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济慈在其短暂一生中真正爱过的三位女性,她的母亲弗朗西丝·詹宁斯,乔治娅娜·威里和范妮·布劳恩,都在济慈的生命史上产生过深刻而久远的影响。在某种程度上,正是济慈母亲对他的爱以及济慈对母爱的回报所产生的恋母情节促使他走上了诗歌创作的道路;因母爱的不完美以及自身生理上的缺陷而产生的心理上的自卑感使济慈在所爱的乔治娅哪·威里面前难吐真言。然而,正是这种精神恋的心态与信念使他写出了追求理想爱情为主题的长诗《恩狄米昂》;济慈与范妮·布劳恩甜蜜而痛苦的爱情给了济慈持久的创作灵感。济慈大部分成熟之作正是在长达两年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似的爱中完成的。可以说,济慈的优秀诗篇、诗歌成就是爱情之花结出的丰硕之果。  相似文献   

2.
一在英国浪漫派的五大诗人中,与拜伦、雪莱齐名的约翰·济慈(1795——1821)是一位诗才晚熟、英年早逝的天才诗人。济慈18岁始步入诗坛,给他带来诗歌灵感的是英国伟大诗人埃德蒙·斯宾塞的诗歌魔杖。斯宾塞的代表作《仙后》唤醒了济慈的天生诗才。令济慈欣喜若狂、满怀热望、惊叹不已的是斯宾塞的诗歌形象中产生的特殊引力及其诗歌世界里图画般的色彩和音乐魅力。影响济慈诗歌创作的尚有莎士比亚、弥尔顿、华兹华斯和拜  相似文献   

3.
漫谈济慈对英国诗歌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 19世纪中叶至 2 0世纪初 ,英国伟大浪漫派诗人约翰·济慈从三个方面极大地影响了众多的英国诗人 :丰富的感官描写 ,对中世纪的理想化 ,有关艺术和思想的悖论。总的说来 ,这些影响都是积极而有益的。济慈为这些诗人提供了创作灵感、写诗技巧、故事内容和主题风格。  相似文献   

4.
英国杰出的浪漫派诗人约翰·济慈在其短暂的一生中创作了近六十首十四行诗.这是颇具代表性的五首,其主题是对手足情深的珍爱,对自然永恒的歌颂,对生命短暂的惋惜,对友谊珍贵的礼赞,对爱情无常的嗟叹.它们是悲情诗人济慈真情的流露,内心的写照.  相似文献   

5.
<正>乔治·戈登·拜伦(GeorgeGordenByron1788——1824)是英国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他在短短的一生中,以饱蘸感情的笔锋,写下了很多长短佳作,与雪莱、济慈等诗人一起,将英国的积极浪漫主义推向一个高潮.他的诗歌博大精深,光艳照人,影响西欧一整代作家,甚至泽及音乐和美术.尽管英国国内的反动文人竭力贬低他,进步的文学家和评论家总是对他推崇备至,评价很高.普希金称这位英国诗人是自己一代抒情诗的巨匠,别林斯基认为他是“高不可及的雄伟诗人”.  相似文献   

6.
济慈爱的困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818至1819年无疑是英国伟大的浪漫派诗人济慈短暂一生中至关重要的时期。作为年轻诗人,济慈正处在个人爱情和诗歌事业的十字路口。诗名未成,却坠入了爱河.深深地爱上了“美丽端庄”的范妮·布劳恩。但从一开始,济慈就处于一种“既幸福又痛苦”的困惑之中。济慈在这时期创作的《无情的奴女》、《拉米亚》和《奥托大帝》等诗作中表现出来的爱的困惑,是一个立志献身诗艺的年轻诗人和情人之困惑、诗人不能同时崇拜诗神阿波罗和爱神厄洛斯,事业爱情两难全。这就是济慈爱的悖论“痛苦而甜蜜”的内涵,也是他产生爱的困惑的主要原因之所在。  相似文献   

