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灰黑势力与乡村治理内卷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后税费时代,国家以各种形式向乡村分配了大量的资源,但是资源的很大一部分被基层政权和灰黑势力以合谋的形式截取,资源分配没有引起相应的治理效益,反而出现了新一轮的基层治理"内卷化"。基层治理"内卷化"的出现,和灰黑势力、基层政权以及村庄资源分布三者的转变密切相关。要解决基层治理"内卷化"的问题,需要改进基层政府的政权性质。  相似文献   

2.
有效应对群体性事件与构建和谐农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农村必须有效应对农村群体性事件。政府应当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减轻农民负担;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形成多元利益表达和参与机制;提高基层官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健全重大决策论证机制,完善基层官员负责制和责任追究机制;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强化社会认同,提高农民的法治观念和政治参与能力,最终将农村群体性事件纳入制度化体系。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来,中国农村群体性事件频繁发生,呈现出突发性、组织性、对抗性等特点,并且"由乡入城",严重影响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农村群体性事件的发生,一方面反映了中国农民政治参与程度的提高;另一方面更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利益冲突的加剧与农民利益表达渠道的不畅,反映了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的缺失与预警机制的不足。对农村群体性事件的矫治,应以社会公正为目标,改变社会利益格局,完善农民政治参与渠道,加快基层政府职能转变,健全农村群体性事件的预警机制。  相似文献   

4.
研究分析国内外农村群体性事件预警及相关研究的现状,认为农村群体性事件是社会矛盾积累的结果。根据农村群体性事件诱因体系以及预警指标体系构建原则和指导理念,研究构建其初步的预警指标体系。运用专家调查法,通过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完善初步构建的预警指标体系,研究得出农村群体性事件预警指标体系的基本构想。  相似文献   

5.
在1956—1957年的农业合作化运动高潮中,发生了建国后第一次大规模农村群体性事件。这次事件具有分布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目的性高度一致、要求的合理性与行动的违法性相交织、局部对抗性和危害性等特征。文章分析了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以个案的形式探讨了应对与处置情况,并提出了值得认真汲取的历史教训。   相似文献   

6.
农村群体性事件具有参加者是熟人群体,始发地是农村社区,起因一般是“具体”问题,表现形式是“积极作为型”等特点。从农村群体性事件参与者的角度看,引发农村群体性事件既有经济和政治原因,又有文化和社会原因。从农村社会管理者的角度看,引发农村群体性事件的原因,一是政策缺失,二是管理不当,三是体制不顺,四是控制失效。依法预防和处置农村群体性事件,首先要完善和健全有关法规,其次要建设依法预防和处置农村群体性事件的有效机制。  相似文献   

