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越为禹后说”质疑——兼论越族的来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越族(或称百越)是我国南方古代的民族。对于越族的历史,已有不少学者进行过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关于越族的来源问题,历来的一些学者都曾有着各种不同的看法,其中主张越王勾践为禹苗裔,或越族是夏族的遗民的说法,影响最大,这种观点,我们称之为“越为禹后说”。根据所接触的一些文献和考古资料,我们认为这种观点是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2.
何平 《世界民族》2004,(5):62-67
现代越族又叫“京族”和“安南族”。操岱依—泰语言的民族称他们为“交人” ,苗族和瑶族称他们为“交趾人”。现代越族是越南的主体民族 ,占越南全国人口的 90 %以上。关于现代越族的起源与形成问题 ,已有许多学者做过论述 ,但是仍然有一些问题没有说透。例如 ,人们一般都认为 ,现代越族是由古代越人中的一支演变而来的。但是 ,对于古代中国的影响对现代越族形成的作用 ,却还论述得不充分。笔者拟对这个问题谈一点自己的看法。我国秦、汉时期 ,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和中南半岛北部地区曾经分布着一些被称为“越”的民族群体。由于这个民族群…  相似文献   

3.
楚民族层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楚文化研究中民族问题是个十分重要的课题,掌握和运用科学的概念和正确的理论,对楚民族族源、演进阶段的划分,民族结构的层次分析,都是很有意义的。 (一) 在楚民族研究中,对族源问题的探讨已经做了不少工作。目前有华夏说、东夷说、土著说、西来说等说法。各种不同的观点都有自己的理由和证据。而楚人自己供认为高阳氏之苗裔,又常自称为蛮夷,看来华夏族和土著居民都是楚民族的族源,而真正的楚民族应该是华夏族的一支与土著融合的结果。我们不妨对“祝融八姓”和“陆终六子”重新作一番分析。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族称的起源、族称内涵的变化的分析,探究北方民族从民族到国家的过程,并通过对满洲族称、国名出现及其变化的研究,探讨了民族国家进化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5.
夏族的形成有一个长期的过程。夏国家的建立对夏族的形成则起了重大的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讲,它是夏族形成的标志,也是夏族名称的来源。 民族是一种历史范畴。民族的形成过程是与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氏族的解体和地缘关系的建立,与基于氏族的部落和部落联盟过渡到基于地缘联系的农村公社上的部落和部落联盟,与后一种部落和部落联盟融合为一个共同的整体相一致的。所以,恩格斯说,当从暂时的需要而结成的临时的部落联盟,发展为“永久的联盟,这样就朝民族的形成跨出了第一  相似文献   

6.
公元七——八世纪塔里木盆地的维吾尔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史学界有这样一种看法,认为在公元八四○年之前塔里木盆地没有或者极少有维吾尔族,只有到了公元八四○年漠北回鹘汗国被击散后,西迁了一部分维吾尔人到塔里木盆地,才形成为那里的主体民族。照此说法,公元八四○年以前塔里木盆地有什么民族呢?有的说是伊兰族,有的说是月氏族,有的说是塞种,有的说是羌族,有的说是印度人,有些人说是“土著人”。可是今天的现实,却是近六百万的维吾尔族,百分之九十在塔里木盆地。他们的语言、文字、体质、面貌、风俗习惯都相同。如果说古代塔里木盆地是伊兰族,或塞种,或月氏,或羌族等为主,那么今天塔里木盆地的主体民族也应该是伊兰等族了?这是一个很值得考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我国考古研究成果表明,早自新石器时代起,中华大地上存在着三大考古文化系统和民族系统。新石器时代,我国黄河流域广泛分布着仰韶文化及在它的基础上发展和分化出来的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寺洼文化等,统称为“仰韶文化系统”。炎帝族、夏族、周族等同为羌氐民族。当他们先后迁居中原地区融合为华夏民族(汉族的前身)后,共同创造了仰韶文化。长江中下游和东南沿海地区是新石器时代“青莲岗文化系统”的主要分布区,在这个广大地区内,先秦时期分布着两大原始民族系统,即百越系统和百濮系统,总称为濮越民族系统。以细小打制石器为特征的细石器文化,是北方新石器时代的主要  相似文献   