7.
《恩狄米昂》是英国杰出浪漫主义诗人约翰·济慈短暂一生中所创作的唯一一部长诗。本主根据两方面的证据,即与《恩狄米昂》创作有关的间接证据和该诗内容本身提供的直接证据,论证了这部长诗的爱情主题,反驳了某些现代评论家认为《恩狄米昂》有一个柏拉图式的寓言性意义的观点。《恩狄米昂》是一部以希腊传说故事为题材,通过凡尘青年牧羊人恩狄米昂同月亮女神辛西娅的爱情遭遇,反映诗人济慈自身爱情感受的长篇爱情诗。长诗陈述了爱的欢乐与喜悦,更多地描写了爱的痛苦与悲伤。这种忧郁与欢乐并存的旨趣是济慈式的旨趣,也是英国诗歌的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8.
19世纪美国作家纳撒尼尔·霍桑以浪漫主义小说《红字》驰名文坛。小说描写了17世纪中叶发生在北美殖民地新英格兰的一幕恋爱悲剧:英国姑娘海丝特·白兰早年嫁给伪善的老学者罗格·齐灵沃思,丈夫被掳失踪后与青年牧师狄姆斯台尔暗中相爱,生一女孩取名珠儿。白兰因犯奸淫罪遭到胸戴红色A字(英文“奸淫”Adultery的缩写)的惩罚,齐灵沃  相似文献   

9.
男权文化统治下的阴影——苔丝的悲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英国跨世纪的伟大作家托马斯·哈代以悲愤的心情写出了苔丝的悲惨命运。造成苔丝悲剧的原因有二一是男权文化统治下的社会使然;二是苔丝在强大的社会压力下始终不能做到自我认同,内心充满矛盾和痛苦,直至走向死亡。  相似文献   

10.
理查德·杰弗里斯是英国维多利亚时代后期描写自然和乡村生活的重要作家,其<捡橡果的孩子>以一个小男孩寂寞的生与死反映了英国工业化进程中乡村下层社会的生存困境以及道德与宗教的异化.本文着重讨论<捡橡果的孩子>如何展现了自然的奇妙中人类生存的残酷和悲剧.  相似文献   

11.
悲剧是“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悲剧性的冲突”,众所周知,恩格斯这一悲剧论断,是具体针对拉萨尔的悲剧作品《弗兰茨·冯·济金根》而提出的,为什么它又能界说世界艺术史上的一切悲剧而具有普遍适用性呢?处于最高级位的系统方法——唯物辩证法,给了我们一把回答问题的钥匙。因为马恩文艺学的根本性质是历史的、美学的有机统一,是具有最高级位方法论意义的文艺学,如果离开历史的、美学的有机  相似文献   

12.
王志平 《南都学坛》2009,29(2):136-137
<正>英国文学批评家A.C.布拉德雷认为,凡是悲剧世界里的悲剧主人公,在某种意义上注定在劫难逃,他们的过失无论怎样重大,都远非他们所遭受的一切痛苦的唯一的或充分的原因。在他看来,悲剧世界里的终极力量是一种道德力量,这种力量可以挫败个体的试图摆脱生存困境的各种努力。《德伯家的苔丝》是19世纪末英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托马斯·哈代的代表作,这部小说确立了他19世纪末英国最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家的地位。哈代塑造  相似文献   

13.
自然的镜子·历史的模型·灵魂的曝光──纪念莎士比亚诞辰430周年张泗洋悲剧是莎士比亚作品中重要的部分。他一生一共写了十部悲剧,其中以“四大悲剧”最为脸炙人口,此外,《罗密欧与朱丽叶)}是一部青春与爱情的颂歌,最为青年所爱读;《泰特斯·安德洛尼克斯》呈...  相似文献   

