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地方公共财政支出制度的建设是地方公共财政框架的核心 ,它包括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的三个方面 ,即地方公共财政支出范围的界定、公共财政支出管理制度的创新和必不可少的配套改革  相似文献   

2.
论我国地方公共财政的层次性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财政是市场经济对财政配置模式的客观要求。因而传统体制下由政府财政包揽投资的国有企业必须收缩战线,在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三改一加强”中得到发展。国有经济的这种战略调整和重组、财政模式的转换同政府职能转变及行政机构改革互相依存、互为条件。所以,公共财政在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地方公共财政在省级财政、市县财政和乡镇财政之间,便显示出职能分工明确的层次性。  相似文献   

3.
我国公共财政新体制的框架性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我国财政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收入和支出的结构“错位” ,政府职能缺位和越位严重。构建新的公共财政体制 ,应在遵循市场、发展、效益原则的基础上 ,着力构建其职能、管理体制、政策框架。具体来说 ,在财权关系上要理清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在支出制度方面 ,要调整支出范围 ,改变支出方式 ,进行预算领域的制度改革和创新 ,推进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等配套改革 ;同时 ,构建以税收为主体、以规范的非税收入为辅的公共财政收入体系。  相似文献   

4.
随着20世纪90年代以来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公民社会的不断成长,我国各级政府都面临着职能和角色等方面的转型,这一转型的基本方向和目标就是构建服务型政府.而建设一个有效运转的公共财政制度是化解这些困境和推动地方服务型政府构建的重要突破口,具体的现实路径是:改革、完善分税制和转移支付制度;构建合理的地方政府公共支出的基本结构;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地方政府的预算制度.  相似文献   

5.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二中、四中全会提出的重大任务.公共财政的基本特征与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相一致.公共财政要通过发挥资源配置职能、收入分配职能、调节经济职能消除不和谐因素,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6.
王焕祥  郎玫 《贵州社会科学》2008,217(1):108-114
我国地方政府公共财政支出行为的制度特征与公共财政体系建立及经济转轨之间存在深刻的矛盾,地方政府公共财政支出行为在制度变迁和制度选择的路径上内在地具有偏向、刚性与同构性的制度特征.通过可获得的数据实证检验了这一问题的存在.由于公共财政支出的偏向、刚性与同构性的制度特征严重影响了经济转轨的效率,因此,如何打破制度变迁路径就成为今后需认真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公共财政基本框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年来我国改革开放都是围绕政府与市场关系的调整变化而实现的。政府社会经济调控职能任务的实现,在市场化已经比较充分的今天,无非是基于财政政策与货币金融政策的实施。但是,基于历史的原因,与市场经济思想和市场经济发展现实相适应的公共财政的相关制度甚至在理论上对公共财政的基本框架的探讨都是相对缺乏的。因此,本文简要地论述了基于市场经济平台的公共财政的收支结构和公共财政的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8.
公共财政的道德哲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公共财政饱受质疑和诟病的当今社会,探寻公共财政伦理正当性的依据,对公共财政进行道德哲学的思索就十分必要。公共选择理念本质上是公共财政道德哲学,它能够作为规范公共财政行为的首要规范目标和要求,公共选择原则应该纳入公共财政的伦理规范目录之中,并发挥主导性作用。由于利益主体的多元性导致利益冲突的复杂性,对利益冲突进行伦理规制是极为重要的。公共财政管理主体在公共财政运行中是主要的决策者,对公共财政的实际运行发挥关键作用,因此强化其公共道德责任尤其重要,其公共道德责任集中表现为公共性责任、透明性责任和利益相关方参与性责任。本文最后提出了对公共财政运行进行伦理规制的原则建议,希望有助于构建公共责任型公共财政伦理体系。  相似文献   

9.
现代国家的公共财政目标,内在统一了宪政所涵括的民主理念和法治要求,其实现对规制国家行为和保障公民权利有着重要意义.作为公共财政制度基础的预算审议,不仅是民主财政的重要内容与运行规则,而且是纳税人及其代议机构控制国家财政的基本途径,是现代国家走向宪政民主的试金石.根据立宪主义的原理,结合我国国情完善预算审议制度,从国家制度层面应重点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从地方治理层面,以地方财政改革出现的参与式预算为契机,构建公民直接参与预算的程序机制;从公民权利的视角,则应逐步推进预算公开,落实公民对政府预算的知情权与监督权.  相似文献   

