接操作的金融变量作为货币政策的中问目标。为了有效地控制社会总需求实现货币稳定,应选择货币供应量为中间目标。另外,中央银行还需要改革货币政策调控手段,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调控手段,特别是经济手段,如存款准备政策、再贴现政策和公开市场业务的改革与完善。  相似文献   

11.
货币政策工具是货币当局实际货币政策最终目标而采的措施。货币政策工具又称货币政策措施。一、货币政策工具及其运行M经济学家通常将货币政策工具区分为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和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两类。(一)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一般性的货币政策工具是指中央银行运用这些货币政策工具可对整个金融系统的货币信用的扩张与紧缩进行全面或一般性的控制,而不是对某些金融机构或某些特定金融领域的货币信用产生影响,所以又称为“量的信用控制”或“量的控制”。由于是对信用量的控制,则不对任何部门采取差别待遇,一视同仁地放松或紧缩信用,…  相似文献   

12.
1 当前,国际上习惯地把发展中国家同发达国家之间的经济关系,称之为“南北关系”或“南北问题”。二次世界大战以来,随着国际垄断资本对世界的重新分割,南北关系也发生了畸变,其特征主要表现为:“在生产方面,存在着发达国家的高度现代化的工业体系和发展中国家的单一经济畸形发展的极不协调的国际生产体系,以及以此为基础而形成的国际分工的垂直结构;在国际贸易方面,存在着发展中国家初级产品的出口与发达国家工业制品之间严重的价格剪刀差,发达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使贸易差额十分悬殊;在国际货币金融方面,存在着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货币与发展中国家的货币的比价悬殊,发达国家货币控制着国际金融体系与世界货币体系。”为此,改善和发展南北关系,成为发展中国家经济迅速发展的关健所在。  相似文献   

13.
一、导言中国经济市场化的过程,也就是中国金融改革深化的过程。金融改革17年,最大的收获在于我们认清了改革的三个主要目标①:一是纠正以前30年过度的“金融抑制”,改革建立于50年代的无所不包的单一银行体制;二是结束同世界金融体系隔绝的状态,重新融入世界金融体系;三是建立新的金融宏观调控机制,货币政策由直接控制转向间接调控。在前两个目标已取得诸多进展的背景下,改革现正在向第三个目标推进。1993年底中国人民银行制定的金融改革规划已经明确提出,中国的货币政策将以货币供应量为中介目标。在现代商品经济条件下,货币供…  相似文献   

14.
论西方货币理论的演变段文斌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逐步完善,将越来越多地运用货币政策,但是相对而言,我们对于货币理论和货币政策还不太熟悉,运用尚不很娴熟。然而,货币政策作为最重要的宏观经济调节手段之一,对于我国市场经济的持续、稳定、协调、快速和健...  相似文献   

15.
我国的货币市场建设相对比较落后 ,与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异。通过比较分析 ,我们可以看出 :市场经济体制、货币政策操作、金融创新、金融开放这四个方面构成了差异产生的主要经济因素。因此 ,必须从以上几方面入手 ,完善我国的货币市场构成体系。  相似文献   

16.
在西方货币理论中 ,货币是否中性 ,即货币政策是否有效 ,一直是西方经济学争论的问题。一些经济学家认为货币中性 ,但更多的经济学家持货币非中性的观点 ,即认为货币政策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7.
1993$以牙,为了使这轮的宏观经济实现软着陆,避免重蹈宏观经历“一紧一桩”、“大起大落”而振胄国民经典整体实力的老路,庆策部门在探寻宏观经历间接调控的手段、途径等方面进行了大胆而富有成效的努力。其中以货币政策运作为王的宏观金融调控在云观调控中的员献切不可没。一、货币以放调换的政望现代国际经济的经缢表明,货币政策在8预经济政策中占插着趔未超重要的地值。给市壬义勇财政王义的争论以g国(尤其是美国等发达国家)组组采纳货币主义的理论和观点而心照不喜地走下了结论。我们知适,现代经济实质上就是货币经沉,柯正朝着…  相似文献   

18.
货币政策名义锚的选择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始于20世纪90年代的通货膨胀目标制逐渐取代汇率锚和货币供应量目标成为许多国家保持长期价格稳定的一种货币政策框架.鉴于我国维持汇率锚的成本不断增加,同时金融创新和金融管制的放松模糊了各层次货币供应量的界限,且货币乘数不再稳定,导致货币供应量的可观测性和可控性降低,货币供应量目标也不再适合我国;因而,通货膨胀目标成为我国货币政策名义锚可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9.
战后主要发达国家治理通货膨胀的实证分析李洁80年代以后,针对7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普遍的“滞胀”问题,各发达国家政府都把反通贷膨胀、稳定物价作为政府的重要目标和长期政策,并建立了一套有效的反通货膨胀的机制来保证上述政策目标的实施。由于各国经济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20.
在一个有效的货币政策框架中,中介目标的选择至关重要。按照选择的中介目标,各国的货币政策体系大致可以分为汇率目标型、货币总量目标型、利率目标型、通胀目标型和隐含中介目标型五种基本类型。决定一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选择的仍将是一国的经济金融现实。选择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是一个次优选择。继续采用货币供应量法并不意味着对货币供应量法的全盘肯定,当前应当加强对货币供应量法的完善工作,加强基础性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