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歌词是文学作品中一种重要的体裁。它借助于具有节奏和音乐美的语言 ,构成具有诗美的意象 ,表现歌词创作主体强烈而凝炼的情致。歌词的语言节奏和声律音韵 ,只有当它们通过艺术意象或意境 ,完美地表现了创作者内存的感情波动起伏 ,这样 ,也才能产生打动他人心弦的魅力。歌词 ,我们把它分为一般歌词和艺术歌词两大类 :一般歌词是直抒胸意 ,词面和词内具有吻合性 ,词和意具有一致性 ;艺术歌词是婉转抒情 ,词面和词内具有离异性 ,词面仅仅是符号 ,意却隐含在其深层 ,它给人以探不尽的兴趣。下面我们主要以李晓红编的《声乐教程》中的艺术歌词为…  相似文献   

2.
土族婚礼仪式是土族宗教、文化、生活习俗、民族精神的总体反映;是研究该民族文化形态和审美心理的重要依据;也是该民族风俗习惯的集中体现。歌词是构成土族婚礼曲艺术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表现手法独特,具有浓郁的泥土气息和民族特点;其内容丰富,引经据典、包罗万象,涉及历史、人物、典故、天文、地理、气象等各方面。涵盖了土族人民的历史、文化艺术、生活习俗和宗教信仰等诸多方面的内容,堪称土族人民的"百科全书"。本文通过修辞手法、唱词的韵律、歌词的结构特点、歌词的美学特征等四个方面对土族婚礼曲的歌词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从而揭示它的艺术价值、历史价值、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3.
歌词的音乐性,是歌词区别于其他文学形式的一个重要特征。歌词对音乐的创作具有重要的影响,影响作曲家创作的情感、曲式的构思以及节奏与曲调,这就是歌词对于音乐的召示力,它是由歌词创作的主要目的和过程所决定的。它既包括内在的音乐性也就是走向和通向音乐的真挚强烈的情感,又包括外在的音乐性即歌词的语言风格、节奏、韵律以及结构。  相似文献   

4.
歌唱是音乐和歌词语言文字的相互结合体,歌词语言在歌唱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歌唱语言的规范化和技能化在歌唱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演唱者的咬字吐字的艺术特定化处理和正确科学的发声以及流畅动听的音乐旋律曲调相结合,给听众塑造深刻的音乐形象。演唱者必须充分认识语言的规律和特征.掌握语言在歌唱时的特有规律,做到正确的咬字与吐字,充分发挥语言在艺术中的创造功能与作用,以便演唱时能更好、更完美地表达演唱作品的思想情感内涵。  相似文献   

5.
艺术语言:想象与拟态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艺术语言是一种情感化的符号,想象是艺术语言产生美感功能的基因之一。艺术语言的创造是一个将现实形象地虚化、转化为新形象或无中生有的创造过程,它的言语表层和含义表层具有诡奇的特点。它的目的在于实现主体的自由创造。  相似文献   

6.
艺术语言的自然性解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艺术语言是种自然语言,它以自身的自然性,达到一种语言应用的无技巧境界.艺术语言是发话主体独特创造的,它体现了发话主体随情造语的自然性.艺术语破语言的"定法",而用"活法",用"法"之活,表达了发话主体情感之"心"的活,从而体现了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发话主体为了表达自己情感的鲜活性,必然借助艺术语言的自然性来表达.  相似文献   

7.
现代歌词语体定位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纵观汉语诗歌演变的过程,历代诗人无不继承并发扬《诗经》的艺术传统,把入乐可唱的“歌诗”看作最理想的诗体,因此,歌词是中国现代诗歌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根据语境特征,它还是一种新型诗体,具有广阔的生存空间和发展前途。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现代歌词必将与新诗互相取长补短,由分立走向统一。  相似文献   

8.
观念艺术质疑语言就是世界的图像,语言与世界呈现出一种精确的对应关系的传统语言观;它吸收了现代艺术语言"能指"与"所指"疏离与断裂的思想,但反对现代主义将艺术的语言看成是与现实世界没有关系的自我演示的封闭系统;观念艺术吸收了解构主义强调能指的充分自由,在能指的差异中生成意义的观点,但又反对解构主义将艺术看成是一种在漂浮的能指群中不断播散和延异的语言游戏,进而反对在语言的游戏中消解意义。观念艺术通过对能指的语境的设立,从而强调了意义的现实性与确定性。  相似文献   

9.
敦煌词不仅是早期的一种歌词,而且主要还是早期的一种民间歌词。在内容和形式方面,它和唐五代的文人词相较,都有其独自的特色。简言之,在内容题材方面,那一  相似文献   

10.
现代歌词与中国新文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煜斓 《中州学刊》2006,12(1):231-235
早于白话新诗出现的现代歌词是中国文学走向现代化的新起点。从20世纪初的“学堂乐歌”,到20年代的艺术歌曲,到30年代的抗日救亡歌曲,再到三四十年代发端于上海的流行歌曲与成就于延安的主流歌曲,歌词艺术在创新中形成更新的传统和获得独立的发展。现代歌词突破了传统,完成了向文学现代化的转变,并以它的通俗化特征影响着20世纪上半叶文学革新的思想理路与艺术取向。歌词在经过了运动的过程性之后,显现出了经典性的存在,应该建立起独立的本体性价值体系与坐标。  相似文献   

