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深化劳动价值认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随着经济技术的发展,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作为劳动的重要形式,其创造的价值应该得到社会承认;其二是要求正确理解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形式相结合的分配制度,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要素参与收益分配.这两个理所当然的现实经济问题,由于过去存在种种理论扭曲,而形成障碍.要克服就必须做到下面四个确认其一,创造价值只能是创造剩余价值;其二,剩余价值具体表现为实际价值;其三,劳动创造价值主要借助于"刀"和"器"即物化劳动;其四,只有确认物化劳动能创造价值,才能使按资本、按技术分配有充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工业革命以来,创新性科技劳动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但它并不以交换为目的,作为其产品的科学技术不能实现商品使用价值与价值二因素的对立;它也不存在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并不创造价值,只是在价值创造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改变了劳动力价值构成,提高了劳动的复杂程度及劳动生产率。承认创新性科技劳动创造价值会导致对科技劳动的过分重视,从而对经济发展造成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3.
劳动可分为生产性劳动与非生产性劳动、创造价值的劳动与不创造价值的劳动、活劳动与物化劳动。对生产性劳动与非生产性劳动的界定 ,应该以其与资本或收入的关系为依据 ,而不能拘泥于社会经济部门。创造价值的劳动一定是生产性劳动 ,但生产性劳动不一定是创造价值的劳动。活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 ,物化劳动只能在生产劳动过程中转移其自身价值 ,但是物化劳动在价值创造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劳动可分为生产性劳动与非生产性劳动,创造价值的劳动与不创造价值的劳动,活劳动与物化劳动。对生产性劳动与非生产性劳动的界定。应该以其与资本或收入的关系为依据,而不能拘泥于社会经济部门。创造价值的劳动一定是生产性劳动,但生产性劳动不一定是创造价值的劳动。活劳动是创造性价值的唯一源泉,物化劳动只能在生产劳动过程中转移其自身价值,但是物化劳动在价值创造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知识经济及科技革命对劳动价值论提出了挑战。“超额剩余价值”的获取成为企业竞争的焦点,劳动价值理论与我国现阶段多元利益分配格局的“矛盾”越来越尖锐。虽然劳动价值论并未过时,但已不能直接解释许多新的经济现象。管理者的劳动是超额剩余价值的来源,是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关键所在。科学技术并不能创造价值,只是转移价值。  相似文献   

6.
坚持马克思主义价值源泉理论 ,要坚持价值是由活劳动创造的 ,物化劳动不能创造价值。发展马克思主义价值源泉理论 ,要充分认识非物质生产部门的活劳动也创造价值 ,科技劳动、管理劳动在价值创造中具有特殊作用  相似文献   

7.
公共服务劳动是否创造价值、是不是生产性劳动,是劳动价值领域争议较大的问题。本文依据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基本思想和新的发展实践,提出政府公共服务劳动是有别于一般服务劳动的一种特殊的生产劳动,既创造使用价值和价值,也创造剩余价值,价值量大小可以相对测定,劳动成果既有有形、直接的经济和物质价值,也有无形的、潜在的政治、社会和文化价值,通过潜在的政策市场实现劳动交换,以税收和财政投资的形式实现价值补偿和物质替换。价值和剩余价值受益主体不是政府自身,而是社会或公众总体。应设计科学的劳动价值测评监控体系,改革薪酬分配机制,引导激励公务人员最大限度地生产社会需要的公共服务价值和剩余价值。  相似文献   

8.
只有劳动生产率变化而劳动量不变的假定成立时.单位商品价值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才能成立。然而,当劳动生产率提高时,生产商品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都会增加,从而生产商品的劳动量增加。同时,劳动生产率变化还会使商品供求关系变化,从而使价值总量发生变化。因此,单位商品价值与劳动生产率不成反比。一般来说,单位商品价值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方向变化。  相似文献   