8.
我国幅员广阔,人口众多,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但是在商代以前,人们尚无清晰的民族意识;西周时,虽然有了蛮、夷、戎、狄和华夏等不同族称。但并非严格,而且蛮、夷、戎、狄这些称谓亦无贬义;到了春秋战国时代,尊王攘夷成为霸业旗号以后,华夷才有了主从尊卑之别,甚而把周边非同华夏的民族视为禽兽豺狠,“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尊王攘夷的代表人物管子说:“戎狄豺狼,不可厌也;诸夏亲日(目匿),不可弃也。”(《左传·闵公元年》)在这种思想基础上,我国在先秦时期便逐步形成了五服制与九州制的地理概念。所谓九州制即是以华夏为主干的统一后在华夏地区设置郡县的蓝图,而五服制则为实现统一设计了一个处  相似文献   

9.
中华史论     
中华是由“天下一体”的中华到“中华一体”的中华。中华最初是由多元的民族融合而成的华夏族(汉族)在中原的称谓,进而为在中原多民族的称谓,最后才发展为四裔各民族在内的全国的称谓。这中间是经由变外为内和变夷为夏的长期历史过程才完成的。 一、释华夏 夏与华在观念上不完全相同。夏、华初不连称,到后来华夏方成为一个总的称谓,但仍单称为夏、为华,而内容与含义也逐渐相关联。  相似文献   

10.
在苏联众多的民族中,有些民族的民族形成地域处于苏联疆界之外,其中包括德意志族籍的公民,“对他们来说,苏联早就成了他们的祖国。”根据1979年全苏人口统计资料,苏联有1936214德意志人,约占全世界德意志人总数的2.3%,占苏联人口的0.7%以上(在我国各民族中他们的数量占第14位)。“德意志人”——这是俄国人对德国移民的称谓。他们称自己为士瓦本人、巴瓦尔人、门诺派教徒、彻普谢尔人等等,这是因为德意志人迁移到俄国时,德意志民族的形成过程尚未结束,当时德国分裂成300多个国家,地方自我意识、特别是农民和手工业者(他们在移  相似文献   

11.
越族是我国南方古代的少数民族,史称“百越”,指明其中还包括有很多族团。厦门大学林惠祥教授《中国民族史》指出在春秋有于越,战国有杨越,汉有瓯越、闽越、南越、骆越,三国时尚有山越。其分布地区在浙江、福建、广东、广西、越南或至安徽、湖南诸省。他把“百越”和华夏、东夷、荆吴并列为汉族四大来源。  相似文献   

12.
鉴于史学界对“华夏族”这一概念使用的随意性 ,本文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华夏族从一开始便是一个复合概念 ,不是指古代某一部族 ;华夏族有其发生、发展的过程 ,至春秋战国时才开始用“华夏”作中国的代称 ,对远古的原始部族不能使用这个称谓 ;并分析了将仰韶文化创造者误认为“华夏族”的原因以及“华夏”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3.
再谈民族族称与溯源文/刘增林图/廖可夫等在中国,各民族的不断发展、前进,汇成了一部中华民族兴旺发达、绚丽多彩的历史长河。在今年本刊第4期,我们曾经介绍了部分民族族称的情况。应读者要求,这里再介绍一些民族的族称与溯源情况。一、历史沿革形成的族称朝鲜族,...  相似文献   

14.
右派分子龙云说我国少数民族与汉族是"一个祖先","同系一族,因地异名,住在昆明的人可以叫做'昆明族',住在北京的人可以叫做'北京族'".这种否定我国各少数民族的反动论调,实际上是国民党反动派的老调重弹,是和蒋介石的臭名昭彰的"中国之命运"一书的论调完全一样的.对于这种反动论调,我们可以用事实把它粉碎.我国各民族都有悠久的历史.从最早的史料中,就可以找到"华夏"、"夷"、"狄"、"?"、"羌"等等,当时,"?井而饮,耕田而食"的和那些"逐水草而居"的各族之间,就有着显著的差别.在历史上,有的民族曾在祖国的局部地区建立过统治权,有的曾统治过整个中国,如蒙古族和满族,这是一般人都知道的;有的民族由于地处边远,解放前在民族压迫制度下,和其他民族接触少,因而不为人知道或者很少为人知道.但是它们并不因为别人不知道而不存在.  相似文献   