14.
电影《苔丝》改编自英国作家托马斯·哈代的代表作《德伯家的苔丝》,以19世纪末工业革命席卷农村为背景,讲述了主人公苔丝短暂的悲剧人生。电影中充斥着的黑色浪漫情调及死亡元素增添了电影的神秘阴郁效果,渲染了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烘托出主人公不断抗争却总以惨败告终的悲剧命运,引发观影者对人物命运感同身受的观影效果及对人物的悲剧予以深切地同情。  相似文献   

15.
格雷厄姆·格林是英国当代久负盛名的小说家,他的作品赢得了文学界广泛的赞誉和世界范围内读者的喜爱.<问题的核心>是他最有争议的宗教小说.文章通过分析小说主人公的悲剧命运来论证小说中的人文主义特色及其对作品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丁梅斯代尔和海丝特·白兰是《红字》这部爱情悲剧的两位主人公。丁梅斯代尔是一位有虔诚宗教意识的年轻牧师 ,受爱情驱使与年青、美丽、善良的海丝特·白兰相爱 ,并犯下了“通奸罪”。为了维护爱人的名誉海丝特·白兰勇敢地承担起罪责 ,宁愿终身佩戴血红的“A”字这一耻辱的标志 ,而不愿出卖爱人的名字 ,而丁梅斯代尔虽因良知的折磨但始终没有勇气和海丝特·白兰一起来分担这罪名 ,最终丁梅斯代尔因多年的精神折磨 ,而过早地丧失生命。造成悲剧的原因既不是丁梅斯代尔也不是海丝特本人 ,而是当时的虚伪的宗教所提倡的禁欲主义 ,使一对有情人不得不人间天上两分离  相似文献   

17.
(作者姓名后括弧内:圆点前是期数,圆点后是页码) 祝贺与期望 严济慈(l·1) 热爱中国的著名科学家一李约瑟 经 济 邓俊秉(2·17) 李约瑟傅士的饼封来信(3·1)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几个 本院研究生开展社会科学咨询服务(3·2)问题 董辅扔(1·3) 李约瑟博士在中国社会料学院作学术讲演(6·1)正确认识和实行我国的对外开放政策 我院举行一九八四年开学典礼(6·2)-陶正华(1·11) 对研究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的 经济统计规律初探 李晓西(豆·45) …  相似文献   

18.
张爱玲研究是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显学”,其众多的研究成果大致可用女性·情欲、婚恋·亲情、市民·家庭、上海·香港、乱世·苍凉、悲剧·生命、红楼·基督、镜子·月亮、通俗·现代等,九组“关键词”予以梳理和归类,由此,更加清楚地观照张爱玲研究中的成绩与不足。  相似文献   

19.
“现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学术讨论会特辑 张永惠 程 鹏(l·22)认识·预见·行动 严济慈(2·1)从剩余产品分配看财政的起源 郑亚南(1·30)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结合是新的时代 匈牙利经济改革的三次浪潮 和任务的迫切要求 马 洪(2·3)邱树芳 刘吉瑞(1·34)从自然科学奔向社会科学的强大潮流 体制的涵义和改革的目的 胡乐云(2·26) 乌家培(2·6)论预付分配和余额分配跨学科研究的范型 张少杰 曹 勇(2·31) — —试论系统工程的结构和功能 从偿还能力看我国利用外资的规模 壬兴戍(2·13)葛 红(2·37)“现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学术’资本论…  相似文献   

20.
1956年5月8日,伦敦皇宫剧院首次上演了约翰·奥斯本的剧作《怒回首》(亦有译为《愤怒的回顾》),从此开创了当代英国戏剧的新纪元,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急剧衰败的英国戏剧又开始繁荣起来了。当代英国著名文学家安东尼·伯吉斯在他所著的文学史《英国文学》(朗门公司,1976版)中这样说:“英国戏剧在五十年代经历了一场了不起的复兴运动,它由于约翰·奥斯卒的《怒回首》而获得了新生。”约翰·奥斯本(1929—)以其卓越的创作才能和透彻的洞察力,在剧本《怒回首》中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