11.
陈煜斓 《云梦学刊》2001,22(2):68-71
20世纪末,中国现代歌词已基本建立了多元的、具有现代品格的体系.田汉是其第一次自律运动中的一座丰碑,他把现代歌词从"蜕变、崛起阶段"推向"创立、拓展阶段";他以创作的实绩和社会影响,使歌词这一艺术形式迅速得到承认,并由此奠定了歌词的文体地位;在体式的建构中,他又突出歌的个性特征,使歌词的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中国流行歌曲文学研究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树春 《学术论坛》2004,(2):134-137
流行歌曲歌词是一种音乐文学作品 ,具有“谱曲可唱 ,离谱能赏”的审美特征 ,因此必须重视对其进行文学研究。这种研究有助于开拓现当代文学的研究视野 ,丰富其内容 ;有助于探究歌词文学的艺术本质 ,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歌词文学体系 ;有助于作者获得启发借鉴 ,提高创作水准 ;有助于提高广大受众的欣赏水平和艺术素养。在进行研究时 ,要立足于其审美特性 ,遵循“词别是一家”的基本原则 ,要通过比较等方法把握其艺术个性。  相似文献   

13.
论当代流行歌词与古典诗词之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把握当代流行歌词与古典诗词的关系,离不开对中国当代流行音乐源流的历史考察。从中国当代流行音乐产生、发展的源流看,它一直存在着找寻自己文化身份的需要。台湾校园歌曲孕育转向古典诗词的动因是“民族主义”的,即借助古典文化传统的力量,抵抗欧美流行音乐。而在20世纪90年代大陆掀起的这股风潮。则更多了一种“市场主义”。因此,当代流行歌词与古典诗词之关系,并非一种简单的艺术传承关系,而是中国当代流行音乐解决内在的身份焦虑的一种策略。而且,这种创作风尚生产了不同的审美感受。  相似文献   

14.
歌词作为一种古老而又崭新的艺术形式,会表现出它特有的优良特质来。而改革开放的社会生活又给词作家开辟了一个广阔的自由的天地。相信广大作家会投身其中,言人民之所欲言,唱人民之心声,为我们丰富多彩的生活,编织出自己的艺术光环!  相似文献   

15.
孙英 《理论界》2003,(3):100-100
卢梭在《爱弥儿》中说:“千万不要干巴巴地同年轻人讲什么理论。如果你想使他懂得你所说的道理。你就要用一种东西去标示它。应当使思想的语言通过他的心,才能为他所了解。”教育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教育的艺术,就某种意义说,首先是教育语言的艺术。语言既是信息的载体,又是社会交往的工具。教育的语言艺术,也可以说是在师生交往、相互作用的教育过程中,教师运用语言的艺术。在思想道德教育中,教师的语言运用具有重要的作用,它关系到德育目的实现和德育效果的好坏。一、德育的语言艺术,表现在德育的全过程中教师如果就道德知识信息…  相似文献   

16.
一种新的艺术的出现与成熟,固然要从旧有艺术那里汲取有益的营养,但它也会对旧有艺术产生一种冲击,使其产生许多新的特点,并为它提供一些新的解读角度和语言。二十世纪的新兴艺术电影,与有着悠久历史的诗歌艺术之间,就存在着这样的双向影响作用。诗歌艺术对电影的滋养,较多引起人们的注意,此不赘言;这里要略加申说的,是另一方面,即电影语言向诗歌艺术的渗透,以及电影语汇在诗歌读解中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王蒙的文学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烟生 《江淮论坛》2004,(2):129-136
王蒙对文学的认识是精辟而又深刻的。他认为文学是一种社会现象、文化现象、生命现象。文学的艺术性体现为它是一种构思的艺术,叙述的艺术、独白抒情的艺术和语言的艺术。不同时代的作家有不同的特点。文学是精英的也是大众的。艺术比奖金崇高百倍。价值的追求是多元的,尝到艺术真味的作家,不会为了钱而放弃创作。  相似文献   

18.
播音员所使用的有声语言是广播电视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不是简单的念文字 ,而是一种语言创作活动。在播音艺术中 ,语言形象的创造要靠播音员自觉地去运用各种声音技巧 ,而声音虚实变化的恰当运用则是其美学价值的表现所在。  相似文献   

19.
艺术语言是情感的丰富化和情感的个性化。它所创造的是一个超越的精神世界。在艺术语言中 ,语言符号的本身就是情感的形式 ,它具有动人的抒情功能。艺术语言是与生活情感有联系的本体存在 ,它能把发话主体情感的原神灵活地传递出来 ,又能把认识之深理寓于艺术语言之中 ,从表层到深层都体现了发话主体的个性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材料肌理——种心灵的艺术语言,给予了一定程度的分析。重新界定了材料肌理作为艺术表达媒介的概念,重点阐述了情感体验与材料肌理的关系,并对艺术作品中的材料肌理给予了适当程度的分析。通过分析我们得出:材料肌理已经不是一般形式上的视觉语言,它以其传统绘画无法比拟的众多优势为艺术家和观者提供了广泛的选择性空间,成为一种能够用来描述心灵的艺术语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