15.
翻开我国的古籍,众多的民族名称往往使人感到眼花缭乱。直至解放前夕,我国各民族的族称仍十分混乱,加之反动统治阶级实行民族压迫政策,不承认我国各少数民族的客观存在,剥夺了少数民族在政治、经济和文化各方面的平等权利,使许多少数民族被迫更改、隐瞒了自己的民族成分。因此,我国究竟有多少个民族,谁也无法回答。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这个问题才总算有了比较准确的答案。解放后,长期被压迫、被歧视的少数民族纷纷提出了自己的族称,公开了他们的民族成分。这是我们党民族政策的伟大胜利,也是少数民族人民民族自觉的表现。据不完全统计,解放初  相似文献   

16.
秦和平 《民族学刊》2013,4(5):34-48,99-102
20世纪50年代个别省区开展族别调查,但民族识别从未列入(全国)民族工作的日程,只是个别省区对个别族体曾开展过族别调查。有关部门之所以开展族别调查,只是辨析族体,确认或恢复族称。这些新确认的民族仅占中国各民族数的W4、人口的3%(1964年统计数),因而不能认为“56个民族的来历”源于民族识别。以20世纪50年代云南省的族别调查为例,其开展的族别调查是配合民族语文创制而展开。云南民族分布以北纬24。为南北界线、东经99。与东经104。为东西界线划为彝语支、壮傣语支和瓦崩语支的民族界限,新确认的少数民族是这些界线内非该语支民族或界线外的民族。僳僳族的确认与怒族的族别调查过程表明中国各少数民族是历史形成的,并非识别产生。20世纪50年代少数省区对个别族体开展调查、辨析族属、明确族称,只是对该共同体的明确,关键在于国家的确认。  相似文献   

17.
<正> 中国在上古时代有两大显族,即夏族和商族。这两个民族是构成古代中国民族的两大主干。其中夏民族是中国土生土长的民族,是由诞生于今山东一带的远古人类演化来的,后来这个民族就在今山东境内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 而商民族的来源却颇成问题。因为商民族的文化与中国的土著文化有太多的不同,而与巴比仑文化(即苏美尔·阿卡得文化)相同或相通之处甚多,所以外国学者波尔从语言  相似文献   

18.
挹娄曾是东北地区的一个古民族。本文主要就其族源、族称、语言、流向及社会发展疆域诸问题略作考论,舛误之处,敬祈同道赐教。 一、挹娄的族源 传统的观点认为挹娄族是肃慎族的延续,因为时代不同,族称发生了变化。事实上却并不是如此,挹娄族与肃慎族各成系统,挹娄的族源可远溯至三代时期的娄人(娄国)。  相似文献   

19.
关于瑶族的族称和缘起,学者们发表过不少文章,但迄今并未取得一致意见。《隋书·地理志》云:“长沙郡又杂有夷蜒,名曰莫徭,自云其先祖有功,常免徭役,故以为名”。宋人周去非在《岭外代答》中云:“徭人者,言其执徭役于中国也”。据此,无论是“免徭役”或“执徭役”,瑶族的族称似乎都与徭役有关系。民族名称和缘起是有联系的问题,根据笔者的摸索,瑶族族称与徭役有关的说法是南北朝以后学者们的一种解释,瑶族族称的出现,可以上溯至春秋之际,实与徭役无关。下面提出自己的分析和看法,向同志们请教。  相似文献   

20.
汉族的形成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族,是以先秦华夏族为核心,经秦汉以来两千多年繁衍生息并不断与其他民族融合而发展起来的民族。据1982年全国人口普查统计,汉族人口共有936,703,824人,占全国各民族人口总数的93.3%。她不仅是中国人口最多的民族,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其语言属汉藏语系。中国是世界上文明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广泛分布在祖国各地的人类学化石和史前文化,证明中国各民族一般都起源于中国大地,其历史可以追溯到旧石器初期。进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