7.
[提要]立足法治视野,中国西部地区农村15个行政村调研数据可见:农村群体性事件呈现高发态势,最常见的诱因为环境侵权、征地拆迁与集资金融;事件主要发生于村民与企事业单位之间、村民与地方党委政府之间,群体性事件参与人数大都在50人之内。与此同时,农村群体性事件主要通过非诉讼方式化解,地方党委政府在其间扮演着关键角色;地方党委政府最常见的处理方式有及时发布信息、组成工作组联村包户、直接对涉事企业或项目进行处理,但也存在信息公开不够、警力不当动用与妥协让步不适当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试析当前农村群体性事件的成因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改革的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确立,社会结构和利益关系的变化使农村社会的隐性矛盾逐渐转化为显性,与此同时,改革提高了农民的利益主体意识,但却没有给农民足够的制度化表达空间,因而使显性的矛盾自然就转化为群体事件。农村群体性事件是影响农村“生态环境”的重要因素,对建设和谐社会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明显的副作用。本文试从对当前农村中的群体性事件发生的主要成因和应采取的对策进行初步探讨,希望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9.
农村群体性事件中农民意见表达法律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随着社会高速发展,农村群体性事件的数量出现上升趋势,对于社会的影响也越来越严重,甚至已成为制约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这一现象暴露出我国在农民意见表达法律制度方面存在不足,对此,本文就选举制度、村民自治制度、信访制度、集会游行制度等法律制度存在的不足提出诸如完善选举法、村委会组织法等法律规范,加快制定信访法,明确信访机关权责及规范信访机关行政行为,降低集会游行示威的限制,从而建立健全顺畅的农民意见表达法律制度,从而从根本上预防和减少农村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研究指出,当前我国正积极稳妥推进新型城镇化,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然而在城镇化过程中由于多元利益矛盾的交集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疏解,从而导致农村群体性事件爆发的规模和数量呈现出上升趋势,使新型城镇化的任务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因此剖析新时期农村群体性事件的现状与产生原因,建立有效的防范与治理机制,是顺利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有力保障与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1.
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是宪法的基本原则,然而现实生活中农民作为公民的基本权利缺失成为了一种常态,这是导致农村群体性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而农民利益表达机制的缺失又是直接导致农村群体性事件发生的制度因素。因此,回归农民的公民身份,对农村群体性事件进行宪政思考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文章首先从宪法语境分析农民的含义及其宪法地位,其次分析我国农民在结社自由权、村民自治权、财产权、劳动权、社会保障等权利缺失的状况,最后剖析了我国现有制度安排在农民利益表达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进而得出解决农村群体性事件的根本渠道是尊重宪法还权于民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原因及治理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是近十几年来发展迅猛、危害极大的犯罪。理论界就此罪的预防和治理的著述很多。本文拟在深入分析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产生、发展的成因的基础上,借鉴国际"反黑"斗争的经验,探索预防和治理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良方,以期维护社会的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13.
或有事项是现代经济活动中客观存在的 ,它的存在说明企业存在潜在的经营风险。本文对或有事项的以下方面进行了探讨 :( 1)或有事项的涵义、分类及特征 ;( 2 )或有事项会计处理的原则 ;( 3)或有事项的会计处理 ;( 4 )完善我国现行或有事项会计处理政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族群及族群认同自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翻译进中国来,一直与民族与民族意识、民族情感、民族认同等概念的辨识争论不断。本文综合各种观点,提出族群与民族的区别及其使用必须兼顾这两个词的来源和使用历程以及在我国的使用习惯问题并提出自己的看法。认为族群认同主要有两个特点,一是主位认同和客位认同的区别,二是族群认同具有场景性。  相似文献   

15.
政治生态系统就是借助于生态学的方法研究社会政治问题,其特点表现为:开放性、多样性与平衡性。群体性事件政治生态系统由生态气候、生活环境和生物因子三部分结构组成。其中,生物因子是系统中最活跃的因素,包括生产者、分解者和消费者,群体性事件就是三者相互博弈的过程。构建和谐生态系统就需要从三个方面入手:崇尚公平正义,建构生态价值;完善输入—输出机制和反馈机制,实现社会稳定;维护个体利益,加强社会组织建设。  相似文献   

16.
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推进,外流精英逐渐回归农村,他们为农村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资源。对陕西省若干村庄回归精英的访谈资料表明,乡土情结的吸引力及城市机会的排斥力,二者的结合促使外流精英归根与淘汰,回归农村。回归精英主要通过家族资源和自致资源,通过示范性和权威性的形成建立声望,从而获取信任,转化为政治精英,为社区谋发展。他们在农村建设方面与普通精英存在共性,同时又具备个性差异。  相似文献   

17.
首先考察了国内对于现象学与心理学关系的研究现状,并指出了其中可能出现的两个问题即:一是注重外显知识忽略内在精神;二是注重批判忽略建构。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是现象学的内在精神而不是外在理论对于心理学有着更加重要的意义,同时着重分析了现象学的反思的精神、还原的精神、奠基的精神分别对于心理学所具有的不可估量的启发。  相似文献   

18.
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的客观存在,涉及诸多方面。经济全球化发展迅速,文化领域的全球化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政治领域的全球化则充满矛盾。自由主义、现实主义、文化体系理论、世界体系学派对全球化的认识不尽相同。全球化下的南北相互依存是不均衡的相互依存。经济全球化、科技革命、国际组织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国家的地位与作用。全球化不能等同于资本主义化。全球化的影响仍然是有局限的。  相似文献   

19.
抗冻蛋白具有特殊的热迟滞性质,即其冰点低于熔点,且能抑制冰晶的生长.本文综述了在耐寒鱼、昆虫体内以及最近二三年在植物、真菌、细菌等生物中发现的抗冻蛋白,分析其结构及其对冰晶生长的影响,并寻求抗冻蛋白在细胞、生物组织的低温保存中可能的应用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