9.
只有劳动生产率变化而劳动量不变的假定成立时,单位商品价值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才能成立。然而,当劳动生产率提高时,生产商品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都会增加,从而生产商品的劳动量增加。同时,劳动生产率变化还会使商品供求关系变化,从而使价值总量发生变化。因此,单位商品价值与劳动生产率不成反比。一般来说,单位商品价值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方向变化。  相似文献   

10.
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科技革命和高新技术的发展 ,现代社会的劳动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 ,商品价值的创造由以体力劳动为主转变为以脑力劳动为主。科技劳动、管理劳动、精神劳动都是现代市场经济下、现代科学技术高度发展条件下的高级或超高级的脑力劳动 ,都属于生产性劳动 ,它们不仅创造价值 ,而且创造更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管理劳动在社会主义公有制企业中是生产性的、创造价值的复杂劳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私营企业中 ,管理劳动一方面是生产性 ,创造价值的复杂劳动 ,另一方面是为剥削而管理的劳动。独立于生产者之外的科学知识不形成价值 ,它必须与劳动者的劳动结合起来 ,作为生产劳动的组成部分可以形成价值 ,通过工人的具体劳动生产更多的使用价值 ,通过工人的抽象劳动创造出倍加价值  相似文献   

12.
文章在分析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两个基本特性——批判性和科学性以及劳动价值论产生以来所面临的挑战的基础上,阐述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当代意义,力图从真理性与价值性的统一上进一步解读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  相似文献   

13.
信息技术产业的迅猛发展 ,有力地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被视为新经济中最具代表性和最活跃的高新技术产业。从坚持马克思科学的劳动价值论出发 ,拓展生产劳动的内涵与外延 ,重新认识价值的创造过程 ,对于进一步认识新形势下的劳动价值创造问题具有更广泛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资本具有多样性和统一性、增值性和共享性、运动性和风险性、不变性和可变性、有偿性和无偿性、系统性和相关性等属性。要通过深化对社会主义资本属性的认识,明确认识劳动价值论的科学性和彻底性,深刻认识社会主义资本运营劳动、科学管理劳动、科学技术劳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全面认识人类劳动的社会性和整体性,从而进一步深化对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运用国外有关理论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城市化、发展乡镇企业、提高农业剩余劳动力素质等途径来解决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  相似文献   

16.
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是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理论中的两个重要概念。本文力图根据马克思“劳动”概念,拓宽“劳动”范畴的内涵。科技工作和经营管理是复杂劳动的重要形式,能够创造巨额的价值,应该重视对高级复杂劳动的研究,这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进而深化对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劳动价值论的争论由来已久,我们在研究这一问题时,应注意深刻领会马克思研究劳动价值论的方法.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观点,结合实际,在正确地批判和借鉴现代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研究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深化对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和认识,从而发展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  相似文献   

18.
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以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为基础,借助于商品、货币形式通过市场来实现。市场经济不仅与按劳分配有兼容性,而且为按劳分配的完善和科学实现提供了条件;按劳动力价值分配是按照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来取得个人收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劳动力商品的条件依然存在,劳动力通过市场进入生产过程。按劳动力价值分配是劳动力的商品所有权的实现,是社会主义分配关系中的辅助因素,现阶段公有制经济的分配方式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兼容按劳动力价值分配,既反映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收入分配特色,也体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剩余价值论指出 :“活劳动是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而人是产生活劳动的劳动力的天然所有者 ,因而创设经济法之内物权 (人对其劳动力的所有权 ) ,既具有坚实的经济理论基础 ,又有现实的必要性和理论上、法律上的可行性 ,而且在法律上确认经济法之内物权 ,使投劳者得以之对抗投资者纯粹以资本所有权无偿取得剩余价值 (并不衙认投资者之内物权。重构投资者与投资者的利润分配关系。这对于突破我国企业立法中民法物权理论局限性所带来的立法上的局限性 ,创新企业立法 ,从而解决我国企业产权不清、国有资产流失和企业活力不足的问题 ,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