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孙中山对近代法治有强烈的向往和较多的了解,其法治思想内涵颇为丰富。他反对专制人治,提出法治的本质是众人之治;强调实行法治的重要意义;主张法治的原则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作为国家根本大法的宪法应具有中国特色;认为国会是实行法治的枢机;保护人权是法治的初衰。他在领导辛亥革命成功并建立了民国之后,尽力将其法治思想付诸实践。孙中山的法治思想与实践对今天中国的法治建设仍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王丽  孟军 《学术论坛》2005,2(10):137-140
地方自治思想是孙中山以“三民主义”理念为核心的宪政设计中的重要一环。在梳理孙中山地方自治思想发展脉络的基础上,文章指出了其思想的两大来源:西方的政治制度经验和中国历代政治统治的经验;并从“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两个层面指出其合理性和局限性;最后简述了它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私人自治是法律行为制度的思想根基.私人自治成为现代社会的一个根本组织原则的事实是法律行为的概念与制度产生的根本因素之一.法律行为旨在实践交换正义与纯粹的程序正义,自治基本上就能满足法律行为伦的要求.由实行私人自治原则所致,以法律行为制度为其独特且主要内容的私法必然是形式主义的,从而呈现出形式主义的品格.认为法律行为成立是事实判断的通说有误,此种定性使自我约束不彰,从而亦断送了私人自治(自我决定)的生机.现行正面规定有效要件的立法模式欠妥,通过建立“成立推定有效”规则,并使积极性的“有效要件”转变为消极性“效力阻却事由”,不仅可建立法律行为生效的“要件体系”,亦也可使私人自治获得体系性实现.无论是强制性规范“有效要件”还是公序良俗“有效要件”,均为概括条款,司法适用时应慎之又慎,以免过度戕害私人自治.  相似文献   

4.
宋教仁民主宪政法律思想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海峰 《船山学刊》2008,(4):204-207
作为同盟会主要领导的宋教仁,曾在民国政治舞台上活跃一时。在他短暂的生命旅程里,基于自己对西方宪政思想的深刻了解和对中国国情的把握,提出了政党内阁制、独立的行政裁判制度、折衷制下的地方自治等一系列民主宪政思想。  相似文献   

5.
徐伟红 《云梦学刊》2011,32(4):51-55
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是近代中国社会转型期地方自治的思想先驱,他始终高度重视地方自治,提出了"以县为民权之单"、"践民权之真义"、遵"地方自治之次序"等地方自治思想,并且还制定了许多相应的制度、规范,不但对近代湖南地方自治运动及《湖南省宪法》的颁布有重大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对当今湖南省在"四化两型"社会建设过程中所倡导的法治湖南建设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6.
王国金  张镭 《东岳论丛》2006,27(3):95-98
宪政的基本要素为民主、法治和人权,社会主义宪政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核心内容。邓小平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实践中,逐步提出和完善了社会主义宪政理论。在新的历史时期,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与时俱进,创造性地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大针方略以及“政治文明”的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目标,从而在宪政理念与原则、民主政治建设、国家制度与国家统一诸方面,全面继承、创新和发展了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宪政思想。因此,研究江泽民对邓小平宪政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有助于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政建设和小康社会全面建设奋斗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7.
古希腊法律思想的形成与演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古希腊法律思想是西方法治精神的源头,西方法治理论一系列基本范畴的原义都发源于此,在经历了三个阶段数百年的演进后,自由、自然正义、民主与法治成为“轴心时代”的精神实质。但由于自然的、历史的和阶级的局限性,希腊人的思想有着不可避免的缺陷,其法治思想也不够彻底。  相似文献   

8.
法律文化与政治文明在时间和空间上处于共存共处的状态,它们通过社会发展共同贯穿于人类的文明史。现代政治文明不仅和宪政密不可分而且与法治紧密相联。法治是现代法律文化与当代中国政治文明建设的联结点,它不仅是现代法律文化建设的目标而且也是当代中国政治文明建设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王永祥 《河北学刊》2001,21(6):87-92
作为“民主政治”表现形态的宪政 ,以宪法至上、制度化和法制化为基本要素。 2 0世纪的中国宪政变迁 ,其历程艰难而曲折 ,但最终归宿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与完善。文章在对孙中山五权宪法论、新民主主义宪政及特质进行分析的基础上 ,提出了近百年中国宪政成败依据的看法 ,并认为 ,历史经验表明 :以宪政为实际体现的“以法治国” ,是 2 1世纪中国社会步入长治久安、纳入良性循环轨道的惟一正途  相似文献   

