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8 毫秒
1.
美,并不是文学和艺术作品的特有领地,它同样属于新闻这门学科.美是一种客观存在,而新闻作品则正是对客观存在事物的一种真实、典型的反映.苏联美学家卢那察尔斯基在《实用美学的基础》一书中论述实用美学的特征时曾提出一条基本原则;精神产品“不仅要实用,合人民的口味,而且要能使人感到愉悦.”同样道理,对于精神产品之一的新闻作品来说,能否使读者在新闻传播过程中享受到“审美愉悦”,便是新闻作品内容是否具有审美品格的标志.这里所说的审美品格,是指新闻作品中使人享受到“审美愉悦”,从而产生精神力量的内在质量和风格.什么样的新闻作品内容才具有审美品格呢?或者说,新闻作品在使人享受到审美愉悦的内在质量和风格体现何在呢?从新闻作品的实践来看,大凡受到广大读者欢迎的新闻作品.其内容无一不是具有“新、深、实、精”等美学特征的上乘之作,这“新、深、实、精”便是新闻作品内容具有审美品格的标志.“新”即“新鲜”,是新闻作品内容具有审美品格的重要标志之一新闻作品的新通常包括两个意思,一是时间新,二是内容新.时间新是指新闻作品应当是时间上最新的报道,新闻事实发生时期距新闻作品公开发表时间的时间差越小,则给人的新鲜感就越大.曾获全国新闻奖一等奖的作品《金浦机场今天下午发生爆  相似文献   

2.
网络"公民新闻"的社会舆情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民新闻的核心是报道主体的变化以及报道内容的非政府化,公民新闻的舆情预设有些与政府舆情预设会产生对立,而且公民新闻舆论经常会放弃客观立场,引发媒介审判、网络暴力.但是,对公民新闻的认识却忽略了两个关键问题:公民新闻传递离不开主流网站提供的平台;不加选择地制造新闻又失去了传统新闻的价值.因此,当代中国的公民新闻还需要完善和规范,需要寻求价值与身份认同,而不应该在网络监管和制止侵权的整治下扼杀其民主表述的内核.  相似文献   

3.
新闻情析     
对于新闻作品,不仅应关注其时效性、公正性,而且应关注其寓情性。本文对寓情性在新闻作品中所占有的位置、新闻作品如何体现“情”字作了探析  相似文献   

4.
新闻娱乐化是市场经济特定发展阶段的必然产物,是符合新闻传播规律的自然现象.都市报的新闻娱乐化是以灵活多样的形式、趣味性丰富的内容、强烈的视觉冲击以及富有刺激感的娱乐效应,为受众提供轻松、愉悦的阅读氛围并满足其多元的文化需求.然而,对都市报娱乐功能的过分强化,会使新闻与娱乐之间的界限变得日益模糊,最终导致新闻与娱乐的错位.  相似文献   

5.
新闻作品是新闻信息的载体。传播新闻信息是新闻作品的第一功能。衡量新闻作品质量的高下,一个重要的标准就是要看其信息含量的高低。信息论者提出过信息量大小的计算公式,受此启发,新闻研究人员也曾提出,新闻信息量=单元新闻信息:信息符号之和。不过新闻信息不是单纯的物理量,很难去作数量统计。为此,有必要对新闻作品的信息含量作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我国的《著作权法》适用于中国公民和法人 ,其保护范围包括新闻作品的著作权。目前 ,新闻界人士对于新闻作品著作权的享有问题还存在认识不够明晰的情况。本文根据新《著作权法》的精神和有关规定 ,结合新闻作品的具体情况 ,试对新闻作品著作权的主体———新闻记者、新闻媒体的著作权享有问题进行分析研究 ,力求对各种情况下新闻作品著作权的归属作出合理合法的判断。  相似文献   

7.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中国新闻宣传、新闻传播的职业道德核心同样是以人为本.离开了以人为本,新闻宣传、新闻传播就失去了存在的根基.基于此,我们一切新闻宣传、新闻传播活动都应以人为本,着眼于人,作用于人.而深入理解新闻传播以人为本的"人"的含义,是在新闻传播中践行以人为本根本要求的基础.从社会政治和新闻传播两个层面来看,新闻传播以人为本的"人"既是指"人民",又是指受者与传者的"合而为一".  相似文献   

8.
新闻舆论监督往往被视为"批评报道"、"负面功能",是媒体之最难,也是媒体之最重要.说其难,主要因为这些报道的内容,是监督对象不愿意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的东西,就可能百般阻挠,与新闻监督者发生心理、行为的对立,对抗,甚至对簿公堂打官司.但是,没有一家媒体因为其难而放弃舆论监督.那么,如何开展新闻舆论监督?成为媒体多年研究的一个热门课题.笔者在党报工作了26年,由于常年做群众工作方面报道的原因,经过不断的探索与实践,我认为,新闻舆论监督要增强"三度",即舆论监督的广度、深度和力度.  相似文献   

