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前苏联思想家巴赫金的思想独具特色。1950年代后期,他提出的对话主义理论和狂欢化美学享誉世界,成为当代学术甚至日常思维的关键词。对话和狂欢共同指向生长,从两个维度表达了巴赫金对世界的哲学思考。巴赫金的思想表达兼有哲学美学化的倾向和异语表意的特点,一个论点往往有多层理解的充分可能,形成了思想的复调风格。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米哈伊尔·巴赫金》中的相关论文出发,论述了西方巴赫金研究中对巴赫金思想的归化与挪用:(1)从西方哲学及人类学传统中来寻找巴赫金理论或是灵感的来源。(2)择清巴赫金思想及其与后现代诸思想的关系,把巴赫金的思想完全归入西方人文科学体系,特别是后现代思想理论之中。(3)把巴赫金的对话、狂欢和复调理论广泛纳入其他学术领域,如性学、日常生活研究、身体政治等领域,赋予这些领域以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3.
巴赫金从中世纪民间狂欢节入手抽象出具有对话性、双重性和超越性的“狂欢式”生活的特征,并进一步在文学分析中提 炼出“狂欢化”的概念。根据他的狂欢理论,游戏的儿童具有狂欢的品格,儿童游戏精神的缺失导源于人类狂欢精神的陨落。 狂欢理论对学前教育的启示:对话性的亲昵应当是师幼关系的应然状态;狂欢的超越性为理解儿童的“反常”行为提供了新视 角;狂欢主体的沉浸式参与启发了教师主体精神的回血路径;“狂欢式”生活的“生活游戏化”本质有助于我们理解“课程游戏 化”和“游戏课程化”两者的包容和统一关系。  相似文献   

4.
"自由的人"是巴赫金诗学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具有独立性和自我意识的"主体之人"、"思想的人"以及"人身上的人",狂欢精神是其内在精神,但"自由的人"的"自由"又必然是相对的。巴赫金的自由思想是深深植根于俄国文化传统和知识分子精神之中的,"一切都是对话,自由才是目的","自由"是对话的根本目的,"自由的人"超越了社会学诗学的范围,成为巴赫金诗学体系的原点和归宿,引领巴赫金及其诗学研究走向生活、艺术与人类理想交融互渗的自由之境。  相似文献   

5.
安徒生的童话创作深深扎根于民间文化的土壤,《皇帝的新装》继承了欧洲童话文学叙事传统和欧洲狂欢化文学精神,建立了一种大型对话的开放性结构。狂欢精神对文学的浸淫和渗透,使文学真正成为人类存在的“诗性之思”。在狂欢化的文学世界里,人类自由自在,释放生命的激情。巴赫金的文艺理论思想帮助我们揭开了这一童话文本深层次的含义。  相似文献   

6.
被誉为“世界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的巴赫金曾提出对话理论、复调理论、狂欢化理论等一系列令人瞩目的理论,其中对话理论贯穿于巴赫金一生的学术研究中,是其语言哲学的核心,对其对话主义的解读有助于我们对巴赫金哲学思想更深刻的领悟和升华,指导我们在语言学、文学以及哲学方面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接受美学和巴赫金的对话理论都受到了希腊哲学中对话思想的影响,在许多方面有共通之处,具有同源性和家族相似特征。由此,两者还产生了互动,接受美学与对话理论共同推动了女性主义理论的发展。互文性的观点经过巴尔特的阐释,影响了尧斯。尧斯看到了巴赫金的“狂欢化”对审美快感的肯定作用,并以此超越了阿多诺的否定性美学。通过两者的互动,美学理论获得了转型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巴赫金的狂欢理论为解读电影<追影>提供了全新的视角.旨在以巴赫金的民间狂欢节的三种主要文化形式为框架解读该影片,分析它所显示出的狂欢化特点.  相似文献   

9.
对话理论作为巴赫金思想的核心内容,始终是一种关于人的主体建构的哲学理论,而且是他人本主义思想的生动体现。考究莫言在2012年诺贝尔颁奖典礼上的奖致辞,这种看似独白式的演讲却体现出深刻的对话性。文章从巴赫金对话理论思想出发,对其致辞中的对话性进行分析,解读贯穿其中的人本主义思想,从而揭示这一致辞所蕴含的独特的魅力。  相似文献   

10.
狂欢化是由俄国学者巴赫金提出的诗学理论,着重揭示了文学作品中的“狂欢节”元素的文化诗学意义。在索洛古勃的《卑劣的小鬼》中蕴含着丰富的狂欢化的元素,作者用“狂欢化”的外在事象表现了人类的种种丑行和人性中深藏的恶,剖析了人性中存在的缺点。整部作品中充满了黑暗与绝望,但是却在“狂欢化”的特殊处理下透出难以遮掩的荒诞可笑的气息。探讨作品中的狂欢化元素对剖析作品的思想旨趣、作者的写作风格以及理解巴赫金的小说诗学理论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