10.
王王夫之通过对历代有关法制的评判以及吸收时代新的法制元素,形成了他既传承传统又突破传统、具有近代因素的法律思想.对中国传统法律思想的近代转型产生了深远影响。他提出了“环相为治”(的政治改革构想和建立一个“自天子始而天下成受裁”的法治社会理想,从制度层面对如何有效监督君主权力的进行探索:在对待严刑峻法、肉刑等问题上,王夫之的态度与正统的儒家别然有异,从某种意义上说展现的是一种轻刑化的刑法思想:提出了“严以治吏”和“刑尤详于贵”思想主张,体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原则.  相似文献   

11.
在坚持法治的前提下,倡导个体自由,注重群己平衡,这是严复自由主义思想的基本内涵,其核心内容就是他的“三民”(民力、民智、民德)人权法律思想。走出严复人权法律思想的困境,就应当创新释义儒家“人”学,逐步建设现代公民社会,才能实现法治下的现代人权理想。  相似文献   

12.
黄遵宪在1895年正式出版的《日本国志》及其它著作中,第一个向国人全面系统介绍日本因明治维新民主与法制建设成就,而致迅速富强。他率先提出“以法治国”方略,倡导民权宪政,引进近代司法原则,废除治外法权,倡男女同权论。他在百多年前就为世人打开了窥视域外世界近代法治文明的明窗,将近代法治首先引进中国。黄遵宪是中国法律近代化的思想先驱。  相似文献   

13.
在孙中山的整个思想体系中,法律思想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毛泽东法律思想是批判他继承了孙中山法律思想中有价值的合理因素,并使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而形成的。通过对二者的立法思想、宪法思想和刑法思想的比较,具体体现了孙中山与毛泽东法律思想的相近和相异之处。  相似文献   

14.
当代中国社会的转型必然包含着对法治的实践诉求,必然要求法律制度进行相应的变革。但当代中国社会转型中的法律制度的变革同时也导致了诸多困惑和问题。对此,我们应健全相关制度,推进法律制度变革,以促进当代中国社会的顺利转型。  相似文献   

15.
唯利论是韩非政治法律思想的逻辑起点,他认为每个人都自私自利、好利恶害。韩非政治法律思想的展开是一个历史的辩证过程,他认为随着时代由“上古”到“当今”的转变,“人民众而财货寡”的矛盾日益尖锐,最终导致“唯利”的本性恶变为“为恶”的现实。于是韩非顺理成章地得出其政治法律思想的结论:要统驭这一人欲横流的“大争之世”,必须法、术、势三管齐下。  相似文献   

16.
法律家与法治--对中国法治之路的一种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往的法治研究都是在法律之外寻求法治的真谛 ,探索中国的法治之路。这种研究思路存在明显的缺陷。我们必须从法律的内因来寻求法治的真谛和中国的法治之路。法治的内在基础在于职业法律家阶层 ,中国的法治之路要靠中国的职业法律家阶层开创。历史考察与比较研究都表明 ,职业法律家阶层的存在对法律的兴衰成败产生决定性影响。自治而强大的法律职业群体是实现法律自治的前提性条件。法律权威的最稳定、最持久、最可靠的基础是强大而又有威信的职业法律家阶层。只有法律家执掌权力的政府才有可能真正成为法治政府。  相似文献   

17.
严复在近代中国史的地位在于他的思想启蒙活动.他所介绍和主张建立的资产阶级民主宪政制度,对中国近代的历史发展影响巨大.他主张:保障公民自由是民主宪政的根本目的;通过代表制建立责任政府是民主宪政的基础;并强调法治是宪政之下的法治,不仅治民,且要治官.严复先生对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宪政艰巨性的认识不是保守,而是睿智.  相似文献   

18.
简论边沁的功利思想及法律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边沁的功利主义思想和法律改革理念的产生和发展有其客观的社会背景和时代特征,其功利主义原理及立法改革,对英美国家法律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起到了一种观念上的先导作用。他的法律思想的合理内核,对中国法律制度和体系的构建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徐昱春 《云梦学刊》2007,28(4):31-34
作为政冶家的屈原有自已的法律思想。他认为,法的本源是“道”,“道”是人道而非天道。“道”至善至美而不可改变,故法律要严格而不可变通的遵守与执行。他的法律思想融合了诸子百家的观点而自成一体。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现代法治的视角,对荀子、亚氏二者法律思想的时代背景、人性论基础、价值基础、治国方略与手段、方法论等方面作了比较研究,着重分析荀子法律思想导致不了“法治”的理论根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