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育由应试教育转入素质教育后,教学的方法也应随之发生变化.但是,多年来的教改并没有能够实现减轻师生负担,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的目标.为了有效地改变这一现状,本文反思后认为:在单一改革教学方法不灵的情况下,应当同时改革教师的备课方法.为此,本文从素质教育对语文教师备课方法的挑战与呼唤及历史发展的必然等方面论述了系统备课法是顺应这一挑战而产生的产物,并论述了采用系统备课法的价值;^研究了素质教育需要语文教师加快备课法改革的几个有关问题:1、要加强系统备课法的研究;2、要以“系统备课、科学教学、减轻师生负担、提高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和方向来改革教师备课方法;3、坚持实践探索与有较高层次理论指导相结合;4、采用多角度多方向研究的方法;5、尽快建立系统备课法的研究与训练软件资料库.  相似文献   

2.
特级教师钱梦龙曾经概括出“三主”(即“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思想。“三主”这一精辟的教学过程论,对备课活动同样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因为备课是对课堂教学的整体设计。“三主”是相互联结为整体的,是在特定的动态系统中体现的。备课中使“三主”在教案中和谐统一地体现出来,这就是“三主一体”备课法。  相似文献   

3.
抓好教学环节注重教学艺术袁定基一、备课:搞好教学总体设计,让教学成为学生课堂精力集中的中心备课是教学工作中的第一个重要环节,是整个教学工作的总体设计。备课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教学工作的成功与失败。所以,接受教学任务后,必须全力以赴搞好备课工作。备课...  相似文献   

4.
本文认为,教师系统备课法在科学方法中处于一般科学方法的地位上,具有跨学科的性质,具有较大的适应范围,可以适用于作为教育教学的不同层次和不同专业学科的教师系统备课的方法指导。系统备课法既是确定教育教学目标的方法,又是实现教育教学目标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备课不能停留在经验水平上,必须对“如何备课”这一问题进行理性反恩,建立关于备课的理论。加涅的“信息加工”教学设计模式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备课的范型,这一模式启发我们在备课过程中应把学习者置于中心:在确定教学目标时把学习者作为教学目标的一个重要来源加以研究;通过学习任务的分析确定教学顺序;根据学习层级理论选择学习材料;安排一系列教学事件以促进学习者的学习。  相似文献   

6.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就是有效教学问题。新课程要求教师拥有有效的教学理念,掌握有效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有效学习,要求教师进行有效备课。按照新课改的要求,数学教师的备课评价应该体现学科特点与教师个性特色,要有利于教师的提高,有利于学生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备课的有效目标必须既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又强调师生双边、多边活动的过程。花气力研究备课,特别是研究数学课堂上的练习设计,实际上是“磨刀不误砍柴工”。真正有效的备课,正是教师们教学智慧的彰显。  相似文献   

7.
一、使用课堂用语的几个原则1.循序渐进。结合学生所学的内容由少到多,由易到难,由简到繁,从而有目的地增加和选择使用。例如,在课前组织教学这个环节中,我们往往说,’‘It’stimetobeginourclass.”“Itstimeforclass.”等,但随着教学内容的加深和知识的增长,又可以说,“Nowlet’sgetstarted.’再进一步还可以说,“Let’stakethistostartoffwith.”要做到循序渐进,根据不同的程度,结合学生所学的内容来使用课堂用语,必须十分熟悉并善于运用学生所掌握的语言知识,必须和备课紧密结合起来,有意识地加以运用这方面的内…  相似文献   

8.
本文认为,系统理论的整体观点,科学知识的整体化,自然界的统一性,重视人的因素等基本观点和整体功能大于并优于部分功能之总和的基本原理完全适用于指导教师系统备课。基于此,本文研究了我国古代的系统思想对创立系统备课法的启示,一般系统论的产生,系统理论向社会的各个领域的广泛渗透,系统的定义,系统备课法的哲学依据,教师系统备课方法中的系统特征,系统备课方法的概念。  相似文献   

9.
系统备课方法的实际运用、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和学校教育的改革与发展都对教师原有的素质提出了挑战。与系统备课方法的运用和知识经济时代学校教育改革、发展相适应的教师素质的内涵和主体框架结构主要包括政治理论、专业知识、教学能力、教育公共关系能力和科研能力等。提高教师的素质与能力尽快与系统备课方法相适应的途径是取消中等师范教育,加大高等师范教育和研究生教育力度;加大学校教育改革力度,为系统备课方法的运用创造环境机制;在教育领域里坚持教学与科研创新并重;高等师范院校要开设系统备课方法学课程等。  相似文献   