10.
公共财政支出作为公共财政的一个核心问题正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公共财政支出的范围、力度和效果将直接关系到市场机制能否顺畅运行,经济社会能否可持续发展.广东和香港作为国内经济高速发展的地区,其公共财政支出的规模、结构的优化不仅关系着地方政府能否在一定财力约束下有效地履行其职能,而且还影响着社会经济发展的方方面面.文章以粤港两地公共财政支出的规模、结构现状为起点,通过各项指标的综合分析,研究两地公共财政支出的特点、运行效率以及可能存在的问题,并藉此提出财政支出供给的范围需要结合经济发展的进程和财政职能的转变做出相应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并通过建立规范的财政信息系统、建立可行的支出效率评估体系来提高财政支出的绩效.  相似文献   

11.
孟涛 《理论界》2010,(2):8-9
公共财政对于法治建设有着显著的积极影响,可以有效控制公共权力、保障人民基本权利、弥补现代性法律的形式理性缺陷。在我国,公共财政能够解决阻碍我国法治建设的根本难题:控制行政权力滥用、保证行政权力服务于公共利益、保障人民权利、破除司法的"地方化"从而促进司法改革、建设中央与地方之间合理的宪政关系、提供安稳的社会环境。应当通过公共财政促进中国的法治建设。  相似文献   

12.
文章对"公共财政论"与"国家分配论"的主要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揭示了"公共财政论"的科学性、社会正义性与"国家分配论"的非科学性、御用性,为彻底摒弃"国家分配论"的财政观,树立"公共财政论"的财政观,加快我国构建公共财政制度框架的改革进程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李瑞学  鞠荣华 《东岳论丛》2005,26(2):187-188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 ,我国财政的职能具体表现为公共财政。建立公共财政的目标 :一是建立以公共支出为重点的公共财政支出体系 ;二是建立以税收为主 ,以规范化收费为辅的公共财政收入体系 ;三是建立以保证国民经济稳定协调快速发展为目标的综合运用各种财政政策和杠杆的公共财政调控体系。  相似文献   

14.
新农村建设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同时也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在这一过程中,充分发挥公共财政的职能作用,创新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让公共服务更多地深入农村、惠及农民,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也是公共财政改革的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讨论可持续财政观,并结合我国地方财政发展中的若干理论与实践问题展开论述.在 论证可持续财政观的提出是时代的要求后,笔者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财政应是在中国国情条件下国家财政、公共财政与发展财政有机结合"的命题下,重点探讨了国家财政的可持续性、公共财政的可持续性与发展财政的可持续性,而后从这三个方面讨论了运用可持续财政观来研究地方财政发展问题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公共产品的理论出发,引入公共财政的概念分析了公共财政与现行集中性财政的不同性质和职能范围,并指出了公共财政也应注重经济效益,把财政是国家机关的传统看法转变为财政是一种生产公共产品的企业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论公共财政框架下教育财政制度的变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下公共财政框架的构建,教育财政也须以公共财政理论为指导进行与公共财政框架相适应的改革。在公共财政制度框架下,公共产品理论、公共选择理论、公共事务论共同构成了教育财政制度的理论分析框架,资源配置中公平与效率的选择决定了政府在教育财政中基本职能定位及教育财政支出结构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完善公共财政管理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加强对收入分配的调控平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坚持“两个务必”,构建节约型社会;严格预算管理,保证预算的法律效力;健全政府性投资制度,提高投资管理效益;深化财税制度改革,完善高效管理机制;加强市场化运作,努力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优化公共财政支出结构,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成效:支持自主创新,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支持能源的合理开发与高效利用;加强外汇资金储备使用管理,实现其保值增值;支持资源科学利用与环境保护;取消对企业的亏补支出,大力压缩行政管理支出;加强财政宏观调控,确保经济社会协调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9.
孟捷  朱宝清 《学术月刊》2023,(12):25-40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归根结底是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从建构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的角度,可以回溯中国财政基础理论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过程。计划经济时期,“国家分配论”是中国财政主流理论。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形成和发展,出现了两种形态的“公共财政论”:一种是具有自由主义色彩的公共财政论,主张公共财政要以市场失灵为原则,财政职能只限于克服市场失灵;另一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共财政论,主张在克服市场失灵之外,公共财政还承担着服务于国家战略需要、贯彻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根本职能。在上述两种公共财政论之间,存在持续的争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为财政基础理论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共财政论从此成为主流理论。中国财政基础理论的沿革是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发展的典型案例,其中蕴含着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可资借鉴的一般意义。  相似文献   

20.
公共财政的职能在于提供满足社会需要的公共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具有公共品的性质,因而公共财政必须介入新农合筹资。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在西部贫困地区新农合筹资中,应体现事权与责权相统一的原则。通过不断优化财政结构,合理确定筹资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例,建立财政支持新农合筹资的法律保障机制,以保证西部贫困地区新农合制度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