9.
在新时期中国新闻史上,唐湘岳是创造奇迹的人之一,也是值得新闻理论界研究的典型个案.他的作品崇真,具有个性鲜明的真实性追求:追求立体的真实,表现动态的真实,注重细节的真实;他的作品向善,传播鼓舞人心的正能量:肯定科学探索和颂扬奉献精神,揭露虚假现象和鞭挞丑恶灵魂,坚持身体力行主动参与社会问题的解决;他的新闻作品尚美,坚持苦心孤诣的艺术探索:作品结构富于变化性,作品情节具有生动性,作品语言具有审美性.30多年来,唐湘岳的新闻作品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但风格也意味着定型和模式,如何突破自我和超越自我,对他来说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焦作通 《中州学刊》2008,23(3):248-250
新闻的真实性主要是本质真实.新闻本质真实的要求不能仅限于消息,而应当包括新闻评论、深度报道、通讯报道等各种新闻作品.各种新闻作品本质真实与否应按内容分类制定标准.除了自然界发生的和少部分社会新闻之外.其他新闻检验的标准主要是历史检验和实践检验.  相似文献   

11.
"新闻策划"研究的学理审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传播学的视野出发,对"新闻策划"概念的内涵及其演变作了全面梳理,进而深入分析了"新闻策划"实践的合理范畴与分类。传媒定位策划、版面 栏目策划、新闻报道策划和新闻事件策划等策划行为的准确统称应是"新闻传播策划",新闻传播策划属于新闻业务管理,因而其研究属于媒介经营管理学范畴。  相似文献   

12.
本文结合现实民生问题,从实际出发探讨了新闻工作关心,关注民生的要诣,提出了服务于民生的新闻工作方向及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13.
肖峰 《社会科学论坛》2005,(18):118-120
分析近年来逾演逾烈的"新闻寻租"事件,笔者认为媒体在转型进入市场后其内部运作制度的缺陷是其发生的土壤,而媒体体制的扭曲和功能障碍则是新闻寻租产生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4.
"断桥"考     
名为"断桥"而实不断的现象并非杭州西湖断桥所独有,而是广泛见载于唐以来的诗文作品中.其本义乃指渔人为方便用簖捕捉鱼蟹等而设的简易梁桥,亦可行人,或写作簖桥("簖"为"断"的后起分别文).断桥在文人的作品中逐渐被赋予了别离、隐逸以及结缘爱情等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15.
作为人类精神产品,新闻理应包含求知、求美两种追求。但长期以来新闻与美无缘的观念弱化了新闻的审美追求,导致许多新闻作品平淡寡味,枯燥呆板,抽象空洞,千文一面。形象美是新闻审美的重要因素,采取包括文学手法在内的多种手段着力增强新闻写作的形象美,无疑是提升新闻作品审美价值,提高新闻作品可读性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我国新闻传播的发展是紧紧依附于波澜壮阔的经济发展的,社会兴则新闻传播事业兴.本文首次提出在新闻传播方面"规律自觉"与"实践境界"的概念,并试图以信息公开、舆论引导、民生新闻、开放意识和媒介自律来概括和诠释60年来我国新闻传播的"规律自觉",用"政权意识"、"主旋律意识"、"自由意识"、"公共意识"来概括中国新闻传播的经验价值.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七大报告把民生问题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民生新闻"将发挥其更大的作用.我国的"民生新闻"具有党性原则,反映民生内容、体现"三贴近"原则,定位民众、取向于民的特性,而且其发展迅速,深受人民喜爱,但仍然存在内容庸俗、受众定位狭窄等问题.为了实现"民生新闻"建设和谐社会推动力的作用,我们必须提高队伍素质,提升报道深度,完成由"小民生"向"大民生"的成功转型,并实现方式、形象、技术上的持续提升.  相似文献   

18.
迟子建的作品有不少以对自然的青睐为主题,显示了其独特的现代怀旧情绪.面对现代化对人的自然状态的异化、人与人关系的疏离等问题,她把思索的维度纳入到了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审视之中.其作品通过诗意小说中的现代怀旧、生态信仰下的人文诉求以及人文关怀中的精神探寻,表达了作家对自然、社会与人的精神的现实关注和终极关怀.  相似文献   

19.
新闻策划是新闻报道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报纸媒体的语言表达中占有很大的比重.正因如此,重视和改进新闻策划的方法和质量,将对一份报纸是否能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和文化价值取向、适合的切入点、新闻深度的挖掘和客观公正的原则是做好新闻策划,提升媒体品牌效应的理想途径.  相似文献   

20.
坚持政治家办报,集中体现了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它是新闻工作的根本问题,也是马克思主义新闻学的精髓.在当前形势下,坚持政治家办报,应当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党性与新闻规律的统一,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搞好新形势下新闻工作的根本指导思想.新闻工作者要以"三个代表"为指导,在理论武装、素质提高和实践探索方面提供有力的保证,不断提高舆论引导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