10.
系统备课方法的运用、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和学校教育的改革与发展都对教师原有的素质提出了挑战.本文认为;与系统备课方法运用和知识经济时代学校教育改革、发展相适应的教师素质的内涵和主体框架结构主要包括:政治理论、专业知识、教学能力、教育公共关系能力和科研能力等.提高教师的素质与能力尽快与系统备课方法相适应的途径是:取消中等师范教育,加大高等师范教育和研究生教育力度;加大学技教育改革力度,为系统备课方法的运用创造环境机制;在教育领域里坚持教学与科研创新并重;高等师范院校要开设系统备课方法学课程等.  相似文献   

11.
新课程背景下,我们应该怎么来备课?以我个人的体会看,我认为,备课应该把握好课前的“三读”和备课中的“三动”。  相似文献   

12.
任何一门学科的知识系统都是由无数个相互联系的知识点构成的。语文也不例外。与其它学科相比较,语文教学的知识性往往不很明显。突出语文教学“知识点”就显得十分必要。突出语文教学的“知识点”,要在备课备“点”,课堂授“点”,作业练“点”·检查考“点”,自学寻“点”几个主要教学环节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13.
系统论与唯物辩证法的关系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系统论与唯物辨证法的关系,近年来一直存在着“基础”论、“并列”论、“取代”论之争,但都不失偏颇。从一般系统论的产生与发展出发,系统论应包括两个层面的内容,即系统哲学和作为具体科学的系统科学,它们与唯物辨证法的关系,即前者与唯物辩证法是既相互独立而又互为补充的关系,而后者与唯物辩证法则是个别与一般、各门具体科学与哲学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时下,集体备课倍受青睐,并已成为校本教研活动中的“重头戏”和“亮点”。“一种思想与另一种思想交换,可以形成更新的多元的思想。”集体备课作为教师合作研讨的一种有效形式,对于发挥教师团队合作精神,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尤其是在新课程改革刚刚起步的今天,教学中还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循,集体备课可以有效地避免教师个体研究势单力薄的情况,  相似文献   

15.
进入21世纪,在遍及全国的素质教育的浪潮中,语文教改众说纷坛,形成“百花齐放”的局面,但仍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在日复一日地沿用旧教学形式,年复一年地重复着那些古老的教学内容,用“注入式”的老一套教学方法,致使学生产生思维的局限性和学习上的被动性。其主要原因是:教师的工作没有做到家,备课过于走形式、抄参考,用以应付学校或教学小组的检查,并没有起到备课应有的作用。另外一个原因是:应试教育意识过于严重,教师的教是围绕“考”而教,考什么,教什么,而不是教什么,考什么;同时考核学生的办法过于死板,过于分散零乱…  相似文献   

16.
系统功能语言学的一个模式:加的夫语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由多个有机部分组成,文章介绍和讨论的是该理论中的“加的夫语法”。文章的内容包括:加的夫语法的建构者福塞特个人情况、福塞特的学术研究、加的夫语法的形成和出版物、福塞特与韩礼德的关系、加的夫语法的主要成员以及加的夫语法与系统功能语言学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打造政治经济学精品课程的法宝。高校政治经济学专业教学中,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注重质量、防止简单化。为此,必须树立“以人为本”、“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观,面向实际精心备课;搞好课堂教学、实现四个结合;采取多种方式联系实际,注意“三个渠道”,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8.
对外汉语教学是把汉语作为外语来教的一门新兴学科。其对象是至少已系统掌握了一种语言的外国成年人。我们若想在对外汉语教学工作中取得较理想的教学效果,首要一点就得善于结合教学对象的特点,及时发现、解决学生学习中的难点。发现难点是解决难点的前提,而要想找准学生的难点,教师就必须“改变立场”,把自己也看成是学习汉语的外国人中的一份子。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就要把学生的母语当成是自己  相似文献   

19.
中国文化心理学指以中国文化为背景、为底蕴,兼顾中国文化与心理学等两个角度来研究中国人心理与行为规律的一门学科。主张用“基本问题论证法”而不是“内容相似论证法”来证明中国文化里确有心理学。为更好地开展中国文化心理学的研究,主张坚持“一导多元”的方法系统,并对此方法系统中的语义分析法、深度比较法和实证检验法作了操作性颇强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一、难点与整个教学的关系教学过程要经过严格地有计划地组织,教师是这个过程的主导者。教师备课、上课,要有明确的教学目的,有明确的重点和难点。重点和难点的提出,不是无足轻重的,这一步骤是对教学任务某些关键性、核心性部分的强调,是教学目的的进一步深化和完善。重点和难点,从不同角度支撑教学的构想和实施,是“有计划地组织的”这一教学过程本质特征的内在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